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不燥,日光正好,處處花香鳥語,彩蝶翻飛。馬車上,李胤左擁端莊的紫釵,右抱妖豔的白狐兒,從掀起的窗簾處,看著車外美景。李胤可不是那清高的前主,更沒想過要做,也做不到柳下穗那般坐懷不亂。一直放在嘴邊的肉,他怎會不眼饞?何況自己身邊這六個貼身大丫鬟,一個個的又生的那麽美。前世電視屏幕上常出現的那些所謂“女神”們,跟紫釵幾個比,簡直連提鞋都不配。何況,李胤發覺,風老讓前主修煉的那《禦龍養生功》似乎很厲害,厲害到讓李胤根本壓製不住心底的獸性。當然,他原本也沒想壓製。
而做為王爺貼身侍女,通房丫鬟的紫釵和白狐兒,又怎會不知通房丫鬟的使命和義務?這才一個月,李胤便已經“連哄帶騙”的,把紫釵和白狐兩個,從少女變成了少婦。
而且,自從品嚐到絕美端莊的紫釵的女人味道之後,李胤發覺,那原本毫無進境的內功,居然突破了一個境界,從原本前主修煉的第三層,直接突破到了第四層。這讓李胤很是喜出望外,雖然自己本身的靈敏度和近戰技巧,再加上從前主那裏繼承來的騎術,弓箭和刀法都算的上很高明,但內力終歸是有些拉胯,李胤原本不在乎什麽內力,他一直以為那都是小說裏虛構出來的東西,但,當某一天,風老無意間用內力一掌打碎了距離十步之外的石板時,李胤才真的重視起內力的修煉來。
內功一舉突破到四層,而且直逼五層,李胤每夜都會用兩個時辰來繼續打坐修煉,一連十幾日,進境徹底穩定之後,李胤才在白狐“幫助”之下,又直接一舉突破了第五層。其明顯的結果,就是讓李胤覺得,自己似體質比以往強了一大截,而且,精力也越來越足,無論身法,靈敏度,力量都有了極大的提升。以前看小說中說一拳打死一頭牛,甚至開碑裂石,李胤隻覺得那是吹牛,現在,他自己卻已經達到了“吹牛”中的境界,別說一頭牛,就算是石牛,他如今打個幾拳下去,也能打破。隻是,他內功大幅度提升的事兒,並沒有被任何人發覺,風老最近一直忙著李胤暗中布置的事兒,簡直忙到腳不沾地,連麵都見不到,其它人自然發覺不了。
“殿下,後邊好像是宮裏大長公主的車駕趕了上來,咱們需得避讓。”車窗外,傳來負責駕車的墨影的聲音。
“好!將車趕到路邊,讓公主車駕先行。”李胤毫不在意的道。這是禮數,李胤自然懂得。別說是公主,就是來個普通親王,或者皇族的郡王,李胤都得停下靠邊讓道。
“嗯?墨影,你說誰的車駕?大長公主?”李胤似乎這才迴過味兒來。
“嗯,是刻有鳳圖的鸞車,而且車前有宮女短蹬護持,打出的正是“太平”旗號,應當是大長公主無疑。”墨影迴稟道。
不怪李胤驚奇,實在是這位當朝大長公主實在有些不同一般。先帝育有有六子,三子早亡。直到先皇老年時,宮中楊才人才為他生下一女,也就是這位大長公主李令月。當今隆德皇李昶,青州王李仲謀,和汝陽王李季言,同父異母的唯一小妹,比隆德皇李昶足足小二十餘歲,甚至比當今太子李苒,還小了五歲。
李令月出生不足半年,其生母楊妃便因生產時受了傷風而病故,先皇特賜封號太平,其意便是希望這個唯一的女兒能健康成人,安享太平。
大長公主一直在宮中生活,生的是如花似玉,體態豐盈,貌若天仙,被譽為當時皇族第一美人,更是名列民間好事者所評的天下百美首榜“神女圖”第三。自然惹得一眾京都才子和勳貴子弟趨之若鶩,爭相討好,有不少勳貴子弟為之爭風吃醋,甚至大打出手,天下六國諸多皇室子弟,也有不少人惦念李令月美色,就連當今燕國國君慕容雲博,都曾專門遣使前來洛陽,求娶太平公主為貴妃,北涼當今國君李重陽,更是許以北涼國皇後之位求娶李令月,北涼皇室與大唐皇族本屬同宗,因此李重陽也曾被天下人所不恥。
