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澹台靜傳來密信!寧王推測陛下確實無恙!寧王已調寧王軍南下徐州。”虎牢山下,老太監於德海,將一張紙條遞給李苒。
“這些日子,孤也仔細想過,父皇若真有閃失,護龍閣和皇陵守護,不會無動於衷,父皇應該是有所察覺,提前躲了起來。不過,他一直躲著不露麵……。”
“太子殿下!殿下!快……,陛下來了!陛下無恙,如今已經在護龍衛和數百殿前司的護衛下,到了虎牢!”門外,傳來陳梓恆驚喜的聲音。
李苒聞言一驚,連忙起身,朝著門外飛跑。剛到門外,便看見一道蒼老的身影,已站在院子裏,雖然沒穿龍袍,明顯蒼老不少,而且風塵仆仆,但,隻是那熟悉的麵孔,還有渾身散發的威勢,不是隆德皇,還能有誰?
“父皇……”。李苒疾步奔到隆德皇身前,瞬間紅了眼眶,聲音哽咽。
“苒兒……嗬嗬!好好好!無恙就好!”隆德皇也語音顫抖,伸出手拍了拍李苒的肩頭。
“父皇,快!屋裏請!父皇,這些時日,您受苦了。”
“哈哈……無妨!無妨啊!朕不枉吃這幾日的苦,倒是看清了這滿朝文武和身邊的人,誰才是真正值得可信,可大用的;也讓朕看清,哪些是心懷叵測的狗賊。”隆德皇精神不錯,負手而立,一臉微笑著道。
“父皇,屋裏請!”李苒趕緊扶著隆德皇的臂膀,就要往屋裏走。
“不必了!皇兒啊!走吧,隨朕一起迴京,高廉、袁鳳山、郭泗遠、褚懷良,哼,這些逆賊,朕該好好跟他們算算賬了。”隆德皇眼裏爆出一抹精光。
“陛下……龍體要緊,萬不可太過激動啊”。隆德皇身後,太醫令李良方趕緊提醒。
“無妨!李良方,此次朕能保住性命,多虧了你啊,若不是你及時解了朕的毒,朕恐怕早已遂了那些逆賊的願,如今也見不得太子了,等朕迴宮,掃平了亂黨,必會重重封賞。”隆德皇看著年過花甲的李良方,很是感激的道。
“陛下言重了,為陛下分憂,本是為臣本分,且醫者,自當懷救人濟世之心,老臣不敢居功。此次陛下能化險為夷,多虧了我師黃衫夫人,若不是師父之前教會了臣這金針排毒之法,老臣也無能為力啊。”李良方躬身抱拳。
“黃衫……又是李胤的功勞,看來,朕又欠了他一條性命。”
“父皇,兒臣之前所中的毒……李胤已想出了醫治之法,而且,他以傳書紫釵,為兒臣診治過,如今兒臣已大好了。”
“唉!李胤……沒想到,朕父子……竟三番兩次為他所救,可恨老二老三……!朕如今想明白了,那兩個畜牲,死不足惜!朕會盡力補償李胤。”隆德皇有些懊惱的道。
“陛下,可如今,沈貴妃,和太子妃……”。陳梓恆暗暗捏了一把汗,忐忑的問道。其實,他心裏,是對寧王佩服的五體投地,就憑手裏那新招安的不足五萬山匪,來迴調動幾次,居然壓製的幾方諸侯都不敢輕舉妄動。巧借民意,利用流幫造勢,愣是把所有人都唬住了,若沒有寧王這一連串的舉動,大唐如今怕是早已遍地狼煙,生靈塗炭,分崩離析了。
“沈貴妃也好,太子妃也罷,都已被李莙那個畜牲所害!如今寧王身邊的,隻是他的夫人沈氏、蕭氏罷了!此次若不是李胤從中設法阻撓,怕是這大唐早已哀鴻遍野,戰火叢生了。寧王招安巨匪,力挽狂瀾,扶社稷於即倒,功莫大焉,隻是……如今他身在揚州,此時還不是朕重重答謝他的時候,等他迴京,朕會親自到城門去迎他,我大唐的大功臣,朕真正的股肱之臣,朕,再不會虧待他半分,區區幾個女子,朕不是那種小心眼的昏君。”隆德皇歎了口氣,但眼角卻是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憤懣。
