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過幾個彈指後,她又一次出現,此時已經跑到了崔稚晚頭頂上方斜側的位置。
視線略微受阻,崔稚晚不由的朝前走了幾步,於是,清晰的看到,她將發簪拔下,猛然戳向對方。
而後,她慌不擇路的四下張望,而後驟然攀上扶欄,沒有半分猶豫的朝著中央天頂垂下的那三條張楚兒用來表演的緞帶,一躍而去。
此時,樓中的樂聲已然在此番變故中不知所措的停下,然張楚兒仍懸在半空中,由於此前的發力,一時被綢帶牽扯,隻能仍是止不住的旋轉。
因她的帶動,那紅衣娘子的手掌在某個綢帶無限靠近扶欄的瞬間,抓準了時機,幾乎已完全攥住了眼前飛過的緞帶。
可偏偏亦是因為張楚兒快速的旋轉飄遠,本就沒有經過任何練習的紅衣娘子在不受控的被帶行了一瞬後,最終還是無力的脫了手。
也正是因為這小小的一段距離,那抹本有可能落於水中,免遭滅頂之災的紅色竟不偏不倚的恰好垂直墜落在了連接舞台的一座石橋之上,巨大的「砰」聲後,血色緩緩綻開。
整個過程發生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以至於樓裏的大多數人都來不及有任何反應,就在空白無聲的茫然後,猝不及防的跌倒在了令人發顫的懼怕和尖叫裏。
鮮紅的血蔓延,正在將玉白的橋包裹住。
崔稚晚渾身僵硬,根本沒有力氣錯開眼睛,隻得下意識般的將指尖狠狠嵌入手心,抵禦如餓虎一般兇狠撲來,幾乎要將她的全部理智吞噬的噩夢般的恐懼。
就在一切將要陷入無序前,與石橋相連的那間雅室的紗簾被人從內拉開,晉王李暕一步一步的走向了那個正在消亡的靈魂。
因這意外之人的出現,崔稚晚總算勉強找迴了幾分冷靜。
她原本因血色瀰漫而已經緊成一團的心,隨著那腳步,再次收縮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除了窒息,似乎還有絲絲縷縷的疼開始伺機鑽入骨髓。
也許同為春深處觀賞表演視野最佳的兩個雅室,他們所在的位置離崔稚晚並不算遠。
所以,她可以清楚的看到那個紅衣娘子見到有人走近時,唇間動了幾下。
然而,聲音太低太弱,她根本無法聽到她到底講了什麽。
李暕本來心中還有疑慮,卻在聞言後,先是因疑惑而愣神一瞬,繼而眉心不受控的挑了一下。
接著,他竟抬腳踏入血圈之內,徑直俯身蹲下,快速湊到近那娘子唇邊很近的地方,又再次確認了一遍。
片刻的垂眸思慮,晉王終是緩緩站起,目光看向高處,揚聲吩咐道:「速將殺人兇手拿下。」
他表情的細微變化,崔稚晚雖沒能看的真切,卻已感覺到了蹊蹺。
她下意識的屏住唿吸,卻發覺自己的後槽牙隱隱約約似因顫抖而不停發生著小小的磕碰。
春深處中眾目睽睽,皆看到那紅衣娘子是自己慌不擇路,從三樓跳下。
如此一來,留人狡辯餘地實在太大,「殺人」二字恐怕難成定論。
更何況,平康坊裏發生兇案,自有金吾衛拿人,大理寺提審,哪裏能勞煩晉王掀簾而出過問,甚至親自出手捉兇。
崔稚晚猜想,李暕此刻看似突兀的舉動,隻有一個解釋,便是他和自己一樣,在那娘子縱身一躍時,看到了其後在她身後同一個地方一閃而過,探頭朝下看的人影。
是程英。
曹國公第五子,平昌公主的夫婿,一個惡名昭彰、盡人皆知的豺狼。
單崔稚晚知曉,這混蛋手裏的命案就不止眼下這一樁。
顯然,真正能讓晉王感興趣的,亦也不會單單是春深處裏枉死了的這一個。
今歲二月初,素來康健的平昌公主照例去廣慈寺聽弘智法師講經,卻於寺中忽然暴斃而亡。
雖最後聖人默認了「突發急症」的說法,可就連聽過眾多傳聞的老百姓,都在明裏暗裏的悄悄議論,這不過就是保全名譽、粉飾太平的託詞。
浸染在權力中心的那些貴人們,又有哪個對平昌之死,沒有生過懷疑。
曹國公手握重權,乃是太子李暻在朝中站穩不可或缺的助力。
李暕一派,曾經幾次想要靠著聖人的偏袒拉攏一二,都收效不大。
所以,若他想要更進一步,定然不會放過任何挫傷,甚至扳倒他的機會。
而平昌公主之死這樁看似已經過去的案子,便是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
哪怕隻要有細小的瑕疵,都可以用來做做文章,更何況,它還疑點重重。
於晉王而言,隻要找到合適的理由再次揭開,總是有利可圖,有機可乘的。
自幾月前那本笑丘生的「春寂寥」的話本手稿出現在崔稚晚的麵前起,她便料到,李暕早晚會藉此事發難。
隻是他從漠北歸來已有月餘,一直風平浪靜,為何偏偏選擇在此時對程英下手?
難道僅僅是因為眼前這樁操作餘地巨大的命案?
絕不會!
