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寧州諸將聯名發布告,說是鎮北軍聽從寧王號令,前軍五萬已集結,隻等李胤一聲令下,就隨時渡河南下。”朝廷內閣簽押房裏,袁鳳山對著高廉道。
“什麽?鎮北軍居然真要南下?李忱……居然真的甘心聽從李胤號令?”左文斌一愣。
高廉捋了捋胡子,雙眉皺起道:“哪裏是他李忱心甘情願?如今三皇子已死,四皇子跑去了青州,李忱已沒了朝廷裏的靠山;而且,李胤已經在寧州渤海建造行府,手裏又有數萬直屬軍馬,軍中宿將燕氏雙雄,本就是支持李胤的,如今等於李胤手裏有了近十萬軍馬,又受皇上親封繼承寧王封號,更是有鎮國公,武英公、大長公主府,和諸多朝臣的支持。連如今的刑部侍郎,禮部員外郎都是寧王門下。更何況,鎮北軍中陳良輔,曹隨風,馬孟起,魏東陽這些宿將猛士,本就是死忠於寧王府的,他們隻奉寧王為尊,可不管寧王是李胤,還是李忱。他李忱再不甘心,也已然爭不過李胤了。若是再公然不表態支持,以後怕是在鄴城,難有他立足之地了。”
“相爺,李胤這是……衝著咱們來了?”褚懷良神色凝重的道。
高廉微微一笑道:“不!李胤雖狡詐,縱偶有蠻橫,其背後也是有所圖謀,但此人卻有胸懷萬民,婦人之仁,嗬嗬,他是不會動對京城用兵的,鎮北軍口號喊的再響,也不會渡河南下大動刀兵。陳良輔等人發此布告之目的,有二,其一,借此表明立場,讓天下人都知道,鎮北軍唯寧王軍令是從,並非天下人眼中那般兄弟不和,軍不受令。其二,威懾河南諸侯,不要內鬥,扯他們的後腿,畢竟北疆如今形勢不穩,匈奴,燕、魏、隨時有可能南下,若此時朝廷不穩,鎮北軍會受掣肘。”
褚懷良微微點頭,道:“那咱們……不管他?就讓他們在那唱雙簧,咱們做咱們自己該做的?”
“唉,此時看來,咱們起事還是早了些,若等到北疆戰事起,鎮北軍無暇難顧,青州、濟州調兵北上備敵之時再有所行動,勝算可比如今更大一些。終究是高某心急了!而且,此次行事漏洞頗多,既沒能將李苒誅殺,也沒能留住李葶,郭泗元和韋孝寬又沒能搶先控製住禁軍和京城守軍,就連蘇景逸那老狐狸,也提前逃脫,更沒想到,沈貴妃會在李胤那裏,而且……函穀,荊州竟然全是她沈家的心腹。”高廉歎了口氣,他沒敢說,皇宮裏死的那位,其實根本不是皇帝,而是個替身。
皇後說皇帝暗中養著五個替身,無論形體還是樣貌,尋常人一眼看去,很難分辨的出真假,隻有對皇帝很是熟悉的人,仔細觀察,才能看出端倪,皇帝為了防備有人會以假亂真,尋常以毒藥控製他們。而且,在那幾個替身的腳底,都留下了不可毀滅的特殊印記。
高廉知道,別看眼前這些人,全都表現的一副跟他同舟共濟的樣子,可一旦事敗,他敢保證,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絕對會搶先把他高廉父子的人頭割去,拿去保住他們自己的性命。
“韋孝寬那混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連那點小事都做不好,壞事就壞在他和郭泗元兩個人身上。韋孝寬死在春神湖,算是便宜他了。”袁鳳山憤憤道。
韋孝寬帶著兩千府兵去了春神湖,名義上是去盯著寧王府裏的蘇家人,可是,能站在朝堂之上,位極人臣者,如袁鳳山等人,有幾個不是人精?誰不知道韋孝寬此去春神湖,其實是想著以此為借口,遠離京城紛爭。若事成,他韋孝寬一樣是從龍之臣,至少侯爵甚至國公的位子是少不了的。可若事敗,他也能用不在京城為借口,脫去死罪,保住性命。