“父皇,李胤已調他的寧王軍南下徐州了!”李苒說著,將之前於德海交給他的紙條遞給隆德皇。隆德皇略有些驚訝的看了一眼太子,才接過那紙條,展開看:
“寧王調鄧邱率部南下入徐,其推測陛下無虞,並已對外散布陛下在寧王府的消息。”
隆德皇看完,直接大笑著將紙撕了個粉碎:“哈哈哈……這個混賬小子,真是絲毫不給朕留半點顏麵啊!好!追風!讓護龍閣集結吧,順便放出消息,就說……朕之前遭奸賊所害,幸得心腹太監舍命相救,出宮後一直躲在鶴鳴山療傷,如今已然痊愈!今日便迴轉宮中,令各方諸侯,不得輕啟戰端,膽敢抗旨者,天下可共誅之”。
皇帝一句天下可共誅之,怕是連青州王也要忌憚三分的,畢竟若大唐舉國討伐,他青州還真毫無勝算。
“父皇,如今城中雖有長孫無病和林若海等人控製少半數軍馬,可京城卻還是在高廉手中,如今婁山的左軍,接管了京城防禦……。”李苒趕緊勸阻隆德皇道。
“皇兒,天下人皆說,身為帝王著,皆性多疑,嗬嗬,不是朕天性多疑,隻是為實勢所迫,若不多疑,朕如今安有命在?哼,高廉一向在朕麵前恭順,可此次居然自作聰明,要朕同時徹查楊鼎臣,柳飛卿,朕如何不疑?他當真以為,朕不知道與袁鳳山,羅寧真之流早有勾結?也未免太小瞧了護龍閣,和朕的手段!”隆德皇說完,負手轉身朝外走去,邊走邊道:“陳梓恆,傳令拔營迴京!皇兒,看朕今日教你何為帝王之謀!”
“兒臣,遵旨!”李苒心下一頓,知道老頭子這是還有暗牌沒動啊。
就在隆德皇與太子李苒迴京之時,有幾則消息,早已如長了翅膀一般,在大唐諸州開始同時瘋傳。
“皇上根本沒死,相傳宮裏死的那個,隻是皇上的替身。”
“真的?那皇上去哪了?這消息準不準?”
“寧王殿下傳出來的消息,能假的了?寧王可不是說胡話的人,寧王殿下說,皇上一直在春神湖住著修養,肯定假不了。”
“那這麽說……京城裏的丞相一夥,真的是造反謀逆了?”
“這可不好說,寧王也沒說誰是忠誰是奸,誰知道呢?眼下這形勢,就跟唱大戲似的,變化太快,咱們這些百姓哪裏知道,到底是如何個情形?”
“嗨,要我說啊,旁人是忠是奸不好分辨,可寧王肯定是忠的,而且是個好官,要不是寧王殿下多方周旋,這大唐怕是早就打的亂套了,咱們這些百姓,又要跟著受苦了。”
“對對對,聽說寧王殿下的管家,在寧州的渤海郡招工,隻要無處可去的流民,那渤海郡太守也說,奉寧王的王令,要大力安置流民去改造鹽堿地,寧王想出了治理鹽堿地的法子,說是三年,就能把那大片的鹽堿地治理的可以種莊稼。而且,三年之內,去治理鹽堿地的流民不僅沒有半點賦稅,還會有高工錢可拿,等三年之後鹽堿地治理好了,可以種糧食了,一樣是五年以內不交賦稅。”
“真的?鹽堿地真能種莊稼?寧王莫非是神仙不成?”
“渤海太守的公文裏說了,眼下隻接收三萬流民,三年之後見了成效,才會再次大批招攬流民去治地!”
“三萬人?那咱們怕是不用想了,就青州和濟州,中州的流民,都不下三十萬了,隻怕如今早就招滿了。”
“對對對,咱們還是先等等!等三年之後再說。”
“哎哎哎,你們說,要是陛下迴了宮,那寧王殿下是不是這迴又立了大功?皇上這迴可沒話說了吧?不得重重封賞寧王殿下?”
