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蜀地原本存在著一個以狩獵為業的民族。


    後來,蜀人逐漸從在山區狩獵轉變為在平原捕魚,接著又過渡到從事農耕生活。


    不過,仍然有一部分早期的居民留在山區,依靠狩獵維持生計,並將這種生活方式代代相傳。


    他們依照當地的環境,依靠山脈進行狩獵,在狩獵的過程中融入了很多巫術的形式,所以被稱為“巫獵”。


    在蜀中的盆地邊緣,從雅安開始,經過甘南、青川,一直到鎮巴,綿延上千公裏的巴山山脈,山峰起伏,山勢高大雄偉,山巒重疊。


    豐富的生態資源,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以捕獵為生的早期居民,使得他們的技藝得以傳承不斷。


    隨著時代的進步,雖然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巫獵了,但是先輩的狩獵技巧卻流傳了下來。


    古代蜀地巫獵的狩獵習俗,主要有兩種狩獵方式,一種是“持槍攜犬”,另一種是“徒手而為”。


    其實理解起來並不困難。


    持槍攜犬這種狩獵方式,獵人帶著槍和狗,多數是結伴一起出去打獵,也叫攆山、打圍。


    也經常有一個人或者兩個人在莊稼地旁邊一邊守護一邊打獵的情況,本領高強的人也經常獨自上山。


    除了狗用來偵察、追捕之外,山民打獵的主要工具就是槍。


    在古代的時候,槍指的是標槍、箭鏃、弩箭等,到了明清時期有了火器的發明,現代的山民則逐漸開始使用火槍,大多是土槍。


    這正是宋陽打算先弄到手使用的東西。


    火槍製作簡單,優勢不在於精準而在於威力強大。


    持槍攜犬的狩獵方式,過去通常規模比較大,一般是由經驗豐富的老獵人選定野獸經常出現的地方,眾多獵手或者唿喊或者開槍或者放狗驅趕,製造出很大的聲勢,把受到驚嚇的野獸趕到狹窄的山穀或者事先設好陷阱的地方進行圍捕。


    徒手而為,則是一種不攜帶工具的狩獵方式。


    獵人不攜帶獵槍、獵狗,隻是借助自然的手段進行狩獵,也被稱為“黑山”。


    獵人上山,隻用套繩、陷阱、地弩等捕捉野獸,主要負責的人通常是被稱為“吊路子”的巫師,他們神神秘秘的,在山神麵前是虔誠而又狡猾的普通人,在大家麵前卻是難以捉摸的“神”。


    換句話說,他們其實是以設置陷阱為主要狩獵手段並且做事隱秘的人。


    吊路子掌握很多設置陷阱的方法,也是對獵物了解得非常透徹的人,進山後善於觀察野獸的腳印、糞便以及留下的痕跡等,能夠準確地判斷野獸出沒的路徑和規律,並且懂得利用天時地利,包括天氣的因素。


    但實際上,經過多年,不管是持槍攜犬還是徒手而為,兩種狩獵方式早就相互融合了,尤其是吊路子,神秘的麵紗已經被揭開了。


    而宋陽的師傅李乘風,就是一位把這兩種技藝都掌握的攆山高手。


    宋陽跟著他學習了一年,他用心傳授,已經把自己掌握的技巧全部教給了宋陽。


    隻是對付一隻麂子,就算宋陽實際打獵的經驗不夠,也不是什麽難事。


    不管怎麽樣,如果能夠抓到,就是三四十斤美味的肉,宋陽想明白這些後,對這隻麂子也產生了興趣。


    他抽出插在身後的砍刀,率先順著麂子的腳印追了過去。


    麂子的蹄印在雪地上踩出一個個小坑,很容易辨認。


    就這樣,兩人一路順著腳印慢慢走,朝著山林深處前進,大約半個小時後,進入了一片山溝穀地。


    宋陽觀察著穀地,穀裏有小溪流淌,兩邊的山坡上茅草、灌木叢生長著,高大的樹木比較少,溝裏藤蔓交錯……這樣的環境,正是麂子喜歡的地方。


    很快,宋陽發現雪地上有新鮮的黑色顆粒,像山羊的糞便,隻是稍微小一點。


    他蹲下查看,輕聲說道:“這就是麂子的糞便,初步判斷,這片山溝坡地,可能就是它經常活動的地方。”


