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想買狗?”


    “我覺得這兩隻半大的狗崽不錯,家裏缺能看家護院的,進山也需要個伴兒。”


    “您要是想要就直接抱走得了,留在家裏我們也養不活,都瘦得不成樣子了,不要錢!”


    “那可不成,把它們養到這麽大不容易……大爺沒在家嗎?”


    “上山砍柴去了。”


    “那您跟大爺商量下價格,我們迴來的時候再過來看看,要是價格合適,我就買走,您看行不?”


    “那等你們迴來再說!”


    宋陽進屋觀察了一番,在這山裏居住的隻有兩位老人,家中似乎沒有年輕人。


    如今這年頭,很多人家確實沒有足夠的糧食喂養,有了狗崽養不起,要麽送人,實在送不出去的,也有不少會把狗崽扔到山裏讓它們自謀生路。


    老婆婆讓宋陽直接抱走,這是常見的情形。


    這兩隻狗崽能長這麽大,估計沒少自己去山裏找吃的。


    但看著老人,宋陽心裏還是有些不忍。


    兩人喝了熱水,休息了一會兒又有了精神,謝過婆婆並順便問了路,再次走進山林。


    “老人家裏還有不少鬆子,為啥不直接花錢買呢?我估計便宜點她應該會賣的!”


    王嶽惦記著那小袋鬆子,看到的時候碰了碰宋陽,征求意見,卻被宋陽搖頭拒絕了,他很是疑惑。


    “這裏距離漢中還遠著呢,到了漢中估計差不多。現在買了背著,走過去太累,人受不了。而且,老人家也說了,等著換點山外的人帶來的東西,他們需要的不隻是針頭線腦,還有別的,就別打那些鬆子的主意了,就她們的年紀,出趟山到附近鎮上都不容易,何況鬆子也沒多少。”


    “那為啥兩隻狗白送你你不直接帶走?”


    “老人的日子比咱們難過多了,怪可憐的,再說老人很實誠,我心裏還是覺著給點補償更好,主要是心裏能踏實。”


    “喲,沒想到你這小子心還挺善。”


    “心善不善,那也得看麵對的是誰。”


    “這倒是!”


    重新踏上米倉道,行走在這狹窄如羊腸般的小路上,繼續往山裏走。


    一路上,岩石縫隙、溝壑陡坡上生長著各種各樣奇特的鬆柏,雄偉蒼勁,高大挺拔,讓高山充滿生機,讓萬物呈現出獨特的姿態。


    此時的王嶽,這是頭一次深入如此陌生的山林,看著眼前的一切,既感到新奇又十分緊張,既覺得陌生又心懷恐懼。


    他不像宋陽,已經跟著師傅李豆花多次進入深山,早就習以為常了。


    不時傳來的鳥叫和獸吼,讓王嶽沒心思欣賞山中美景,眼睛不停地四處張望,心裏一直七上八下。


    在這樣的山裏行走,心情總是格外沉重,越走越覺得孤單,越走越感到害怕。


    有時候附近山林裏饑餓的鳥兒在林中穿梭,發出的聲響都能把人嚇一跳,兩腿忍不住發抖,恨不得馬上飛出這片山嶺。


    王嶽被草叢中突然竄出的一隻野兔嚇得不輕,忍不住問道:“狗娃子,你說會不會突然出現一頭黑熊或者一隻餓狼,咱們啥都沒帶,恐怕應付不了啊!”