隻可惜,韋孝寬想的雖美,但,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春神湖如今今非昔比,那可是寧王的府邸所在。李莙傾盡全力,集中數百江湖好手,都盡數覆沒的所在。寧王不在府裏,可王府裏留下的好手依舊不會少,畢竟被李胤最為寵愛的長孫無香,可還在府裏。寧王賴以成名,一戰力破魏國武比的神器閻王弓,也留在了王府裏。
據韋孝寬身死當日,在周圍潛伏的密探匯報稱,寧王府紫釵、紅袖、白狐三位夫人,帶著另外兩個,分別被稱為公孫九娘和百裏歡歌的女子,五女當時就如日常泛舟湖上,觀景一般,悠然劃向了韋孝寬等人幾艘大船。在距離二十步處,將小船橫向韋孝寬,然後,五女齊齊向著大船,投擲了幾個酒壇一般大小的瓷罐之後,公孫九娘和百裏歡歌便朝船上射去幾支火箭,韋孝寬的幾艘大船,瞬間火光衝天。而五女竟直接駕著那一葉扁舟,堵在了春神湖口。等韋孝寬被部眾救上小船,準備逃離時,紅袖夫人居然抱著寧王那把看上去,又長又簡單的“閻王弓”堵住去路。最後隨著一片連珠爆仗聲響起,韋孝寬和二十幾個護衛,便紛紛倒在了血泊中,兩千府兵一個不剩,就這樣輕而易舉,糊裏糊塗的葬身在春神湖底,變成了湖裏魚鱉的口糧。
“事已至此,抱怨已然無用,還是盡力彌補吧!”高廉很是親切的,拍了拍袁鳳山的肩頭,
“相爺的意思是……?”
“本相想,請高公公,替咱們去瞧瞧太子,他跟於德海,應該也算得上老熟人了。”
“事不宜遲,相爺,當斷則斷啊!還有,長孫無病,薛文剛幾個……。”袁鳳山能做到中書令,還身兼吏部尚書職,無論心機還是見識,自然都非同一般。
高廉略一沉思道:“楊宗立整日躲在軍營裏,不好見他;林若海如今幾乎住在外三殿,身邊殿前司的人,個個都非庸手;薛文剛不過一無謀匹夫;到是那個駙馬長孫無病,不僅年少,又是皇家駙馬,還是鎮國公府的小公爺,鎮國公長孫順義那個老狐狸,看似整日嘻嘻哈哈,實則是老謀深算,軍中威望極高,若是少了長孫無病,這京城中的軍權,咱們至少能奪迴一半,至於其它的……群龍無首,各自為政,便如一盤散沙,再難對我等形成威脅。”
“我這就去安排!”袁鳳山咬了咬牙。事已至此,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他袁鳳山明白高廉的目的,並非真的隻為扶持李苕上位,其實他也是在覬覦那高高在上的龍椅,可他袁鳳山又何嚐沒有那想法?高廉若成事,袁鳳山必是新朝首輔丞相,他日,高廉的兒子上位,袁鳳山未必不能如今日的高廉一樣。因此,眼下他得跟緊高廉的步伐,讓高廉更相信他,更器重他,將來他的地位才會更加穩固。所以,盡管他知道,對長孫無病下手並不容易,但,所謂富貴險中求,為了將來,為了他袁家子孫,這險,還是值得一試。
高廉一把扯住就要轉身而去的袁鳳山,另一手拉住褚懷良,三人湊在一處,高廉才低聲道:“二位乃高某心腹,高某視二公如手足,自然不屑爭這些微功勞,依我看,還是讓郭泗遠去吧。”
“相爺……,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褚某,願為高兄之大業,竭盡所能。”褚懷良心潮起伏。
“承蒙高兄瞧得起,不必多說,如今已然是同乘一船,袁某,甘願為兄效犬馬之勞,誰若敢三心二意,想中途換船……哼哼,袁某不介意送他下去見他祖宗。”相貌堂堂,溫文爾雅,又頗有一股威儀之氣的袁鳳山,此刻竟如同沙場上百戰老兵一般,爆發出一股極強的殺意。
“好!袁兄,你去見郭泗遠;褚兄!袁兄如今既掌控著中書省和尚書省兩部,還要兼顧兵部吏部,實在分身乏術,你把其他人召集起來,吏部和門下省的事兒,你先擔著吧。”
“好,高兄放心,為了大業,我等義不容辭,當仁不讓!”袁、高兩人相視一眼,異口同聲。
