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火炮守城,鐵甲殺敵
明末:無限軍火,誰給我披上皇袍 作者:滴墨不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襄陽城。
李定國用了幾天時間就趕到了襄陽城。
因為趕時間,他隻帶了親兵幾百人,以及一個幕僚。
“大人,材料都看完了。”
一旁的角落,放著一張長桌,上麵擺滿了各種資料,尤其是之前荊州和承天府的戰報。
在長桌後麵,一個瘦弱的中年書生,從堆滿的資料後麵探出了腦袋。
季非熊,一個窮童生,尚且算不上書生。
隻是多讀了幾年書,算半個讀書人。
比尋常人多認識幾個字罷了。
原本他隻是跟在李定國身邊,幫忙處理一些公文。
後來,因為跟著見識了一些戰爭,又讀了幾本兵書,漸漸成了李定國的幕僚。
平日也給李定國出謀劃策。
李定國起身走了過來,沉聲說到:“有什麽發現?這襄陽城要怎麽守?”
季非熊起身,從書桌後麵走了出來,躬身說到:“大人,我看了之前的戰報,荊州和承天府失守,並不在於守城兵馬不足,而在於李柯用兵出奇!”
“李柯每次攻城,總能出其不意,讓人琢磨不透。”
“在攻打荊州城的時候,李柯手下各個手持火槍,完全將城中守軍壓製住了,根本就沒辦法反擊。正因如此,馬守應這才沒有守住荊州府。”
“而在承天府,馬守應本來做了足夠的準備,弄了火炮和鐵甲戰車,足以擋住李柯,可李柯不知從哪裏弄來了一種新的戰車,速度極快,承天府的守軍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李柯的偷襲,火炮和鐵甲戰車也沒有發揮作用,承天府轉瞬便被攻下了。”
李定國微微頷首,接著眉頭微縐,“這些事情我都明白,李柯手中的武器實在太過詭異,根本就預料不到,我們該怎麽才能守住襄陽城?”
“我知道大人心中焦急,可大人別急!”
季非熊臉上帶著笑意,似乎已經胸有成竹。
“大人,既然李柯喜歡突襲,我們便派人在城外巡視,隻要多派些人在城外守著,發現李柯的蹤跡就向城中報信,這就能破了李柯的突襲戰術。”
李定國沉著臉,說到:“李柯手下兵馬各個手持火槍,這又該怎麽防?”
“大人,此事也好辦!”
季非熊從一旁的桌子上抽出一份戰報,說道:“馬守應鎮守承天府的時候,曾設想用火炮守城,再用鐵甲戰車出城攻擊,我認為這個方法很不錯。”
“如今襄陽城中還有不少的火炮,將火炮布置在城牆上,隻要李柯的兵馬靠近,我們便用火炮轟殺,火炮的射程比火槍要遠不少,足以擋住他們。”
“隻要李柯手下兵馬不能靠近,襄陽城就守得住。”
“而我們在準備好鐵甲戰車,隻要李柯撤兵,我們就可以用鐵甲戰車出城突進,憑借鐵甲戰車的防禦,也不需要怕李柯手下的火槍。”
李定國忍不住連連點頭,這話確實有道理啊!
李柯攻城,無非是仗著手下兵馬各個都手持火槍,可以壓製城中的弓箭手。
若是將守城的武器換成火炮,李柯手下兵馬連靠近的可能都沒有,自然也就不用擔心那些火槍,到時候,他完全可以壓著李柯打。
再者,他手下兵馬也不比馬守應差。
如今襄陽城足足有四萬兵馬,幾十門火炮,守城綽綽有餘。
迴過神來,他抬頭看著季非熊,沉聲說到:“就按你說的辦,準備好火炮,再多造些鐵甲戰車。”
光壓製李柯可不行,他可是還記得這一次的主要目的。
他是為了火槍來的,若是李柯見情況不對,直接跑了,他可就沒辦法弄到火槍了。
可出了城,沒有火炮,他們就不是李柯的對手了。
唯有利用鐵甲戰車,才能擋住李柯手下的火槍,進而搶奪李柯手下的火槍。
“小的明白!”
······
皇宮校場。
崇禎端著火槍,熟練的填裝彈藥,上膛、瞄準、開槍,一係列動作,十分的流暢。
自從得了這火槍之後,崇禎一有時間便來這皇宮校場之中把玩火槍。
“皇爺,中了!”
