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耿烈等人私下談論之時,皇宮大內禦書房,侍中陳文錦,正與隆德皇和鎮國公也提到這裏。
“陛下,臣以為,李胤今日此舉,對於太子殿下而言,倒是好事!”
哦?此話怎講?”隆德皇聞言不由眼睛一亮。
“陛下,請恕臣萬死之罪!”
“朕與愛卿相交於潛邸,老國公更是一門忠烈,一心為國;你我三人既是君臣,也是知己,朕向來視陳愛卿如手足,朕麵前,愛卿大可知無不言,不必藏著掖著,朕恕你無罪!此間再無旁人,大膽直說,即便是直指朕的鼻子罵幾句,也是無妨。”
“多謝陛下隆恩,陛下,太子乃陛下嫡長子,陛下早立大皇子為太子,便是有立長之意,且,太子寬仁,並無失德之處。然,相比而言,裕王有丞相和皇後娘娘扶持,睿王有蘇尚書擁戴,就連祁王殿下,都有尚書令沈興元暗中支持,反觀太子,母族不彰,勢單力孤。此正為陛下所憂慮者。”陳文錦說完,看了一眼皇帝。
隆德皇麵上不由帶起一抹憂慮之色,長歎一聲道:“皇室宗親,滿朝文武,能對朕言之肺腑者,唯卿一人啊!不錯,所謂知子莫若父,朕雖未曾與諸皇子長伴,卻也深知各自秉性。太子生性雖軟弱了些,卻寬厚仁德,且能納人言,有仁主之風;裕王雖表麵恭儉淳良,卻不過是表相,實則生性貪婪,心胸狹隘,行事狠辣,實無賢主之姿。睿王天資聰穎,機智超群,善謀果斷,然心機過重,行事又過於偏激,陰狠,自恃機智,又未免自大了些。素來獨斷專行,不聽諫言,乃是為君之大忌,且,睿王體弱,朕觀他……非是久壽之相。祁王頑劣,魯莽,自私,且性格殘暴,不喜讀書隻愛征伐,小小年紀,私下縱情聲色……。唉!不讀書便不能明事理,不知行法度,更難有明辨之慧。若為君者,不能體桖民間疾苦,隻知窮兵黷武……百姓疲弊,國運豈能長久?獻王尚幼,且更是……。”
“陛下!”鎮國公和陳文錦趕緊跪下俯首於地。
“無妨,起來吧!朕信得過你二人。二十年前之慘痛尤曆曆在目,一場奪嫡之爭,讓朕的手足兄弟,兵戈相向……隱太子和齊王慘死,秦王下落不明……朕每思之,尤肝膽欲裂痛心不已,也正因為此,朕才一直對青州王忍讓。如今,朕也知太子勢弱,然朕之所以扶苒兒為太子,是因為朕百年之後,太子繼位,皇室尚不至起蕭牆之禍,若到時換成老二、老三、老四繼位……朕實在難以放心。”此時的隆德皇,臉上憂愁更盛。
“陛下真乃古往今來之少有仁君!”鎮國公歎了口氣。
“陛下,臣之所以說,李胤今日之舉,對太子而言是件好事,正是此因。陛下,經今日李胤與裕王如此一鬧,臣敢斷定,李胤此人,絕非昔日表現那般木訥無能。臣如今反倒覺得他是個難得之良才。”
“哦?說來聽聽。”隆德皇來了興致。
“天然居前,獨出四聯,今日又連出數詩,再加上他那副《高山觀瀑圖》,足可見李胤文采斐然。天然居前,與魏念堂一番爭辯,使之當眾服輸,反觀李胤,不驕不躁,反以先生稱魏念堂,又當場教導諸多學子,大有為人師表之姿態,今日詩會,又以一首將進酒,將諸多學子盡數折服。嗬嗬,心思奇妙,不戰而屈人,且教化同邦,不存敝帚自珍之陋,可見此人有賢明之風。”
“嗯……聽你這麽說,那小子還真不簡單。”鎮國公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嗬嗬,何止不簡單?他可是個難得的大賢。”
