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日剛遇刺受傷,便急著來見朕,就為了說這個?找朕要公道來了?你確定是二皇子所為?”皇宮禦書房,隆德皇看著手裏那支讓李胤受傷的箭,盯著坐在對麵側首的李胤問道。
“今日陳帶上來求見陛下,此魏其一,但,並非是為找陛下要什麽公道,這公道臣自己會找迴來!”
“你是在告訴朕,你要動二皇子麽?”隆德皇臉色一沉,李苕再混,可終究是他的親兒子,李胤這話是什麽意思?他如今膽子越來越大了,來當麵威脅朕麽?
“嗬嗬,陛下誤會了,在陛下眼裏,臣有那麽傻麽?眼下可還沒抓到那刺客,並未確定身份,單憑一支箭矢,就想讓臣恨上二皇子?臣會上當麽?”
“若真的是二皇子所為,你又該當如何?”聽著李胤如此說,隆德皇心裏很是平靜,但,他沒有理會李胤所表現的姿態,隻是追問了一句。
“那陛下覺得,若真是二皇子要殺臣,臣又該如何?或者說,陛下想讓臣如何?”李胤毫不退縮。
隆德皇顯然一愣,他沒想到,僅僅幾個月時間,以前一向木訥呆板,而且不善言辭又頗為畏懼皇權的李胤,如今竟然變得不僅機智多謀,膽大包天,還如此能言善辯,也難怪太平和雲芮,還有長孫無香,幾個心智超常的女子,都會對他如此迷戀了。其實,他還忽略了兩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李胤的相貌,和體貼風趣用心寵愛。
“朕會給你個交代,但真不會允許任何人,傷害朕的兒子!”隆德皇很鄭重的道。
“那女兒呢?父皇!”長公主李雲芮不滿的問道。本來,李胤來見皇帝,不想帶著她一起,隆德皇也擔心她鬧,特意傳旨不讓她來見,可,這滿宮的內監,禁衛,誰又敢真的攔她?這位姑奶奶,雖然容貌和心機,都遠不如她姑姑大長公主,可是這霸道的氣勢,卻不在李令月之下,她若發起火來,可是連高樂這個大內總管的臉,都敢打。高樂以前有個幹兒子,就是因為仗著幹爹受陛下恩寵,稍稍忤逆了長公主幾句,結果,就被打斷四肢,拖到高樂麵前,活活打死,高樂還隻能眼睜睜看著。
“朕與寧王再說假設,你還真以為這事兒是你二哥做的不成?”有些女兒奴氣質的隆德皇,沒法迴答女兒的問題,隻能選擇岔開話題。
“父皇,你還真以為你那二皇子多有腦子?”
“混賬!哪有你這般說自己親哥哥的?”隆德皇故意板著臉道。
“父皇,請恕兒臣不孝,兒臣可把話先說到前頭,寧王不止是姑姑的駙馬,也是兒臣的駙馬!既然父皇當初決定讓兒臣做寧王妻,那就說明父皇認定女兒已經是寧王的人,那他可就是你女婿了,對否?”
“你……你到底想跟父皇說什麽?”隆德皇看著大女兒一本正經的樣子,有點兒頭疼。傻閨女,這還用問?這個混賬不僅是朕的女婿,可還是朕的妹婿!哎,陳文錦誤我呀,要知道這個混賬這麽會哄你們,朕才不給自己挖這麽個大坑。
“如果真是二哥對寧王動的手,那兒臣絕不會與他善罷甘休!父皇,兒臣背著個望門寡的名頭,心裏已經苦了許久,這好不容易尋了個如意的郎君,若再被二哥,或者哪個皇子給害了……父皇,兒臣還有臉再活著麽?如果真是二哥,或者哪位哥哥弟弟……那,他們若不顧兒臣的死活,就別怪兒臣到時候會魚死網破,同歸於盡!還有,兒臣忠告父皇一句,既然姑姑當初為了寧王,敢動用誅皇令來對抗父皇……,寧王若真被皇室親王所害,誅皇令會不會再被她請出來……。兒臣言盡於此,先行告退!”李雲芮還真是夠無所顧忌的,說完也不等她父皇有何表示,直接抬腿就走了。
“混賬!你這叫什麽話?父皇有那般偏心麽?”隆德皇心裏著實吃了一驚。是啊,太平若真發起瘋來,別說是皇子,就是他這個皇帝,甚至李家的江山……。看來,真著實得好好敲打敲打那幾個逆子,千萬別惹出麻煩來。
