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禮部鴻臚客館門前,五十名鐵甲騎軍齊齊駐馬,並列在當街。鐵甲騎前,一名麵容冷峻的白衣少年,騎在一匹白色高頭大馬上,飄飄如仙。鴻臚客館被全身披甲,手執刀槍的鐵甲騎堵門,頓時引來無數人遠遠圍觀。
“哎呀,那穿白衣騎白馬的,不是寧王殿下麽?”有當日參加過詩社,恰巧路過的學子,一眼便認出了李胤,畢竟如此俊朗的少年郎,實在是太過醒目。
“寧王?哪個寧王?就是連贏魏國三場文比,給我大唐爭了臉的小寧王?”
“當今天下,還能有幾個寧王?可不就是這位殿下麽?”
“果然一表人才呀,難怪有人說當世美男,北李南蕭。那東楚蕭翎太子究竟如何咱無從得知,可觀咱們寧王殿下,還真是名不虛傳呀。”
“寧王殿下何止一表人才?那文采可更是橫壓天下,沒聽說麽?就連那位魏國詩聖元子嬰都說咱們大唐有寧王殿下,世間再無人敢言迴作詩。”
“哈哈哈,這魏人倒是有自知之明,豈不知,寧王爺何止詩才絕豔?就連棋藝也堪稱天下無雙,元子嬰的兄弟元子攸,那可是眼高於頂的當今棋王,曾百手逼平天下第一棋道聖手西蜀姚琛,可到頭來還不是書給了咱們寧王爺?”
“何止如此?寧王掌摑魏使,甚至差點當殿殺了魏相之子,更是為了大長公主敢跟皇上叫板,就這份膽色,試問這天下間,還有何人能比肩?”
“哎?對呀!再有幾日,便是殿下迎娶大長公主的日子了,殿下今日怎會帶兵圍了這鴻臚客館?”
“你們怕是不知道吧?聽說,當日朝堂之上,咱們王爺可是因為魏人屢屢藐視咱們大唐而大怒,放言讓魏人半月之內滾到洛陽來進行武比!若是過期不至,王爺便要殺魏國使團中人。”
“莫非……”
李胤猛然扭頭,朝著那私下議論的人群中高喊了一句:“本王今日!正為殺人而來!”
“啊?殿下真是來殺人的?”
“敢問寧王殿下,您真要殺魏使?可若魏人與我朝開戰,殿下又將如何應對?”人群中,有人大著膽子問了一句。
“哈哈哈……既已有言在先,本王自當言出必行!莫說區區魏使,便是他魏帝趙真,本王若敢言斬,也必斬之!李胤絕非無信之徒!開戰?魏人若真敢言戰,正重本王所求!他若戰,那便戰!我李胤,我寧王府,我數十萬鎮北軍,我萬萬唐人,何懼一戰?李胤既敢戰,也敢死!為我天下百姓安定,本王願為先死之人!”
“寧王殿下說的好!想我堂堂大唐子民 何懼一戰?若有戰,小人願追隨殿下,奔赴沙場,做那先於殿下而死之人!”
“不錯!為我大唐,為了父母妻兒,死則死矣!何懼之有?”
“寧王殿下千歲,千千歲!”
“臣鴻臚客館典客令楊守道,參見寧王千歲!”一名三十多歲,身穿七品官服中年官員從門內急匆匆跑出,跪在馬前行叩拜之禮。
“免禮!”李胤並未下馬。
“多謝殿下!”
“楊守道,本王問你,那魏國使團可在館內?”李胤朗聲問道。
“迴稟寧王千歲,前次魏使三十八人,今次一十三人,魏國兩批使團共計五十一人,盡在館內,一個不少!二十日前,文信伯林公便派下軍士在此看守,臣更是不敢有違王爺鈞令!”楊守道大聲道。
“好!來人!進內,將魏國使團五十一人,除正使元修,副使魏念堂兩人之外,其餘四十九人,全給本王押出來!”李胤大喊。
“王爺……”李胤身後一匹棗紅色戰馬上,秦槐欲出言勸阻,卻被緊鄰的青衣狠狠瞪了一眼。
“秦槐 ,你最好住口!我家王爺的決議,不是你我所能置喙的!”