“我說陳文錦,陛下麵前,你就別賣關子了。”鎮國公捋著花白胡子,不滿的道。
“借一首蛤蟆詩,將正需詩才的陛下目光,引到耿烈身上,再擁耿烈之耿直心性,借耿烈之口,將他引到陛下耳中,讓陛下對其有所印象,複借耿烈之首,獻畫於陛下,解朝廷之難。讓陛下進而對他有所重視,如此環環相扣,滴水不漏,算盡人心,可見其智,更可見其算計之能。詩會上,不過數語,便能讓大長公主不惜重責宋家,當眾教訓諸皇子而迴護與他,同樣廖廖數語,便引得裕王一步一步落入其算計之中,足可見此人善於掌控人心。”
“哈哈哈,那個臭小子還有副好膽色!裕王,大長公主,就連朕,他都敢算計!而且,這個混賬,還當眾跟皇子交惡,甚至連朕的兒媳,他居然都敢當眾贏走?你們說說,這天底下,誰有他這般潑天大的膽子?可偏偏他還贏得理直氣壯,有理有據,占著道理,朕還不能因此就處置他?著實氣人!老寧王李晟,一生恭謹,怎麽就生出了這麽個小狐狸?”隆德皇嘴上雖抱怨,但臉上卻並無半點惱怒之色。
今日詩會上一舉一動,甚至每個人都說了什麽,早就有人一字不漏的匯報給了他,他自然也知道,李胤跟裕王做賭的起因,過程和結果。甚至此時已經去了龍門學院的裕王妃身邊,都已經有他這個皇帝,親自派去的人在暗中保護。
“嗬嗬,不錯,李胤此舉,不僅能再次說明他善於掌控人心,並正確加以利用,而且還能看得出,此子膽色遠非常人可及。”鎮國公也想到了這些。
陳文錦微微一笑道:“陛下,細細想來,從他在天然居門前出現的一刻,直到此時諸般重重,都在他們的算計之中啊,環環相扣,滴水不漏,而且進退有據,還有著萬全準備?”
鎮國公聽完這句話,有些不服氣的道:“說他功於算計倒是說的過去,他那心機能有你說的這般厲害?依老夫看,那臭小子就是心存僥幸。他就沒想過?萬一大長公主不去詩會呢?萬一裕王一氣之下,真一劍砍了他的腦袋又如何?萬一,陛下治他個辱及皇室的罪名,他又該如何收場?”
沒等陳文錦解釋,隆德皇便已笑著開口:“老世叔,你可是太小看了你鎮國公府的聲威了!你以為那混賬小子就真沒後路?”
“鎮國公府聲威?陛下是說……老臣那孫兒無病?”
“哈哈哈,若大長公主不去,單憑長孫無病那重情重義的性子和你鎮國公府的聲威,那宋孝陵縱然沒有眼下這般慘的下場,照樣也動不了他,而且,照樣會被他當眾治的聲名掃地。而他隻需做幾首好詩,就能俘獲你那寶貝孫女兒的心了,憑裕王對你家那丫頭的心思,無香若要力保他,裕王那混賬照舊不會真的能要了他性命。”隆德皇大笑道
“嘿嘿,這王八羔子,還真是誰都能算計?”鎮國公眼睛一瞪,但陳文錦和隆德皇看得出,他並沒有因為李胤利用了他鎮國公府,而真的生氣。
“嗬嗬,何況,他還有另一條能保命的後路。就算裕王不顧無香的感受,非要出手傷他,耿烈那個愣頭青,必會不惜跟裕王翻臉,甚至不惜動武,就算裕王再混賬,也不敢把耿烈和兩大學院的學子,還有國子監的監生都砍了吧?再退一步,就算耿烈和無病不出手護他,他又怎會真的束手就擒,坐以待斃?老國公莫非忘了?前次他當街遇刺時,那些刺客的下場?不管裕王如何鬧騰,最終都會鬧到朕的麵前。他本就占著理,又算準了朕會忌憚北疆局勢和他家寧王府麾下鎮北軍,不可能將他治罪,他不還是毫發無傷?到時裏子麵子都被他站著,依你說,朕除了安撫他向寧王府示好,還能如何?裕王和宋孝陵,還不一樣要被朕問罪?此子這般算計,當真是滴水不漏啊。”隆德皇苦笑著搖了搖頭。
