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崇禎雄心勃勃的火器鍛造計劃
明末:無限軍火,誰給我披上皇袍 作者:滴墨不沾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見到大殿中群臣的反應,崇禎暗自有些得意。
大明的中興還是要靠他才行!
“諸位愛卿,這火槍朕已經試過了,比神機營的那些火槍要厲害太多了,朕有意鍛造此類火槍,裝備神機營。”
崇禎掃了眾人一眼,接著說道:“諸位愛卿以為,可否?”
明白崇禎的心思,眾人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掃了皇帝的麵子,趕忙順著說道:“陛下聖明!”
其實,知道這火槍的威力,他們也沒有理由阻止。
現在北邊有女真人虎視眈眈,西南有流民反賊犯上作亂,局勢糜爛成這樣,若是再不想些辦法,大明朝就要完了!
他們可都是大明朝的高官,若是大明完了,他們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裏去。
現在既然有現成的辦法,他們自然要試試。
見到眾人的反應,崇禎滿意的點了點頭,他扭頭朝著戶部尚書李遇知望去,“如今朝廷局勢危急,鍛造火槍是一等一的大事,耽擱不得。”
“朕有意撥二十萬銀兩,專門用於鍛造火槍,至少造火槍五萬支,彈丸三十萬發。”
跟皇帝對視一眼,李遇知心中有些惶恐,趕忙出聲說道:“陛下,鍛造火器之事,臣自是支持的,可戶部前些日子剛撥了五十萬兩銀子給關寧的邊軍,如今拿不出這麽多銀子了。”
大明朝其實自開國以來,朝廷的賦稅收入便不算多,哪怕經曆過幾次改革,但是收入依舊趕不上支出增長得快。
尤其是崇禎繼位以來,國庫本就空虛,既要彈壓地方流民起義,又要對付遼東女真,每年的軍費支出都是一個大窟窿,怎麽也填不滿。
到崇禎十六年,戶部的庫房能榨幹的,早就榨幹了,想要湊出銀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崇禎聽到這話,頓時臉色有些難看。
盡管這些年他一直兢兢業業,沒日沒夜的處理朝政,哪怕宮中花費也能省則省,可這麽多年來,他始終沒能逆轉朝廷收支失衡的困境。
他堂堂一個皇帝,每天還要為了怎麽弄來銀子而頭疼。
崇禎思索片刻,扭頭朝著一旁的王承恩望去,說道:“朕知道宮裏還有些銀子,今年朕的生日也不辦了,從內帑出十萬兩銀子,用來鍛造火槍。”
聽到這話,王承恩臉色微變,沉聲說到:“皇爺,您已經幾年沒過了,皇後娘娘早就囑咐過奴婢,今年一定要好好慶祝一下。”
宮裏的開支,他這個司禮監掌印大太監最是清楚。
皇帝登基這麽多年,每年的花費都極為節儉,不要說跟神宗皇帝相比,哪怕是跟他哥天啟皇帝相比,一年用的銀子也少得多。
像每年的節日慶祝,皇帝的生日,這些花費,都是能省則省。
後來因為朝廷收支不夠,甚至連生日這種慶祝都取消了。
今年好不容易皇後要辦一次,現在皇帝又準備將這筆銀子挪走了。
崇禎聽到這話,暗自歎了口氣,又看了看大殿中的大臣們,眉頭微蹙。
他這個皇帝,某些時候,真的還不如這些大臣!
迴過神來,崇禎扭頭看著王承恩,沉聲說道:“這件事朕會跟皇後說,火槍必須造。”
他又扭頭看著戶部尚書李遇知,沉聲說到:“李卿,朕知道戶部沒有多少銀子,但鍛造火器的事情,必須辦!”
“你看著從其他地方節省一些,務必湊齊十萬兩銀子出來。”
見皇帝如此果決,李遇知也不敢再多言,隻得應道:“老臣遵旨!”
銀子的事情解決,崇禎頓時鬆了口氣。
有了銀子,其他的事情就好辦了。
他扭頭看著兵部尚書張國維,沉聲說到:“鍛造火器的事情便交由兵部去辦,三月之內,必須給朕完成任務!”
