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夕,防城知縣李九章終於迎來了翹首盼望已久的書信,是已經被實授兩廣總督林則徐的來信。
林則徐在信裏表揚了李九章忠君愛國,熱心籌款的行為,表示他十分讚賞,但因初任兩廣總督,又因抵禦英國人操心軍事,所以這封信來遲了。
如今正在加強軍備建設,操練水師,行政事宜暫時也無力過問,待英國人退卻,南海靖安,勢必會向吏部推舉有功之人。
又談到當前形勢,要李九章在屬地速速組織團練、鄉勇隊伍,勤加操練,廉州、欽州、防城一線務必要做好海邊防範。
林則徐最後又勉勵了李九章幾句,算是褒獎了一下。
李九章讀過信後,將兩位心腹師爺叫到書房,將信給他們看。
兩位師爺看過書信,齊齊拱手恭喜老爺,能得林則徐大人青睞,升遷指日可待。
李九章臉上甚有得色,說:“兩月前,廣州就傳來消息,林則徐在一次會議上曾親口提及防城縣,稱防城雖遠,亦有忠君愛國之官員,馳援虎門軍備,其行可嘉。”
“我以為上月就能得到些消息,但沒想到今日提督大人會親筆來信,也難怪,當前局勢緊張,提督大人重任在肩,考慮不到我等,也屬應當。”
兩位師爺連聲誇讚李知縣當初決策果斷,能得提督大人高看一眼,絕非偶然,乃是有決斷之智慧。
享受了兩位師爺的馬屁之後,李九章進入了正題,說:“二位師爺,提督大人要求興建團練,你們怎麽看?”
沉吟了一會,一位稍稍年長的師爺說:“聽聞提督大人在湖廣任職之時便重視鄉勇,近期聽廉州來人稱提督大人在廣州廣泛招錄漁人和閑散,助力水師,可見提督大人對此有獨到之處。”
“林大人來信提及,防城自當落實。可防城此地偏僻,人口自遷海令後凋零。至今仍在養息中,江平江以西多有拋荒之地,人煙稀少。”
“我朝禁止海外通商,西邊嚴防安南人入境,北麵又有十萬大山阻隔,水陸交通受阻,工商凋零,商賈士紳無甚家底,老爺上次籌款可見一二。這團練鄉勇若在老家自然不算難事,在此,難!難!難!除非.....。”
李九章接話問:“除非什麽,師爺道來,都是討論,不行也不會怪罪。”
師爺接著說:“除非用山上蠻夷。”
此話一出,三人都沉默了,自唐宋以來,蠻夷造反此起彼伏,中原一直是對蠻夷存在戒心。
前朝開始從羈縻變為改土歸流也是想徹底解決這一隱患,早將廉州、欽州、防城一帶改土歸流完畢。
十萬大山北邊上思府境內仍有土官,朝廷也費盡心思想徹底改造。
雖然朝廷沒有明文規定蠻夷不可成立團練、鄉勇甚至參軍,但綠營用兵,基本都是漢人,罕見蠻夷僚人。
沉默了一會兒,師爺繼續說:“本縣在籍人口少,但山上蠻夷隱人眾多,前任、前前任都未曾上山清理人口,一寨一保製度,十餘年來,僅靠寨裏申報,不知增長為幾。”
“按蠻夷習性,警惕官府,必然大量瞞報,其存量也眾多,一寨如出十人,團練人數不難也。蠻夷生活艱難,刀耕火種,一口飽飯就可,費用也低於漢人,鄉紳自然願意。”
另外一位師爺接著說:“團練鄉勇之事勢在必行,更不可落後。蠻夷充之,我等不說,廣州也不知曉。待後期,各地團練之數明了,我縣人口在籍少,再行削減部分蠻夷團練,待老爺升遷,便留於後人化解。”
李九章考慮了一下說:“茲事體大,日後再議,且與縣丞大人相商方可。”
師爺起身告退並提醒李九章:“縣丞大人告假去廣州看病,假期延至明年三月,老爺莫忘了。”