“陛下英明,臣也覺得應該是如此。”陳文錦點了點頭,接著道:
“當眾頂撞二皇子,可見其不畏權勢,這許多算計,又足見他心思之細膩。諸般種種,足可見這位北寧郡王,有著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本事。”
“生子當如李無憂!先寧王兄當真是好福氣啊!若朕的兒子能有他這般心智和手段,朕便能放心安度晚年去了”。
“且……他與二皇子的賭約,雖看似無禮,卻正見他之機敏,還給陛下和丞相留了顏麵。因無香小姐一句話,他便要借裕王之口,向陛下求賜碧波山莊。看似張狂,卻不僅教訓了裕王殿下的囂張,也能讓情竇初開的無香小姐更覺他情深義重,還等於向陛下,為他自己討了個公道,以及前兩次的文比賞賜,既成全了他自己的名聲,也在隱約間給陛下留足了顏麵,這是賞賜還是賭資,還不是陛下聖旨上一句話?至於拿裕王妃做賭之舉,雖看似荒唐至極,無禮至極,然裕王殿下經此一事,顏麵盡失,陛下再加以訓導至少,近些時日,也該有所收斂。他不僅沒迎裕王妃去他府上,還特意派了護衛侍女再旁侍候,甚至還未王妃備下禮物,任由王妃借機去放鬆,迴丞相府探親。嗬嗬,丞相若非鐵石心腸,縱然表麵不悅,心裏也會感念他一絲情分,承他幾分薄情。”陳文錦笑著道。
“哈哈哈……這個兔崽子,倒是比他爹當年更圓滑,更會做人!”此刻隆德皇的心裏,確實對李胤的好感爆棚,如此年輕,竟然有這般萬全心思,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陛下,北寧郡王如今既得了長公主垂青,背後又有寧王府做靠山。而與諸位皇子之中,恰好,他又與太子最為熟絡……”。
“你是說……要朕暗中推波助瀾,讓李胤成為太子的助力?”隆德皇眼神猛然一亮。
“嗬嗬,外有大長公主的護龍衛如利劍一般彈壓百官,寧王府麾下數十萬鐵騎精兵為倚仗,內有臣等盡力輔佐,太子之勢可成,根基牢固,縱然是丞相和沈興元,蘇尚書等人,還如何能與太子抗衡?且陛下如今春秋鼎盛,有意引導,太子多多曆練些時日……陛下,何愁儲君之根基不牢,何愁我大唐朝堂動蕩?”
“哈哈哈,好!好啊!任他北寧郡王那隻小狐狸如何聰明,也終究是不如你陳文錦這老狐狸更狡猾啊!哈哈哈……。”
“嗬嗬,多謝陛下謬讚”。
來人!傳旨,朕要重賞北寧郡王!”隆德皇終於明白了陳文錦的算計。
“陛下且慢,嘿嘿……老臣想再跟陛下求個恩典……”。
“不準!”
“老臣還沒說是何事兒呢”。
“不必再說了,嘿嘿,瞧你那一臉奸笑的樣子,朕也猜的到是何事!若朕猜的不錯,老世叔是想讓朕給無香賜婚,讓李胤做你鎮國公府的孫女婿吧?想得美!朕還想讓他給皇室做駙馬呢!”
“陛下,老臣可就香兒這麽一個孫女兒!大長公主和長公主……”。
“哼,就算太平和雲芮不合適,別忘了,朕還有個三公主!朕可是剛把二公主給了你做孫媳婦兒,你還好意思跟朕搶?”
“陛下,話不能這麽說吧?我辛辛苦苦拉扯成人的孫兒,還不是成了陛下的女婿?老臣不也得找個看著順眼的孫女婿?”