還不等張國維迴應,一旁的工部尚書魏藻德突然站了出來,躬身說到:“陛下,營建鍛造之事,乃是工部的本職,此番鍛造火器,臣以為還是交給工部來辦更為妥當。”
魏藻德站出來,倒不是因為他有多麽的忠心,而是因為銀子。
一次性批二十萬兩銀子,這種大工程,已經幾年沒有過了。
自從戶部拿不出銀子之後,原本為皇帝營建的園林也都停了,他們工部已經好些年沒有建過大的工程了。
他們工部在六部雖然算不得多麽關鍵,可在卻能吸引不少官員,其中關鍵便在於工部主管營建,其中油水很多。
可現在停了大的工程,他們這些工部的官員自然也就難以弄到油水了。
難得有個二十萬兩銀子的大工程,他工部自然不能放過。
聽到這話,崇禎眉頭微皺,他扭頭看了一眼兵部尚書張國維,“張卿以為此事如何?”
張國維瞥了一眼魏藻德,恭聲應道:“陛下,既然魏大人想要接下這份差事,那便讓工部來辦吧,臣主管兵部,如今邊關與西南都不太平,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也沒有太多精力放在鍛造火器的事情上。”
他之所以拒絕,一來是因為他確實不了解火器鍛造的事情,怕將這件事搞砸,二來,火器鍛造這件事情可不容易,他剛仔細看了那火槍的結構,跟神機營的火器相差太大了,他並沒有太大把握能夠鍛造出來。
見張國維沒有跟自己爭搶,魏藻德微微有些意外,但更多的則是高興。
身為工部尚書,他對於火器鍛造的事情並不陌生。
以現在神機營裝備的火槍為例,工部鍛造一支火槍,所需成本不到五錢銀子,一兩銀子就足以鍛造兩支火槍,而彈丸就更加便宜了,十萬發彈丸,隻需要不到五千兩銀子。
若是按照這個成本計算,鍛造五萬支火槍,加上三十萬發彈丸,所需要的銀子還不到十萬兩。
現在皇帝開出來二十萬兩的預算,他們工部完全可以分潤其中一半!
崇禎聽了張國維的話,倒是覺著有些道理,如今兵部事務確實繁忙,倒是不如將事情交給清閑的工部來辦。
想到這,他扭頭盯著魏藻德,沉聲說到:“此事工部務必給朕辦好!”
“臣領旨!”
魏藻德神情淡然,可心中卻是樂開了花。
大明的中興還是要靠他才行!
“諸位愛卿,這火槍朕已經試過了,比神機營的那些火槍要厲害太多了,朕有意鍛造此類火槍,裝備神機營。”
崇禎掃了眾人一眼,接著說道:“諸位愛卿以為,可否?”
明白崇禎的心思,眾人自然不會在這個時候掃了皇帝的麵子,趕忙順著說道:“陛下聖明!”
其實,知道這火槍的威力,他們也沒有理由阻止。
現在北邊有女真人虎視眈眈,西南有流民反賊犯上作亂,局勢糜爛成這樣,若是再不想些辦法,大明朝就要完了!
他們可都是大明朝的高官,若是大明完了,他們的下場也好不到哪裏去。
現在既然有現成的辦法,他們自然要試試。
見到眾人的反應,崇禎滿意的點了點頭,他扭頭朝著戶部尚書李遇知望去,“如今朝廷局勢危急,鍛造火槍是一等一的大事,耽擱不得。”
“朕有意撥二十萬銀兩,專門用於鍛造火槍,至少造火槍五萬支,彈丸三十萬發。”
跟皇帝對視一眼,李遇知心中有些惶恐,趕忙出聲說道:“陛下,鍛造火器之事,臣自是支持的,可戶部前些日子剛撥了五十萬兩銀子給關寧的邊軍,如今拿不出這麽多銀子了。”
大明朝其實自開國以來,朝廷的賦稅收入便不算多,哪怕經曆過幾次改革,但是收入依舊趕不上支出增長得快。
尤其是崇禎繼位以來,國庫本就空虛,既要彈壓地方流民起義,又要對付遼東女真,每年的軍費支出都是一個大窟窿,怎麽也填不滿。
到崇禎十六年,戶部的庫房能榨幹的,早就榨幹了,想要湊出銀子,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崇禎聽到這話,頓時臉色有些難看。
盡管這些年他一直兢兢業業,沒日沒夜的處理朝政,哪怕宮中花費也能省則省,可這麽多年來,他始終沒能逆轉朝廷收支失衡的困境。
他堂堂一個皇帝,每天還要為了怎麽弄來銀子而頭疼。
崇禎思索片刻,扭頭朝著一旁的王承恩望去,說道:“朕知道宮裏還有些銀子,今年朕的生日也不辦了,從內帑出十萬兩銀子,用來鍛造火槍。”
聽到這話,王承恩臉色微變,沉聲說到:“皇爺,您已經幾年沒過了,皇後娘娘早就囑咐過奴婢,今年一定要好好慶祝一下。”
宮裏的開支,他這個司禮監掌印大太監最是清楚。
皇帝登基這麽多年,每年的花費都極為節儉,不要說跟神宗皇帝相比,哪怕是跟他哥天啟皇帝相比,一年用的銀子也少得多。
像每年的節日慶祝,皇帝的生日,這些花費,都是能省則省。
後來因為朝廷收支不夠,甚至連生日這種慶祝都取消了。
今年好不容易皇後要辦一次,現在皇帝又準備將這筆銀子挪走了。
崇禎聽到這話,暗自歎了口氣,又看了看大殿中的大臣們,眉頭微蹙。
他這個皇帝,某些時候,真的還不如這些大臣!
