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頁
新婚夜,夫君重生成了忠犬 作者:木蘭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顧靖安點頭,「好。」
同時攻下了兩座城池,還有那麽多的降兵,顧靖安要安排的事自然有許多。
對於這兩座城中的百姓,按照風陵城百姓一樣處理。
願意留下的就留下,不願意的就收拾細軟出城去。
顧靖安沒有屠殺百姓的習慣,也沒有坑殺士兵的習慣。
這些降兵有能用的,就用留下做小兵。
其餘的則送去做苦役,或者去屯田種地。
如今三座城池皆歸顧靖安所有,他還要分出兵力駐守城池,若是要繼續打,得讓永盛帝再調派些人過來守城才行。
顧靖安的大軍再次拔營往前,而黎涵映卻是一退再退。
黎涵映帶著周敬逃至詠陵城,問道:「會陵城是如何被攻破的?」
「這段時間,隻有商隊可以進出城門,我懷疑敵軍是扮成了商隊,混入城中。在兵臨城下之時,敵軍殺上城樓,放下吊橋,引城外兵馬進城。先前大批兵馬調往秣陵城支援,城中所剩兵力有限,故難以擊退敵軍。」
黎涵映咬牙切齒道:「好,好個顧靖安。」
他對身邊人吩咐道:「立刻派人傳消息到邊城各城池,禁止任何人進出邊城,有通關文書也無用。」
「是。」
大炮和火銃才運送到,又被顧靖安奪了,援軍也折損了無數。
黎涵映心中隱隱有些不安,擔心陛下收到戰報後,又會起了和談的心思。
若是和談,會陵、秣陵、風陵三座城池便徹底落入顧靖安手中,他想奪迴來,不知又要等到何年何月。
黎涵映臉上浮現怨毒之色,要他再做顧靖安的手下敗將,他不甘心。
第321章 吃一塹,長一智
自從顧靖安出征後,顧為慈和戶部梁謙是不謀而合,一切以軍費為先,其餘的錢能省則省。
最近就連宮中各個娘娘的夥食也清減了許多,就更別提給永盛帝買天材地寶煉丹了。
顧為慈讓自己手下的人扮成道士,按照封嫣然囑咐的法子,給永盛帝調養身子。
永盛帝一開始是渾身不舒坦,好在有孫公公幫著勸慰。
淑妃跟了永盛帝許多年,永盛帝心情不順,夜裏跟她抱怨了幾句。
作為將門之女,淑妃也明白軍費的重要性。
聽了永盛帝的抱怨,淑妃也是安撫永盛帝先委屈幾日。
畢竟顧靖安打了勝仗,對永盛帝的好處才是最大的。
永盛帝不情不願地堅持了一個月,莫名覺得身子好像漸漸好起來了,也就不再執著於淩陰道人的丹藥了。
永盛帝發現,顧為慈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不能相信一家之言,因此內丹也不修煉了,淩陰道人那兒也不怎麽去了。
這日永盛帝收到戰報,龍顏大悅。
「好好好,老七好樣的,又拿下了三座城池。」
他這段時間沒白受罪。
周嵩遠等人此時正在禦書房中。
聽聞永盛帝的話後,周嵩遠麵色微變,隨即立刻笑道:「恭喜皇上。」
周嵩遠看向自己的黨羽,那人會意,問道:「皇上,如今定王已攻下三座城池,那北宥應當又會起了和談的心思,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永盛帝低頭沉吟片刻,問道:「諸位愛卿覺得是要和,還是繼續戰?」
「定王遠征數月,已花費軍餉無數,若是能和談,微臣以為還是和談得好。」
有些人則是不同意和談,「北宥已犯我邊城數次,如今我軍勢如破竹,皇上為何不一鼓作氣,永絕後患。」
周嵩遠隱隱有些擔憂,若是拓跋銘泰被擒,說出了他們密謀的事,可如何是好?
周嵩遠開口說道:「皇上,微臣以為還是和談較為妥當。若是再這麽打下去,國庫空虛,且兵力大多調往北宥,若此時西卓等地萬一起了歹心,該如何應對?」
「事不過三,那北宥與我們和談後,又屢次起兵攻打南夏,根本就是不把我們放在眼裏。那拓跋銘泰包藏禍心,臣以為,還是永絕後患較為妥當。」
顧承善也是覺得趕盡殺絕得好,若是他當了皇帝,這北宥也是他的心腹大患。
顧承善說道:「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北宥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和談後騎兵了,父皇,兒臣以為,還是永絕後患的好。」
「可若是再打下去,這還不知要耗費多少軍費。上天有好生之德,皇上三思啊。」
……
一眾大臣各執己見,爭執不下。
聽著眾人說了許久,永盛帝問道:「老五,你怎麽說?」
「兒臣以為,當永絕後患。」
永盛帝看著顧為慈,眼神不似以往那般不滿與冷淡。
他笑著說道:「好,就聽老五的。繼續戰,朕要北宥徹底歸我南夏所有。」
雖然顧承善也同意繼續戰,但是永盛帝對顧為慈的態度,卻讓他有些不滿。
什麽叫,聽老五的。
顧為慈若是得了勢,長孫家的門生必定起複,這可比顧靖安更難對付啊。
周嵩遠現在卻是顧不上顧為慈的事,眼下他最擔心的,就是他和北宥的勾當萬一被捅出來,後果不堪設想啊。