陳文錦看著半百的皇帝,和花甲的鎮國公兩人唾沫星子滿天飛,嘴角不由微微上翹,露出了一抹耐人尋味的笑意。
“陛下,臣以為,李胤今日此舉,對於太子殿下而言,倒是好事!”
哦?此話怎講?”隆德皇聞言不由眼睛一亮。
“陛下,請恕臣萬死之罪!”
“朕與愛卿相交於潛邸,老國公更是一門忠烈,一心為國;你我三人既是君臣,也是知己,朕向來視陳愛卿如手足,朕麵前,愛卿大可知無不言,不必藏著掖著,朕恕你無罪!此間再無旁人,大膽直說,即便是直指朕的鼻子罵幾句,也是無妨。”
“多謝陛下隆恩,陛下,太子乃陛下嫡長子,陛下早立大皇子為太子,便是有立長之意,且,太子寬仁,並無失德之處。然,相比而言,裕王有丞相和皇後娘娘扶持,睿王有蘇尚書擁戴,就連祁王殿下,都有尚書令沈興元暗中支持,反觀太子,母族不彰,勢單力孤。此正為陛下所憂慮者。”陳文錦說完,看了一眼皇帝。
隆德皇麵上不由帶起一抹憂慮之色,長歎一聲道:“皇室宗親,滿朝文武,能對朕言之肺腑者,唯卿一人啊!不錯,所謂知子莫若父,朕雖未曾與諸皇子長伴,卻也深知各自秉性。太子生性雖軟弱了些,卻寬厚仁德,且能納人言,有仁主之風;裕王雖表麵恭儉淳良,卻不過是表相,實則生性貪婪,心胸狹隘,行事狠辣,實無賢主之姿。睿王天資聰穎,機智超群,善謀果斷,然心機過重,行事又過於偏激,陰狠,自恃機智,又未免自大了些。素來獨斷專行,不聽諫言,乃是為君之大忌,且,睿王體弱,朕觀他……非是久壽之相。祁王頑劣,魯莽,自私,且性格殘暴,不喜讀書隻愛征伐,小小年紀,私下縱情聲色……。唉!不讀書便不能明事理,不知行法度,更難有明辨之慧。若為君者,不能體桖民間疾苦,隻知窮兵黷武……百姓疲弊,國運豈能長久?獻王尚幼,且更是……。”
“陛下!”鎮國公和陳文錦趕緊跪下俯首於地。
“無妨,起來吧!朕信得過你二人。二十年前之慘痛尤曆曆在目,一場奪嫡之爭,讓朕的手足兄弟,兵戈相向……隱太子和齊王慘死,秦王下落不明……朕每思之,尤肝膽欲裂痛心不已,也正因為此,朕才一直對青州王忍讓。如今,朕也知太子勢弱,然朕之所以扶苒兒為太子,是因為朕百年之後,太子繼位,皇室尚不至起蕭牆之禍,若到時換成老二、老三、老四繼位……朕實在難以放心。”此時的隆德皇,臉上憂愁更盛。
“陛下真乃古往今來之少有仁君!”鎮國公歎了口氣。
“陛下,臣之所以說,李胤今日之舉,對太子而言是件好事,正是此因。陛下,經今日李胤與裕王如此一鬧,臣敢斷定,李胤此人,絕非昔日表現那般木訥無能。臣如今反倒覺得他是個難得之良才。”
“哦?說來聽聽。”隆德皇來了興致。
“天然居前,獨出四聯,今日又連出數詩,再加上他那副《高山觀瀑圖》,足可見李胤文采斐然。天然居前,與魏念堂一番爭辯,使之當眾服輸,反觀李胤,不驕不躁,反以先生稱魏念堂,又當場教導諸多學子,大有為人師表之姿態,今日詩會,又以一首將進酒,將諸多學子盡數折服。嗬嗬,心思奇妙,不戰而屈人,且教化同邦,不存敝帚自珍之陋,可見此人有賢明之風。”
“嗯……聽你這麽說,那小子還真不簡單。”鎮國公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嗬嗬,何止不簡單?他可是個難得的大賢。”