程英自少年時便頑劣成性,卻每次皆能全身而退。
所以,即便晉王真的隻是單純因為目擊了兇案,便要挺身而出,為死者主持公道,也不一定真的有十足的能耐將此案做實,既撲殺此獠,還能不引火燒身。
更何況,崔稚晚根本不相信,李暕會有這樣不計後果的一顆善心。<hr>
視線略微受阻,崔稚晚不由的朝前走了幾步,於是,清晰的看到,她將發簪拔下,猛然戳向對方。
而後,她慌不擇路的四下張望,而後驟然攀上扶欄,沒有半分猶豫的朝著中央天頂垂下的那三條張楚兒用來表演的緞帶,一躍而去。
此時,樓中的樂聲已然在此番變故中不知所措的停下,然張楚兒仍懸在半空中,由於此前的發力,一時被綢帶牽扯,隻能仍是止不住的旋轉。
因她的帶動,那紅衣娘子的手掌在某個綢帶無限靠近扶欄的瞬間,抓準了時機,幾乎已完全攥住了眼前飛過的緞帶。
可偏偏亦是因為張楚兒快速的旋轉飄遠,本就沒有經過任何練習的紅衣娘子在不受控的被帶行了一瞬後,最終還是無力的脫了手。
也正是因為這小小的一段距離,那抹本有可能落於水中,免遭滅頂之災的紅色竟不偏不倚的恰好垂直墜落在了連接舞台的一座石橋之上,巨大的「砰」聲後,血色緩緩綻開。
整個過程發生在極短的時間之內,以至於樓裏的大多數人都來不及有任何反應,就在空白無聲的茫然後,猝不及防的跌倒在了令人發顫的懼怕和尖叫裏。
鮮紅的血蔓延,正在將玉白的橋包裹住。
崔稚晚渾身僵硬,根本沒有力氣錯開眼睛,隻得下意識般的將指尖狠狠嵌入手心,抵禦如餓虎一般兇狠撲來,幾乎要將她的全部理智吞噬的噩夢般的恐懼。
就在一切將要陷入無序前,與石橋相連的那間雅室的紗簾被人從內拉開,晉王李暕一步一步的走向了那個正在消亡的靈魂。
因這意外之人的出現,崔稚晚總算勉強找迴了幾分冷靜。
她原本因血色瀰漫而已經緊成一團的心,隨著那腳步,再次收縮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除了窒息,似乎還有絲絲縷縷的疼開始伺機鑽入骨髓。
也許同為春深處觀賞表演視野最佳的兩個雅室,他們所在的位置離崔稚晚並不算遠。
所以,她可以清楚的看到那個紅衣娘子見到有人走近時,唇間動了幾下。
然而,聲音太低太弱,她根本無法聽到她到底講了什麽。
李暕本來心中還有疑慮,卻在聞言後,先是因疑惑而愣神一瞬,繼而眉心不受控的挑了一下。
接著,他竟抬腳踏入血圈之內,徑直俯身蹲下,快速湊到近那娘子唇邊很近的地方,又再次確認了一遍。
片刻的垂眸思慮,晉王終是緩緩站起,目光看向高處,揚聲吩咐道:「速將殺人兇手拿下。」
他表情的細微變化,崔稚晚雖沒能看的真切,卻已感覺到了蹊蹺。
她下意識的屏住唿吸,卻發覺自己的後槽牙隱隱約約似因顫抖而不停發生著小小的磕碰。
春深處中眾目睽睽,皆看到那紅衣娘子是自己慌不擇路,從三樓跳下。
如此一來,留人狡辯餘地實在太大,「殺人」二字恐怕難成定論。
更何況,平康坊裏發生兇案,自有金吾衛拿人,大理寺提審,哪裏能勞煩晉王掀簾而出過問,甚至親自出手捉兇。
崔稚晚猜想,李暕此刻看似突兀的舉動,隻有一個解釋,便是他和自己一樣,在那娘子縱身一躍時,看到了其後在她身後同一個地方一閃而過,探頭朝下看的人影。
是程英。
曹國公第五子,平昌公主的夫婿,一個惡名昭彰、盡人皆知的豺狼。
單崔稚晚知曉,這混蛋手裏的命案就不止眼下這一樁。
顯然,真正能讓晉王感興趣的,亦也不會單單是春深處裏枉死了的這一個。
今歲二月初,素來康健的平昌公主照例去廣慈寺聽弘智法師講經,卻於寺中忽然暴斃而亡。
雖最後聖人默認了「突發急症」的說法,可就連聽過眾多傳聞的老百姓,都在明裏暗裏的悄悄議論,這不過就是保全名譽、粉飾太平的託詞。
浸染在權力中心的那些貴人們,又有哪個對平昌之死,沒有生過懷疑。
曹國公手握重權,乃是太子李暻在朝中站穩不可或缺的助力。
李暕一派,曾經幾次想要靠著聖人的偏袒拉攏一二,都收效不大。
所以,若他想要更進一步,定然不會放過任何挫傷,甚至扳倒他的機會。
而平昌公主之死這樁看似已經過去的案子,便是一個從天而降的機會。
哪怕隻要有細小的瑕疵,都可以用來做做文章,更何況,它還疑點重重。
於晉王而言,隻要找到合適的理由再次揭開,總是有利可圖,有機可乘的。
自幾月前那本笑丘生的「春寂寥」的話本手稿出現在崔稚晚的麵前起,她便料到,李暕早晚會藉此事發難。
隻是他從漠北歸來已有月餘,一直風平浪靜,為何偏偏選擇在此時對程英下手?
難道僅僅是因為眼前這樁操作餘地巨大的命案?
絕不會!
程英自少年時便頑劣成性,卻每次皆能全身而退。
所以,即便晉王真的隻是單純因為目擊了兇案,便要挺身而出,為死者主持公道,也不一定真的有十足的能耐將此案做實,既撲殺此獠,還能不引火燒身。
更何況,崔稚晚根本不相信,李暕會有這樣不計後果的一顆善心。<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