“相爺……左文斌,史文宗兩人可用。”袁鳳山趁機道,他舉薦的兩個,都是高廉的得意門生,而實際上,暗中也是他的心腹死黨。
“還有,都水監夏侯子義,也能扛的起工部的事務。”褚懷良倒是沒那麽多想法,確實用心舉賢。
“好,那就按兩位的想法,本相這就去寫任命狀,袁兄即刻起,改任尚書令兼兵部尚書;褚兄接任中書令,兼吏部尚書,讓左文斌充任門下侍中,夏侯子義接任工部尚書,史文宗接掌戶部。至於刑部,就賣給李胤個麵子,讓楊守道接刑部尚書,薛心平直接去門下省,做個門下侍郎,如何?”高廉隻是稍稍一沉思,便以詢問的口氣,對二人道。
“嗬嗬,高兄這般安置,再合適不過,世人皆知薛心平,楊守道是李胤門下,丞相重用楊、薛二人,諸侯和天下百姓,沒人不相信,寧王和相爺,才是一家人。”褚懷良道。
“哈哈……”高廉幹笑了兩聲,心裏實在有些尷尬,對於女兒裕王妃高玥和李胤之間的私情,他又怎會不知道?畢竟高玥的貼身丫鬟葉兒,實際上,可是他暗中收用過的侍妾。褚懷良這一聲“寧王和相爺是一家人,本是無心之言,但在高廉聽來,卻未免有些影射之意。
三人當即各自行動,待袁、褚二人出門走遠,高廉朝著角落裏,昔日朝堂上,從不曾多言多語的散騎常侍陳衛平招了招手,待他走近,高廉對其附耳低語道:“你去尋尚進,等郭泗遠對長孫無病下手之後,便讓尚進……”。高廉右手比做刀狀,在左手手掌上比了個切的動作。
“恩師放心!學生明白!”陳衛平低低應了一聲,然後眼裏閃過一抹狠辣,悄然問道:“那,袁鳳山和褚懷良兩個……?”
“還不是時候,若事成,褚懷良可用,若事敗……你我還有裕王,可是受他二人和韋孝寬、郭泗遠的裹挾,不得已不為之啊。”
“恩師高明,學生明白了!”陳衛平躬身對著高廉一拱手,態度極其恭敬,之後迅速轉身,朝門外走去。隻是高廉沒有發現,他最為信任,又對玥兒一直用情至深的這個心腹門生,在掃視到一旁的高尚義時,眼裏竟閃過一抹深深地恨意。
“高尚義!等陛下迴京之日,便是你高家滿門,和那個賤人授首之時!昔日你與那賤人私通,待高家獲罪,老子要把你高家所有女眷,全都狠狠騎個遍!
“什麽?鎮北軍居然真要南下?李忱……居然真的甘心聽從李胤號令?”左文斌一愣。
高廉捋了捋胡子,雙眉皺起道:“哪裏是他李忱心甘情願?如今三皇子已死,四皇子跑去了青州,李忱已沒了朝廷裏的靠山;而且,李胤已經在寧州渤海建造行府,手裏又有數萬直屬軍馬,軍中宿將燕氏雙雄,本就是支持李胤的,如今等於李胤手裏有了近十萬軍馬,又受皇上親封繼承寧王封號,更是有鎮國公,武英公、大長公主府,和諸多朝臣的支持。連如今的刑部侍郎,禮部員外郎都是寧王門下。更何況,鎮北軍中陳良輔,曹隨風,馬孟起,魏東陽這些宿將猛士,本就是死忠於寧王府的,他們隻奉寧王為尊,可不管寧王是李胤,還是李忱。他李忱再不甘心,也已然爭不過李胤了。若是再公然不表態支持,以後怕是在鄴城,難有他立足之地了。”
“相爺,李胤這是……衝著咱們來了?”褚懷良神色凝重的道。
高廉微微一笑道:“不!李胤雖狡詐,縱偶有蠻橫,其背後也是有所圖謀,但此人卻有胸懷萬民,婦人之仁,嗬嗬,他是不會動對京城用兵的,鎮北軍口號喊的再響,也不會渡河南下大動刀兵。陳良輔等人發此布告之目的,有二,其一,借此表明立場,讓天下人都知道,鎮北軍唯寧王軍令是從,並非天下人眼中那般兄弟不和,軍不受令。其二,威懾河南諸侯,不要內鬥,扯他們的後腿,畢竟北疆如今形勢不穩,匈奴,燕、魏、隨時有可能南下,若此時朝廷不穩,鎮北軍會受掣肘。”
褚懷良微微點頭,道:“那咱們……不管他?就讓他們在那唱雙簧,咱們做咱們自己該做的?”
