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頁
新婚夜,夫君重生成了忠犬 作者:木蘭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咱們可從來沒承諾過要為太子做事,太子為了一己之私,置天下百姓於不顧,這樣的人並非良君。四皇子倒是慣會裝出一副以民為本的模樣,可他若當真這麽想,又怎會夥同戶部,貪汙賑災錢糧。」
威遠候慣會做人情,當年在都城門生眾多,交友甚廣,即便沒了官職,人脈還在。
顧懷寧也是有意拉攏威遠候,威遠候本意也是傾向於站四皇子一黨。
若不是戶部尚書一事被揭露出來,威遠候還真會以為這人是個心懷天下的良君之選。
可如今看來,定王似乎才是真正一心為民的人。
想著顧靖安這幾日的表現,威遠候感嘆道:「兒子啊,你說的對,人會變,月會圓,這定王當真不一樣了。」
「爹同意兒子的想法,那爹可是要支持定王?」
「咱們有這個心思,定王未必有,你沒聽定王說嗎,雷霆雨露,俱是皇恩。」
這話就是在告誡他們,冀州能得以修整,都要感謝永盛帝。
俞書棠卻不以為然,「這可說不準,現在沒有,說不定以後就有了。經此一遭,爹可還覺得定王不懂籠絡人心?」
「定王尚且不說,定王妃可是個籠絡人心的好手。若是有她一路陪著定王,互相扶持,將來定王在朝堂上的勢力如何,可就不好說了。」
威遠候這段時間仔細觀察過,顧靖安生在皇家,麵對外人不自覺就會端著王爺的架子,可封嫣然卻是一點架子都沒有,對誰都一樣客氣。
威遠候這些年用的也是和封嫣然差不多的手段,將自己姿態放的低一些,那些有誌之士才能更好地為自己所用。
這夫妻倆湊到一起,隻怕更不好對付了。
他若是站在這兩人的對立麵,定是會重蹈覆轍。
第144章 封家的勢力應當大不到哪去
朝廷這次為安撫冀州流民花費的銀兩數額極大,冀州巡撫乃是忠於聖上之人,所以永盛帝才會命他駐守冀州,監管接濟百姓一事。
百姓給顧靖安送行一事,冀州巡撫將其一五一十的寫到摺子裏,送到永盛帝的手中。
安撫流民一事顧靖安辦的很漂亮,事後他還不忘叮囑威遠候莫忘皇恩。
且不論真情假意,這個做法,永盛帝很滿意。
顧靖安迴都城述職那日,永盛帝當著一眾朝臣的麵大肆褒獎了一番。
顧承善和顧懷寧在下邊聽著,皆是心氣不順的很。
朝堂上的官員多的是牆頭草,以往睿王如日中天,他們自然往睿王這邊靠。
可自從戶部貪汙一案被揭發以後,睿王明顯遭到了永盛帝的冷待,以後的事說不準了,就有不少人開始伺機而動。
至於太子雖占著東宮的位置,可卻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政績,但就拉攏人心這塊,做的還不如四皇子好。
如今戰事平了,又多了個定王迴到朝堂之上,瞧著定王如此被永盛帝器重,眾人也開始猶豫,是不是該考慮定王。
坤寧宮。
顧承善想著父皇對七弟讚不絕口的模樣,對著皇後感嘆道:「冀州一事七弟辦得漂亮啊。」
「那威遠候就絲毫都沒有刁難顧靖安?」
威遠候的做法在顧承善的預料之中,這些年他常借著送禮之名,在禮品中夾帶信件。
威遠候收到後,多少都會迴個『謝』字,可這一次威遠候什麽消息也沒迴。
自顧承善不再收到威遠候的信件後,他便知這人不能為自己所用了。
「母後,咱們許給威遠候的承諾不過是空談,七弟給的可是眼前的利益,威遠候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要怎麽選。」
「罷了,威遠候遠在冀州,過往的人脈還能不能為他所用也是未知之數,既然拉攏不來,太子不必勉強。」
顧承善微微點頭,隨即又說道:「母後可知,信任戶部尚書的次子,在七弟的麾下。」
皇後聞言一驚,「什麽?」
這些年,一直是顧承善和顧懷寧兩個人在鬥。
如今看來,他還得多防著一個顧靖安。
「七弟不可不妨啊。」
皇後覺得眼下這個時候,還不急著跟顧靖安作對。
「當初徐婕妤在東宮算計封嫣然,為的就是讓你和定王鷸蚌相爭,好坐收漁翁之利。眼下咱們還不能和定王反目,負責就便宜了睿王。」
「母後所言甚是。」
「好在你手中還有吏部,這河北三省查處了諸多官員,得讓吏部繼續安插些可用之人進去,同時還要多注意和定王有關聯的官員,不可讓他擴充在朝中的勢力。」
「兒子明白。」
睿王府,顧懷寧找了幕僚來商議事宜。
「新任的戶部尚書乃是出了名的清廉,上任後還查處了不少人,本王的人都被拔了個幹淨,戶部怕是不能為我們所用了。」
「睿王殿下,眼下當務之急,應當是扶持吏部侍郎上位。如今眾多官職空缺,若是吏部能為我們所用,往後殿下想在各處安插人手,也容易多了。」