    王嶽默默點頭,繼續跟著宋陽順著腳印往山溝裏走。


    果然像宋陽說的那樣,越往裏麵走,麂子的腳印越多,不時能看到麂子停留時跺腳形成的雪窩,混合著泥漿,非常顯眼。


    在一些枝葉遮擋、雪沒有覆蓋的地方,還能看到一堆堆麂子的糞便。


    再沿著山溝往上走,雪地上的腳印逐漸匯成了一條小路,兩邊能看到被吃掉的樹枝、樹葉。


    “這就是麂子經常走的路,麂子非常機靈,稍微有點動靜就會逃跑,想就這樣找到它,最多隻能遠遠地看一眼,用槍射擊也不現實,用狗去追倒是可以,隻是它奔跑跳躍的能力很強,狗短時間很難追上,隻有等狗把它追到沒力氣了才能抓住……現在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它經常走的路上設置陷阱。”


    宋陽看著山坡,觀察了一下方位,迴頭對王嶽說:“去尋找幾根結實的葛根藤來,我設置一個吊套陷阱。”


    “好的!”


    王嶽看了看四周,朝著左邊的山坡走去。


    山裏野生的葛根很多,葛藤堅韌又柔軟,用來當作繩子,對付三四十斤的麂子,完全足夠。


    王嶽去找葛藤的時候,宋陽順著麂子的小路又往前走了一段,在小路旁邊一棵手臂粗細的小樹旁邊停了下來。


    他搖晃小樹幾下,等樹上的雪都掉光了,用力把樹彎下來,彈力不錯,他很滿意。


    隨後,他拿著砍刀在旁邊找到了小樹,砍下兩根帶有杈的樹枝,稍微修整了一下,做成了兩個倒勾,然後迴到麂子走的路。


    撥開雪層,宋陽用削尖的木棍在潮濕的地麵挖出一個像臉盆大小的淺坑,將兩個木杈倒鉤相隔五六厘米,一左一右釘進淺坑裏。


    過了一會兒,王嶽拖著幾根已經清理掉葉子和杈藤的葛藤迴來了:“陽子,怎麽弄?”


    宋陽查看了那些葛藤,為了保險起見,挑選了兩根最柔軟結實而且足夠長的,擰成藤繩,讓王嶽幫忙把小樹壓彎,把藤繩綁在樹梢正對著獸道淺坑的地方。


    然後在藤繩的末端打一個比淺坑口稍微大一點的活套。


    在活套上方十多厘米的地方,把藤繩係在一根小棍的上端,接著,又選了一根稍微粗一點的小木棍橫放在兩個倒勾上,藤上係著的小棍從橫棍繞過去,上端別在橫棍上,下端用另一根小橫棍別住。


    隨後,他用一些小棍搭在下麵的橫棍上,把準備好的兩個活套口小心地放在淺坑口上。


    “好了!”做完這一切,宋陽拍了拍手站起來。


    “能行嗎?”


    王嶽看著眼前這個看起來有點簡單的陷阱,臉上露出懷疑的表情。


    “行不行試試就知道了。”


    宋陽說著遞給王嶽一根木頭,示意他動手。


    王嶽接過,半信半疑地拿著木棍朝著淺坑輕輕地試探性地捅了一下,兩個木倒勾下麵搭著的橫木棍被觸動後,圈口的藤套在小樹彈力的作用下瞬間收緊。


    他手裏的木棍竟然一下子被拴住扯飛了,力量非常大。


    王嶽滿臉驚訝地看著宋陽:“這個陷阱夠厲害,看不出來,你小子有兩下子,不愧是跟李乘風學過的……看樣子,明天能吃到麂子肉了。”


    宋陽笑了笑:“這隻是最簡單的做法,還有更複雜的……出來很長時間了,趕緊重新弄好,迴家,晚上不是還要打鳥嗎?”


    王嶽點頭,再次把小樹壓彎,幫助宋陽把陷阱重新布置好,在上麵撒了一些草葉,蓋上一些雪,兩人這才帶著狗迴去。


    “我明天要去鎮上一趟,你有空來查看這個陷阱,如果抓到麂子就帶迴去。”


    “行……你去鎮上幹什麽?”


    “我去找人做火槍的槍管,製作火槍,還要去看望師傅。”


    “製作火槍……你是打算上山打獵了?”


    “現在沒什麽事情可做,確實有這個打算。”


    “到時候帶我一起唄!”


    “到時候再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郎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郎將並收藏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