李九章看著退出去的兩位師爺,歎了一口氣,這個窮地方,連縣丞都呆不住,看情況又借著生病看病去廣州找人調動去了。
人家縣丞爭權爭利,自家這個縣丞倒好,啥也不爭了,一門心思要走。
但這用蠻夷充當團練一事,真的要找人好好商議。
因為臨近過年,李九章就讓下麵人把每年年前與士紳的會議提前召開了,在這個會上,李九章就把組織團練的事情拋了出來。
沒有士紳主動站出來,話逼到份上了,就開始哭窮。團練這種事不但要出人還得出錢,衣服武器樣樣都是士紳置辦,官府是不給錢的。
團練也得吃飯啊,平時訓練,官府征調啥的,那夥食都按舉辦團練的士紳負責,除非打仗,那時候由軍隊負責。
再說團練都是人家一個青壯年,家裏還有事啊,那務工的費用又是一筆支出。
在富裕地方,一般都是大戶人家領頭,人家本來看家護院就養了一批人,刀箭啥都有的,從中間調一批出來用,再弄點佃戶充進去,費用也小一些。
防城縣這裏沒有這樣的大戶啊,所謂士紳,也不過家裏幾十口人,田畝多一些而已。在族裏是個族長什麽的,但家族的人口他也不能完全調動的了,這和李九章老家浙東那裏沒法比啊。
苦口婆心說了半天,也不過湊了三十來個名額,這與目標兩百人差的甚遠啊。
李九章心裏不禁冷了半截,看來非走用蠻夷充當團練這一步了。
他無趣的把過年要交代的事情都說了說,便把士紳的會散了。
等幾日,巡檢司周玉岫年前肯定要迴縣城一趟,再與他商量一迴。
縣城裏的知縣焦頭爛額,絲毫不影響到山上,自古皇權不下鄉,知縣一般隻管到士紳。
至於山上蠻夷,瑤族的《過山榜》都說了,山林是瑤家的,平地才是你漢人的。瑤家隻要不要你平地的田,那就不納稅不服徭役。
當然,當朝廷組織大批人馬闖進瑤寨,把刀架在脖子上的時候,那時候也會改了祖宗規矩,沒到那一步,嘿嘿,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大規模的建設愈發顯得“豐南號”人力的緊張,緊趕慢趕,大門的雛形在臘月十八的時候完工。
圍牆還在繼續加高,門衛室已經砌好。但保安宿舍還沒有,磚塊燒製跟不上速度,隻能先開始其他房屋的地麵平整和挖地基,備木竹料。
大門的雛形的落成給大家都帶來了濃濃的安全感。田虎已經把安保的重心轉移到新的大門處。
柏家村和赤腰瑤寨原來的寨門都由各自安排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弱之人看護,反正都掛一個鈴鐺,有事就敲鈴鐺。
人力啊,人力!沈雲峰心一橫,讓田虎帶著範有財和朱十八這兩個互相看不對眼的帶人出去,又用武力“接”了兩夥子土匪迴來過年。
反正明年就能把新的宿舍造好,就全部放在柏家村下麵去住了,也不會影響柏家村。
和前麵兩批土匪一樣,吃了幾頓幹飯,再換上幹淨的新衣,看著威風凜凜的大門,土匪們趕都趕不走了,非常誠懇的表示,要當“豐南號”的新村民。
年前最後一次交易,張大強把劉永浩十歲的兒子帶著一起去和劉永浩見個麵。
因為孩童安全問題,沈雲峰已經告知劉永陸,孩兒們就留在山上過年,防止路途上的風險。劉永陸也同意了,於是這十個萬尾島的孩兒就在柏家村過年了,柏雲也做了安排。
考慮到劉永浩來交易,張大強就把他的兒子劉成剛帶上了,讓劉永浩看看。
因為過年,這次其他貨物帶的少了,特意給萬尾島帶了半片整豬和一些酒,讓萬尾島改善改善。
看到兒子,劉永浩十分高興,抱著兒子劉成剛在林間說話。