“哼,別指望朝廷會重賞咱們寧王殿下了,隻求能不找寧王殿下的過錯就好!你們沒聽說?寧王殿下在三皇子的秘宅裏,找到了之前被賊人擄走的沈貴妃,太子側妃和前睿王妃!哪裏是什麽賊人?賊人分明就是那個禽獸三皇子!”
“可不止呢,聽說三皇子身邊有個姓傅的女護衛,前幾日,剛在他徐州的私苑裏,把藏起來前太子妃和太子良娣,全都送到了揚州寧王殿下的別院裏。據她說,當日太子殿下中毒,就是三皇子暗中派人所為,更是殺了幾個宮女,偽裝成太子妃的樣子,而實際上卻指使這個姓傅的女子,要把前太子妃擄走,藏匿起來。那姓傅的女子實在是看不下去,才冒死把太子妃兩個,給偷偷藏了起來,若不是三皇子如今死了,她可不敢把太子妃交出來。”
“哼,什麽狗屁三皇子,就該把那畜牲挫骨揚灰!”
“就是,那般禽獸不如的東西,就該下十八層地獄。”
“行了行了,先看看這大唐朝廷,之後到底是誰說了算吧。”
“最好是寧王殿下說了算,他才是真對咱們百姓好,他要是……哎呦!”。
“王八蛋,你想害死寧王殿下?你這話,分明是恩將仇報,若這話傳到朝廷耳朵裏,咱們寧王殿下還能有命活麽?就這樣,朝廷皇族有些混賬,還總想著害殿下呢。”
“就是就是!還是少說幾句,少給咱們寧王殿下惹麻煩吧!”
“你們是寧州人?”那差點挨打的畏畏縮縮的問。
“俺是濟州人!”
“我是荊州人”。
“俺是中州人。”
“那你們說寧王殿下是你們的?我可是京城人,寧王府如今在京城!”
“在京城又咋了?害寧王殿下的不也是京城人?再說了,寧王殿下可是大唐的寧王, 可不隻是寧州百姓的寧王,更不是你們京城人的寧王。”
……
就在天下百姓瘋傳皇帝要迴宮的消息時,包括高廉一黨 和正躺在床榻上,做著皇帝美夢的李苕在內,誰都沒想到,隆德皇已經在迴京的路上。
“這些日子,孤也仔細想過,父皇若真有閃失,護龍閣和皇陵守護,不會無動於衷,父皇應該是有所察覺,提前躲了起來。不過,他一直躲著不露麵……。”
“太子殿下!殿下!快……,陛下來了!陛下無恙,如今已經在護龍衛和數百殿前司的護衛下,到了虎牢!”門外,傳來陳梓恆驚喜的聲音。
李苒聞言一驚,連忙起身,朝著門外飛跑。剛到門外,便看見一道蒼老的身影,已站在院子裏,雖然沒穿龍袍,明顯蒼老不少,而且風塵仆仆,但,隻是那熟悉的麵孔,還有渾身散發的威勢,不是隆德皇,還能有誰?
“父皇……”。李苒疾步奔到隆德皇身前,瞬間紅了眼眶,聲音哽咽。
“苒兒……嗬嗬!好好好!無恙就好!”隆德皇也語音顫抖,伸出手拍了拍李苒的肩頭。
“父皇,快!屋裏請!父皇,這些時日,您受苦了。”
“哈哈……無妨!無妨啊!朕不枉吃這幾日的苦,倒是看清了這滿朝文武和身邊的人,誰才是真正值得可信,可大用的;也讓朕看清,哪些是心懷叵測的狗賊。”隆德皇精神不錯,負手而立,一臉微笑著道。
“父皇,屋裏請!”李苒趕緊扶著隆德皇的臂膀,就要往屋裏走。
“不必了!皇兒啊!走吧,隨朕一起迴京,高廉、袁鳳山、郭泗遠、褚懷良,哼,這些逆賊,朕該好好跟他們算算賬了。”隆德皇眼裏爆出一抹精光。
“陛下……龍體要緊,萬不可太過激動啊”。隆德皇身後,太醫令李良方趕緊提醒。
“無妨!李良方,此次朕能保住性命,多虧了你啊,若不是你及時解了朕的毒,朕恐怕早已遂了那些逆賊的願,如今也見不得太子了,等朕迴宮,掃平了亂黨,必會重重封賞。”隆德皇看著年過花甲的李良方,很是感激的道。
