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老一輩摸索的經驗
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 作者:中郎將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這個時期,殺豬可是一件非常嚴肅重要的事情,它既是一件值得慶祝的喜事,也是家裏的大事,就連殺豬的日子都有很多講究。
老話說,殺七不殺八,遇到亥日、亥時,還有陰曆的六、八日,都不適合殺豬,而且還要避開家裏人的屬相。
在殺年豬的前一天,就不再給豬喂食了。
一方麵,餓著的豬掙紮的力氣會小一些,方便宰殺;另一方麵,這樣豬在宰殺時排便會少一些,腸肚清空後,處理起來也更方便。
更重要的是,隻有餓了一晝夜的豬,才能“吊”出粉腸裏的“粉”。
這粉腸是豬小腸和豬大腸連接的一小段,裏麵的“粉”,可是難得的美食。
一旦端上餐桌,那可是大家都搶著吃的好東西。
在這個主要以紅薯、土豆和玉米作為主食的年代,能吃上一頓麵條,實在是很難得。
林金友不緊不慢地走進屋裏,看到李嘉怡遞過來的一大碗麵,湯麵上油花裹著辣椒的鮮豔紅色,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喲,吃得這麽好!”
“一年就這麽一次,這可是大事,不能隨便!”旁邊的宋建國笑著遞過板凳:“肯定得吃好點,再說今天要殺兩頭豬,您可得多費點力。”
林金友坐下後,在火塘石上敲了敲煙袋,把它裝進衣兜,接過那大碗麵條,用筷子攪拌了幾下,挑起一大筷,張嘴“吸溜”一聲,大口吃了起來,簡單嚼了幾下就吞了下去,咧嘴笑道:“這麵條做得真不錯,好吃!”
“鍋裏還有,您可得吃飽!”王靜雅在一旁說道。
林金友高興地點點頭,也不客氣:“那我還得再吃一碗!”
村裏像林金友這樣的人,性格直爽,心裏想什麽嘴裏就說什麽,相處起來很輕鬆。
趁林金友吃麵條的時候,宋陽叫上王嶽開始擺放殺豬的案板。
這殺豬案板看起來像條長凳子,又寬又矮還很結實,足夠好幾個人按著待宰的豬在上麵操作。
往年殺過豬,他們知道案板該怎麽擺放。放豬頭的一端要低一些,豬屁股的位置稍微高一點,這樣在宰殺時,豬體內的血更容易流出來。
兩人擺好案板後,又在屋前支起了掛肉的杆子。
這時,宋建國撥弄了一下屋裏火塘的柴火,讓火燒得更旺,鉤子上掛著鐵鼎罐燒水,另外準備一個盆,裏麵撒上鹽、薑末、辣椒麵、花椒麵等調料,用開水衝開,放在一旁放涼。
這是用來接豬血的,豬血凝固後,用刀像切豆腐一樣切成小塊,煮一煮就能得到一盆美味的“血花(血旺)”。
等林金友吃完飯,抽了袋旱煙,終於準備動手了。他提著一個顏色都分辨不清的布包,裏麵裝的全是他的殺豬工具,各種各樣的刀子:剁刀、砍刀、割刀、剔刀,擺出來一大堆。
其中最顯眼的,是一把又尖又窄又長的殺豬刀,寒光閃閃,足有一尺長。
宋陽對這把刀並不陌生,在打獵的時候,這可是必備的。要是碰到獵物,尤其是猛獸,一槍搞不定的時候,就指望這把殺豬刀了。在刀把上綁根木棒,就是很好的搏鬥武器。
不過宋陽可不希望自己有使用它的那一刻。
畢竟,需要提刀搏鬥的時候,肯定是到了拚命的時刻。
林金友走出來,宋建國、宋軍、王父也都跟了出來。
宋陽找了根結實的棕繩,拍拍王嶽的肩膀:“蛋子哥,幫我抓豬。”
宋軍有些不放心:“還是我來吧?”
