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
新婚夜,夫君重生成了忠犬 作者:木蘭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詩雖不是封嫣然所作,但這字卻實實在在是封嫣然親手寫的。
俗話說字如其人,那畫上的字筆走龍蛇,剛勁有力,不像簪花小篆那般清秀,那氣勢配這幅畫綽綽有餘。
這兒媳能寫出這麽一手好字,又怎會隻是個等閑之輩 。
「好好好。」三個好字,足以表示出永盛帝對這字的滿意,他笑著說道:「定王妃果然寫得一手好字,來人,將玲瓏洮硯賞給定王妃。」
洮硯,是所有硯台中最為稀少的,一硯難求。
這玲瓏洮硯乃是貢品,聽聞永盛帝極為喜歡,竟然賞給了定王妃。
見了永盛帝的反應,席中眾人麵色各異。
徐婕妤等人沒有看成封嫣然的笑話,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沒想到這定王妃還真有幾分本事。
看不清那字的朝臣則是好奇,定王妃究竟是寫了怎樣一手好字,能讓永盛帝如此欣賞。
永盛帝揮了揮手,道:「讓大家都瞧瞧定王妃的字。」
聞言,太監舉著字畫,在下首的朝臣席位中走一圈,展示這幅字畫。
翰林院學士對書畫造詣頗深,他仔細看著封嫣然提的字,忽然說道:「這……這是翊寧先生的字啊。」
因為激動,翰林院學士一時間也忘了收斂聲量,席上的眾人皆是聽到了這句話。
一時間滿座譁然。
翊寧先生,在場的文人都不陌生,此人乃是當今有名的書畫家,一幅真跡字畫千金難求。
翰林院學士看向封嫣然,麵上帶著不可置信的神色,這定王妃寫出的字,瞧著像是真跡啊。
第68章 不知徐婕妤又在算計什麽
翊寧先生的字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既有草書飄逸,但又不似草書那般難以辨認。
這字最早出現的時候,是在一家茶樓懸掛著的字畫上。
因著那字體前所未見,所以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那作品落款印章上的『翊寧』二字也因此出了名。
翊寧先生一不求財,二不圖名,故而一幅字畫千金難求。
在翊寧先生聞名都城以後,有不少的學子開始仿翊寧先生的字跡,這字體便也漸漸流傳開來。
方才也有人看出這是翊寧先生的字,但如今寫這種字的人多了去了,眾人不解翰林院學士為何如此震驚。
翰林院學士看著封嫣然,見她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麵上也沒有絲毫自負的神情。
他斟酌片刻後,試探著問道:「不知王妃這字……師從何人?」
封嫣然麵上勾起一抹淺笑,語氣平淡說道:「家父曾得到過一幅翊寧先生的真跡,妾身瞧著那字體好看,便仿著寫了,這字和翊寧先生自是不能比的。」
見她如此謙虛,翰林院學士搖搖頭說道:「定王妃莫要謙遜,王妃這字已是非常人能比。」
翰林院學士見過許多學子仿翊寧先生的字,也見過許多的贗品,自認可以一眼鑑別出真假。
但眼前定王妃的這幅字,若不是親眼所見,他定會以為這是翊寧先生的真跡。
這還是他第一次見能仿得這般像的,就連那下筆、收筆時的輕重,一撇一捺的長短,都極為相似。
此時封嫣然已經迴了座,顧靖安在桌下抓著封嫣然的手,聽著翰林院學士的話,若有所思。
翊寧先生他也是知道的,這人名聲雖大,卻從未露過臉。
顧靖安對名家字畫研究不深,細細想來這翊寧先生的名字與自己倒是有幾分相似之處。
翊寧,靖安,莫非隻是巧合。
上官穎的畫再好,與翊寧先生的字也是不能比的。
經此一遭,她的風頭自然就被封嫣然比下去了。
林如悅在邊上看著,麵上露出了嘲諷的笑,這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之後輪到林如悅的順序時,她就坐著老老實實地彈了一首曲子,在琴棋書畫這些技藝上,她還是知道有幾斤幾兩,不出錯就行了。
接下來一眾閨秀的表現也都是平平,不過都是些人人都會的,也沒什麽特別出彩的。
快要接近尾聲時,永盛帝已是興致缺缺。
徐婕妤看著時辰差不多了,朝著下首的太監使了個眼色。
那太監會意,在給封嫣然和顧靖安添酒時,手一抖,將酒水灑在了封嫣然的身上。
那太監急忙跪下,說道:「王妃贖罪。」
台上的閨秀正在彈琴,在舒緩的琴音中,封嫣然這邊的動靜顯得十分突兀,眾人聞聲皆是看了過來。
永盛帝蹙眉問道:「怎麽了?」
太監跪著往前走了幾步,對著永盛帝磕頭,說道:「奴才失手將酒水倒在了定王妃的衣裙上,請皇上贖罪。」
負責乞巧宴的人是皇後,見有人出了岔子,未等永盛帝開口,皇後先斥責道:「笨手笨腳的,連個酒都倒不好,來人,拖出去杖責。」
徐婕妤柔聲說道:「皇後娘娘,懲戒下人事小,眼下還是盡快讓定王妃去換身衣裳。夜裏風涼,定王妃穿著濕衣裳迴去,怕是要著涼。」
皇後瞥一眼徐婕妤,這女人慣會裝好人,端著一副溫柔嫻淑的樣子,心裏卻不知在算計著什麽陰毒的事情。