劉成剛口袋裏裝了炭筆,蹲了下來,在石頭上寫了三個字,然後指著念給劉永浩聽:劉-成-剛。然後又用手把後麵兩個字擦了去,重寫了永浩兩個字,再一字一頓的讀給阿爸聽:劉-永-浩。
劉永浩聽著,眼角有點濕潤了起來,連聲說好好好。
從安南到京族三島謀生,祖上遷移過來的不管是劉姓還是阮姓,都是窮人。貴族哪裏有願意飄揚過海就為了找幾畝薄田種的。
安南相比中國更加落後,但也是儒家的傳統:禮不下庶人,平民哪有讀書的條件和資格。
整個京族三島沒有幾個識字的人,還都在巫頭島上。萬尾島上島民家裏添了丁,想取個正兒八經的名字,還得備上禮去巫頭島求人,給先人寫個牌位也是要去巫頭島請人寫。
如今看到兒子居然寫出了自己的名字,劉永浩的心裏五味雜陳,心裏想家裏終於出了個寫字的人了。
得到阿爸的表揚,劉成剛更加樂於表現,擦掉阿爸的名字,寫了學堂裏每個孩子都會寫的“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十個字。
然後一句一字讀給阿爸聽,告訴阿爸,這是學堂裏的字,這世界那麽大。
劉永浩終於忍不住眼淚了,他聽劉永陸說過,說田虎說給他聽的,世界是多麽大,劉永陸看著大海說,我也想去看看,在我死之前,我要看看這些紅毛鬼黃毛鬼是從那個地方來的。
他記得,劉永陸那時候眼裏放著光,就像當初他帶著人要去當海賊的時候,充滿著希望。
劉永浩抱起兒子邊哭邊說:“小子,阿爸就是搶條大船也要讓你去看看這個世界,你好好念書,認識更多的字。
那大船不好開,聽說都要看懂海圖才能開的遠,你要學會看海圖,開著大船,帶阿爸阿媽去看看。”
臨近過年,巡檢司周玉岫終於迴到了防城縣城,李九章便通知他來縣衙議事。
雖然知縣調度不了巡檢司人員,但是行政管理上還是知縣管著巡檢司,所以李九章一通知周玉岫,周玉岫剛到家就來了縣衙。
雖然除了招錄山上蠻夷做團練亦無他法,但如何招錄還是得商量商量。
縣丞不在家,防城縣是個小縣又不設置主簿,典史又不管治安,隻有找巡檢司來商量,也算是集體決策。
蠻夷一向是戒備漢人和官府的,你想直接去下個通知,人家蠻夷就跪舔把人送下山給你擼,那是萬萬不可能。
壯人因為隋唐時期就與漢族相通,且住在山腳山腰居多,相互之間還算和諧。但山瑤隻有通過平地瑤來想辦法去溝通。
由於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激烈,封建社會時期,地方上的起義戰爭不斷,新舊戰爭,創傷未複,瑤族人民生活更加艱難困苦。
瑤人被迫起義反抗,起義被鎮壓,部分瑤民為了生存被迫受招撫,接受封建王朝編籍入戶冊管理,遷下山定居平地而謂之平地瑤。
一部分瑤民,擇居仁裏,定居平地,創基立業,逐步加入封建政府戶籍,封建王朝認為這部分瑤民安分厚道,稱之為“良瑤”、“糧瑤”、“撫瑤”、“平地瑤”。
山瑤雖然與漢人不和睦,但畢竟有些買賣要下山,都是平地瑤打交道。同為瑤人,彼此溝通也順暢。
西南地區改土歸流之後,為防止反複,一般本地土司都被遷走他地任官職。管理瑤人便由官府接手,但因蠻夷難管,漢人不願意和山瑤打交道,官府的官員也不通瑤人習俗,很多糾紛也無法審理。
正好大清朝廷又要在改土歸流地區推行保甲製度,官府一般由平地瑤中推選產生保長,來管理溝通山瑤。