豬圈裏墊著從山裏摟來的鬆葉,黑豬在裏麵可不是吃飽就睡,而是不停地在圈裏翻拱折騰,把墊圈的草葉都翻拱得細碎,和屎尿混合在一起發酵,成了很好的農家肥。
別看這頭豬不到兩百斤,卻特別能折騰,有的獠牙都露出來了,兇得很,沒點技巧還真製服不了。
宋陽一心想著打獵,以後少不了會和野豬打交道,要是連家豬都搞不定,還怎麽混。
他擺擺手:“沒事,還是我來!”
這是自家養的豬,對人沒那麽害怕。宋陽沒有像別人家那樣,上手就抓耳朵、提尾巴,強行把豬轟出來。因為那樣很容易讓豬掙脫受驚,又得追著折騰。
他先把棕繩打了個活結,然後慢慢靠近那頭似乎察覺到今天要倒黴、不斷往後縮的黑豬。趁著黑豬張嘴的瞬間,迅速把棕繩圈口套進豬嘴,猛地一拉收緊。
豬嘴裏有長長的獠牙,被套住後,它驚叫著左衝右撞,把圈裏另外三頭豬也嚇得驚慌起來。不過,被拴住嘴的黑豬怎麽也掙脫不了。
宋陽把棕繩遞給守在圈門口的王嶽,自己繞到豬屁股後麵,抓住豬尾巴在手上挽了一圈,用力往上前方一提。宋軍也上前,幫著王嶽往外拉,很輕鬆地就把黑豬趕出了圈門。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宋建國、王父也上前幫忙,揪住豬耳朵,直接把豬拖到案板邊,調整好位置。
王嶽和宋軍把繩子交到林金友手裏,王嶽在前麵攔住,宋軍則往黑豬身上一撲,把豬撲倒在地。宋建國和王父趁機分別抓住前後兩隻蹄子,幾人一起用力,把黑豬橫放在長條案板上,死死按住。
黑豬被橫放後,四蹄微微抬高,幾人摟住豬的腋下,任憑它怎麽踢蹬,都使不上勁,隻能乖乖任人宰殺。
“讓雲梅把刀子拿過來!”
林金友把棕繩在豬嘴上挽緊,用左手提著,對在一旁看著的雲梅說道。
在這方麵,林金友很有講究,一般不親自拿刀,通常都是讓小孩子把刀遞過來。
據說這樣可以免去殺豬人的罪過,小孩子年幼不懂事,不會犯遞刀的忌諱。
雲梅乖巧地把刀子遞給林金友,站在一旁看著。
林金友瞪了她一眼:“趕緊迴屋裏躲起來,不許看!”
不滿十二歲的孩子不能旁觀殺豬,李嘉怡趕忙過來,把兩個孩子都拉進了屋裏。
這時,王靜雅送來了早就準備好接豬血的盆子,順便拿了塊布,把黑豬的四蹄擦幹淨。
這也有講究,叫做“洗腳”。
據說這樣做之後,不會造下殺孽,豬能順利投胎超生,家裏養的豬也不容易生病。
其實在宋陽看來,這主要是為了防止豬蹄上的髒東西在豬掙紮踢蹬時掉進盆裏。
一切準備就緒。
林金友習慣性地用大拇指刮了刮刀鋒,刀刃泛著青光,他小聲念叨著:“豬娃豬娃你莫怪,你本是人們的一碗菜。今年去了明年來,畜牲快快去投胎。”
念完,他立刻動手。
刀尖斜著插入豬脖子,一直插至刀柄。
黑豬發出沉悶而淒慘的嚎叫,血液順著刀子噴湧而出,“嘩啦啦”地落進盆裏。
不愧是殺豬的行家,林金友這一刀,完美詮釋了快、準、狠,刀尖精準地刺到了黑豬的心髒,幹淨利落,一刀就結束了豬的性命。
這些年來,他從沒有用刀子傷到過豬的胸肋,也從來沒有補過第二刀。
要是刀子戳傷胸肋,豬血就會滲進胸腔,形成嗆血,影響肉質。
而如果一刀沒刺中,抽刀後豬還沒死,這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所以,不難想象林金友有多受歡迎。
在村裏,給他點酒或者肉就行;要是別的村請他去幫忙殺豬,除了酒肉,還得給他些錢。
宋陽靜靜地看著,仔細觀察林金友的手法,又聯想到李乘風告訴他的用火槍打野豬的最佳位置——前腿腋後三寸,那同樣也是心髒的位置。
這些老輩人摸索出來的經驗,真的很準。
老話說,殺七不殺八,遇到亥日、亥時,還有陰曆的六、八日,都不適合殺豬,而且還要避開家裏人的屬相。
在殺年豬的前一天,就不再給豬喂食了。
一方麵,餓著的豬掙紮的力氣會小一些,方便宰殺;另一方麵,這樣豬在宰殺時排便會少一些,腸肚清空後,處理起來也更方便。
更重要的是,隻有餓了一晝夜的豬,才能“吊”出粉腸裏的“粉”。
這粉腸是豬小腸和豬大腸連接的一小段,裏麵的“粉”,可是難得的美食。
一旦端上餐桌,那可是大家都搶著吃的好東西。
在這個主要以紅薯、土豆和玉米作為主食的年代,能吃上一頓麵條,實在是很難得。
林金友不緊不慢地走進屋裏,看到李嘉怡遞過來的一大碗麵,湯麵上油花裹著辣椒的鮮豔紅色,忍不住咽了咽口水:“喲,吃得這麽好!”