王承恩看著遠處的靶子,滿臉笑意的說道。
崇禎臉上也浮現出一抹笑意,射中靶心,成就感十足!
就在此時,一個小太監走了過來。
王承恩悄然走了過去,接過密信,仔細看了一眼,隨即臉色大變。
“出事了?”
崇禎放下手中火槍,瞥了他一眼,淡然問道。
王承恩微微頷首,將手中密信遞了過去,低聲說道:“派去承天府的那個禦使死了。”
“死得好!”崇禎掃了一眼,隨即便將手中的密信撕了。
對於一個禦使的死,他並不在意。
尤其這個禦使還心懷不軌。
上一次,在那幾個官員聯手逼宮之後,他就安排人去調查過,對於這些官員的目的也有些了解。
之所以會對李柯發難,根本就不是因為國事,而是因為私人恩怨。
李柯在荊州幹的事情,他也有所耳聞。
對付地方豪商,這種事情他並不在意,甚至拍手稱快。
他本就看那些豪商不順眼。
而現在,因為那些豪商,朝中竟然有這麽多官員響應,一同對付李柯,足以見朝廷這些官員跟地方豪商的勾結有多緊密。
這也是為什麽,他並不在意這個禦使的死。
崇禎瞥了一眼一旁默不作聲的王承恩,說到:“你覺得這禦使是真被山匪殺了,還是有人下了暗手?”
“奴婢不敢多言!”
崇禎眉頭微縐,“你這奴才,但說無妨,朕不計較!”
看了看崇禎的臉色,王承恩笑著應道:“皇爺,如今西南還未平定,承天府一帶也屬於混亂之地,有山匪也正常。”
崇禎眉頭微挑,他明白這話的意思。
王承恩沒有明著迴答他的問題,這話就是說,是不是山匪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西南還沒有平定,李柯朝廷還不能動。
這也是他的想法,是不是李柯下的手,這都不重要。
他看了一眼一旁的火槍,問道:“火槍鍛造如何了?”
王承恩趕忙應道:“迴皇爺的話,工部已經造了幾支,威力還可以,隻是想要造出五萬支,恐怕還要不少的時間。”
李定國用了幾天時間就趕到了襄陽城。
因為趕時間,他隻帶了親兵幾百人,以及一個幕僚。
“大人,材料都看完了。”
一旁的角落,放著一張長桌,上麵擺滿了各種資料,尤其是之前荊州和承天府的戰報。
在長桌後麵,一個瘦弱的中年書生,從堆滿的資料後麵探出了腦袋。
季非熊,一個窮童生,尚且算不上書生。
隻是多讀了幾年書,算半個讀書人。
比尋常人多認識幾個字罷了。
原本他隻是跟在李定國身邊,幫忙處理一些公文。
後來,因為跟著見識了一些戰爭,又讀了幾本兵書,漸漸成了李定國的幕僚。
平日也給李定國出謀劃策。
李定國起身走了過來,沉聲說到:“有什麽發現?這襄陽城要怎麽守?”
季非熊起身,從書桌後麵走了出來,躬身說到:“大人,我看了之前的戰報,荊州和承天府失守,並不在於守城兵馬不足,而在於李柯用兵出奇!”
“李柯每次攻城,總能出其不意,讓人琢磨不透。”
“在攻打荊州城的時候,李柯手下各個手持火槍,完全將城中守軍壓製住了,根本就沒辦法反擊。正因如此,馬守應這才沒有守住荊州府。”
“而在承天府,馬守應本來做了足夠的準備,弄了火炮和鐵甲戰車,足以擋住李柯,可李柯不知從哪裏弄來了一種新的戰車,速度極快,承天府的守軍根本就沒有意識到李柯的偷襲,火炮和鐵甲戰車也沒有發揮作用,承天府轉瞬便被攻下了。”
李定國微微頷首,接著眉頭微縐,“這些事情我都明白,李柯手中的武器實在太過詭異,根本就預料不到,我們該怎麽才能守住襄陽城?”
“我知道大人心中焦急,可大人別急!”
季非熊臉上帶著笑意,似乎已經胸有成竹。
“大人,既然李柯喜歡突襲,我們便派人在城外巡視,隻要多派些人在城外守著,發現李柯的蹤跡就向城中報信,這就能破了李柯的突襲戰術。”
李定國沉著臉,說到:“李柯手下兵馬各個手持火槍,這又該怎麽防?”
