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南京群臣:斥巨款以賄陛下!
明末:無限軍火,誰給我披上皇袍 作者:滴墨不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應天府,江邊碼頭。
往日嬉鬧的場麵被肅穆莊嚴的儀仗、親衛所取代。
碼頭上,應天府有數的官老爺們都來了。
站在最前方的,無疑是應天府最為頂端的那幾人。
有南京守備太監韓讚周,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也有南京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忻城侯趙之龍,魏國公徐允爵等。
這些官員,放在整個朝廷,無疑都是最為頂尖的存在。
今日能齊聚一堂,都是為了迎接大秦皇帝!
“怎麽還沒見到龍舟?不是說已經過了揚州府了嗎?”魏國公徐允爵顯得有些不耐煩。
在這些個官員之中,唯有徐允爵顯得最為年輕。
徐允爵前兩年才剛接替他父親的爵位,成為新一任的魏國公,年紀也不大,在眾人之中顯得十分突兀。
聽到這話,一旁的趙之龍笑道:“魏國公,這揚州府過來,雖然不遠,可也不算近,更何況是逆水行舟,比不得順流而下。”
徐允爵搖了搖頭,說到:“這就不對了,聽說陛下所稱龍舟,不同於尋常的樓船,可無風自動,也無需纖夫拖拽,速度極快。”
聞言,眾人臉上都浮現出一抹異色。
他們倒不是不信徐允爵這話,畢竟京城早就傳迴過消息,皇帝組建了一支名為靖海軍的水師,正是憑借這支水師,朝廷才將日本收入囊中,皇帝所用戰船有些神奇,倒也正常。
更何況,皇帝手中的神兵利器遠不止於此。
隻是,他們畢竟還未見過,想到那些傳聞,他們更是好奇。
到底是什麽樣的戰船,能夠無風自動?
就在眾人神思飄忽之際,幾艘巨大的鐵甲巨艦從遠處的水麵駛了過來。
“龍舟!是陛下的龍舟!”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隨即眾人的目光便被遠處的鐵甲巨艦吸引了過去。
望著那些個龐然大物,眾人都瞪大了眼睛。
“傳聞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時候,所乘的寶船便十分的龐大,這些巨艦怕是不輸當年的寶船!”
守備太監韓讚周看著遠處的戰艦,顯得有些激動。
作為南京守備太監,他平日裏也沒有多少事情要忙,反倒是看了不少三寶太監的故事。
比起那些跟在皇帝身邊左右朝政的大太監,他對三寶太監尤為敬仰。
這才是他該效仿的楷模啊!
在眾人的注視下,鐵甲巨艦停靠在了碼頭上。
李柯在親衛的拱衛中,從戰艦上走了下來。
“臣等參見陛下!”
一眾大臣跪倒在地上,高聲喝道。
李柯掃了一眼,這大小官員,他隻見過守備太監韓讚周。
當時他進入京城的時候,韓讚周剛好收到崇禎帝的召見,去了京城。
他也沒有跟群臣寒暄,轉身便上了一旁準備好的鑾駕。
隨後才傳出一句話來,“諸位愛卿免禮!”
聽到這話,群臣這才站起身來,紛紛瞥了一眼皇帝的鑾駕,心情略微有些凝重起來。
皇帝這般冷淡,都不跟他們交談,著實讓他們有些心驚,心中忐忑不已。
在眾人的注視下,皇帝鑾駕朝著城中走去。
韓讚周見狀,扭頭朝著一旁的趙之龍等人,笑道:“走吧,我們也該跟上了。”
隨後一行人便跟在鑾駕後麵,緩緩朝著城中走去。
他們還好,有馬車在一旁守著,下麵的郎官們就慘了,隻得邁開步子,緊緊跟在他們後麵。
原本他們在應天府就安逸慣了,平日裏出門都是馬車、轎子,哪裏走過這麽遠的路程,這可實在是苦了他們。
南方的天氣本就算不得涼爽,現在又是太陽高照,熱氣逼人,官員們個個都是滿身的熱汗。
李柯進了城,徑直迴了皇宮,也沒有召見百官的意思。
百官這才離開,迴到了各自的衙門中。
宮中,韓讚周早就收到了皇帝駕臨的消息,自然早早收拾好了宮裏的一應物件。
整個乾清宮看著跟京城的乾清宮一般無二。
到了宮中,李柯在宮女的侍候下,沐浴更衣,換了身清爽的常服,這才將韓讚周招了過來。
“奴才拜見皇爺!”
韓讚周恭恭敬敬的磕頭行禮。
禮畢,李柯這才笑著說道:“起來吧,事辦的不錯!”
