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出發,南直隸!
明末:無限軍火,誰給我披上皇袍 作者:滴墨不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陛下,那德川家光該如何處置?”
鄭成功沉聲問道。
在蝦夷地海戰,因為他們突然襲擊,幕府的水師根本來不及反應,兩方交戰,很快便將幕府的人拿下了。
德川家光本想跳海逃跑,可很快就被水師拿下了,一路押送到了江戶。
李柯不假思索,應道:“留著無用,殺了!”
現在扶桑都歸了朝廷,德川家光自然也沒有什麽用處了,沒必要繼續留著。
他倒是更關心那幾千萬兩銀子的處置。
思索片刻,他扭頭看著鄭用,沉聲說到:“銀子清點好之後,你親自護送,將銀子送入大內,收歸內帑。”
“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能動用!”
“尤其是朝廷那些大臣,無論如何,在朕沒有迴京之前,這筆銀子不能動,哪怕是戶部也不行!”
聽到這話,鄭用神色鄭重,應道:“臣謹遵陛下旨意!”
······
在見了鄭成功之後,李柯又安排了馬守應跟侯恂會麵,一同商議了接下來扶桑的處置辦法。
隨後,將事前扶桑的事情都安排妥當之後,李柯便登上了戰船,踏上了歸途。
······
大洋之上,大秦的鐵甲艦隊橫行無阻。
遠遠有帆船看到大秦的戰艦,都慌忙避開了,根本不敢靠近。
其中一艘戰艦上,鄭成功滿是錯愕的看著皇帝,驚聲說道:“陛下,您不準備迴京城?”
他沒有想到,在迴京的途中,皇帝突然改變了路線,決定改道去南直隸。
原本皇帝離開京城已經如此長一段時間了,朝中許多政務都沒有處理完,還需皇帝迴京處置,皇帝本該迴京才是。
現在轉道去了江南,之後再迴京城,又不知道該等到什麽時候了。
李柯瞥了鄭成功一眼,笑道:“朕早想去南直隸一趟了,隻是苦於朝廷事務繁忙,一直沒有機會,現在剛好從扶桑迴來,順路可以去一趟南直隸。”
順路?
鄭成功神色錯愕,北直隸跟南直隸,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哪裏順路了。
可他仔細一想,要說繞路,倒也不算。
從地圖上看,扶桑距離南直隸,其實並不算遠。
真要按照扶桑到東南沿海的距離來看,南直隸還真是距離扶桑最近的地方。
從博多往西走,很快便能到南直隸。
這也是為什麽,在日本跟大明的朝貢貿易中,日本使臣都是在寧波市舶司登陸了。
見鄭成功有些愣神,李柯笑道:“你下去準備吧,去鬆江府,然後沿著大江,去應天府!”
聽到皇帝這話,鄭成功趕忙應道:“臣遵旨!”
雖然他對於皇帝臨時改道的事情有些驚訝,可對於皇帝的做法,他自然不反對。
皇帝神武無雙,辦事自然有獨特的目的。
他身為臣子,照辦就是。
見鄭成功退了出去,李柯扭頭看著一旁的奏疏,眉頭皺了起來。
他臨時改道,自然不是突發奇想。
前些天,侯恂到達江戶,隨他一同到的,還有一批奏疏。
這幾天他仔細翻閱了一遍,好幾份奏疏中都提到了一個緊要問題。
糧食!
朝廷缺糧!
尤其是西北,更是缺乏糧食。
雖然李自成的義軍已經被他收拾了幹淨了,可導致義軍頻頻出現的根源,其實並沒有很好的解決。
之前解決李自成之後,他便馬不停蹄的去了遼東,一番征戰之後,耗費的糧草自然不少,朝廷就更加沒有糧食來救濟災民了。
加上這一次出海,耗費的糧食也不少。
原本,因為他繼位以來的強勢和無與倫比的權威,使得朝中大臣都不敢提出異議。
糧草短缺的事情也一再被壓下來了。
可現在,事情已經十分的緊急,朝中許多大臣也等不了了。
這才有好些官員寫了奏疏,過來探口風。
對於糧食短缺,李柯自然十分重視。
還在江戶的時候,他便讓馬守應收集糧食,運迴京城。
扶桑的百姓可以苦一苦,可不能讓大秦的百姓出了問題!