“陛下,長公主的話,莫要當真,臣不會讓她和……大長公主在中間為難,隻要不是危及到臣的性命,和臣家人的安危,即便受些委屈,臣也無妨。”人家畢竟是親父子,再怎麽著,也還是會心向自家兒子的。
“有你這句話,朕很是心滿意足。這箭留下吧!朕會好好收拾那幾個逆子的!定不會讓你白白受這些委屈。”隆德皇聽得出李胤的意思,小打小鬧無關痛癢,但誰若真存心要他的命,或者危害到他的家人,他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絕不會善罷甘休。
“今日之事,臣不委屈!臣此來絕非要什麽公道,臣之所以說這件事,一來,是臣覺得今日之事絕非二皇子所為,絕對是有人從中設計,針對陷害二皇子和臣,二皇子該多提防些才好。二來,臣覺得,正好可以借今日臣殺魏人一事,將這事兒推給魏國。臣來京雖久,但好歹也是寧王府的人,若臣遭魏人行刺一事傳至寧州,就算隻是為了籠絡人心,臣那三弟也必不會置若罔聞,必然會有所動作,如此一來,魏國必會對臣那番話更為忌憚,再不敢貿然跟燕國和匈奴,聯合進犯。”
“嗬嗬,你屢屢在魏人麵前提及有伐魏之心,今日又特意去鴻臚客館強勢殺人,還將那十幾人驅離,便是為了讓魏人忌憚吧?”隆德皇微微一笑道。
“確實如此,不過,臣說的也是實情,若寧州真采取守勢,匈奴和燕國還真占不到什麽便宜。”
隆德皇微微點頭道:“如今你是寧王,李忱僅僅是代你掌領寧州軍政,為何你不直接給寧州諸將下個王詔?讓他們采用防守戰術?”
李胤苦笑道:“臣若此時下王詔指揮鎮北軍,隻會加劇寧州軍內鬥,於寧州,於朝廷皆無益處。從魏人舉動表現來看,臣料定燕國和匈奴,應該會在秋季南下,陛下,我朝還是早做準備為好。”
隆德皇微一沉思,隨即苦笑道:“朕該如何準備?依祖製,寧州軍政,朕插手不得,若是你能允準,朕倒是可以下旨,讓濟州調兵去援。”
李胤坐直了身子看著隆德皇,直視君王,頗有些無禮,沉思片刻後道:“陛下,若解北疆之危,何須如此麻煩?隻要陛下允許,臣一人足矣,臣若歸寧州,休說必定讓匈奴和燕魏兩國討不得半點便宜,臣敢保證,不出三年,必能收複流州失地!甚至奪迴雲州。”嗬嗬,既然你把窗紙捅破,那我也就不用藏著掖著了。你想派兵插手寧州?就如同我想讓你放我迴寧州一樣。若讓你掌控了寧州,不出數年,寧王府將不複存在,老子也就沒有了絲毫倚仗。
“且不說你如今大婚在即,還有魏國大比,以及揚州的謀劃,朕身邊少不得你,此事壓後再議吧。你今日來找朕,還有何事?”隆德皇知道,李胤沒那麽容易讓朝廷插手寧州,索性不再糾纏。
“迴陛下……是……關於太子!臣請陛下,恕臣欺瞞之罪。”李胤從座位上起來,走到桌前,跪了下去。
“太子?你瞞了朕何事?起來說話。”
“謝陛下,臣所言有關太子之事,一是在秦槐,黃衫、紫釵等人暗中的追查之下,如今已然有了眉目,下毒之人雖死,但其幕後指使卻仍逍遙法外,且……拒秦槐所查,宮禁之中也有所牽連,秦槐等已在宮外候著,臣請陛下稍後招之入內,讓她仔細向陛下迴稟。”
“秦槐手段,黃衫醫術,還有那位紫釵姑娘的用毒解毒之能,朕已早有耳聞!好!朕這就讓人去招她幾人。”
“陛下,且慢,容臣再稟報一事,太子……”。
足足小半個時辰後,禦書房傳來一聲皇帝的唿喝:“來人,宮門口,招秦槐等人覲見!”那語氣透著明顯的悲切和憤恨。
很快,秦槐四女入內,又是半個時辰,李胤當先,領著四女出宮迴李府而去。
李胤迴府不久,侍中陳文錦、太師喬玄,丞相高廉三人奉詔進宮,不過片刻,便有三道聖旨從宮中傳出。一道是傳給鴻臚客館典客署令楊守道,楊守道不懼生死,護衛國體,保護寧王,心懷壯烈,其心可嘉,其行可彰,著破格提升入刑部,領正五品刑部侍郎職。一個小小的從七品,直接升到正五品,連升五級,這攀升速度,可是極少見的。