山瑤不論人數多寡,按照一寨一甲設定。下山交易聚集區的平地瑤就為保長,則名義上管轄這片山瑤。
雖然這種應付式的管理,都在糊弄朝廷。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這種管理方法,反正蠻夷不納稅,不服徭役,隻要蠻夷不造反,就是當地縣官的政績。
但若官府上山擼蠻夷人頭來服徭役,難免一語不睦就拔刀相向,演繹成官逼民反的橋段,那即使朝廷派兵鎮壓後,當地縣官的官帽子多半是保不住了。
雖然大清自康熙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雍正帝推行“攤丁入畝”稅賦製度以來,賦稅與人口也就沒關係了。但蠻夷自古一向戒備漢人和朝廷,瞞報人口已成習慣。
蠻夷到底多少人,沒有個統計,隻有改土歸流時候有個底冊,然後隔幾年讓平地瑤保長大致報個數據。
防城縣要是想讓蠻夷躬身配合擼人頭下山充當團練,約摸沒個八九百的兵力上山也無法做到。
師爺崔永祿說:“為今之計,隻有壓迫平地瑤保長,讓其去交涉山瑤,引山瑤人頭下山。若平地瑤辦不成,便詳細丈量其開辟的田地,讓其補上曆年稅賦,總不成平地瑤還能再上十萬大山化為山瑤來逃避。”
“平地瑤雖下山已久,但開辟耕地都係梯田,產量不高,生活困苦,團練錢糧負擔估計支撐不起。”
“山瑤刀耕火種,打獵為生,手中自有武器,也不宜加強其武裝,武器一項則由山瑤自帶,任其橫刀或者弓箭,還是竹矛,因陋就簡。漢人士紳不出人頭的,可勒令出銀兩,團練需統一服裝,山瑤和壯人至少每人一件印字短襟標記身份。”
清朝的師爺負責辦理司法訴訟事務,包括命案、奸情、鬥毆、偷盜等各類刑事案件的查勘、集審、聽訟、擬刑等,“非官而操官之權,筆墨之間,動關生死,為善易,為惡亦易”。
所以說別看沒有品級的師爺,大多數都是人才、人精。
李九章從老家帶來的師爺、長隨個個都有紹興人的精明。要論出起主意來,有時候李九章根本不如他們老道奸猾。
師爺崔永祿這一發言,把前前後後,平地瑤、山瑤,包括漢人鄉紳都算計進去了。
既然被李九章叫來議事,加之私下關係極好,周玉岫也不能打花槍,想脫掉責任讓李九章一個人扛。所以,他考慮考慮,也出了主意。
周玉岫說:“山瑤向來是看不起平地瑤也離不了平地瑤,也不能讓平地瑤空手上山,不然,平地瑤也製約不了山瑤。”
“山瑤隱瞞人口說明還是怕被官府登記人口,他怕什麽我們弄什麽。讓平地瑤上山登記人口,讓他們去和山瑤討價還價,隻要把人帶下山就好。”
李九章思考了一下說:“這個登記蠻夷人口的數量還要控製,要是一下登記多了,戶部那邊問下來,總不成解釋前任、前前任沒有登記,豈不是惡了他們。”
“迴過頭來,他們再拿蠻夷組織團練的事再來惡了我們,就不好了。”
周玉岫又出主意說:“等團練成立,漢人的團練放在縣東巡邏操練,縣東都是漢人居住區域,山瑤巡邏操練容易和漢人發生矛盾。”
“山瑤團練放在江平江以西沒人的地方巡邏,這樣,即使上麵下來查看,西邊的團練來不及召集,他們也看不到山瑤。”
“壯人就放在最西邊,沿著北侖河一帶到東興配合巡檢司巡邏。若上麵來人執意要看,也能召集,都有帶字的短襟統一穿著,也不算是作假。”
“江平江以西都是撂荒的坡地居多,隻有一些平地瑤,讓山瑤在那邊折騰也不怕出什麽事,縣府也落個眼不見心不煩。”