“我說陳文錦,陛下麵前,你就別賣關子了。”鎮國公捋著花白胡子,不滿的道。
“借一首蛤蟆詩,將正需詩才的陛下目光,引到耿烈身上,再擁耿烈之耿直心性,借耿烈之口,將他引到陛下耳中,讓陛下對其有所印象,複借耿烈之首,獻畫於陛下,解朝廷之難。讓陛下進而對他有所重視,如此環環相扣,滴水不漏,算盡人心,可見其智,更可見其算計之能。詩會上,不過數語,便能讓大長公主不惜重責宋家,當眾教訓諸皇子而迴護與他,同樣廖廖數語,便引得裕王一步一步落入其算計之中,足可見此人善於掌控人心。”
“哈哈哈,那個臭小子還有副好膽色!裕王,大長公主,就連朕,他都敢算計!而且,這個混賬,還當眾跟皇子交惡,甚至連朕的兒媳,他居然都敢當眾贏走?你們說說,這天底下,誰有他這般潑天大的膽子?可偏偏他還贏得理直氣壯,有理有據,占著道理,朕還不能因此就處置他?著實氣人!老寧王李晟,一生恭謹,怎麽就生出了這麽個小狐狸?”隆德皇嘴上雖抱怨,但臉上卻並無半點惱怒之色。
今日詩會上一舉一動,甚至每個人都說了什麽,早就有人一字不漏的匯報給了他,他自然也知道,李胤跟裕王做賭的起因,過程和結果。甚至此時已經去了龍門學院的裕王妃身邊,都已經有他這個皇帝,親自派去的人在暗中保護。
“嗬嗬,不錯,李胤此舉,不僅能再次說明他善於掌控人心,並正確加以利用,而且還能看得出,此子膽色遠非常人可及。”鎮國公也想到了這些。
陳文錦微微一笑道:“陛下,細細想來,從他在天然居門前出現的一刻,直到此時諸般重重,都在他們的算計之中啊,環環相扣,滴水不漏,而且進退有據,還有著萬全準備?”
鎮國公聽完這句話,有些不服氣的道:“說他功於算計倒是說的過去,他那心機能有你說的這般厲害?依老夫看,那臭小子就是心存僥幸。他就沒想過?萬一大長公主不去詩會呢?萬一裕王一氣之下,真一劍砍了他的腦袋又如何?萬一,陛下治他個辱及皇室的罪名,他又該如何收場?”
沒等陳文錦解釋,隆德皇便已笑著開口:“老世叔,你可是太小看了你鎮國公府的聲威了!你以為那混賬小子就真沒後路?”
“鎮國公府聲威?陛下是說……老臣那孫兒無病?”
“哈哈哈,若大長公主不去,單憑長孫無病那重情重義的性子和你鎮國公府的聲威,那宋孝陵縱然沒有眼下這般慘的下場,照樣也動不了他,而且,照樣會被他當眾治的聲名掃地。而他隻需做幾首好詩,就能俘獲你那寶貝孫女兒的心了,憑裕王對你家那丫頭的心思,無香若要力保他,裕王那混賬照舊不會真的能要了他性命。”隆德皇大笑道
“嘿嘿,這王八羔子,還真是誰都能算計?”鎮國公眼睛一瞪,但陳文錦和隆德皇看得出,他並沒有因為李胤利用了他鎮國公府,而真的生氣。
“嗬嗬,何況,他還有另一條能保命的後路。就算裕王不顧無香的感受,非要出手傷他,耿烈那個愣頭青,必會不惜跟裕王翻臉,甚至不惜動武,就算裕王再混賬,也不敢把耿烈和兩大學院的學子,還有國子監的監生都砍了吧?再退一步,就算耿烈和無病不出手護他,他又怎會真的束手就擒,坐以待斃?老國公莫非忘了?前次他當街遇刺時,那些刺客的下場?不管裕王如何鬧騰,最終都會鬧到朕的麵前。他本就占著理,又算準了朕會忌憚北疆局勢和他家寧王府麾下鎮北軍,不可能將他治罪,他不還是毫發無傷?到時裏子麵子都被他站著,依你說,朕除了安撫他向寧王府示好,還能如何?裕王和宋孝陵,還不一樣要被朕問罪?此子這般算計,當真是滴水不漏啊。”隆德皇苦笑著搖了搖頭。