後來,隆德皇李昶做主,將她賜婚給了前兵部尚書白敬亭之子白允文。不曾想,成婚僅僅三日,那向來身強體壯的白允文,竟突然暴斃,大長公主出生便失去母親,人未成年,將她視如掌上明珠一般寵愛的先皇又撒手人寰,現在又新婚喪夫,自然便成了世人口中“命硬”的不詳之人。昔日那些追求者,頓時作鳥獸散,再無人招惹。一直獨自寡居在公主府至今,雖然仍有不少不相信命運的勳貴子弟,貪圖公主美色和駙馬的身份,一心想一親芳澤,但都被長公主拒絕,對妹妹十分寵愛的隆德皇,倒也再不曾讓其再行婚配。
大長公主喜詩詞琴畫,憑借其出色的文采,在繼陳文錦之後,也曾成為洛陽詩會的會首,但近年來,除了宮中大宴和皇家一些重要場合之外,倒是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今日其車駕卻突然出現在這通往春神湖的官道之上,自然讓李胤感覺有些奇怪。
“咯咯,還真是熱鬧,大長公主車駕之後,卻是太子殿下和睿王殿下的車駕。連諸位皇子都來了春神湖,看來,今年這洛陽詩會,要比往年熱鬧的多了,殿下可要多留神些才好哦。”墨影的聲音又傳了進來。
“哦?看來,這次洛陽詩會還真是不一般,無妨,大不了本王就躲著,少說話便是了。”李胤嘴上如此說,但心裏卻另有所思。太子李苒是如今洛陽詩會會首,他來主持詩會自然是正常不過,三皇子睿王李莙,是前淑妃蘇氏所生,如今惠妃娘娘的親外甥 ,蘇淑妃和蘇惠妃姐妹 出自徐州豪門蘇家,乃是兩朝老臣,當朝戶部尚書蘇景逸的一雙女兒,蘇景逸在朝堂上頗有威望,一直扶助睿王,覬覦太子之位。
太子側妃沈玉婉的娘家,也就是尚書令沈興元所代表的沈家,卻一直全力扶持貴妃沈漫雲撫養的四皇子李葶。因此沈玉婉雖出身沈家,卻終究因為祖父和父親死的早,因此,也並不怎麽受叔祖沈興元的待見,不然,憑如今寵冠後宮的堂姑沈貴妃,以及沈家的權勢與恩寵,她當初也不會隻做了個太子側妃。因此,太子並未得到沈家多少支持。
相比三皇子睿王李莙,和四皇子祁王李葶;身為太子的李苒,在朝堂上的勢力卻是最弱的,更遑論有生母高皇後,和舅舅丞相高廉支持的二皇子裕王李苕了。若非侍中陳文錦,鎮國公長孫順義等清流黨的輔佐,以及隆德皇些許的偏愛,李苒的太子之位,怕是早就保不住了。但在李胤想來,相較而言,如今勢力單薄的太子,倒是更容易讓他接近和利用,何況在,原本前主就和太子的關係還算是不錯。
“這可是北寧郡王殿下的車駕?”突然,窗外傳來一聲透著嬌媚氣息的女子大喝聲。
“正是,我家王爺是趕去春神湖參加詩會,見大長公主鸞駕到來,我家王爺特命奴婢將車停在路旁,侯公主鸞駕先行。”墨影倒是迴答的很幹脆,而且也並不曾失了禮數。
“奴婢奉大長公主之命,特來告知,請北寧郡王車駕先行。”那女子聲音再次傳來。
人家長公主都這樣說了,李胤可就不能再繼續在車裏坐著了,隨即站起身,鑽出車廂,站在車轅上,朝著那駕車身刻著鳳凰雲紋,車簾和車廂頂蓋點綴著珍珠瑪瑙,和玉石的車駕,躬身一禮,朗聲道:“臣李胤,拜見大長公主殿下。禮法有製,尊卑有別,臣不敢僭越,還請大長公主鸞駕先行。”