周玉岫這個主意把前前後後都想到了,也是蠻周全的,順便也給自己巡檢司謀了個私,讓未來的壯族團練給巡檢司打下手。
“周大人此計甚妙。”李九章哈哈大笑,集眾人智慧,難題也有了化解思路。
“好好過個年,年一過,崔師爺就召集瑤人和壯人保長開會,爭取二月二團練能成,我也好複信給提督大人。”
大家夥兒商議一番,便把在蠻夷中抽人籌建團練的事情給定了下來。
林則徐在信裏表揚了李九章忠君愛國,熱心籌款的行為,表示他十分讚賞,但因初任兩廣總督,又因抵禦英國人操心軍事,所以這封信來遲了。
如今正在加強軍備建設,操練水師,行政事宜暫時也無力過問,待英國人退卻,南海靖安,勢必會向吏部推舉有功之人。
又談到當前形勢,要李九章在屬地速速組織團練、鄉勇隊伍,勤加操練,廉州、欽州、防城一線務必要做好海邊防範。
林則徐最後又勉勵了李九章幾句,算是褒獎了一下。
李九章讀過信後,將兩位心腹師爺叫到書房,將信給他們看。
兩位師爺看過書信,齊齊拱手恭喜老爺,能得林則徐大人青睞,升遷指日可待。
李九章臉上甚有得色,說:“兩月前,廣州就傳來消息,林則徐在一次會議上曾親口提及防城縣,稱防城雖遠,亦有忠君愛國之官員,馳援虎門軍備,其行可嘉。”
“我以為上月就能得到些消息,但沒想到今日提督大人會親筆來信,也難怪,當前局勢緊張,提督大人重任在肩,考慮不到我等,也屬應當。”
兩位師爺連聲誇讚李知縣當初決策果斷,能得提督大人高看一眼,絕非偶然,乃是有決斷之智慧。
享受了兩位師爺的馬屁之後,李九章進入了正題,說:“二位師爺,提督大人要求興建團練,你們怎麽看?”
沉吟了一會,一位稍稍年長的師爺說:“聽聞提督大人在湖廣任職之時便重視鄉勇,近期聽廉州來人稱提督大人在廣州廣泛招錄漁人和閑散,助力水師,可見提督大人對此有獨到之處。”
“林大人來信提及,防城自當落實。可防城此地偏僻,人口自遷海令後凋零。至今仍在養息中,江平江以西多有拋荒之地,人煙稀少。”
“我朝禁止海外通商,西邊嚴防安南人入境,北麵又有十萬大山阻隔,水陸交通受阻,工商凋零,商賈士紳無甚家底,老爺上次籌款可見一二。這團練鄉勇若在老家自然不算難事,在此,難!難!難!除非.....。”
李九章接話問:“除非什麽,師爺道來,都是討論,不行也不會怪罪。”
師爺接著說:“除非用山上蠻夷。”
此話一出,三人都沉默了,自唐宋以來,蠻夷造反此起彼伏,中原一直是對蠻夷存在戒心。
前朝開始從羈縻變為改土歸流也是想徹底解決這一隱患,早將廉州、欽州、防城一帶改土歸流完畢。
十萬大山北邊上思府境內仍有土官,朝廷也費盡心思想徹底改造。
雖然朝廷沒有明文規定蠻夷不可成立團練、鄉勇甚至參軍,但綠營用兵,基本都是漢人,罕見蠻夷僚人。
沉默了一會兒,師爺繼續說:“本縣在籍人口少,但山上蠻夷隱人眾多,前任、前前任都未曾上山清理人口,一寨一保製度,十餘年來,僅靠寨裏申報,不知增長為幾。”
“按蠻夷習性,警惕官府,必然大量瞞報,其存量也眾多,一寨如出十人,團練人數不難也。蠻夷生活艱難,刀耕火種,一口飽飯就可,費用也低於漢人,鄉紳自然願意。”
另外一位師爺接著說:“團練鄉勇之事勢在必行,更不可落後。蠻夷充之,我等不說,廣州也不知曉。待後期,各地團練之數明了,我縣人口在籍少,再行削減部分蠻夷團練,待老爺升遷,便留於後人化解。”
李九章考慮了一下說:“茲事體大,日後再議,且與縣丞大人相商方可。”