“大人,此事也好辦!”
季非熊從一旁的桌子上抽出一份戰報,說道:“馬守應鎮守承天府的時候,曾設想用火炮守城,再用鐵甲戰車出城攻擊,我認為這個方法很不錯。”
“如今襄陽城中還有不少的火炮,將火炮布置在城牆上,隻要李柯的兵馬靠近,我們便用火炮轟殺,火炮的射程比火槍要遠不少,足以擋住他們。”
“隻要李柯手下兵馬不能靠近,襄陽城就守得住。”
“而我們在準備好鐵甲戰車,隻要李柯撤兵,我們就可以用鐵甲戰車出城突進,憑借鐵甲戰車的防禦,也不需要怕李柯手下的火槍。”
李定國忍不住連連點頭,這話確實有道理啊!
李柯攻城,無非是仗著手下兵馬各個都手持火槍,可以壓製城中的弓箭手。
若是將守城的武器換成火炮,李柯手下兵馬連靠近的可能都沒有,自然也就不用擔心那些火槍,到時候,他完全可以壓著李柯打。
再者,他手下兵馬也不比馬守應差。
如今襄陽城足足有四萬兵馬,幾十門火炮,守城綽綽有餘。
迴過神來,他抬頭看著季非熊,沉聲說到:“就按你說的辦,準備好火炮,再多造些鐵甲戰車。”
光壓製李柯可不行,他可是還記得這一次的主要目的。
他是為了火槍來的,若是李柯見情況不對,直接跑了,他可就沒辦法弄到火槍了。
可出了城,沒有火炮,他們就不是李柯的對手了。
唯有利用鐵甲戰車,才能擋住李柯手下的火槍,進而搶奪李柯手下的火槍。
“小的明白!”
······
皇宮校場。
崇禎端著火槍,熟練的填裝彈藥,上膛、瞄準、開槍,一係列動作,十分的流暢。
自從得了這火槍之後,崇禎一有時間便來這皇宮校場之中把玩火槍。
“皇爺,中了!”
王承恩看著遠處的靶子,滿臉笑意的說道。
崇禎臉上也浮現出一抹笑意,射中靶心,成就感十足!
就在此時,一個小太監走了過來。
王承恩悄然走了過去,接過密信,仔細看了一眼,隨即臉色大變。
“出事了?”
崇禎放下手中火槍,瞥了他一眼,淡然問道。
王承恩微微頷首,將手中密信遞了過去,低聲說道:“派去承天府的那個禦使死了。”
“死得好!”崇禎掃了一眼,隨即便將手中的密信撕了。
對於一個禦使的死,他並不在意。
尤其這個禦使還心懷不軌。
上一次,在那幾個官員聯手逼宮之後,他就安排人去調查過,對於這些官員的目的也有些了解。
之所以會對李柯發難,根本就不是因為國事,而是因為私人恩怨。
李柯在荊州幹的事情,他也有所耳聞。
對付地方豪商,這種事情他並不在意,甚至拍手稱快。
他本就看那些豪商不順眼。
而現在,因為那些豪商,朝中竟然有這麽多官員響應,一同對付李柯,足以見朝廷這些官員跟地方豪商的勾結有多緊密。
這也是為什麽,他並不在意這個禦使的死。
崇禎瞥了一眼一旁默不作聲的王承恩,說到:“你覺得這禦使是真被山匪殺了,還是有人下了暗手?”
“奴婢不敢多言!”
崇禎眉頭微縐,“你這奴才,但說無妨,朕不計較!”
看了看崇禎的臉色,王承恩笑著應道:“皇爺,如今西南還未平定,承天府一帶也屬於混亂之地,有山匪也正常。”
崇禎眉頭微挑,他明白這話的意思。
王承恩沒有明著迴答他的問題,這話就是說,是不是山匪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西南還沒有平定,李柯朝廷還不能動。
這也是他的想法,是不是李柯下的手,這都不重要。
他看了一眼一旁的火槍,問道:“火槍鍛造如何了?”
王承恩趕忙應道:“迴皇爺的話,工部已經造了幾支,威力還可以,隻是想要造出五萬支,恐怕還要不少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