另一道,則是發往李府:寧王李胤驕縱無度,殘殺魏使,雖情有可原,然法理不允,著即奪去禮部侍郎銜,削去太子侍讀職,罰俸一年,以儆效尤。念寧王才華出眾,著領皇子傅,賜宮中行走,教授五皇子詩書文采。
第三道,則是傳給刑部侍郎馬長城,令其暫領刑部尚書職,即刻查察獄政,處置一應積壓案件;且,立刻嚴查寧王遇刺一案,限期追捕刺客,不容有失。沈興元撤職削爵,刑部尚書一直空缺,就連早已判定誅族的宋家一黨同黨都還關在天牢沒能明正典刑。皇帝知道太子病情,胸中鬱悶,這是要殺人泄憤了。
陳文錦幾人剛從宮中離開,宮中大內總管高樂,便直接帶著皇上口諭去了宗正寺:著,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三位郡王即刻進宮,到禦書房見駕。同時,太子和五皇子,以及宮中諸公主、郡主全都接到了召見口諭。
隨著楊守道高升的聖旨到了鴻臚客館,元修和魏念堂自然也知道了隆德皇的處置結果。魏念堂長歎一聲:“唐皇如此處置,可見寧王李胤所言極有可能屬實。我大魏怕是不僅不能讓唐國歸附,還會引火燒身,惹來大麻煩,公子,還是今早修書一封,告知丞相,早做打算吧,有李胤在,唐國不會輕易認輸,縱然匈奴和燕國執意伐唐,怕是也難討得半點好處。”
“嗯,先生此言與元修不謀而合,隻是……修不明白,李胤為何非要逼著咱們盡快武比?這對他,對唐國有什麽好處?”
“這是陽謀,一舉兩得之計,大比既然是我大魏提議,他要殺人揚威,借我魏國猛士頭顱,換戰功!同時向我大魏示威,表明他唐國不可辱,以此提升唐人士氣。公子,之前輸給李胤的賭約,怕是推不掉了,除非,公子與臣……都把命留在大唐,李胤說到做到,他根本不在乎唐皇降罪,顯然,唐皇也不會真治他的罪啊。”魏念堂背對元修,語氣雖極為低沉,透著一股無力之感,但沒人能發現,提及李胤,魏念堂嘴角已然情不自禁上揚。
“今日陳帶上來求見陛下,此魏其一,但,並非是為找陛下要什麽公道,這公道臣自己會找迴來!”
“你是在告訴朕,你要動二皇子麽?”隆德皇臉色一沉,李苕再混,可終究是他的親兒子,李胤這話是什麽意思?他如今膽子越來越大了,來當麵威脅朕麽?
“嗬嗬,陛下誤會了,在陛下眼裏,臣有那麽傻麽?眼下可還沒抓到那刺客,並未確定身份,單憑一支箭矢,就想讓臣恨上二皇子?臣會上當麽?”
“若真的是二皇子所為,你又該當如何?”聽著李胤如此說,隆德皇心裏很是平靜,但,他沒有理會李胤所表現的姿態,隻是追問了一句。
“那陛下覺得,若真是二皇子要殺臣,臣又該如何?或者說,陛下想讓臣如何?”李胤毫不退縮。
隆德皇顯然一愣,他沒想到,僅僅幾個月時間,以前一向木訥呆板,而且不善言辭又頗為畏懼皇權的李胤,如今竟然變得不僅機智多謀,膽大包天,還如此能言善辯,也難怪太平和雲芮,還有長孫無香,幾個心智超常的女子,都會對他如此迷戀了。其實,他還忽略了兩個重要因素,那就是李胤的相貌,和體貼風趣用心寵愛。
“朕會給你個交代,但真不會允許任何人,傷害朕的兒子!”隆德皇很鄭重的道。
“那女兒呢?父皇!”長公主李雲芮不滿的問道。本來,李胤來見皇帝,不想帶著她一起,隆德皇也擔心她鬧,特意傳旨不讓她來見,可,這滿宮的內監,禁衛,誰又敢真的攔她?這位姑奶奶,雖然容貌和心機,都遠不如她姑姑大長公主,可是這霸道的氣勢,卻不在李令月之下,她若發起火來,可是連高樂這個大內總管的臉,都敢打。高樂以前有個幹兒子,就是因為仗著幹爹受陛下恩寵,稍稍忤逆了長公主幾句,結果,就被打斷四肢,拖到高樂麵前,活活打死,高樂還隻能眼睜睜看著。
“朕與寧王再說假設,你還真以為這事兒是你二哥做的不成?”有些女兒奴氣質的隆德皇,沒法迴答女兒的問題,隻能選擇岔開話題。
“父皇,你還真以為你那二皇子多有腦子?”