“王爺且慢!”楊守道突然大喊一聲,再次跪倒在李胤馬前。
“楊守道!你敢阻我?”
“下臣不敢!且不勞王爺費心!臣聞聽王爺到時,便已令屬下之人,去向魏使下令,讓他們出來拜見殿下!”楊守道大聲道。
“那,你這又是何意?”
“臣有一願,鬥膽請王爺成全!”
“你有何願望?說來聽聽!”
“臣祈請王爺,稍後殺人時,準許下臣代勞!”楊守道說著,叩拜於地。
“你可知……”?
“王爺不必盡言,下臣盡知,若殺魏使,魏國必見責於朝廷,陛下為平魏人憤怒,必會降罪!臣也知道,非是朝廷無能,也非是陛下懦弱,陛下所求,唯大唐安定,也是為免我朝百姓遭兵戈之禍,陛下也是身不由己!”楊守道大聲道。
“你既然知道,陛下會降罪,為何要如此?”
“因為臣知道,殿下之前能力挽狂瀾,揚我國威,漲我唐人士氣,若真有戰事,殿下還當領鎮北雄軍,守衛疆土,護我國民。寧王殿下於大唐子民而言,猶如脊梁,脊梁不可斷,寧王不可失。臣,官不過七品,文,無安邦之才,武無拚殺之力,實在庸碌之軀。大唐可以沒有我楊守道,不可無寧王!為大唐,為百姓,臣願做那先死之人,死的其所!還請殿下成全!”楊守道聲如洪鍾大呂,句句敲擊著李胤和周圍眾人的心弦。
“唉!一個區區七品小吏,便能有此等舍身護國之誌,公子,唐國……亡之不易啊!”客館內,聽完楊守道這番話的魏念堂,苦笑著對同樣驚詫不已的元修低聲道。
“唐國若人人皆有此等舍身護國,慨然赴死之心,必將雄霸天下,屹立不倒!又豈是我大魏……嗬嗬。”元修同樣苦笑不已。
“楊先生!請起!”李胤下馬上前,彎腰扶起楊守道,並且對著楊守道深深一禮。身後紫釵、青衣、墨影,連同秦槐,也一同下馬,朝著楊守道齊齊一禮。
“還請王爺能成全臣!”楊守道坦然受了一禮,微笑著道,臉上隻有興奮之色,絕無半點畏懼之心。
“楊公!若人人皆有你這般忠烈之心,我朝何懼戰之不勝?楊公大義,本王心領了!公請放心,本王,不當死!至少,今日不當死!”李胤拍了拍楊守旺的肩膀。
“王爺……”。楊守旺聞言微微一愣。
“放心便是!”李胤又是微微一笑。
“迴楊典署,魏國使團不肯出館來見!”館內有公差出來迴稟。
“鐵甲護衛聽令!入內!拿人!但凡魏人有抗拒者,就地格殺!殺一人和殺五十一人,無異!”李胤高聲下令。
“遵王爺令!”五十名護衛騎士齊齊高聲應令,紛紛下馬,“嗆啷”聲中,齊齊拔刀,就要朝館內衝去。
“且慢!不敢有勞寧王殿下相請!元修率大魏國使,前來赴死!”隨著一聲大喊,元修與魏念堂穩步當先,領著魏國使團眾人,緩步走出鴻臚客館。
“嗬嗬,元侍郎倒是好氣魄!”李胤笑了笑。
“王爺謬讚,你我彼此彼此!王爺敢冒與我大魏開戰之險,不惜以身赴死也要斬外臣等,這氣魄勝某良多!”元修同樣朗聲道。
“哼哼,當日朝堂,本王曾有言在先,半月之內魏人不至,本王便來殺人,每逾五日,多取一顆人頭。今日正好二十日,本王一向言出必行,特來向元侍郎借人頭兩顆。”李胤可不給元修裝的機會。
“既是如此,那便請寧王殿下,先將外臣這項上人頭割了去便是!不獨唐國有烈士,我大魏之臣,也有不畏死之心!”元修心中料定李胤不敢殺他,於是,便想著靠自己一己之力,護住使團所有人性命。