“一年就這麽一次,這可是大事,不能隨便!”旁邊的宋建國笑著遞過板凳:“肯定得吃好點,再說今天要殺兩頭豬,您可得多費點力。”
林金友坐下後,在火塘石上敲了敲煙袋,把它裝進衣兜,接過那大碗麵條,用筷子攪拌了幾下,挑起一大筷,張嘴“吸溜”一聲,大口吃了起來,簡單嚼了幾下就吞了下去,咧嘴笑道:“這麵條做得真不錯,好吃!”
“鍋裏還有,您可得吃飽!”王靜雅在一旁說道。
林金友高興地點點頭,也不客氣:“那我還得再吃一碗!”
村裏像林金友這樣的人,性格直爽,心裏想什麽嘴裏就說什麽,相處起來很輕鬆。
趁林金友吃麵條的時候,宋陽叫上王嶽開始擺放殺豬的案板。
這殺豬案板看起來像條長凳子,又寬又矮還很結實,足夠好幾個人按著待宰的豬在上麵操作。
往年殺過豬,他們知道案板該怎麽擺放。放豬頭的一端要低一些,豬屁股的位置稍微高一點,這樣在宰殺時,豬體內的血更容易流出來。
兩人擺好案板後,又在屋前支起了掛肉的杆子。
這時,宋建國撥弄了一下屋裏火塘的柴火,讓火燒得更旺,鉤子上掛著鐵鼎罐燒水,另外準備一個盆,裏麵撒上鹽、薑末、辣椒麵、花椒麵等調料,用開水衝開,放在一旁放涼。
這是用來接豬血的,豬血凝固後,用刀像切豆腐一樣切成小塊,煮一煮就能得到一盆美味的“血花(血旺)”。
等林金友吃完飯,抽了袋旱煙,終於準備動手了。他提著一個顏色都分辨不清的布包,裏麵裝的全是他的殺豬工具,各種各樣的刀子:剁刀、砍刀、割刀、剔刀,擺出來一大堆。
其中最顯眼的,是一把又尖又窄又長的殺豬刀,寒光閃閃,足有一尺長。
宋陽對這把刀並不陌生,在打獵的時候,這可是必備的。要是碰到獵物,尤其是猛獸,一槍搞不定的時候,就指望這把殺豬刀了。在刀把上綁根木棒,就是很好的搏鬥武器。
不過宋陽可不希望自己有使用它的那一刻。
畢竟,需要提刀搏鬥的時候,肯定是到了拚命的時刻。
林金友走出來,宋建國、宋軍、王父也都跟了出來。
宋陽找了根結實的棕繩,拍拍王嶽的肩膀:“蛋子哥,幫我抓豬。”
宋軍有些不放心:“還是我來吧?”
豬圈裏墊著從山裏摟來的鬆葉,黑豬在裏麵可不是吃飽就睡,而是不停地在圈裏翻拱折騰,把墊圈的草葉都翻拱得細碎,和屎尿混合在一起發酵,成了很好的農家肥。
別看這頭豬不到兩百斤,卻特別能折騰,有的獠牙都露出來了,兇得很,沒點技巧還真製服不了。
宋陽一心想著打獵,以後少不了會和野豬打交道,要是連家豬都搞不定,還怎麽混。
他擺擺手:“沒事,還是我來!”