但從扶桑搜刮的糧食,也隻能緩解一時的困境。
根源還是在江南。
大明的江南可謂是聚集了全國大半的財富。
哪怕是到了明末,天下動亂不已,可江南一帶依舊是十分安逸。
也正是因為富足,使得大明朝的高官們,大多出自江南。
而這,也引起了一個極大的問題。
朝中官員多,自然不可避免的會維護自己的利益。
江南官員們自然也會護著自己的家鄉。
哪怕崇禎皇帝為了籌措糧餉,多次加派各種稅銀,可實實在在落到江南的,少之又少。
可糧餉是一個定數,江南攤派的糧餉少,自然其他地方攤派的糧餉就多了。
這也就導致其他地方的百姓,根本難以存活。
也不怪西南等地動亂頻發。
想要改變西南百姓的困境,自然要對江南下手。
“希望江南的士族們能老實點,別讓朕下死手!”
李柯低聲念叨了一句。
雖然他希望能夠和氣的解決這件事,可他也知道,想要動江南士族的利益,自然會有人反抗,不見血是不可能的!
一天之後,戰艦出現在鬆江府外。
透過霧氣,依稀能夠看到岸上的碉堡。
早在戰艦靠近之前,鄭成功便派人上岸準備去了。
等戰艦一到,便有駐守在鬆江府的衛所將領等在岸邊。
看到皇帝所乘的戰艦,眾人紛紛跪倒在地,高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柯站在甲板上,看著岸邊的眾人,揮了揮手,也沒有下船,扭頭朝著一旁的鄭成功說道:“去應天府!”
此時的鬆江府,雖然處在長江出海口的位置,可這一帶還十分的荒蕪,根本沒有後世的繁華景象。
尤其是前些年,因為倭寇襲擾,鬆江府在沿岸設置了諸多的碉堡,沿岸的百姓也都遷入內陸了,這些年就更顯荒蕪了。
對於這片荒蕪之地,李柯沒有必要多停留。
等順著大江進入內陸之後,一切便開始繁華起來。
兩岸屋舍儼然,樓宇眾多,一副熙熙攘攘的繁華景象。
煙雨中,盡是江南的秀麗。
鄭成功沉聲問道。
在蝦夷地海戰,因為他們突然襲擊,幕府的水師根本來不及反應,兩方交戰,很快便將幕府的人拿下了。
德川家光本想跳海逃跑,可很快就被水師拿下了,一路押送到了江戶。
李柯不假思索,應道:“留著無用,殺了!”
現在扶桑都歸了朝廷,德川家光自然也沒有什麽用處了,沒必要繼續留著。
他倒是更關心那幾千萬兩銀子的處置。
思索片刻,他扭頭看著鄭用,沉聲說到:“銀子清點好之後,你親自護送,將銀子送入大內,收歸內帑。”
“沒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能動用!”
“尤其是朝廷那些大臣,無論如何,在朕沒有迴京之前,這筆銀子不能動,哪怕是戶部也不行!”
聽到這話,鄭用神色鄭重,應道:“臣謹遵陛下旨意!”
······
在見了鄭成功之後,李柯又安排了馬守應跟侯恂會麵,一同商議了接下來扶桑的處置辦法。
隨後,將事前扶桑的事情都安排妥當之後,李柯便登上了戰船,踏上了歸途。
······
大洋之上,大秦的鐵甲艦隊橫行無阻。
遠遠有帆船看到大秦的戰艦,都慌忙避開了,根本不敢靠近。
其中一艘戰艦上,鄭成功滿是錯愕的看著皇帝,驚聲說道:“陛下,您不準備迴京城?”
他沒有想到,在迴京的途中,皇帝突然改變了路線,決定改道去南直隸。
原本皇帝離開京城已經如此長一段時間了,朝中許多政務都沒有處理完,還需皇帝迴京處置,皇帝本該迴京才是。
現在轉道去了江南,之後再迴京城,又不知道該等到什麽時候了。
李柯瞥了鄭成功一眼,笑道:“朕早想去南直隸一趟了,隻是苦於朝廷事務繁忙,一直沒有機會,現在剛好從扶桑迴來,順路可以去一趟南直隸。”
順路?