“好!既然元侍郎有此等赴死之誌,本王樂意成人之美!紫釵,斬了他!”李胤看都不看元修等人一眼,一邊把玩著自己腰間玉佩,一邊開口。
“是!”一襲紫袍,大有端莊之態的紫釵答應一聲,隨手從身旁一名鐵甲護衛手裏奪了把鋼刀,就朝元修走去。
“且慢!”魏念堂趕緊上前攔了一步,把已經驚怔的元修護在身後。
“怎麽?莫非魏先生也有赴死之心?不過,請恕本王無法成全,本王可以殺他元侍郎,卻不會殺你魏念堂。因為,本王當日說過,若魏帝趙真有膽讓你等來辱我大唐,卻無膽派人來洛陽武比送死,本王會保證你魏先生在大唐活到老死,也保證他元修……活不到今歲年關!”李胤死死盯著元修,猛然臉色一沉。
“寧王殿下,非是大魏畏懼殿下之威,實則時路途遙遠,吾皇又需選拔人手,實廢時日,今日吾皇已加派使者前來,大魏前來比武之人已在路上,寧王殿莫非連再等幾日的耐性都沒有?非要如此咄咄逼人?”魏念堂死死將元修護在身後,朝著李胤拱手,臉上已然流露出懇求之色。
李胤聞言,露出一臉疑惑之色:“哦?不知魏帝今次派了何人為使?本王可要當麵問個清楚,魏先生所言屬實否?”
“魏國使臣彭瑞澤,見過唐國寧王殿下!”原本就與元修並肩而立的一名白淨麵龐,年紀約五旬左右的那名魏人邁前一步,眼神閃爍。
“哦,你就是新來的魏使?不知在魏國朝堂,官居何職?”李胤萬全一副不屑的樣子。
“外臣無能,得我朝陛下賞識,封為散騎常侍!”彭瑞澤拱了拱手,額頭上已然見汗 。
這唐國小寧王,好強的威壓!也難怪他會膽怯,他一個文臣,靠著巴結尚書令王渭,爬上如今的位置,久在朝堂,何曾見過這等陣仗?而且,他已聽說,這小寧王在朝堂上,當著唐國太子麵得,可是連元侍郎都差點兒要直接斬殺的狠人。
“哎呀,那穿白衣騎白馬的,不是寧王殿下麽?”有當日參加過詩社,恰巧路過的學子,一眼便認出了李胤,畢竟如此俊朗的少年郎,實在是太過醒目。
“寧王?哪個寧王?就是連贏魏國三場文比,給我大唐爭了臉的小寧王?”
“當今天下,還能有幾個寧王?可不就是這位殿下麽?”
“果然一表人才呀,難怪有人說當世美男,北李南蕭。那東楚蕭翎太子究竟如何咱無從得知,可觀咱們寧王殿下,還真是名不虛傳呀。”
“寧王殿下何止一表人才?那文采可更是橫壓天下,沒聽說麽?就連那位魏國詩聖元子嬰都說咱們大唐有寧王殿下,世間再無人敢言迴作詩。”
“哈哈哈,這魏人倒是有自知之明,豈不知,寧王爺何止詩才絕豔?就連棋藝也堪稱天下無雙,元子嬰的兄弟元子攸,那可是眼高於頂的當今棋王,曾百手逼平天下第一棋道聖手西蜀姚琛,可到頭來還不是書給了咱們寧王爺?”
“何止如此?寧王掌摑魏使,甚至差點當殿殺了魏相之子,更是為了大長公主敢跟皇上叫板,就這份膽色,試問這天下間,還有何人能比肩?”
“哎?對呀!再有幾日,便是殿下迎娶大長公主的日子了,殿下今日怎會帶兵圍了這鴻臚客館?”
“你們怕是不知道吧?聽說,當日朝堂之上,咱們王爺可是因為魏人屢屢藐視咱們大唐而大怒,放言讓魏人半月之內滾到洛陽來進行武比!若是過期不至,王爺便要殺魏國使團中人。”
“莫非……”
李胤猛然扭頭,朝著那私下議論的人群中高喊了一句:“本王今日!正為殺人而來!”
