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發小
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 作者:中郎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陽之所以想著躲開,是有緣由的。
他清楚地記得,就是因為這次年底結算工分和分配糧食的事情,一直對他極其偏袒的父母仿佛突然清醒,猛然“覺悟”,覺得他的表現實在糟糕,為此數落了他好多天。
那整天不停的嘮叨,著實讓人難以承受。
這段經曆在他心裏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原因就是,宋陽經常曠工,嚴重拖累了整個家庭。不僅一分錢沒拿到,反而倒欠生產隊一塊二毛四,最後隻能用基本的糧食來償還這筆欠款。
一塊二毛四……
宋陽上輩子雖然沒見過大錢,但此刻仍然覺得這區區一塊二毛四簡直是極大的恥辱,哪怕在當時錢很值錢。
這也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無可比擬,其“吸引力”越來越強。
在依靠工分生活的時期,工分就是一切的關鍵。
當時有一句順口溜,形象地描繪出生產隊時期農村裏受尊敬的人物:“惹了隊長幹重活,惹了保管動秤砣,惹了會計用筆戳,惹了書記沒法活。”
另外,赤腳醫生和民辦教師也是眾人非常羨慕的職業。
他們一般來說,吃飽穿暖不是問題。
還有就是帶領村民外出做副業的帶頭人,他們必須有接到活計並成功賺錢的非凡能力。
說白了,就是外出打工的組織者。
至於小工廠之類的副業,在這深山裏根本沒辦法實施,難以開展。
石河子村的副業隊全年不停歇地工作,前提是帶隊的人迴來時,每人要向隊裏上交二百八十元。
在工人月工資隻有二三十塊錢的那個時候,想要掙到二百八十元,確實非常困難。
要是能賺到超過這個數目的錢,自然就進了他們自己的口袋。雖然工作異常辛苦,但隻要找到門道,還是能獲得相當豐厚的收益。
當然了,對於他們,村民們沒有太多抱怨。畢竟他們有一技之長。
而且,正是因為他們掙迴來的這些錢,常常讓一年的工分更有價值。
普通家庭的日子就比較難過了,隻能絞盡腦汁爭取每一個能讓記分員給記上一兩個工分的機會。
農忙的時候,這樣的機會還稍微多一些,可一旦到了農閑的時候,想要掙工分簡直比登天還難,根本沒有辦法。
早些年情況還好,那時人們心裏有著強烈的信念,積極性很高,可謂團結一致,**協力。
可到了現在,大家都已經明白很多事情的真相。
生產隊作為集體組織,所有勞動都是為集體服務,勞動者沒有主人的感覺,報酬采用工分製,幹多幹少沒區別,而且集體統一組織、決策和分配,個人沒有自主權……這樣一來,人們的積極性可想而知。
往往一天的工作恨不得分成幾天來完成,總之,一個字,“混”就行了。
石河子村土地貧瘠,主要種的是玉米、紅薯。在給國家交了公糧、給集體留夠之後,實際上剩下的很少,能分到各家各戶的,無非就是一些紅薯和很少的一點玉米。
不少家庭因為勞動力不足,家裏又有老人小孩要照顧,連基本的食物都湊不齊,可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人餓死,無奈之下隻能向隊裏借糧借錢勉強維持生活,以後再還。
然而,這筆債務不是那麽容易還的,相反,還需要不斷地借,年複一年,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當然了,等到土地分到戶之後,這些從隊裏借的錢糧,就全部取消,不用再還了。
宋陽一家,父母、哥嫂加上他自己,五個壯勞力,今年一整年下來,分到的紅薯,填飽肚子還算勉強可以,可在錢方麵卻毫無收獲,反而欠下一塊二毛四……這還是第一年出現這種情況,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宋陽花費的那筆錢導致的。
宋陽清楚地記得,大概是因為家裏有兩個女兒要撫養,大哥和嫂子當晚沒說什麽,可父親一迴到家,看到宋陽的瞬間,就憤怒不已,破口大罵:“你這個混蛋東西,整天稀裏糊塗,沒個正經樣子……”
生產隊會計那裏的賬本上,宋陽名下的工分記錄實在慘不忍睹。
想到這些,宋陽額頭不禁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當時父母的責罵實在太兇了。
宋陽仔細考慮了一下,覺得非常有必要避開這次結算,最好還能想辦法彌補一下。
其實,在他內心深處,還真有點希望能讓父母好好批評他幾天,因為上輩子他失去了所有親人,想聽他們的嘮叨責罵都成了奢望。
但深思熟慮之後,他明白自己這輩子一定會改變這個局麵,未來的日子還很長,宋陽覺得還是盡量避免為好。
是時候承擔責任了。
年關快到了,必須得想個辦法,先讓這個新年過得好一點。
“到底該怎麽辦呢?”