看著周圍熟悉的環境,李柯覺著十分的舒適。
韓讚周聽到這書,趕忙恭聲應道:“這都是奴才該做的。”
“是功是過,朕都有數。”李柯扭頭盯著韓讚周,說到:“有功就當賞賜,想要什麽獎賞?”
聽到這話,韓讚周恭敬的跪在地上,應道:“奴才不敢居功。”
想了想,他微微抬頭,餘光瞥了一眼皇帝的臉色,接著說道:“奴才今日見了皇爺的寶船,心中十分好奇,還望皇爺準許奴才登船一觀。”
“看寶船?”李柯略微有些意外,他倒是沒有想到,韓讚周會浪費這麽一個大機會去看戰艦。
似是明白皇帝心中的疑惑,韓讚周趕忙解釋道:“皇爺,奴才常看三寶太監的故事,對三寶太監十分敬仰,今日見了皇爺的寶船,實在難以抑製心中的激動。”
原來如此!
李柯臉上露出一抹了然,原來是被鄭和影響了。
他微微頷首,笑道:“此事朕準了!”
“謝皇爺!”韓讚周滿臉的興奮,趕忙謝恩。
看著一臉興奮的韓讚周,李柯若有所思。
如此喜歡戰艦,喜歡航海的人,在大秦也沒有多少,尤其是這種官職高的人,那就更少見了。
這種人在朝廷之中也算是頂尖人才了,以後說不定還用得上。
李柯暗自將韓讚周記下,這才接著說道:“給朕說說應天府的情況。”
“奴才遵旨!”韓讚周應了一聲,隨後將應天府的情況介紹了一遍。
聽完,李柯也對應天府上下的官員有了些了解。
他敲了敲桌子,沉聲問道:“應天府這些官員犯的事情,東廠都有記錄在案吧?”
韓讚周心中一驚,皇帝這是要對應天府的官員下手?
他沒想到,皇帝竟然這般果斷,剛到應天府便準備動手。
之前京城發生的事情,他知道得可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
皇帝若是動手,那又是血流成河的場麵了。
怕是應天府大半的官員都要遭殃!
接著他又想起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趕忙說到:“皇爺,這些天忻城伯等人似乎在籌集銀兩,準備進貢給陛下贖罪。”
往日嬉鬧的場麵被肅穆莊嚴的儀仗、親衛所取代。
碼頭上,應天府有數的官老爺們都來了。
站在最前方的,無疑是應天府最為頂端的那幾人。
有南京守備太監韓讚周,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也有南京中軍都督府左都督、忻城侯趙之龍,魏國公徐允爵等。
這些官員,放在整個朝廷,無疑都是最為頂尖的存在。
今日能齊聚一堂,都是為了迎接大秦皇帝!
“怎麽還沒見到龍舟?不是說已經過了揚州府了嗎?”魏國公徐允爵顯得有些不耐煩。
在這些個官員之中,唯有徐允爵顯得最為年輕。
徐允爵前兩年才剛接替他父親的爵位,成為新一任的魏國公,年紀也不大,在眾人之中顯得十分突兀。
聽到這話,一旁的趙之龍笑道:“魏國公,這揚州府過來,雖然不遠,可也不算近,更何況是逆水行舟,比不得順流而下。”
徐允爵搖了搖頭,說到:“這就不對了,聽說陛下所稱龍舟,不同於尋常的樓船,可無風自動,也無需纖夫拖拽,速度極快。”
聞言,眾人臉上都浮現出一抹異色。
他們倒不是不信徐允爵這話,畢竟京城早就傳迴過消息,皇帝組建了一支名為靖海軍的水師,正是憑借這支水師,朝廷才將日本收入囊中,皇帝所用戰船有些神奇,倒也正常。
更何況,皇帝手中的神兵利器遠不止於此。
隻是,他們畢竟還未見過,想到那些傳聞,他們更是好奇。
到底是什麽樣的戰船,能夠無風自動?
就在眾人神思飄忽之際,幾艘巨大的鐵甲巨艦從遠處的水麵駛了過來。
“龍舟!是陛下的龍舟!”
不知是誰喊了一聲,隨即眾人的目光便被遠處的鐵甲巨艦吸引了過去。
望著那些個龐然大物,眾人都瞪大了眼睛。
“傳聞當年三寶太監下西洋的時候,所乘的寶船便十分的龐大,這些巨艦怕是不輸當年的寶船!”
