「大郎和三郎都沒能從戰場上活著迴來,五郎又是個不中用的,我程世讓早就後繼無人。先後一走,我便打定主意,拚了這條老命,也要護住她的孩子。」
程世讓看向李暻,說:「護住她的阿善、嘉娘,當然還有……阿翦。」
他那早已不再像少年時那樣清亮的眸中,仍舊是一如往昔的堅定。
可是,沉默了好一會兒後,堅定卻被怔忡之色替代。
程世讓喃喃似自語:「可是,殿下,我腦子想破了也想不通,明明以前都是好的呀,可事情怎麽就到了如今這種「你死我活」的地步呢?」
還能是因為什麽呢?
這朝堂之上,恐怕沒有人不知道。
可,聖人總是「英明」的。
所以,曹國公問這話,其實並沒有想要答案,而太子殿下自然也不會去妄議這些是非。
光天殿中就此安靜了下來。
李暻抬眼朝窗外看去,黑壓壓的烏雲已徹底壓過最後一縷天光,怪不得屋中比方才更暗了。
夏夜驟雨將至,再不及時歸家,恐怕便成了落水狗。
那便沒必要再拐彎抹角了。
「事已至此,無論是誰,都已沒有退路了。哪怕阿娘還在,她也會和我做一樣的事情。」李暻收起閑話家常的語氣,問道:「曹國公,你呢,將要如何?」
第14章 拾肆
又是落針可聞的寂靜。
曹國公垂著頭似是還在掙紮,可他每次遇到猶豫不決之事,最後總是會聽從文德皇後的建議。而就在方才,李暻已經把先後的決定告訴了他,所以,太子殿下此刻並不著急。
他十分清楚,就是今晚,自己想要從他那裏得到的答案,定然會出現。
終於,在暴雨盜來之前,程世讓再次開口:
「老夫對晉王問心無愧,可他既然早已將我與東宮歸在一處,如今更是半句話都不問,便下了這樣的決定……」
他的話再次頓住了,嘆息隨之而來:
「說到底,阿翦曆練太少,羽翼難豐,總歸是不夠老練,容易聽信旁人,以至於對這時局,對聖人的心思,始終看不清吶。然而,已經沒人能給他時間了。」
明明已經決定公事公辦,可說著說著,他又免不得拿出一副長輩的口吻。因心中縈繞難言的悶痛之感,程世讓隻覺得唇上十分幹燥,仿佛已被黏住,以至於無法繼續說下去。
他舔了舔下唇,又停頓了幾個瞬息,終於提氣站起了身。
「晉王比之殿下,還是差的太遠,」曹國公終於拿定了主意,向著對麵這個足以引領大梁走向真正的盛世的年輕人鄭重一禮,說道:「老臣以後,隻能信太子殿下了。」
「隻能信殿下了」?
為何是「隻能」,而不是「隻」?
李暻心中閃過一絲詫異,但半分未表露在麵上,仍是帶著恭敬的抬手扶住了他年幼時很喜歡的這個「程家阿叔」。
和來時的匆匆忙忙的不同,此時的曹國公一步又一步,穩健的走出了東宮。上馬時,幾滴豆大的雨水迎麵砸在了他的臉上。
他朝前方的遠空看去,遮天的黑雲正壓著城牆疾奔而來。
程世讓恍惚之間突然愣神了片刻,而後,他猛然意識到,這個屬於他和他同輩人的時代,大概也會在一場將要來臨的傾盆大雨中,被沖刷個七七八八吧。
急雨滂沱而至,幾乎在一瞬間,如柱的雨水,似瀑的雨聲,便毫不留情的砸向了整個長安,從天而降的水珠碩大且密密麻麻,如簾似幕,將天地連為了一體。
李暻站在光天殿外的廊上,看著曹國公離開的方向,亦或是望著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久久出神。
他在想,一個人麵對一場出乎意料且足以滅頂的災難時,應當會是什麽反應。
理所當然,他會想盡一切辦法自救,或者向可以幹預此事的人尋求辦法。
可是,在死亡可能在逼近的威脅之下,深陷入大段大段的往昔歲月,繼而忽視當下,難道也是合理的嗎?
仔細想曹國公方才的表現和說過所有話,所謂的前來「求救」,到最後仿佛隻是一個一筆帶過、無關緊要的事兒。
甚至從頭到尾,他問都沒問一句,「接下來要怎麽做」。
那麽,李暻是不是可以由此推測:
什麽「三司會審」,什麽「公主有孕」,他皆不關心,也不在乎。
因為,他從一開始便篤定,無論李暕拿出的證據是什麽,太子殿下皆能幫他渡過此次劫難。
一個稍有不慎便誅滅三族,即便是聖人想要留情,也必須慎而又慎的罪名,程世讓憑什麽認為與他在同一時間得知的自己早就勝券在握?
李暻看向雨幕深處的眼睛,閃過微微波動。
難道……
他這個平生隻知跟著阿娘和阿耶走,即便在權謀中卷了一輩子,也始終對詭譎的政局一知半解,幾乎難以觸摸到核心的阿叔,這一次卻在這麽早,便察覺到了藏得極為隱秘的關鍵一環?