“唉,此時看來,咱們起事還是早了些,若等到北疆戰事起,鎮北軍無暇難顧,青州、濟州調兵北上備敵之時再有所行動,勝算可比如今更大一些。終究是高某心急了!而且,此次行事漏洞頗多,既沒能將李苒誅殺,也沒能留住李葶,郭泗元和韋孝寬又沒能搶先控製住禁軍和京城守軍,就連蘇景逸那老狐狸,也提前逃脫,更沒想到,沈貴妃會在李胤那裏,而且……函穀,荊州竟然全是她沈家的心腹。”高廉歎了口氣,他沒敢說,皇宮裏死的那位,其實根本不是皇帝,而是個替身。
皇後說皇帝暗中養著五個替身,無論形體還是樣貌,尋常人一眼看去,很難分辨的出真假,隻有對皇帝很是熟悉的人,仔細觀察,才能看出端倪,皇帝為了防備有人會以假亂真,尋常以毒藥控製他們。而且,在那幾個替身的腳底,都留下了不可毀滅的特殊印記。
高廉知道,別看眼前這些人,全都表現的一副跟他同舟共濟的樣子,可一旦事敗,他敢保證,這些人中的絕大多數,絕對會搶先把他高廉父子的人頭割去,拿去保住他們自己的性命。
“韋孝寬那混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連那點小事都做不好,壞事就壞在他和郭泗元兩個人身上。韋孝寬死在春神湖,算是便宜他了。”袁鳳山憤憤道。
韋孝寬帶著兩千府兵去了春神湖,名義上是去盯著寧王府裏的蘇家人,可是,能站在朝堂之上,位極人臣者,如袁鳳山等人,有幾個不是人精?誰不知道韋孝寬此去春神湖,其實是想著以此為借口,遠離京城紛爭。若事成,他韋孝寬一樣是從龍之臣,至少侯爵甚至國公的位子是少不了的。可若事敗,他也能用不在京城為借口,脫去死罪,保住性命。
隻可惜,韋孝寬想的雖美,但,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春神湖如今今非昔比,那可是寧王的府邸所在。李莙傾盡全力,集中數百江湖好手,都盡數覆沒的所在。寧王不在府裏,可王府裏留下的好手依舊不會少,畢竟被李胤最為寵愛的長孫無香,可還在府裏。寧王賴以成名,一戰力破魏國武比的神器閻王弓,也留在了王府裏。
據韋孝寬身死當日,在周圍潛伏的密探匯報稱,寧王府紫釵、紅袖、白狐三位夫人,帶著另外兩個,分別被稱為公孫九娘和百裏歡歌的女子,五女當時就如日常泛舟湖上,觀景一般,悠然劃向了韋孝寬等人幾艘大船。在距離二十步處,將小船橫向韋孝寬,然後,五女齊齊向著大船,投擲了幾個酒壇一般大小的瓷罐之後,公孫九娘和百裏歡歌便朝船上射去幾支火箭,韋孝寬的幾艘大船,瞬間火光衝天。而五女竟直接駕著那一葉扁舟,堵在了春神湖口。等韋孝寬被部眾救上小船,準備逃離時,紅袖夫人居然抱著寧王那把看上去,又長又簡單的“閻王弓”堵住去路。最後隨著一片連珠爆仗聲響起,韋孝寬和二十幾個護衛,便紛紛倒在了血泊中,兩千府兵一個不剩,就這樣輕而易舉,糊裏糊塗的葬身在春神湖底,變成了湖裏魚鱉的口糧。
“事已至此,抱怨已然無用,還是盡力彌補吧!”高廉很是親切的,拍了拍袁鳳山的肩頭,
“相爺的意思是……?”