“北寧郡王不必多禮,前日殿下對出魏使所設對聯,解了本宮尷尬之境,本宮還不曾謝過,今日既然遇上,就請殿下先行吧,殿下也無需推辭,權當本宮聊表謝意了。”那緊閉的車簾後,傳出一聲極好聽,且透著幾許慵懶,又含著幾許威儀的聲音。
“為國分憂,本是為臣之本分,臣不過是做了該做之事,豈敢當的大長公主言謝。還請公主殿下先行,不然,朝中諸位禦史們,明日怕是要在皇上麵前,參臣一個狂悖、失儀之罪了。”李胤再次躬身一禮。
“啟稟大長公主,太子和睿王車駕趕上來了,太子正要趕過來見禮。”大長公主車旁,一名身著輕便軟甲,騎著紅色戰馬的宮女,此時湊上前,朝車內稟告。
“哦?你去通告太子和睿王一聲,此地擁堵,就不必特意過來見禮了,稍後到了碧波山莊再見禮也不遲,還有,就說是本宮的意思,請北寧郡王與本宮在前同行,明日若有那長舌禦史在陛下麵前胡說,還請太子和睿王代本宮專奏陛下得知。”
“是,殿下!”宮女答應一聲,打馬調頭去了。
“既然北寧郡王不肯先行,那就,與本宮同行吧!”車廂內,大長公主那如天籟般的聲音再次響起。
事已至此,李胤隻好麵露苦笑答應一聲:“臣謹遵大長公主懿旨,臣多謝殿下垂青!”
“公主起駕”隨著一聲又尖又細的太監高喊,公主的車駕緩緩前行,李胤站在車轅上,朝身後遠遠瞧去,隻見後方數駕被鐵甲騎士護衛的馬車,正停在路中。單看那其中兩駕車的豪華,也知道,必定是太子李苒和睿王李莙的車駕無疑了。
“墨影,跟在大長公主車後,走!”李胤返身鑽迴車廂去了。隻是他沒有注意到,大長公主那原本緊閉的車窗簾子,悄然掀開了一角,一雙水潤明亮的鳳目,正細細打量著他。
眼見大長公主的車駕已走的遠了,時年已三十歲整,身穿一襲繡著十二章紋的杏黃色袍服,臉色蒼白,明顯不太健康的太子李苒,轉頭看了看並肩站在路中的三皇子李莙,疑惑的問道:“姑母這是何意?向不曾聽聞姑母與北寧郡王竟如此熟識。”
三皇子李莙,迴頭看了一眼太子,轉身朝自己車上走去:“稍後到了春神湖莊子上,大哥不妨自己問一問姑母。”
而做為王爺貼身侍女,通房丫鬟的紫釵和白狐兒,又怎會不知通房丫鬟的使命和義務?這才一個月,李胤便已經“連哄帶騙”的,把紫釵和白狐兩個,從少女變成了少婦。
而且,自從品嚐到絕美端莊的紫釵的女人味道之後,李胤發覺,那原本毫無進境的內功,居然突破了一個境界,從原本前主修煉的第三層,直接突破到了第四層。這讓李胤很是喜出望外,雖然自己本身的靈敏度和近戰技巧,再加上從前主那裏繼承來的騎術,弓箭和刀法都算的上很高明,但內力終歸是有些拉胯,李胤原本不在乎什麽內力,他一直以為那都是小說裏虛構出來的東西,但,當某一天,風老無意間用內力一掌打碎了距離十步之外的石板時,李胤才真的重視起內力的修煉來。
內功一舉突破到四層,而且直逼五層,李胤每夜都會用兩個時辰來繼續打坐修煉,一連十幾日,進境徹底穩定之後,李胤才在白狐“幫助”之下,又直接一舉突破了第五層。其明顯的結果,就是讓李胤覺得,自己似體質比以往強了一大截,而且,精力也越來越足,無論身法,靈敏度,力量都有了極大的提升。以前看小說中說一拳打死一頭牛,甚至開碑裂石,李胤隻覺得那是吹牛,現在,他自己卻已經達到了“吹牛”中的境界,別說一頭牛,就算是石牛,他如今打個幾拳下去,也能打破。隻是,他內功大幅度提升的事兒,並沒有被任何人發覺,風老最近一直忙著李胤暗中布置的事兒,簡直忙到腳不沾地,連麵都見不到,其它人自然發覺不了。