吏部右侍郎是顧懷寧的人,可偏偏吏部尚書是太子的人,他手中的侍郎比尚書小了一階,作用便沒那麽大了。
吏部負責文官的任免、升降、調動等一切事宜,同時還負責各個官員銓選,調差官員是否身家清白、品行端正。
太子這些年可是借著銓選之名,除去了顧懷寧不少人。<hr>
威遠候慣會做人情,當年在都城門生眾多,交友甚廣,即便沒了官職,人脈還在。
顧懷寧也是有意拉攏威遠候,威遠候本意也是傾向於站四皇子一黨。
若不是戶部尚書一事被揭露出來,威遠候還真會以為這人是個心懷天下的良君之選。
可如今看來,定王似乎才是真正一心為民的人。
想著顧靖安這幾日的表現,威遠候感嘆道:「兒子啊,你說的對,人會變,月會圓,這定王當真不一樣了。」
「爹同意兒子的想法,那爹可是要支持定王?」
「咱們有這個心思,定王未必有,你沒聽定王說嗎,雷霆雨露,俱是皇恩。」
這話就是在告誡他們,冀州能得以修整,都要感謝永盛帝。
俞書棠卻不以為然,「這可說不準,現在沒有,說不定以後就有了。經此一遭,爹可還覺得定王不懂籠絡人心?」
「定王尚且不說,定王妃可是個籠絡人心的好手。若是有她一路陪著定王,互相扶持,將來定王在朝堂上的勢力如何,可就不好說了。」
威遠候這段時間仔細觀察過,顧靖安生在皇家,麵對外人不自覺就會端著王爺的架子,可封嫣然卻是一點架子都沒有,對誰都一樣客氣。
威遠候這些年用的也是和封嫣然差不多的手段,將自己姿態放的低一些,那些有誌之士才能更好地為自己所用。
這夫妻倆湊到一起,隻怕更不好對付了。
他若是站在這兩人的對立麵,定是會重蹈覆轍。
第144章 封家的勢力應當大不到哪去
朝廷這次為安撫冀州流民花費的銀兩數額極大,冀州巡撫乃是忠於聖上之人,所以永盛帝才會命他駐守冀州,監管接濟百姓一事。
百姓給顧靖安送行一事,冀州巡撫將其一五一十的寫到摺子裏,送到永盛帝的手中。
安撫流民一事顧靖安辦的很漂亮,事後他還不忘叮囑威遠候莫忘皇恩。
且不論真情假意,這個做法,永盛帝很滿意。
顧靖安迴都城述職那日,永盛帝當著一眾朝臣的麵大肆褒獎了一番。
顧承善和顧懷寧在下邊聽著,皆是心氣不順的很。
朝堂上的官員多的是牆頭草,以往睿王如日中天,他們自然往睿王這邊靠。
可自從戶部貪汙一案被揭發以後,睿王明顯遭到了永盛帝的冷待,以後的事說不準了,就有不少人開始伺機而動。
至於太子雖占著東宮的位置,可卻沒什麽拿得出手的政績,但就拉攏人心這塊,做的還不如四皇子好。
如今戰事平了,又多了個定王迴到朝堂之上,瞧著定王如此被永盛帝器重,眾人也開始猶豫,是不是該考慮定王。
坤寧宮。
顧承善想著父皇對七弟讚不絕口的模樣,對著皇後感嘆道:「冀州一事七弟辦得漂亮啊。」
「那威遠候就絲毫都沒有刁難顧靖安?」
威遠候的做法在顧承善的預料之中,這些年他常借著送禮之名,在禮品中夾帶信件。
威遠候收到後,多少都會迴個『謝』字,可這一次威遠候什麽消息也沒迴。
自顧承善不再收到威遠候的信件後,他便知這人不能為自己所用了。
「母後,咱們許給威遠候的承諾不過是空談,七弟給的可是眼前的利益,威遠候是個聰明人,自然知道要怎麽選。」
「罷了,威遠候遠在冀州,過往的人脈還能不能為他所用也是未知之數,既然拉攏不來,太子不必勉強。」
顧承善微微點頭,隨即又說道:「母後可知,信任戶部尚書的次子,在七弟的麾下。」
皇後聞言一驚,「什麽?」
這些年,一直是顧承善和顧懷寧兩個人在鬥。
如今看來,他還得多防著一個顧靖安。
「七弟不可不妨啊。」
皇後覺得眼下這個時候,還不急著跟顧靖安作對。
「當初徐婕妤在東宮算計封嫣然,為的就是讓你和定王鷸蚌相爭,好坐收漁翁之利。眼下咱們還不能和定王反目,負責就便宜了睿王。」
「母後所言甚是。」
「好在你手中還有吏部,這河北三省查處了諸多官員,得讓吏部繼續安插些可用之人進去,同時還要多注意和定王有關聯的官員,不可讓他擴充在朝中的勢力。」
「兒子明白。」
睿王府,顧懷寧找了幕僚來商議事宜。
「新任的戶部尚書乃是出了名的清廉,上任後還查處了不少人,本王的人都被拔了個幹淨,戶部怕是不能為我們所用了。」
「睿王殿下,眼下當務之急,應當是扶持吏部侍郎上位。如今眾多官職空缺,若是吏部能為我們所用,往後殿下想在各處安插人手,也容易多了。」
吏部右侍郎是顧懷寧的人,可偏偏吏部尚書是太子的人,他手中的侍郎比尚書小了一階,作用便沒那麽大了。
吏部負責文官的任免、升降、調動等一切事宜,同時還負責各個官員銓選,調差官員是否身家清白、品行端正。
太子這些年可是借著銓選之名,除去了顧懷寧不少人。<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