“陛下言重了,為陛下分憂,本是為臣本分,且醫者,自當懷救人濟世之心,老臣不敢居功。此次陛下能化險為夷,多虧了我師黃衫夫人,若不是師父之前教會了臣這金針排毒之法,老臣也無能為力啊。”李良方躬身抱拳。
“黃衫……又是李胤的功勞,看來,朕又欠了他一條性命。”
“父皇,兒臣之前所中的毒……李胤已想出了醫治之法,而且,他以傳書紫釵,為兒臣診治過,如今兒臣已大好了。”
“唉!李胤……沒想到,朕父子……竟三番兩次為他所救,可恨老二老三……!朕如今想明白了,那兩個畜牲,死不足惜!朕會盡力補償李胤。”隆德皇有些懊惱的道。
“陛下,可如今,沈貴妃,和太子妃……”。陳梓恆暗暗捏了一把汗,忐忑的問道。其實,他心裏,是對寧王佩服的五體投地,就憑手裏那新招安的不足五萬山匪,來迴調動幾次,居然壓製的幾方諸侯都不敢輕舉妄動。巧借民意,利用流幫造勢,愣是把所有人都唬住了,若沒有寧王這一連串的舉動,大唐如今怕是早已遍地狼煙,生靈塗炭,分崩離析了。
“沈貴妃也好,太子妃也罷,都已被李莙那個畜牲所害!如今寧王身邊的,隻是他的夫人沈氏、蕭氏罷了!此次若不是李胤從中設法阻撓,怕是這大唐早已哀鴻遍野,戰火叢生了。寧王招安巨匪,力挽狂瀾,扶社稷於即倒,功莫大焉,隻是……如今他身在揚州,此時還不是朕重重答謝他的時候,等他迴京,朕會親自到城門去迎他,我大唐的大功臣,朕真正的股肱之臣,朕,再不會虧待他半分,區區幾個女子,朕不是那種小心眼的昏君。”隆德皇歎了口氣,但眼角卻是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憤懣。
“父皇,李胤已調他的寧王軍南下徐州了!”李苒說著,將之前於德海交給他的紙條遞給隆德皇。隆德皇略有些驚訝的看了一眼太子,才接過那紙條,展開看:
“寧王調鄧邱率部南下入徐,其推測陛下無虞,並已對外散布陛下在寧王府的消息。”
隆德皇看完,直接大笑著將紙撕了個粉碎:“哈哈哈……這個混賬小子,真是絲毫不給朕留半點顏麵啊!好!追風!讓護龍閣集結吧,順便放出消息,就說……朕之前遭奸賊所害,幸得心腹太監舍命相救,出宮後一直躲在鶴鳴山療傷,如今已然痊愈!今日便迴轉宮中,令各方諸侯,不得輕啟戰端,膽敢抗旨者,天下可共誅之”。
皇帝一句天下可共誅之,怕是連青州王也要忌憚三分的,畢竟若大唐舉國討伐,他青州還真毫無勝算。
“父皇,如今城中雖有長孫無病和林若海等人控製少半數軍馬,可京城卻還是在高廉手中,如今婁山的左軍,接管了京城防禦……。”李苒趕緊勸阻隆德皇道。
“皇兒,天下人皆說,身為帝王著,皆性多疑,嗬嗬,不是朕天性多疑,隻是為實勢所迫,若不多疑,朕如今安有命在?哼,高廉一向在朕麵前恭順,可此次居然自作聰明,要朕同時徹查楊鼎臣,柳飛卿,朕如何不疑?他當真以為,朕不知道與袁鳳山,羅寧真之流早有勾結?也未免太小瞧了護龍閣,和朕的手段!”隆德皇說完,負手轉身朝外走去,邊走邊道:“陳梓恆,傳令拔營迴京!皇兒,看朕今日教你何為帝王之謀!”
“兒臣,遵旨!”李苒心下一頓,知道老頭子這是還有暗牌沒動啊。
就在隆德皇與太子李苒迴京之時,有幾則消息,早已如長了翅膀一般,在大唐諸州開始同時瘋傳。
“皇上根本沒死,相傳宮裏死的那個,隻是皇上的替身。”
“真的?那皇上去哪了?這消息準不準?”