“殿下,後邊好像是宮裏大長公主的車駕趕了上來,咱們需得避讓。”車窗外,傳來負責駕車的墨影的聲音。
“好!將車趕到路邊,讓公主車駕先行。”李胤毫不在意的道。這是禮數,李胤自然懂得。別說是公主,就是來個普通親王,或者皇族的郡王,李胤都得停下靠邊讓道。
“嗯?墨影,你說誰的車駕?大長公主?”李胤似乎這才迴過味兒來。
“嗯,是刻有鳳圖的鸞車,而且車前有宮女短蹬護持,打出的正是“太平”旗號,應當是大長公主無疑。”墨影迴稟道。
不怪李胤驚奇,實在是這位當朝大長公主實在有些不同一般。先帝育有有六子,三子早亡。直到先皇老年時,宮中楊才人才為他生下一女,也就是這位大長公主李令月。當今隆德皇李昶,青州王李仲謀,和汝陽王李季言,同父異母的唯一小妹,比隆德皇李昶足足小二十餘歲,甚至比當今太子李苒,還小了五歲。
李令月出生不足半年,其生母楊妃便因生產時受了傷風而病故,先皇特賜封號太平,其意便是希望這個唯一的女兒能健康成人,安享太平。
大長公主一直在宮中生活,生的是如花似玉,體態豐盈,貌若天仙,被譽為當時皇族第一美人,更是名列民間好事者所評的天下百美首榜“神女圖”第三。自然惹得一眾京都才子和勳貴子弟趨之若鶩,爭相討好,有不少勳貴子弟為之爭風吃醋,甚至大打出手,天下六國諸多皇室子弟,也有不少人惦念李令月美色,就連當今燕國國君慕容雲博,都曾專門遣使前來洛陽,求娶太平公主為貴妃,北涼當今國君李重陽,更是許以北涼國皇後之位求娶李令月,北涼皇室與大唐皇族本屬同宗,因此李重陽也曾被天下人所不恥。
後來,隆德皇李昶做主,將她賜婚給了前兵部尚書白敬亭之子白允文。不曾想,成婚僅僅三日,那向來身強體壯的白允文,竟突然暴斃,大長公主出生便失去母親,人未成年,將她視如掌上明珠一般寵愛的先皇又撒手人寰,現在又新婚喪夫,自然便成了世人口中“命硬”的不詳之人。昔日那些追求者,頓時作鳥獸散,再無人招惹。一直獨自寡居在公主府至今,雖然仍有不少不相信命運的勳貴子弟,貪圖公主美色和駙馬的身份,一心想一親芳澤,但都被長公主拒絕,對妹妹十分寵愛的隆德皇,倒也再不曾讓其再行婚配。
大長公主喜詩詞琴畫,憑借其出色的文采,在繼陳文錦之後,也曾成為洛陽詩會的會首,但近年來,除了宮中大宴和皇家一些重要場合之外,倒是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今日其車駕卻突然出現在這通往春神湖的官道之上,自然讓李胤感覺有些奇怪。
“咯咯,還真是熱鬧,大長公主車駕之後,卻是太子殿下和睿王殿下的車駕。連諸位皇子都來了春神湖,看來,今年這洛陽詩會,要比往年熱鬧的多了,殿下可要多留神些才好哦。”墨影的聲音又傳了進來。
“哦?看來,這次洛陽詩會還真是不一般,無妨,大不了本王就躲著,少說話便是了。”李胤嘴上如此說,但心裏卻另有所思。太子李苒是如今洛陽詩會會首,他來主持詩會自然是正常不過,三皇子睿王李莙,是前淑妃蘇氏所生,如今惠妃娘娘的親外甥 ,蘇淑妃和蘇惠妃姐妹 出自徐州豪門蘇家,乃是兩朝老臣,當朝戶部尚書蘇景逸的一雙女兒,蘇景逸在朝堂上頗有威望,一直扶助睿王,覬覦太子之位。
太子側妃沈玉婉的娘家,也就是尚書令沈興元所代表的沈家,卻一直全力扶持貴妃沈漫雲撫養的四皇子李葶。因此沈玉婉雖出身沈家,卻終究因為祖父和父親死的早,因此,也並不怎麽受叔祖沈興元的待見,不然,憑如今寵冠後宮的堂姑沈貴妃,以及沈家的權勢與恩寵,她當初也不會隻做了個太子側妃。因此,太子並未得到沈家多少支持。