迴過神來,崇禎扭頭看著王承恩,沉聲說道:“這件事朕會跟皇後說,火槍必須造。”
他又扭頭看著戶部尚書李遇知,沉聲說到:“李卿,朕知道戶部沒有多少銀子,但鍛造火器的事情,必須辦!”
“你看著從其他地方節省一些,務必湊齊十萬兩銀子出來。”
見皇帝如此果決,李遇知也不敢再多言,隻得應道:“老臣遵旨!”
銀子的事情解決,崇禎頓時鬆了口氣。
有了銀子,其他的事情就好辦了。
他扭頭看著兵部尚書張國維,沉聲說到:“鍛造火器的事情便交由兵部去辦,三月之內,必須給朕完成任務!”
還不等張國維迴應,一旁的工部尚書魏藻德突然站了出來,躬身說到:“陛下,營建鍛造之事,乃是工部的本職,此番鍛造火器,臣以為還是交給工部來辦更為妥當。”
魏藻德站出來,倒不是因為他有多麽的忠心,而是因為銀子。
一次性批二十萬兩銀子,這種大工程,已經幾年沒有過了。
自從戶部拿不出銀子之後,原本為皇帝營建的園林也都停了,他們工部已經好些年沒有建過大的工程了。
他們工部在六部雖然算不得多麽關鍵,可在卻能吸引不少官員,其中關鍵便在於工部主管營建,其中油水很多。
可現在停了大的工程,他們這些工部的官員自然也就難以弄到油水了。
難得有個二十萬兩銀子的大工程,他工部自然不能放過。
聽到這話,崇禎眉頭微皺,他扭頭看了一眼兵部尚書張國維,“張卿以為此事如何?”
張國維瞥了一眼魏藻德,恭聲應道:“陛下,既然魏大人想要接下這份差事,那便讓工部來辦吧,臣主管兵部,如今邊關與西南都不太平,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也沒有太多精力放在鍛造火器的事情上。”
他之所以拒絕,一來是因為他確實不了解火器鍛造的事情,怕將這件事搞砸,二來,火器鍛造這件事情可不容易,他剛仔細看了那火槍的結構,跟神機營的火器相差太大了,他並沒有太大把握能夠鍛造出來。
見張國維沒有跟自己爭搶,魏藻德微微有些意外,但更多的則是高興。
身為工部尚書,他對於火器鍛造的事情並不陌生。
以現在神機營裝備的火槍為例,工部鍛造一支火槍,所需成本不到五錢銀子,一兩銀子就足以鍛造兩支火槍,而彈丸就更加便宜了,十萬發彈丸,隻需要不到五千兩銀子。
若是按照這個成本計算,鍛造五萬支火槍,加上三十萬發彈丸,所需要的銀子還不到十萬兩。
現在皇帝開出來二十萬兩的預算,他們工部完全可以分潤其中一半!
崇禎聽了張國維的話,倒是覺著有些道理,如今兵部事務確實繁忙,倒是不如將事情交給清閑的工部來辦。
想到這,他扭頭盯著魏藻德,沉聲說到:“此事工部務必給朕辦好!”
“臣領旨!”
魏藻德神情淡然,可心中卻是樂開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