守備太監韓讚周看著遠處的戰艦,顯得有些激動。
作為南京守備太監,他平日裏也沒有多少事情要忙,反倒是看了不少三寶太監的故事。
比起那些跟在皇帝身邊左右朝政的大太監,他對三寶太監尤為敬仰。
這才是他該效仿的楷模啊!
在眾人的注視下,鐵甲巨艦停靠在了碼頭上。
李柯在親衛的拱衛中,從戰艦上走了下來。
“臣等參見陛下!”
一眾大臣跪倒在地上,高聲喝道。
李柯掃了一眼,這大小官員,他隻見過守備太監韓讚周。
當時他進入京城的時候,韓讚周剛好收到崇禎帝的召見,去了京城。
他也沒有跟群臣寒暄,轉身便上了一旁準備好的鑾駕。
隨後才傳出一句話來,“諸位愛卿免禮!”
聽到這話,群臣這才站起身來,紛紛瞥了一眼皇帝的鑾駕,心情略微有些凝重起來。
皇帝這般冷淡,都不跟他們交談,著實讓他們有些心驚,心中忐忑不已。
在眾人的注視下,皇帝鑾駕朝著城中走去。
韓讚周見狀,扭頭朝著一旁的趙之龍等人,笑道:“走吧,我們也該跟上了。”
隨後一行人便跟在鑾駕後麵,緩緩朝著城中走去。
他們還好,有馬車在一旁守著,下麵的郎官們就慘了,隻得邁開步子,緊緊跟在他們後麵。
原本他們在應天府就安逸慣了,平日裏出門都是馬車、轎子,哪裏走過這麽遠的路程,這可實在是苦了他們。
南方的天氣本就算不得涼爽,現在又是太陽高照,熱氣逼人,官員們個個都是滿身的熱汗。
李柯進了城,徑直迴了皇宮,也沒有召見百官的意思。
百官這才離開,迴到了各自的衙門中。
宮中,韓讚周早就收到了皇帝駕臨的消息,自然早早收拾好了宮裏的一應物件。
整個乾清宮看著跟京城的乾清宮一般無二。
到了宮中,李柯在宮女的侍候下,沐浴更衣,換了身清爽的常服,這才將韓讚周招了過來。
“奴才拜見皇爺!”
韓讚周恭恭敬敬的磕頭行禮。
禮畢,李柯這才笑著說道:“起來吧,事辦的不錯!”
看著周圍熟悉的環境,李柯覺著十分的舒適。
韓讚周聽到這書,趕忙恭聲應道:“這都是奴才該做的。”
“是功是過,朕都有數。”李柯扭頭盯著韓讚周,說到:“有功就當賞賜,想要什麽獎賞?”
聽到這話,韓讚周恭敬的跪在地上,應道:“奴才不敢居功。”
想了想,他微微抬頭,餘光瞥了一眼皇帝的臉色,接著說道:“奴才今日見了皇爺的寶船,心中十分好奇,還望皇爺準許奴才登船一觀。”
“看寶船?”李柯略微有些意外,他倒是沒有想到,韓讚周會浪費這麽一個大機會去看戰艦。
似是明白皇帝心中的疑惑,韓讚周趕忙解釋道:“皇爺,奴才常看三寶太監的故事,對三寶太監十分敬仰,今日見了皇爺的寶船,實在難以抑製心中的激動。”
原來如此!
李柯臉上露出一抹了然,原來是被鄭和影響了。
他微微頷首,笑道:“此事朕準了!”
“謝皇爺!”韓讚周滿臉的興奮,趕忙謝恩。
看著一臉興奮的韓讚周,李柯若有所思。
如此喜歡戰艦,喜歡航海的人,在大秦也沒有多少,尤其是這種官職高的人,那就更少見了。
這種人在朝廷之中也算是頂尖人才了,以後說不定還用得上。
李柯暗自將韓讚周記下,這才接著說道:“給朕說說應天府的情況。”
“奴才遵旨!”韓讚周應了一聲,隨後將應天府的情況介紹了一遍。
聽完,李柯也對應天府上下的官員有了些了解。
他敲了敲桌子,沉聲問道:“應天府這些官員犯的事情,東廠都有記錄在案吧?”
韓讚周心中一驚,皇帝這是要對應天府的官員下手?
他沒想到,皇帝竟然這般果斷,剛到應天府便準備動手。
之前京城發生的事情,他知道得可要比其他人更多一些。
皇帝若是動手,那又是血流成河的場麵了。
怕是應天府大半的官員都要遭殃!
接著他又想起了最近發生的一件事,趕忙說到:“皇爺,這些天忻城伯等人似乎在籌集銀兩,準備進貢給陛下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