“啊?殿下真是來殺人的?”
“敢問寧王殿下,您真要殺魏使?可若魏人與我朝開戰,殿下又將如何應對?”人群中,有人大著膽子問了一句。
“哈哈哈……既已有言在先,本王自當言出必行!莫說區區魏使,便是他魏帝趙真,本王若敢言斬,也必斬之!李胤絕非無信之徒!開戰?魏人若真敢言戰,正重本王所求!他若戰,那便戰!我李胤,我寧王府,我數十萬鎮北軍,我萬萬唐人,何懼一戰?李胤既敢戰,也敢死!為我天下百姓安定,本王願為先死之人!”
“寧王殿下說的好!想我堂堂大唐子民 何懼一戰?若有戰,小人願追隨殿下,奔赴沙場,做那先於殿下而死之人!”
“不錯!為我大唐,為了父母妻兒,死則死矣!何懼之有?”
“寧王殿下千歲,千千歲!”
“臣鴻臚客館典客令楊守道,參見寧王千歲!”一名三十多歲,身穿七品官服中年官員從門內急匆匆跑出,跪在馬前行叩拜之禮。
“免禮!”李胤並未下馬。
“多謝殿下!”
“楊守道,本王問你,那魏國使團可在館內?”李胤朗聲問道。
“迴稟寧王千歲,前次魏使三十八人,今次一十三人,魏國兩批使團共計五十一人,盡在館內,一個不少!二十日前,文信伯林公便派下軍士在此看守,臣更是不敢有違王爺鈞令!”楊守道大聲道。
“好!來人!進內,將魏國使團五十一人,除正使元修,副使魏念堂兩人之外,其餘四十九人,全給本王押出來!”李胤大喊。
“王爺……”李胤身後一匹棗紅色戰馬上,秦槐欲出言勸阻,卻被緊鄰的青衣狠狠瞪了一眼。
“秦槐 ,你最好住口!我家王爺的決議,不是你我所能置喙的!”
“王爺且慢!”楊守道突然大喊一聲,再次跪倒在李胤馬前。
“楊守道!你敢阻我?”
“下臣不敢!且不勞王爺費心!臣聞聽王爺到時,便已令屬下之人,去向魏使下令,讓他們出來拜見殿下!”楊守道大聲道。
“那,你這又是何意?”
“臣有一願,鬥膽請王爺成全!”
“你有何願望?說來聽聽!”
“臣祈請王爺,稍後殺人時,準許下臣代勞!”楊守道說著,叩拜於地。
“你可知……”?
“王爺不必盡言,下臣盡知,若殺魏使,魏國必見責於朝廷,陛下為平魏人憤怒,必會降罪!臣也知道,非是朝廷無能,也非是陛下懦弱,陛下所求,唯大唐安定,也是為免我朝百姓遭兵戈之禍,陛下也是身不由己!”楊守道大聲道。
“你既然知道,陛下會降罪,為何要如此?”