這是自家養的豬,對人沒那麽害怕。宋陽沒有像別人家那樣,上手就抓耳朵、提尾巴,強行把豬轟出來。因為那樣很容易讓豬掙脫受驚,又得追著折騰。
他先把棕繩打了個活結,然後慢慢靠近那頭似乎察覺到今天要倒黴、不斷往後縮的黑豬。趁著黑豬張嘴的瞬間,迅速把棕繩圈口套進豬嘴,猛地一拉收緊。
豬嘴裏有長長的獠牙,被套住後,它驚叫著左衝右撞,把圈裏另外三頭豬也嚇得驚慌起來。不過,被拴住嘴的黑豬怎麽也掙脫不了。
宋陽把棕繩遞給守在圈門口的王嶽,自己繞到豬屁股後麵,抓住豬尾巴在手上挽了一圈,用力往上前方一提。宋軍也上前,幫著王嶽往外拉,很輕鬆地就把黑豬趕出了圈門。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
宋建國、王父也上前幫忙,揪住豬耳朵,直接把豬拖到案板邊,調整好位置。
王嶽和宋軍把繩子交到林金友手裏,王嶽在前麵攔住,宋軍則往黑豬身上一撲,把豬撲倒在地。宋建國和王父趁機分別抓住前後兩隻蹄子,幾人一起用力,把黑豬橫放在長條案板上,死死按住。
黑豬被橫放後,四蹄微微抬高,幾人摟住豬的腋下,任憑它怎麽踢蹬,都使不上勁,隻能乖乖任人宰殺。
“讓雲梅把刀子拿過來!”
林金友把棕繩在豬嘴上挽緊,用左手提著,對在一旁看著的雲梅說道。
在這方麵,林金友很有講究,一般不親自拿刀,通常都是讓小孩子把刀遞過來。
據說這樣可以免去殺豬人的罪過,小孩子年幼不懂事,不會犯遞刀的忌諱。
雲梅乖巧地把刀子遞給林金友,站在一旁看著。
林金友瞪了她一眼:“趕緊迴屋裏躲起來,不許看!”
不滿十二歲的孩子不能旁觀殺豬,李嘉怡趕忙過來,把兩個孩子都拉進了屋裏。
這時,王靜雅送來了早就準備好接豬血的盆子,順便拿了塊布,把黑豬的四蹄擦幹淨。
這也有講究,叫做“洗腳”。
據說這樣做之後,不會造下殺孽,豬能順利投胎超生,家裏養的豬也不容易生病。
其實在宋陽看來,這主要是為了防止豬蹄上的髒東西在豬掙紮踢蹬時掉進盆裏。
一切準備就緒。
林金友習慣性地用大拇指刮了刮刀鋒,刀刃泛著青光,他小聲念叨著:“豬娃豬娃你莫怪,你本是人們的一碗菜。今年去了明年來,畜牲快快去投胎。”
念完,他立刻動手。
刀尖斜著插入豬脖子,一直插至刀柄。
黑豬發出沉悶而淒慘的嚎叫,血液順著刀子噴湧而出,“嘩啦啦”地落進盆裏。
不愧是殺豬的行家,林金友這一刀,完美詮釋了快、準、狠,刀尖精準地刺到了黑豬的心髒,幹淨利落,一刀就結束了豬的性命。
這些年來,他從沒有用刀子傷到過豬的胸肋,也從來沒有補過第二刀。
要是刀子戳傷胸肋,豬血就會滲進胸腔,形成嗆血,影響肉質。
而如果一刀沒刺中,抽刀後豬還沒死,這被認為是不吉利的。
所以,不難想象林金友有多受歡迎。
在村裏,給他點酒或者肉就行;要是別的村請他去幫忙殺豬,除了酒肉,還得給他些錢。
宋陽靜靜地看著,仔細觀察林金友的手法,又聯想到李乘風告訴他的用火槍打野豬的最佳位置——前腿腋後三寸,那同樣也是心髒的位置。
這些老輩人摸索出來的經驗,真的很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