宋陽一邊往家裏快步走,一邊苦苦思考。目光偶然看到手中提著的竹鼠,心裏漸漸有了主意。
“狗娃子,你這是要去哪?”
宋陽順著山坡往下走,來到沿著河修建的大路上,正沉浸在思考中的他,突然聽到河邊傳來唿喊聲,趕緊停下腳步,順著聲音望去。
透過河岸邊竹林的縫隙,他看到在河邊的人正是自己的發小王嶽。
“蛋子哥!”
宋陽臉上露出笑容,大聲打招唿。
就像狗娃子是宋陽的小名一樣,王嶽也有個小名,叫鐵蛋。王嶽比宋陽大一歲,宋陽一直習慣叫他蛋子哥。
老一輩的人相信,給孩子取個粗俗的低賤名字,更容易養活長大。
這類名字雖然不好聽,通常情況下,隨著孩子長大成人,這樣的昵稱就會被正式名字代替,人們不會輕易再叫,就怕當事人介意。
隻有關係特別親密的人,才會繼續這樣稱唿。
王嶽,是宋陽上輩子最感激的人,獨一無二,無可替代。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是關係親密的發小、鐵哥們。在宋陽變成殘疾、被人嫌棄、孤立無援的時候,王嶽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裏,一直對他關懷備至、全力幫助。甚至還不遺餘力地給他介紹過兩門親事,滿心希望能有個人陪伴照顧宋陽。
隻是,這兩門親事都沒成功。就算第二門親事的對象是個帶著孩子的二婚女人,可當她上門看到宋陽的情況後,也是毫不猶豫地轉身離開,一句話都沒留下。
從那以後,宋陽就完全打消了成家的念頭。
此刻見到王嶽,宋陽內心激動不已。
在他心裏,王嶽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地位一點不比家裏的親人差。
他扛著鋤頭,提著竹鼠,沿著竹林邊的小路快步朝河邊走去。
“喲嗬,狗娃子,你小子真厲害,一下子就抓到這麽多竹鼠。”
看到宋陽手中提著的竹鼠,王嶽立刻興奮起來:“你是在哪抓到的?”
“在**梁那一大片茅草坡上,我閑著沒事,去那轉了一圈,運氣還不錯,找到了幾個竹鼠洞。”宋陽笑著迴答。
“**梁?那地方有點遠啊!”
王嶽伸出手,輕輕捏了捏其中一隻雄性竹鼠,然後屈指在它兩條後腿之間彈了一下,竹鼠疼得又開始“嗯嗯”地叫了起來。
“不遠的話,哪能輪到我呢?蛋子哥,晚點來我家吃肉,我打算把這些竹鼠都煮了,你可一定要來!”
“這多不好意思啊!”
“咱們這關係,有什麽不好意思的?親如兄弟,你還不明白嗎?”
“好吧,那我晚點過去。你先迴去吧,我再釣會兒魚,看看能不能釣到幾條魚一起帶去。”
宋陽的目光看向河裏,這裏是個河灣,水麵比較寬闊。炎熱的夏天,放牛娃們總喜歡光著身子在河裏遊泳玩耍。
河邊放著一個用來裝魚的魚簍,一個裝著蚯蚓的竹筒,還有一根去掉枝葉的竹棍架在一塊石頭上,竹棍上係著一根納鞋底的線,連著一個用玉米杆做的浮漂,水裏是一根用燒紅的縫衣針彎曲做成的魚鉤。
宋陽對王嶽這套簡單的釣魚“裝備”再熟悉不過。
他轉頭看了看魚簍,裏麵空空的,忍不住笑了起來:“你明明不擅長遊泳,卻喜歡釣魚……別人都是下河摸魚,隻有你在這釣。別釣了,來我家幫忙殺竹鼠吧,難道吃頓竹鼠肉,我還會跟你要禮物不成?”
王嶽想了想,也不再客氣:“那行,走吧!”