“混賬!哪有你這般說自己親哥哥的?”隆德皇故意板著臉道。
“父皇,請恕兒臣不孝,兒臣可把話先說到前頭,寧王不止是姑姑的駙馬,也是兒臣的駙馬!既然父皇當初決定讓兒臣做寧王妻,那就說明父皇認定女兒已經是寧王的人,那他可就是你女婿了,對否?”
“你……你到底想跟父皇說什麽?”隆德皇看著大女兒一本正經的樣子,有點兒頭疼。傻閨女,這還用問?這個混賬不僅是朕的女婿,可還是朕的妹婿!哎,陳文錦誤我呀,要知道這個混賬這麽會哄你們,朕才不給自己挖這麽個大坑。
“如果真是二哥對寧王動的手,那兒臣絕不會與他善罷甘休!父皇,兒臣背著個望門寡的名頭,心裏已經苦了許久,這好不容易尋了個如意的郎君,若再被二哥,或者哪個皇子給害了……父皇,兒臣還有臉再活著麽?如果真是二哥,或者哪位哥哥弟弟……那,他們若不顧兒臣的死活,就別怪兒臣到時候會魚死網破,同歸於盡!還有,兒臣忠告父皇一句,既然姑姑當初為了寧王,敢動用誅皇令來對抗父皇……,寧王若真被皇室親王所害,誅皇令會不會再被她請出來……。兒臣言盡於此,先行告退!”李雲芮還真是夠無所顧忌的,說完也不等她父皇有何表示,直接抬腿就走了。
“混賬!你這叫什麽話?父皇有那般偏心麽?”隆德皇心裏著實吃了一驚。是啊,太平若真發起瘋來,別說是皇子,就是他這個皇帝,甚至李家的江山……。看來,真著實得好好敲打敲打那幾個逆子,千萬別惹出麻煩來。
“陛下,長公主的話,莫要當真,臣不會讓她和……大長公主在中間為難,隻要不是危及到臣的性命,和臣家人的安危,即便受些委屈,臣也無妨。”人家畢竟是親父子,再怎麽著,也還是會心向自家兒子的。
“有你這句話,朕很是心滿意足。這箭留下吧!朕會好好收拾那幾個逆子的!定不會讓你白白受這些委屈。”隆德皇聽得出李胤的意思,小打小鬧無關痛癢,但誰若真存心要他的命,或者危害到他的家人,他肯定不會坐以待斃,絕不會善罷甘休。
“今日之事,臣不委屈!臣此來絕非要什麽公道,臣之所以說這件事,一來,是臣覺得今日之事絕非二皇子所為,絕對是有人從中設計,針對陷害二皇子和臣,二皇子該多提防些才好。二來,臣覺得,正好可以借今日臣殺魏人一事,將這事兒推給魏國。臣來京雖久,但好歹也是寧王府的人,若臣遭魏人行刺一事傳至寧州,就算隻是為了籠絡人心,臣那三弟也必不會置若罔聞,必然會有所動作,如此一來,魏國必會對臣那番話更為忌憚,再不敢貿然跟燕國和匈奴,聯合進犯。”
“嗬嗬,你屢屢在魏人麵前提及有伐魏之心,今日又特意去鴻臚客館強勢殺人,還將那十幾人驅離,便是為了讓魏人忌憚吧?”隆德皇微微一笑道。
“確實如此,不過,臣說的也是實情,若寧州真采取守勢,匈奴和燕國還真占不到什麽便宜。”
隆德皇微微點頭道:“如今你是寧王,李忱僅僅是代你掌領寧州軍政,為何你不直接給寧州諸將下個王詔?讓他們采用防守戰術?”