    “把膽子放大,大步往前走,別瞎琢磨,也別到處亂瞅,大白天不會有什麽野生動物的,往往在你發現它們的時候,它們早就跑了,它們更怕人,也不可能有那麽多野生動物。”


    宋陽心裏很清楚王嶽對大山深處不適應的這種感受,他自己也曾有過,同時也明白,這樣大大咧咧地在山裏碰到有主動傷人能力的中大型野獸的可能性極小:“黑熊見了人也會跑的,再說,這麽冷的天,它們早就躲洞裏睡大覺去了,至於餓狼,除非是一群,單獨一隻,敢靠近,幾棍子就能解決。


    真要是隨便就能見到野生動物,多到這種程度,那打獵的人早就發財了,但實際情況是,打獵的人進山,也得特別仔細地觀察,仔細地傾聽,才能發現野生動物的蹤跡,往往要跟蹤好久才能找到。沒什麽好怕的。”


    王嶽心裏得到了安慰,長長地舒了幾口氣,調整好心態,走了一段發現確實如宋陽所說,這才真的不再害怕,接著加快腳步跟上了宋陽。


    這邊山裏的人家居住得很分散,翻過一條山溝,順著古道走了幾裏路,看到一條土路旁有四五戶人家。


    兩人走進離得最近的一戶人家,院子裏有一座純木質結構的馬鞍架子房,看樣子建成不久,還很新。


    一個壯年男子,應該是院子的主人,正在揮舞著一把長柄大斧頭,劈著一根像椽子般粗的木柴,已經劈好的木柴沿著院子邊緣,整齊地堆成至少一米五高的一排柴堆,都是好木頭,放在以後,這簡直就是浪費,太奢侈了。


    宋陽開口問道:“大哥,我們是用針頭線腦這些東西來換鬆子的,您有沒有想換的?”


    壯年男子說道:“先進屋看看你們的東西再說。”


    於是,兩人跟著壯年男子進了屋,女主人聽說宋陽和王嶽有兒童的帽子和女人用的頭巾之類的東西,也過來查看。


    挑挑揀揀了一會兒,兩人的蛇皮袋子裏又多了十多斤鬆子。


    接著,女主人站在院子邊,喊不遠處的另一戶人家,把兩人介紹了過去。


    就這樣,兩人見人就問,見院子就喊,走這家串那家,以物換物,順便問問路。


    不知不覺又過去了三個多小時,當傾斜的太陽向西邊沉落,山溝裏不斷升起縷縷炊煙時,兩人已經換到了七八十斤鬆子,情況比宋陽預想的還要好。


    估計了一下時間,王嶽說道:“離最近的小鎮還有十多裏路,山裏的路不好走,十裏路聽起來不遠,但咱們不熟悉,不知道近道,彎彎曲曲的,怕是一兩個小時都不一定能走到,得找個地方住一晚。”


    宋陽點點頭:“現在背著的東西重了,確實走不快,沒必要走太遠。在附近找個地方住下就行,能碰到人家最好,實在不行,找個路邊小店或者山洞也行。”


    在米倉古道上,走到山腰或者河邊,有一種被叫做“路邊小店”的小鋪子,它因古道的繁榮而出現,又因古道的衰敗而消失。


    路邊小店之所以被稱為“小”,就是因為它規模小,設施自然也少,不過能提供簡單的飯菜和一張床鋪,基本能滿足旅人的需求。


    古道雖然已經廢棄,但沿著古道兩邊打獵采藥的人還有,也有懷著某些想法的人,就像宋陽他們,背著東西不走大路,是怕被阻攔。


    為了避開麻煩,還是有人會選擇走這條艱險的古道。


    米倉道沿途其實出現了不少小村莊,就算是荒山野嶺裏無人居住的路邊小店,也有經常路過的人簡單收拾一下,當成過夜的地方。


    晚上住宿的問題,不難解決,出門在外,也沒什麽可挑剔的,能湊合就行。


    就這樣,順著嫋嫋升起的炊煙,邊走邊換,背著越來越沉重的鬆子,一會兒下到河灘,一會兒爬上陡坡,運氣不錯,夜幕降臨的時候,兩人來到了岔溝裏一戶人家的院子旁。


    “今晚就住這兒了!”


    “好!”


    兩人拿定主意,王嶽馬上開口:“老鄉,有沒有鬆子可以換東西?”


    聽到喊聲,從屋裏走出一位婦女:“有是有,怎麽個換法?天黑了,幹脆你們進屋來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中郎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中郎將並收藏重生1979:發家從采藥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