“寧王殿下傳出來的消息,能假的了?寧王可不是說胡話的人,寧王殿下說,皇上一直在春神湖住著修養,肯定假不了。”
“那這麽說……京城裏的丞相一夥,真的是造反謀逆了?”
“這可不好說,寧王也沒說誰是忠誰是奸,誰知道呢?眼下這形勢,就跟唱大戲似的,變化太快,咱們這些百姓哪裏知道,到底是如何個情形?”
“嗨,要我說啊,旁人是忠是奸不好分辨,可寧王肯定是忠的,而且是個好官,要不是寧王殿下多方周旋,這大唐怕是早就打的亂套了,咱們這些百姓,又要跟著受苦了。”
“對對對,聽說寧王殿下的管家,在寧州的渤海郡招工,隻要無處可去的流民,那渤海郡太守也說,奉寧王的王令,要大力安置流民去改造鹽堿地,寧王想出了治理鹽堿地的法子,說是三年,就能把那大片的鹽堿地治理的可以種莊稼。而且,三年之內,去治理鹽堿地的流民不僅沒有半點賦稅,還會有高工錢可拿,等三年之後鹽堿地治理好了,可以種糧食了,一樣是五年以內不交賦稅。”
“真的?鹽堿地真能種莊稼?寧王莫非是神仙不成?”
“渤海太守的公文裏說了,眼下隻接收三萬流民,三年之後見了成效,才會再次大批招攬流民去治地!”
“三萬人?那咱們怕是不用想了,就青州和濟州,中州的流民,都不下三十萬了,隻怕如今早就招滿了。”
“對對對,咱們還是先等等!等三年之後再說。”
“哎哎哎,你們說,要是陛下迴了宮,那寧王殿下是不是這迴又立了大功?皇上這迴可沒話說了吧?不得重重封賞寧王殿下?”
“哼,別指望朝廷會重賞咱們寧王殿下了,隻求能不找寧王殿下的過錯就好!你們沒聽說?寧王殿下在三皇子的秘宅裏,找到了之前被賊人擄走的沈貴妃,太子側妃和前睿王妃!哪裏是什麽賊人?賊人分明就是那個禽獸三皇子!”
“可不止呢,聽說三皇子身邊有個姓傅的女護衛,前幾日,剛在他徐州的私苑裏,把藏起來前太子妃和太子良娣,全都送到了揚州寧王殿下的別院裏。據她說,當日太子殿下中毒,就是三皇子暗中派人所為,更是殺了幾個宮女,偽裝成太子妃的樣子,而實際上卻指使這個姓傅的女子,要把前太子妃擄走,藏匿起來。那姓傅的女子實在是看不下去,才冒死把太子妃兩個,給偷偷藏了起來,若不是三皇子如今死了,她可不敢把太子妃交出來。”
“哼,什麽狗屁三皇子,就該把那畜牲挫骨揚灰!”
“就是,那般禽獸不如的東西,就該下十八層地獄。”
“行了行了,先看看這大唐朝廷,之後到底是誰說了算吧。”
“最好是寧王殿下說了算,他才是真對咱們百姓好,他要是……哎呦!”。
“王八蛋,你想害死寧王殿下?你這話,分明是恩將仇報,若這話傳到朝廷耳朵裏,咱們寧王殿下還能有命活麽?就這樣,朝廷皇族有些混賬,還總想著害殿下呢。”
“就是就是!還是少說幾句,少給咱們寧王殿下惹麻煩吧!”
“你們是寧州人?”那差點挨打的畏畏縮縮的問。
“俺是濟州人!”
“我是荊州人”。
“俺是中州人。”
“那你們說寧王殿下是你們的?我可是京城人,寧王府如今在京城!”
“在京城又咋了?害寧王殿下的不也是京城人?再說了,寧王殿下可是大唐的寧王, 可不隻是寧州百姓的寧王,更不是你們京城人的寧王。”
……
就在天下百姓瘋傳皇帝要迴宮的消息時,包括高廉一黨 和正躺在床榻上,做著皇帝美夢的李苕在內,誰都沒想到,隆德皇已經在迴京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