“因為臣知道,殿下之前能力挽狂瀾,揚我國威,漲我唐人士氣,若真有戰事,殿下還當領鎮北雄軍,守衛疆土,護我國民。寧王殿下於大唐子民而言,猶如脊梁,脊梁不可斷,寧王不可失。臣,官不過七品,文,無安邦之才,武無拚殺之力,實在庸碌之軀。大唐可以沒有我楊守道,不可無寧王!為大唐,為百姓,臣願做那先死之人,死的其所!還請殿下成全!”楊守道聲如洪鍾大呂,句句敲擊著李胤和周圍眾人的心弦。
“唉!一個區區七品小吏,便能有此等舍身護國之誌,公子,唐國……亡之不易啊!”客館內,聽完楊守道這番話的魏念堂,苦笑著對同樣驚詫不已的元修低聲道。
“唐國若人人皆有此等舍身護國,慨然赴死之心,必將雄霸天下,屹立不倒!又豈是我大魏……嗬嗬。”元修同樣苦笑不已。
“楊先生!請起!”李胤下馬上前,彎腰扶起楊守道,並且對著楊守道深深一禮。身後紫釵、青衣、墨影,連同秦槐,也一同下馬,朝著楊守道齊齊一禮。
“還請王爺能成全臣!”楊守道坦然受了一禮,微笑著道,臉上隻有興奮之色,絕無半點畏懼之心。
“楊公!若人人皆有你這般忠烈之心,我朝何懼戰之不勝?楊公大義,本王心領了!公請放心,本王,不當死!至少,今日不當死!”李胤拍了拍楊守旺的肩膀。
“王爺……”。楊守旺聞言微微一愣。
“放心便是!”李胤又是微微一笑。
“迴楊典署,魏國使團不肯出館來見!”館內有公差出來迴稟。
“鐵甲護衛聽令!入內!拿人!但凡魏人有抗拒者,就地格殺!殺一人和殺五十一人,無異!”李胤高聲下令。
“遵王爺令!”五十名護衛騎士齊齊高聲應令,紛紛下馬,“嗆啷”聲中,齊齊拔刀,就要朝館內衝去。
“且慢!不敢有勞寧王殿下相請!元修率大魏國使,前來赴死!”隨著一聲大喊,元修與魏念堂穩步當先,領著魏國使團眾人,緩步走出鴻臚客館。
“嗬嗬,元侍郎倒是好氣魄!”李胤笑了笑。
“王爺謬讚,你我彼此彼此!王爺敢冒與我大魏開戰之險,不惜以身赴死也要斬外臣等,這氣魄勝某良多!”元修同樣朗聲道。
“哼哼,當日朝堂,本王曾有言在先,半月之內魏人不至,本王便來殺人,每逾五日,多取一顆人頭。今日正好二十日,本王一向言出必行,特來向元侍郎借人頭兩顆。”李胤可不給元修裝的機會。
“既是如此,那便請寧王殿下,先將外臣這項上人頭割了去便是!不獨唐國有烈士,我大魏之臣,也有不畏死之心!”元修心中料定李胤不敢殺他,於是,便想著靠自己一己之力,護住使團所有人性命。
“好!既然元侍郎有此等赴死之誌,本王樂意成人之美!紫釵,斬了他!”李胤看都不看元修等人一眼,一邊把玩著自己腰間玉佩,一邊開口。
“是!”一襲紫袍,大有端莊之態的紫釵答應一聲,隨手從身旁一名鐵甲護衛手裏奪了把鋼刀,就朝元修走去。
“且慢!”魏念堂趕緊上前攔了一步,把已經驚怔的元修護在身後。
“怎麽?莫非魏先生也有赴死之心?不過,請恕本王無法成全,本王可以殺他元侍郎,卻不會殺你魏念堂。因為,本王當日說過,若魏帝趙真有膽讓你等來辱我大唐,卻無膽派人來洛陽武比送死,本王會保證你魏先生在大唐活到老死,也保證他元修……活不到今歲年關!”李胤死死盯著元修,猛然臉色一沉。
“寧王殿下,非是大魏畏懼殿下之威,實則時路途遙遠,吾皇又需選拔人手,實廢時日,今日吾皇已加派使者前來,大魏前來比武之人已在路上,寧王殿莫非連再等幾日的耐性都沒有?非要如此咄咄逼人?”魏念堂死死將元修護在身後,朝著李胤拱手,臉上已然流露出懇求之色。
李胤聞言,露出一臉疑惑之色:“哦?不知魏帝今次派了何人為使?本王可要當麵問個清楚,魏先生所言屬實否?”
“魏國使臣彭瑞澤,見過唐國寧王殿下!”原本就與元修並肩而立的一名白淨麵龐,年紀約五旬左右的那名魏人邁前一步,眼神閃爍。
“哦,你就是新來的魏使?不知在魏國朝堂,官居何職?”李胤萬全一副不屑的樣子。
“外臣無能,得我朝陛下賞識,封為散騎常侍!”彭瑞澤拱了拱手,額頭上已然見汗 。
這唐國小寧王,好強的威壓!也難怪他會膽怯,他一個文臣,靠著巴結尚書令王渭,爬上如今的位置,久在朝堂,何曾見過這等陣仗?而且,他已聽說,這小寧王在朝堂上,當著唐國太子麵得,可是連元侍郎都差點兒要直接斬殺的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