迴去後,周嵩遠立刻寫了封信,命人送去給黎涵映,詢問北宥接下來的對策。
如黎涵映所料,拓跋銘泰聽聞丟了三座城池以後,勃然大怒。<hr>
同時攻下了兩座城池,還有那麽多的降兵,顧靖安要安排的事自然有許多。
對於這兩座城中的百姓,按照風陵城百姓一樣處理。
願意留下的就留下,不願意的就收拾細軟出城去。
顧靖安沒有屠殺百姓的習慣,也沒有坑殺士兵的習慣。
這些降兵有能用的,就用留下做小兵。
其餘的則送去做苦役,或者去屯田種地。
如今三座城池皆歸顧靖安所有,他還要分出兵力駐守城池,若是要繼續打,得讓永盛帝再調派些人過來守城才行。
顧靖安的大軍再次拔營往前,而黎涵映卻是一退再退。
黎涵映帶著周敬逃至詠陵城,問道:「會陵城是如何被攻破的?」
「這段時間,隻有商隊可以進出城門,我懷疑敵軍是扮成了商隊,混入城中。在兵臨城下之時,敵軍殺上城樓,放下吊橋,引城外兵馬進城。先前大批兵馬調往秣陵城支援,城中所剩兵力有限,故難以擊退敵軍。」
黎涵映咬牙切齒道:「好,好個顧靖安。」
他對身邊人吩咐道:「立刻派人傳消息到邊城各城池,禁止任何人進出邊城,有通關文書也無用。」
「是。」
大炮和火銃才運送到,又被顧靖安奪了,援軍也折損了無數。
黎涵映心中隱隱有些不安,擔心陛下收到戰報後,又會起了和談的心思。
若是和談,會陵、秣陵、風陵三座城池便徹底落入顧靖安手中,他想奪迴來,不知又要等到何年何月。
黎涵映臉上浮現怨毒之色,要他再做顧靖安的手下敗將,他不甘心。
第321章 吃一塹,長一智
自從顧靖安出征後,顧為慈和戶部梁謙是不謀而合,一切以軍費為先,其餘的錢能省則省。
最近就連宮中各個娘娘的夥食也清減了許多,就更別提給永盛帝買天材地寶煉丹了。
顧為慈讓自己手下的人扮成道士,按照封嫣然囑咐的法子,給永盛帝調養身子。
永盛帝一開始是渾身不舒坦,好在有孫公公幫著勸慰。
淑妃跟了永盛帝許多年,永盛帝心情不順,夜裏跟她抱怨了幾句。
作為將門之女,淑妃也明白軍費的重要性。
聽了永盛帝的抱怨,淑妃也是安撫永盛帝先委屈幾日。
畢竟顧靖安打了勝仗,對永盛帝的好處才是最大的。
永盛帝不情不願地堅持了一個月,莫名覺得身子好像漸漸好起來了,也就不再執著於淩陰道人的丹藥了。
永盛帝發現,顧為慈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不能相信一家之言,因此內丹也不修煉了,淩陰道人那兒也不怎麽去了。
這日永盛帝收到戰報,龍顏大悅。
「好好好,老七好樣的,又拿下了三座城池。」
他這段時間沒白受罪。
周嵩遠等人此時正在禦書房中。
聽聞永盛帝的話後,周嵩遠麵色微變,隨即立刻笑道:「恭喜皇上。」
周嵩遠看向自己的黨羽,那人會意,問道:「皇上,如今定王已攻下三座城池,那北宥應當又會起了和談的心思,不知皇上意下如何?」
永盛帝低頭沉吟片刻,問道:「諸位愛卿覺得是要和,還是繼續戰?」
「定王遠征數月,已花費軍餉無數,若是能和談,微臣以為還是和談得好。」
有些人則是不同意和談,「北宥已犯我邊城數次,如今我軍勢如破竹,皇上為何不一鼓作氣,永絕後患。」
周嵩遠隱隱有些擔憂,若是拓跋銘泰被擒,說出了他們密謀的事,可如何是好?
周嵩遠開口說道:「皇上,微臣以為還是和談較為妥當。若是再這麽打下去,國庫空虛,且兵力大多調往北宥,若此時西卓等地萬一起了歹心,該如何應對?」
「事不過三,那北宥與我們和談後,又屢次起兵攻打南夏,根本就是不把我們放在眼裏。那拓跋銘泰包藏禍心,臣以為,還是永絕後患較為妥當。」
顧承善也是覺得趕盡殺絕得好,若是他當了皇帝,這北宥也是他的心腹大患。
顧承善說道:「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北宥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和談後騎兵了,父皇,兒臣以為,還是永絕後患的好。」
「可若是再打下去,這還不知要耗費多少軍費。上天有好生之德,皇上三思啊。」
……
一眾大臣各執己見,爭執不下。
聽著眾人說了許久,永盛帝問道:「老五,你怎麽說?」
「兒臣以為,當永絕後患。」
永盛帝看著顧為慈,眼神不似以往那般不滿與冷淡。
他笑著說道:「好,就聽老五的。繼續戰,朕要北宥徹底歸我南夏所有。」
雖然顧承善也同意繼續戰,但是永盛帝對顧為慈的態度,卻讓他有些不滿。
什麽叫,聽老五的。
顧為慈若是得了勢,長孫家的門生必定起複,這可比顧靖安更難對付啊。
周嵩遠現在卻是顧不上顧為慈的事,眼下他最擔心的,就是他和北宥的勾當萬一被捅出來,後果不堪設想啊。
迴去後,周嵩遠立刻寫了封信,命人送去給黎涵映,詢問北宥接下來的對策。
如黎涵映所料,拓跋銘泰聽聞丟了三座城池以後,勃然大怒。<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