這實在是……讓人意外。
怪不得一貫最厭煩拖泥帶水講感情的曹國公,不與他談此後如何應對,反而執意要帶他沉浸在昔日的迴憶裏。
更是不厭其煩的告訴他,阿翦從幼時便有的心結,征戰沙場的軍事才能,甚至將他如今的心思歸結為「輕信他人」。<hr>
程世讓看向李暻,說:「護住她的阿善、嘉娘,當然還有……阿翦。」
他那早已不再像少年時那樣清亮的眸中,仍舊是一如往昔的堅定。
可是,沉默了好一會兒後,堅定卻被怔忡之色替代。
程世讓喃喃似自語:「可是,殿下,我腦子想破了也想不通,明明以前都是好的呀,可事情怎麽就到了如今這種「你死我活」的地步呢?」
還能是因為什麽呢?
這朝堂之上,恐怕沒有人不知道。
可,聖人總是「英明」的。
所以,曹國公問這話,其實並沒有想要答案,而太子殿下自然也不會去妄議這些是非。
光天殿中就此安靜了下來。
李暻抬眼朝窗外看去,黑壓壓的烏雲已徹底壓過最後一縷天光,怪不得屋中比方才更暗了。
夏夜驟雨將至,再不及時歸家,恐怕便成了落水狗。
那便沒必要再拐彎抹角了。
「事已至此,無論是誰,都已沒有退路了。哪怕阿娘還在,她也會和我做一樣的事情。」李暻收起閑話家常的語氣,問道:「曹國公,你呢,將要如何?」
第14章 拾肆
又是落針可聞的寂靜。
曹國公垂著頭似是還在掙紮,可他每次遇到猶豫不決之事,最後總是會聽從文德皇後的建議。而就在方才,李暻已經把先後的決定告訴了他,所以,太子殿下此刻並不著急。
他十分清楚,就是今晚,自己想要從他那裏得到的答案,定然會出現。
終於,在暴雨盜來之前,程世讓再次開口:
「老夫對晉王問心無愧,可他既然早已將我與東宮歸在一處,如今更是半句話都不問,便下了這樣的決定……」
他的話再次頓住了,嘆息隨之而來:
「說到底,阿翦曆練太少,羽翼難豐,總歸是不夠老練,容易聽信旁人,以至於對這時局,對聖人的心思,始終看不清吶。然而,已經沒人能給他時間了。」
明明已經決定公事公辦,可說著說著,他又免不得拿出一副長輩的口吻。因心中縈繞難言的悶痛之感,程世讓隻覺得唇上十分幹燥,仿佛已被黏住,以至於無法繼續說下去。
他舔了舔下唇,又停頓了幾個瞬息,終於提氣站起了身。
「晉王比之殿下,還是差的太遠,」曹國公終於拿定了主意,向著對麵這個足以引領大梁走向真正的盛世的年輕人鄭重一禮,說道:「老臣以後,隻能信太子殿下了。」
「隻能信殿下了」?
為何是「隻能」,而不是「隻」?
李暻心中閃過一絲詫異,但半分未表露在麵上,仍是帶著恭敬的抬手扶住了他年幼時很喜歡的這個「程家阿叔」。
和來時的匆匆忙忙的不同,此時的曹國公一步又一步,穩健的走出了東宮。上馬時,幾滴豆大的雨水迎麵砸在了他的臉上。
他朝前方的遠空看去,遮天的黑雲正壓著城牆疾奔而來。
程世讓恍惚之間突然愣神了片刻,而後,他猛然意識到,這個屬於他和他同輩人的時代,大概也會在一場將要來臨的傾盆大雨中,被沖刷個七七八八吧。
急雨滂沱而至,幾乎在一瞬間,如柱的雨水,似瀑的雨聲,便毫不留情的砸向了整個長安,從天而降的水珠碩大且密密麻麻,如簾似幕,將天地連為了一體。
李暻站在光天殿外的廊上,看著曹國公離開的方向,亦或是望著這場突如其來的暴雨,久久出神。
他在想,一個人麵對一場出乎意料且足以滅頂的災難時,應當會是什麽反應。
理所當然,他會想盡一切辦法自救,或者向可以幹預此事的人尋求辦法。
可是,在死亡可能在逼近的威脅之下,深陷入大段大段的往昔歲月,繼而忽視當下,難道也是合理的嗎?
仔細想曹國公方才的表現和說過所有話,所謂的前來「求救」,到最後仿佛隻是一個一筆帶過、無關緊要的事兒。
甚至從頭到尾,他問都沒問一句,「接下來要怎麽做」。
那麽,李暻是不是可以由此推測:
什麽「三司會審」,什麽「公主有孕」,他皆不關心,也不在乎。
因為,他從一開始便篤定,無論李暕拿出的證據是什麽,太子殿下皆能幫他渡過此次劫難。
一個稍有不慎便誅滅三族,即便是聖人想要留情,也必須慎而又慎的罪名,程世讓憑什麽認為與他在同一時間得知的自己早就勝券在握?
李暻看向雨幕深處的眼睛,閃過微微波動。
難道……
他這個平生隻知跟著阿娘和阿耶走,即便在權謀中卷了一輩子,也始終對詭譎的政局一知半解,幾乎難以觸摸到核心的阿叔,這一次卻在這麽早,便察覺到了藏得極為隱秘的關鍵一環?
這實在是……讓人意外。
怪不得一貫最厭煩拖泥帶水講感情的曹國公,不與他談此後如何應對,反而執意要帶他沉浸在昔日的迴憶裏。
更是不厭其煩的告訴他,阿翦從幼時便有的心結,征戰沙場的軍事才能,甚至將他如今的心思歸結為「輕信他人」。<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