他清楚地記得,就是因為這次年底結算工分和分配糧食的事情,一直對他極其偏袒的父母仿佛突然清醒,猛然“覺悟”,覺得他的表現實在糟糕,為此數落了他好多天。
那整天不停的嘮叨,著實讓人難以承受。
這段經曆在他心裏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
原因就是,宋陽經常曠工,嚴重拖累了整個家庭。不僅一分錢沒拿到,反而倒欠生產隊一塊二毛四,最後隻能用基本的糧食來償還這筆欠款。
一塊二毛四……
宋陽上輩子雖然沒見過大錢,但此刻仍然覺得這區區一塊二毛四簡直是極大的恥辱,哪怕在當時錢很值錢。
這也讓他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金錢的重要性無可比擬,其“吸引力”越來越強。
在依靠工分生活的時期,工分就是一切的關鍵。
當時有一句順口溜,形象地描繪出生產隊時期農村裏受尊敬的人物:“惹了隊長幹重活,惹了保管動秤砣,惹了會計用筆戳,惹了書記沒法活。”
另外,赤腳醫生和民辦教師也是眾人非常羨慕的職業。
他們一般來說,吃飽穿暖不是問題。
還有就是帶領村民外出做副業的帶頭人,他們必須有接到活計並成功賺錢的非凡能力。
說白了,就是外出打工的組織者。
至於小工廠之類的副業,在這深山裏根本沒辦法實施,難以開展。
石河子村的副業隊全年不停歇地工作,前提是帶隊的人迴來時,每人要向隊裏上交二百八十元。
在工人月工資隻有二三十塊錢的那個時候,想要掙到二百八十元,確實非常困難。
要是能賺到超過這個數目的錢,自然就進了他們自己的口袋。雖然工作異常辛苦,但隻要找到門道,還是能獲得相當豐厚的收益。
當然了,對於他們,村民們沒有太多抱怨。畢竟他們有一技之長。
而且,正是因為他們掙迴來的這些錢,常常讓一年的工分更有價值。
普通家庭的日子就比較難過了,隻能絞盡腦汁爭取每一個能讓記分員給記上一兩個工分的機會。
農忙的時候,這樣的機會還稍微多一些,可一旦到了農閑的時候,想要掙工分簡直比登天還難,根本沒有辦法。
早些年情況還好,那時人們心裏有著強烈的信念,積極性很高,可謂團結一致,**協力。
可到了現在,大家都已經明白很多事情的真相。
生產隊作為集體組織,所有勞動都是為集體服務,勞動者沒有主人的感覺,報酬采用工分製,幹多幹少沒區別,而且集體統一組織、決策和分配,個人沒有自主權……這樣一來,人們的積極性可想而知。
往往一天的工作恨不得分成幾天來完成,總之,一個字,“混”就行了。
石河子村土地貧瘠,主要種的是玉米、紅薯。在給國家交了公糧、給集體留夠之後,實際上剩下的很少,能分到各家各戶的,無非就是一些紅薯和很少的一點玉米。
不少家庭因為勞動力不足,家裏又有老人小孩要照顧,連基本的食物都湊不齊,可總不能眼睜睜看著人餓死,無奈之下隻能向隊裏借糧借錢勉強維持生活,以後再還。
然而,這筆債務不是那麽容易還的,相反,還需要不斷地借,年複一年,債務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當然了,等到土地分到戶之後,這些從隊裏借的錢糧,就全部取消,不用再還了。
宋陽一家,父母、哥嫂加上他自己,五個壯勞力,今年一整年下來,分到的紅薯,填飽肚子還算勉強可以,可在錢方麵卻毫無收獲,反而欠下一塊二毛四……這還是第一年出現這種情況,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宋陽花費的那筆錢導致的。
宋陽清楚地記得,大概是因為家裏有兩個女兒要撫養,大哥和嫂子當晚沒說什麽,可父親一迴到家,看到宋陽的瞬間,就憤怒不已,破口大罵:“你這個混蛋東西,整天稀裏糊塗,沒個正經樣子……”
生產隊會計那裏的賬本上,宋陽名下的工分記錄實在慘不忍睹。
想到這些,宋陽額頭不禁冒出一層細密的汗珠,當時父母的責罵實在太兇了。
宋陽仔細考慮了一下,覺得非常有必要避開這次結算,最好還能想辦法彌補一下。
其實,在他內心深處,還真有點希望能讓父母好好批評他幾天,因為上輩子他失去了所有親人,想聽他們的嘮叨責罵都成了奢望。
但深思熟慮之後,他明白自己這輩子一定會改變這個局麵,未來的日子還很長,宋陽覺得還是盡量避免為好。
是時候承擔責任了。
年關快到了,必須得想個辦法,先讓這個新年過得好一點。
“到底該怎麽辦呢?”