“本相想,請高公公,替咱們去瞧瞧太子,他跟於德海,應該也算得上老熟人了。”
“事不宜遲,相爺,當斷則斷啊!還有,長孫無病,薛文剛幾個……。”袁鳳山能做到中書令,還身兼吏部尚書職,無論心機還是見識,自然都非同一般。
高廉略一沉思道:“楊宗立整日躲在軍營裏,不好見他;林若海如今幾乎住在外三殿,身邊殿前司的人,個個都非庸手;薛文剛不過一無謀匹夫;到是那個駙馬長孫無病,不僅年少,又是皇家駙馬,還是鎮國公府的小公爺,鎮國公長孫順義那個老狐狸,看似整日嘻嘻哈哈,實則是老謀深算,軍中威望極高,若是少了長孫無病,這京城中的軍權,咱們至少能奪迴一半,至於其它的……群龍無首,各自為政,便如一盤散沙,再難對我等形成威脅。”
“我這就去安排!”袁鳳山咬了咬牙。事已至此,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一損俱損,一榮俱榮。他袁鳳山明白高廉的目的,並非真的隻為扶持李苕上位,其實他也是在覬覦那高高在上的龍椅,可他袁鳳山又何嚐沒有那想法?高廉若成事,袁鳳山必是新朝首輔丞相,他日,高廉的兒子上位,袁鳳山未必不能如今日的高廉一樣。因此,眼下他得跟緊高廉的步伐,讓高廉更相信他,更器重他,將來他的地位才會更加穩固。所以,盡管他知道,對長孫無病下手並不容易,但,所謂富貴險中求,為了將來,為了他袁家子孫,這險,還是值得一試。
高廉一把扯住就要轉身而去的袁鳳山,另一手拉住褚懷良,三人湊在一處,高廉才低聲道:“二位乃高某心腹,高某視二公如手足,自然不屑爭這些微功勞,依我看,還是讓郭泗遠去吧。”
“相爺……,有道是:士為知己者死,褚某,願為高兄之大業,竭盡所能。”褚懷良心潮起伏。
“承蒙高兄瞧得起,不必多說,如今已然是同乘一船,袁某,甘願為兄效犬馬之勞,誰若敢三心二意,想中途換船……哼哼,袁某不介意送他下去見他祖宗。”相貌堂堂,溫文爾雅,又頗有一股威儀之氣的袁鳳山,此刻竟如同沙場上百戰老兵一般,爆發出一股極強的殺意。
“好!袁兄,你去見郭泗遠;褚兄!袁兄如今既掌控著中書省和尚書省兩部,還要兼顧兵部吏部,實在分身乏術,你把其他人召集起來,吏部和門下省的事兒,你先擔著吧。”
“好,高兄放心,為了大業,我等義不容辭,當仁不讓!”袁、高兩人相視一眼,異口同聲。
“相爺……左文斌,史文宗兩人可用。”袁鳳山趁機道,他舉薦的兩個,都是高廉的得意門生,而實際上,暗中也是他的心腹死黨。
“還有,都水監夏侯子義,也能扛的起工部的事務。”褚懷良倒是沒那麽多想法,確實用心舉賢。
“好,那就按兩位的想法,本相這就去寫任命狀,袁兄即刻起,改任尚書令兼兵部尚書;褚兄接任中書令,兼吏部尚書,讓左文斌充任門下侍中,夏侯子義接任工部尚書,史文宗接掌戶部。至於刑部,就賣給李胤個麵子,讓楊守道接刑部尚書,薛心平直接去門下省,做個門下侍郎,如何?”高廉隻是稍稍一沉思,便以詢問的口氣,對二人道。
“嗬嗬,高兄這般安置,再合適不過,世人皆知薛心平,楊守道是李胤門下,丞相重用楊、薛二人,諸侯和天下百姓,沒人不相信,寧王和相爺,才是一家人。”褚懷良道。
“哈哈……”高廉幹笑了兩聲,心裏實在有些尷尬,對於女兒裕王妃高玥和李胤之間的私情,他又怎會不知道?畢竟高玥的貼身丫鬟葉兒,實際上,可是他暗中收用過的侍妾。褚懷良這一聲“寧王和相爺是一家人,本是無心之言,但在高廉聽來,卻未免有些影射之意。
三人當即各自行動,待袁、褚二人出門走遠,高廉朝著角落裏,昔日朝堂上,從不曾多言多語的散騎常侍陳衛平招了招手,待他走近,高廉對其附耳低語道:“你去尋尚進,等郭泗遠對長孫無病下手之後,便讓尚進……”。高廉右手比做刀狀,在左手手掌上比了個切的動作。
“恩師放心!學生明白!”陳衛平低低應了一聲,然後眼裏閃過一抹狠辣,悄然問道:“那,袁鳳山和褚懷良兩個……?”
“還不是時候,若事成,褚懷良可用,若事敗……你我還有裕王,可是受他二人和韋孝寬、郭泗遠的裹挾,不得已不為之啊。”
“恩師高明,學生明白了!”陳衛平躬身對著高廉一拱手,態度極其恭敬,之後迅速轉身,朝門外走去。隻是高廉沒有發現,他最為信任,又對玥兒一直用情至深的這個心腹門生,在掃視到一旁的高尚義時,眼裏竟閃過一抹深深地恨意。
“高尚義!等陛下迴京之日,便是你高家滿門,和那個賤人授首之時!昔日你與那賤人私通,待高家獲罪,老子要把你高家所有女眷,全都狠狠騎個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