鄭成功神色錯愕,北直隸跟南直隸,一個在北一個在南,哪裏順路了。
可他仔細一想,要說繞路,倒也不算。
從地圖上看,扶桑距離南直隸,其實並不算遠。
真要按照扶桑到東南沿海的距離來看,南直隸還真是距離扶桑最近的地方。
從博多往西走,很快便能到南直隸。
這也是為什麽,在日本跟大明的朝貢貿易中,日本使臣都是在寧波市舶司登陸了。
見鄭成功有些愣神,李柯笑道:“你下去準備吧,去鬆江府,然後沿著大江,去應天府!”
聽到皇帝這話,鄭成功趕忙應道:“臣遵旨!”
雖然他對於皇帝臨時改道的事情有些驚訝,可對於皇帝的做法,他自然不反對。
皇帝神武無雙,辦事自然有獨特的目的。
他身為臣子,照辦就是。
見鄭成功退了出去,李柯扭頭看著一旁的奏疏,眉頭皺了起來。
他臨時改道,自然不是突發奇想。
前些天,侯恂到達江戶,隨他一同到的,還有一批奏疏。
這幾天他仔細翻閱了一遍,好幾份奏疏中都提到了一個緊要問題。
糧食!
朝廷缺糧!
尤其是西北,更是缺乏糧食。
雖然李自成的義軍已經被他收拾了幹淨了,可導致義軍頻頻出現的根源,其實並沒有很好的解決。
之前解決李自成之後,他便馬不停蹄的去了遼東,一番征戰之後,耗費的糧草自然不少,朝廷就更加沒有糧食來救濟災民了。
加上這一次出海,耗費的糧食也不少。
原本,因為他繼位以來的強勢和無與倫比的權威,使得朝中大臣都不敢提出異議。
糧草短缺的事情也一再被壓下來了。
可現在,事情已經十分的緊急,朝中許多大臣也等不了了。
這才有好些官員寫了奏疏,過來探口風。
對於糧食短缺,李柯自然十分重視。
還在江戶的時候,他便讓馬守應收集糧食,運迴京城。
扶桑的百姓可以苦一苦,可不能讓大秦的百姓出了問題!
但從扶桑搜刮的糧食,也隻能緩解一時的困境。
根源還是在江南。
大明的江南可謂是聚集了全國大半的財富。
哪怕是到了明末,天下動亂不已,可江南一帶依舊是十分安逸。
也正是因為富足,使得大明朝的高官們,大多出自江南。
而這,也引起了一個極大的問題。
朝中官員多,自然不可避免的會維護自己的利益。
江南官員們自然也會護著自己的家鄉。
哪怕崇禎皇帝為了籌措糧餉,多次加派各種稅銀,可實實在在落到江南的,少之又少。
可糧餉是一個定數,江南攤派的糧餉少,自然其他地方攤派的糧餉就多了。
這也就導致其他地方的百姓,根本難以存活。
也不怪西南等地動亂頻發。
想要改變西南百姓的困境,自然要對江南下手。
“希望江南的士族們能老實點,別讓朕下死手!”
李柯低聲念叨了一句。
雖然他希望能夠和氣的解決這件事,可他也知道,想要動江南士族的利益,自然會有人反抗,不見血是不可能的!
一天之後,戰艦出現在鬆江府外。
透過霧氣,依稀能夠看到岸上的碉堡。
早在戰艦靠近之前,鄭成功便派人上岸準備去了。
等戰艦一到,便有駐守在鬆江府的衛所將領等在岸邊。
看到皇帝所乘的戰艦,眾人紛紛跪倒在地,高唿:“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李柯站在甲板上,看著岸邊的眾人,揮了揮手,也沒有下船,扭頭朝著一旁的鄭成功說道:“去應天府!”
此時的鬆江府,雖然處在長江出海口的位置,可這一帶還十分的荒蕪,根本沒有後世的繁華景象。
尤其是前些年,因為倭寇襲擾,鬆江府在沿岸設置了諸多的碉堡,沿岸的百姓也都遷入內陸了,這些年就更顯荒蕪了。
對於這片荒蕪之地,李柯沒有必要多停留。
等順著大江進入內陸之後,一切便開始繁華起來。
兩岸屋舍儼然,樓宇眾多,一副熙熙攘攘的繁華景象。
煙雨中,盡是江南的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