宋陽一邊往家裏快步走,一邊苦苦思考。目光偶然看到手中提著的竹鼠,心裏漸漸有了主意。
“狗娃子,你這是要去哪?”
宋陽順著山坡往下走,來到沿著河修建的大路上,正沉浸在思考中的他,突然聽到河邊傳來唿喊聲,趕緊停下腳步,順著聲音望去。
透過河岸邊竹林的縫隙,他看到在河邊的人正是自己的發小王嶽。
“蛋子哥!”
宋陽臉上露出笑容,大聲打招唿。
就像狗娃子是宋陽的小名一樣,王嶽也有個小名,叫鐵蛋。王嶽比宋陽大一歲,宋陽一直習慣叫他蛋子哥。
老一輩的人相信,給孩子取個粗俗的低賤名字,更容易養活長大。
這類名字雖然不好聽,通常情況下,隨著孩子長大成人,這樣的昵稱就會被正式名字代替,人們不會輕易再叫,就怕當事人介意。
隻有關係特別親密的人,才會繼續這樣稱唿。
王嶽,是宋陽上輩子最感激的人,獨一無二,無可替代。
他們從小一起長大,是關係親密的發小、鐵哥們。在宋陽變成殘疾、被人嫌棄、孤立無援的時候,王嶽在長達幾十年的時間裏,一直對他關懷備至、全力幫助。甚至還不遺餘力地給他介紹過兩門親事,滿心希望能有個人陪伴照顧宋陽。
隻是,這兩門親事都沒成功。就算第二門親事的對象是個帶著孩子的二婚女人,可當她上門看到宋陽的情況後,也是毫不猶豫地轉身離開,一句話都沒留下。
從那以後,宋陽就完全打消了成家的念頭。
此刻見到王嶽,宋陽內心激動不已。
在他心裏,王嶽就像自己的親人一樣,地位一點不比家裏的親人差。
他扛著鋤頭,提著竹鼠,沿著竹林邊的小路快步朝河邊走去。
“喲嗬,狗娃子,你小子真厲害,一下子就抓到這麽多竹鼠。”
看到宋陽手中提著的竹鼠,王嶽立刻興奮起來:“你是在哪抓到的?”
“在**梁那一大片茅草坡上,我閑著沒事,去那轉了一圈,運氣還不錯,找到了幾個竹鼠洞。”宋陽笑著迴答。
“**梁?那地方有點遠啊!”
王嶽伸出手,輕輕捏了捏其中一隻雄性竹鼠,然後屈指在它兩條後腿之間彈了一下,竹鼠疼得又開始“嗯嗯”地叫了起來。
“不遠的話,哪能輪到我呢?蛋子哥,晚點來我家吃肉,我打算把這些竹鼠都煮了,你可一定要來!”
“這多不好意思啊!”
“咱們這關係,有什麽不好意思的?親如兄弟,你還不明白嗎?”
“好吧,那我晚點過去。你先迴去吧,我再釣會兒魚,看看能不能釣到幾條魚一起帶去。”
宋陽的目光看向河裏,這裏是個河灣,水麵比較寬闊。炎熱的夏天,放牛娃們總喜歡光著身子在河裏遊泳玩耍。
河邊放著一個用來裝魚的魚簍,一個裝著蚯蚓的竹筒,還有一根去掉枝葉的竹棍架在一塊石頭上,竹棍上係著一根納鞋底的線,連著一個用玉米杆做的浮漂,水裏是一根用燒紅的縫衣針彎曲做成的魚鉤。
宋陽對王嶽這套簡單的釣魚“裝備”再熟悉不過。
他轉頭看了看魚簍,裏麵空空的,忍不住笑了起來:“你明明不擅長遊泳,卻喜歡釣魚……別人都是下河摸魚,隻有你在這釣。別釣了,來我家幫忙殺竹鼠吧,難道吃頓竹鼠肉,我還會跟你要禮物不成?”
王嶽想了想,也不再客氣:“那行,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