李胤苦笑道:“臣若此時下王詔指揮鎮北軍,隻會加劇寧州軍內鬥,於寧州,於朝廷皆無益處。從魏人舉動表現來看,臣料定燕國和匈奴,應該會在秋季南下,陛下,我朝還是早做準備為好。”
隆德皇微一沉思,隨即苦笑道:“朕該如何準備?依祖製,寧州軍政,朕插手不得,若是你能允準,朕倒是可以下旨,讓濟州調兵去援。”
李胤坐直了身子看著隆德皇,直視君王,頗有些無禮,沉思片刻後道:“陛下,若解北疆之危,何須如此麻煩?隻要陛下允許,臣一人足矣,臣若歸寧州,休說必定讓匈奴和燕魏兩國討不得半點便宜,臣敢保證,不出三年,必能收複流州失地!甚至奪迴雲州。”嗬嗬,既然你把窗紙捅破,那我也就不用藏著掖著了。你想派兵插手寧州?就如同我想讓你放我迴寧州一樣。若讓你掌控了寧州,不出數年,寧王府將不複存在,老子也就沒有了絲毫倚仗。
“且不說你如今大婚在即,還有魏國大比,以及揚州的謀劃,朕身邊少不得你,此事壓後再議吧。你今日來找朕,還有何事?”隆德皇知道,李胤沒那麽容易讓朝廷插手寧州,索性不再糾纏。
“迴陛下……是……關於太子!臣請陛下,恕臣欺瞞之罪。”李胤從座位上起來,走到桌前,跪了下去。
“太子?你瞞了朕何事?起來說話。”
“謝陛下,臣所言有關太子之事,一是在秦槐,黃衫、紫釵等人暗中的追查之下,如今已然有了眉目,下毒之人雖死,但其幕後指使卻仍逍遙法外,且……拒秦槐所查,宮禁之中也有所牽連,秦槐等已在宮外候著,臣請陛下稍後招之入內,讓她仔細向陛下迴稟。”
“秦槐手段,黃衫醫術,還有那位紫釵姑娘的用毒解毒之能,朕已早有耳聞!好!朕這就讓人去招她幾人。”
“陛下,且慢,容臣再稟報一事,太子……”。
足足小半個時辰後,禦書房傳來一聲皇帝的唿喝:“來人,宮門口,招秦槐等人覲見!”那語氣透著明顯的悲切和憤恨。
很快,秦槐四女入內,又是半個時辰,李胤當先,領著四女出宮迴李府而去。
李胤迴府不久,侍中陳文錦、太師喬玄,丞相高廉三人奉詔進宮,不過片刻,便有三道聖旨從宮中傳出。一道是傳給鴻臚客館典客署令楊守道,楊守道不懼生死,護衛國體,保護寧王,心懷壯烈,其心可嘉,其行可彰,著破格提升入刑部,領正五品刑部侍郎職。一個小小的從七品,直接升到正五品,連升五級,這攀升速度,可是極少見的。
另一道,則是發往李府:寧王李胤驕縱無度,殘殺魏使,雖情有可原,然法理不允,著即奪去禮部侍郎銜,削去太子侍讀職,罰俸一年,以儆效尤。念寧王才華出眾,著領皇子傅,賜宮中行走,教授五皇子詩書文采。
第三道,則是傳給刑部侍郎馬長城,令其暫領刑部尚書職,即刻查察獄政,處置一應積壓案件;且,立刻嚴查寧王遇刺一案,限期追捕刺客,不容有失。沈興元撤職削爵,刑部尚書一直空缺,就連早已判定誅族的宋家一黨同黨都還關在天牢沒能明正典刑。皇帝知道太子病情,胸中鬱悶,這是要殺人泄憤了。
陳文錦幾人剛從宮中離開,宮中大內總管高樂,便直接帶著皇上口諭去了宗正寺:著,二皇子,三皇子,四皇子三位郡王即刻進宮,到禦書房見駕。同時,太子和五皇子,以及宮中諸公主、郡主全都接到了召見口諭。
隨著楊守道高升的聖旨到了鴻臚客館,元修和魏念堂自然也知道了隆德皇的處置結果。魏念堂長歎一聲:“唐皇如此處置,可見寧王李胤所言極有可能屬實。我大魏怕是不僅不能讓唐國歸附,還會引火燒身,惹來大麻煩,公子,還是今早修書一封,告知丞相,早做打算吧,有李胤在,唐國不會輕易認輸,縱然匈奴和燕國執意伐唐,怕是也難討得半點好處。”
“嗯,先生此言與元修不謀而合,隻是……修不明白,李胤為何非要逼著咱們盡快武比?這對他,對唐國有什麽好處?”
“這是陽謀,一舉兩得之計,大比既然是我大魏提議,他要殺人揚威,借我魏國猛士頭顱,換戰功!同時向我大魏示威,表明他唐國不可辱,以此提升唐人士氣。公子,之前輸給李胤的賭約,怕是推不掉了,除非,公子與臣……都把命留在大唐,李胤說到做到,他根本不在乎唐皇降罪,顯然,唐皇也不會真治他的罪啊。”魏念堂背對元修,語氣雖極為低沉,透著一股無力之感,但沒人能發現,提及李胤,魏念堂嘴角已然情不自禁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