第69章 那徐婕妤究竟安排了什麽好戲
原本皇後就打算懲戒一下那太監便算了,但徐婕妤假惺惺地擺出一副關切封嫣然的樣子,皇後便不能放任封嫣然穿著那濕衣裳。<hr>
俗話說字如其人,那畫上的字筆走龍蛇,剛勁有力,不像簪花小篆那般清秀,那氣勢配這幅畫綽綽有餘。
這兒媳能寫出這麽一手好字,又怎會隻是個等閑之輩 。
「好好好。」三個好字,足以表示出永盛帝對這字的滿意,他笑著說道:「定王妃果然寫得一手好字,來人,將玲瓏洮硯賞給定王妃。」
洮硯,是所有硯台中最為稀少的,一硯難求。
這玲瓏洮硯乃是貢品,聽聞永盛帝極為喜歡,竟然賞給了定王妃。
見了永盛帝的反應,席中眾人麵色各異。
徐婕妤等人沒有看成封嫣然的笑話,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沒想到這定王妃還真有幾分本事。
看不清那字的朝臣則是好奇,定王妃究竟是寫了怎樣一手好字,能讓永盛帝如此欣賞。
永盛帝揮了揮手,道:「讓大家都瞧瞧定王妃的字。」
聞言,太監舉著字畫,在下首的朝臣席位中走一圈,展示這幅字畫。
翰林院學士對書畫造詣頗深,他仔細看著封嫣然提的字,忽然說道:「這……這是翊寧先生的字啊。」
因為激動,翰林院學士一時間也忘了收斂聲量,席上的眾人皆是聽到了這句話。
一時間滿座譁然。
翊寧先生,在場的文人都不陌生,此人乃是當今有名的書畫家,一幅真跡字畫千金難求。
翰林院學士看向封嫣然,麵上帶著不可置信的神色,這定王妃寫出的字,瞧著像是真跡啊。
第68章 不知徐婕妤又在算計什麽
翊寧先生的字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既有草書飄逸,但又不似草書那般難以辨認。
這字最早出現的時候,是在一家茶樓懸掛著的字畫上。
因著那字體前所未見,所以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那作品落款印章上的『翊寧』二字也因此出了名。
翊寧先生一不求財,二不圖名,故而一幅字畫千金難求。
在翊寧先生聞名都城以後,有不少的學子開始仿翊寧先生的字跡,這字體便也漸漸流傳開來。
方才也有人看出這是翊寧先生的字,但如今寫這種字的人多了去了,眾人不解翰林院學士為何如此震驚。
翰林院學士看著封嫣然,見她一副雲淡風輕的樣子,麵上也沒有絲毫自負的神情。
他斟酌片刻後,試探著問道:「不知王妃這字……師從何人?」
封嫣然麵上勾起一抹淺笑,語氣平淡說道:「家父曾得到過一幅翊寧先生的真跡,妾身瞧著那字體好看,便仿著寫了,這字和翊寧先生自是不能比的。」
見她如此謙虛,翰林院學士搖搖頭說道:「定王妃莫要謙遜,王妃這字已是非常人能比。」
翰林院學士見過許多學子仿翊寧先生的字,也見過許多的贗品,自認可以一眼鑑別出真假。
但眼前定王妃的這幅字,若不是親眼所見,他定會以為這是翊寧先生的真跡。
這還是他第一次見能仿得這般像的,就連那下筆、收筆時的輕重,一撇一捺的長短,都極為相似。
此時封嫣然已經迴了座,顧靖安在桌下抓著封嫣然的手,聽著翰林院學士的話,若有所思。
翊寧先生他也是知道的,這人名聲雖大,卻從未露過臉。
顧靖安對名家字畫研究不深,細細想來這翊寧先生的名字與自己倒是有幾分相似之處。
翊寧,靖安,莫非隻是巧合。
上官穎的畫再好,與翊寧先生的字也是不能比的。
經此一遭,她的風頭自然就被封嫣然比下去了。
林如悅在邊上看著,麵上露出了嘲諷的笑,這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之後輪到林如悅的順序時,她就坐著老老實實地彈了一首曲子,在琴棋書畫這些技藝上,她還是知道有幾斤幾兩,不出錯就行了。
接下來一眾閨秀的表現也都是平平,不過都是些人人都會的,也沒什麽特別出彩的。
快要接近尾聲時,永盛帝已是興致缺缺。
徐婕妤看著時辰差不多了,朝著下首的太監使了個眼色。
那太監會意,在給封嫣然和顧靖安添酒時,手一抖,將酒水灑在了封嫣然的身上。
那太監急忙跪下,說道:「王妃贖罪。」
台上的閨秀正在彈琴,在舒緩的琴音中,封嫣然這邊的動靜顯得十分突兀,眾人聞聲皆是看了過來。
永盛帝蹙眉問道:「怎麽了?」
太監跪著往前走了幾步,對著永盛帝磕頭,說道:「奴才失手將酒水倒在了定王妃的衣裙上,請皇上贖罪。」
負責乞巧宴的人是皇後,見有人出了岔子,未等永盛帝開口,皇後先斥責道:「笨手笨腳的,連個酒都倒不好,來人,拖出去杖責。」
徐婕妤柔聲說道:「皇後娘娘,懲戒下人事小,眼下還是盡快讓定王妃去換身衣裳。夜裏風涼,定王妃穿著濕衣裳迴去,怕是要著涼。」
皇後瞥一眼徐婕妤,這女人慣會裝好人,端著一副溫柔嫻淑的樣子,心裏卻不知在算計著什麽陰毒的事情。
第69章 那徐婕妤究竟安排了什麽好戲
原本皇後就打算懲戒一下那太監便算了,但徐婕妤假惺惺地擺出一副關切封嫣然的樣子,皇後便不能放任封嫣然穿著那濕衣裳。<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