“陛下英明,臣也覺得應該是如此。”陳文錦點了點頭,接著道:
“當眾頂撞二皇子,可見其不畏權勢,這許多算計,又足見他心思之細膩。諸般種種,足可見這位北寧郡王,有著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本事。”
“生子當如李無憂!先寧王兄當真是好福氣啊!若朕的兒子能有他這般心智和手段,朕便能放心安度晚年去了”。
“且……他與二皇子的賭約,雖看似無禮,卻正見他之機敏,還給陛下和丞相留了顏麵。因無香小姐一句話,他便要借裕王之口,向陛下求賜碧波山莊。看似張狂,卻不僅教訓了裕王殿下的囂張,也能讓情竇初開的無香小姐更覺他情深義重,還等於向陛下,為他自己討了個公道,以及前兩次的文比賞賜,既成全了他自己的名聲,也在隱約間給陛下留足了顏麵,這是賞賜還是賭資,還不是陛下聖旨上一句話?至於拿裕王妃做賭之舉,雖看似荒唐至極,無禮至極,然裕王殿下經此一事,顏麵盡失,陛下再加以訓導至少,近些時日,也該有所收斂。他不僅沒迎裕王妃去他府上,還特意派了護衛侍女再旁侍候,甚至還未王妃備下禮物,任由王妃借機去放鬆,迴丞相府探親。嗬嗬,丞相若非鐵石心腸,縱然表麵不悅,心裏也會感念他一絲情分,承他幾分薄情。”陳文錦笑著道。
“哈哈哈……這個兔崽子,倒是比他爹當年更圓滑,更會做人!”此刻隆德皇的心裏,確實對李胤的好感爆棚,如此年輕,竟然有這般萬全心思,實在是讓人匪夷所思。
“陛下,北寧郡王如今既得了長公主垂青,背後又有寧王府做靠山。而與諸位皇子之中,恰好,他又與太子最為熟絡……”。
“你是說……要朕暗中推波助瀾,讓李胤成為太子的助力?”隆德皇眼神猛然一亮。
“嗬嗬,外有大長公主的護龍衛如利劍一般彈壓百官,寧王府麾下數十萬鐵騎精兵為倚仗,內有臣等盡力輔佐,太子之勢可成,根基牢固,縱然是丞相和沈興元,蘇尚書等人,還如何能與太子抗衡?且陛下如今春秋鼎盛,有意引導,太子多多曆練些時日……陛下,何愁儲君之根基不牢,何愁我大唐朝堂動蕩?”
“哈哈哈,好!好啊!任他北寧郡王那隻小狐狸如何聰明,也終究是不如你陳文錦這老狐狸更狡猾啊!哈哈哈……。”
“嗬嗬,多謝陛下謬讚”。
來人!傳旨,朕要重賞北寧郡王!”隆德皇終於明白了陳文錦的算計。
“陛下且慢,嘿嘿……老臣想再跟陛下求個恩典……”。
“不準!”
“老臣還沒說是何事兒呢”。
“不必再說了,嘿嘿,瞧你那一臉奸笑的樣子,朕也猜的到是何事!若朕猜的不錯,老世叔是想讓朕給無香賜婚,讓李胤做你鎮國公府的孫女婿吧?想得美!朕還想讓他給皇室做駙馬呢!”
“陛下,老臣可就香兒這麽一個孫女兒!大長公主和長公主……”。
“哼,就算太平和雲芮不合適,別忘了,朕還有個三公主!朕可是剛把二公主給了你做孫媳婦兒,你還好意思跟朕搶?”
“陛下,話不能這麽說吧?我辛辛苦苦拉扯成人的孫兒,還不是成了陛下的女婿?老臣不也得找個看著順眼的孫女婿?”
陳文錦看著半百的皇帝,和花甲的鎮國公兩人唾沫星子滿天飛,嘴角不由微微上翹,露出了一抹耐人尋味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