相比三皇子睿王李莙,和四皇子祁王李葶;身為太子的李苒,在朝堂上的勢力卻是最弱的,更遑論有生母高皇後,和舅舅丞相高廉支持的二皇子裕王李苕了。若非侍中陳文錦,鎮國公長孫順義等清流黨的輔佐,以及隆德皇些許的偏愛,李苒的太子之位,怕是早就保不住了。但在李胤想來,相較而言,如今勢力單薄的太子,倒是更容易讓他接近和利用,何況在,原本前主就和太子的關係還算是不錯。
“這可是北寧郡王殿下的車駕?”突然,窗外傳來一聲透著嬌媚氣息的女子大喝聲。
“正是,我家王爺是趕去春神湖參加詩會,見大長公主鸞駕到來,我家王爺特命奴婢將車停在路旁,侯公主鸞駕先行。”墨影倒是迴答的很幹脆,而且也並不曾失了禮數。
“奴婢奉大長公主之命,特來告知,請北寧郡王車駕先行。”那女子聲音再次傳來。
人家長公主都這樣說了,李胤可就不能再繼續在車裏坐著了,隨即站起身,鑽出車廂,站在車轅上,朝著那駕車身刻著鳳凰雲紋,車簾和車廂頂蓋點綴著珍珠瑪瑙,和玉石的車駕,躬身一禮,朗聲道:“臣李胤,拜見大長公主殿下。禮法有製,尊卑有別,臣不敢僭越,還請大長公主鸞駕先行。”
“北寧郡王不必多禮,前日殿下對出魏使所設對聯,解了本宮尷尬之境,本宮還不曾謝過,今日既然遇上,就請殿下先行吧,殿下也無需推辭,權當本宮聊表謝意了。”那緊閉的車簾後,傳出一聲極好聽,且透著幾許慵懶,又含著幾許威儀的聲音。
“為國分憂,本是為臣之本分,臣不過是做了該做之事,豈敢當的大長公主言謝。還請公主殿下先行,不然,朝中諸位禦史們,明日怕是要在皇上麵前,參臣一個狂悖、失儀之罪了。”李胤再次躬身一禮。
“啟稟大長公主,太子和睿王車駕趕上來了,太子正要趕過來見禮。”大長公主車旁,一名身著輕便軟甲,騎著紅色戰馬的宮女,此時湊上前,朝車內稟告。
“哦?你去通告太子和睿王一聲,此地擁堵,就不必特意過來見禮了,稍後到了碧波山莊再見禮也不遲,還有,就說是本宮的意思,請北寧郡王與本宮在前同行,明日若有那長舌禦史在陛下麵前胡說,還請太子和睿王代本宮專奏陛下得知。”
“是,殿下!”宮女答應一聲,打馬調頭去了。
“既然北寧郡王不肯先行,那就,與本宮同行吧!”車廂內,大長公主那如天籟般的聲音再次響起。
事已至此,李胤隻好麵露苦笑答應一聲:“臣謹遵大長公主懿旨,臣多謝殿下垂青!”
“公主起駕”隨著一聲又尖又細的太監高喊,公主的車駕緩緩前行,李胤站在車轅上,朝身後遠遠瞧去,隻見後方數駕被鐵甲騎士護衛的馬車,正停在路中。單看那其中兩駕車的豪華,也知道,必定是太子李苒和睿王李莙的車駕無疑了。
“墨影,跟在大長公主車後,走!”李胤返身鑽迴車廂去了。隻是他沒有注意到,大長公主那原本緊閉的車窗簾子,悄然掀開了一角,一雙水潤明亮的鳳目,正細細打量著他。
眼見大長公主的車駕已走的遠了,時年已三十歲整,身穿一襲繡著十二章紋的杏黃色袍服,臉色蒼白,明顯不太健康的太子李苒,轉頭看了看並肩站在路中的三皇子李莙,疑惑的問道:“姑母這是何意?向不曾聽聞姑母與北寧郡王竟如此熟識。”
三皇子李莙,迴頭看了一眼太子,轉身朝自己車上走去:“稍後到了春神湖莊子上,大哥不妨自己問一問姑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