師爺起身告退並提醒李九章:“縣丞大人告假去廣州看病,假期延至明年三月,老爺莫忘了。”
李九章看著退出去的兩位師爺,歎了一口氣,這個窮地方,連縣丞都呆不住,看情況又借著生病看病去廣州找人調動去了。
人家縣丞爭權爭利,自家這個縣丞倒好,啥也不爭了,一門心思要走。
但這用蠻夷充當團練一事,真的要找人好好商議。
因為臨近過年,李九章就讓下麵人把每年年前與士紳的會議提前召開了,在這個會上,李九章就把組織團練的事情拋了出來。
沒有士紳主動站出來,話逼到份上了,就開始哭窮。團練這種事不但要出人還得出錢,衣服武器樣樣都是士紳置辦,官府是不給錢的。
團練也得吃飯啊,平時訓練,官府征調啥的,那夥食都按舉辦團練的士紳負責,除非打仗,那時候由軍隊負責。
再說團練都是人家一個青壯年,家裏還有事啊,那務工的費用又是一筆支出。
在富裕地方,一般都是大戶人家領頭,人家本來看家護院就養了一批人,刀箭啥都有的,從中間調一批出來用,再弄點佃戶充進去,費用也小一些。
防城縣這裏沒有這樣的大戶啊,所謂士紳,也不過家裏幾十口人,田畝多一些而已。在族裏是個族長什麽的,但家族的人口他也不能完全調動的了,這和李九章老家浙東那裏沒法比啊。
苦口婆心說了半天,也不過湊了三十來個名額,這與目標兩百人差的甚遠啊。
李九章心裏不禁冷了半截,看來非走用蠻夷充當團練這一步了。
他無趣的把過年要交代的事情都說了說,便把士紳的會散了。
等幾日,巡檢司周玉岫年前肯定要迴縣城一趟,再與他商量一迴。
縣城裏的知縣焦頭爛額,絲毫不影響到山上,自古皇權不下鄉,知縣一般隻管到士紳。
至於山上蠻夷,瑤族的《過山榜》都說了,山林是瑤家的,平地才是你漢人的。瑤家隻要不要你平地的田,那就不納稅不服徭役。
當然,當朝廷組織大批人馬闖進瑤寨,把刀架在脖子上的時候,那時候也會改了祖宗規矩,沒到那一步,嘿嘿,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
大規模的建設愈發顯得“豐南號”人力的緊張,緊趕慢趕,大門的雛形在臘月十八的時候完工。
圍牆還在繼續加高,門衛室已經砌好。但保安宿舍還沒有,磚塊燒製跟不上速度,隻能先開始其他房屋的地麵平整和挖地基,備木竹料。
大門的雛形的落成給大家都帶來了濃濃的安全感。田虎已經把安保的重心轉移到新的大門處。
柏家村和赤腰瑤寨原來的寨門都由各自安排失去勞動能力的老弱之人看護,反正都掛一個鈴鐺,有事就敲鈴鐺。
人力啊,人力!沈雲峰心一橫,讓田虎帶著範有財和朱十八這兩個互相看不對眼的帶人出去,又用武力“接”了兩夥子土匪迴來過年。
反正明年就能把新的宿舍造好,就全部放在柏家村下麵去住了,也不會影響柏家村。
和前麵兩批土匪一樣,吃了幾頓幹飯,再換上幹淨的新衣,看著威風凜凜的大門,土匪們趕都趕不走了,非常誠懇的表示,要當“豐南號”的新村民。
年前最後一次交易,張大強把劉永浩十歲的兒子帶著一起去和劉永浩見個麵。
因為孩童安全問題,沈雲峰已經告知劉永陸,孩兒們就留在山上過年,防止路途上的風險。劉永陸也同意了,於是這十個萬尾島的孩兒就在柏家村過年了,柏雲也做了安排。
考慮到劉永浩來交易,張大強就把他的兒子劉成剛帶上了,讓劉永浩看看。
因為過年,這次其他貨物帶的少了,特意給萬尾島帶了半片整豬和一些酒,讓萬尾島改善改善。
看到兒子,劉永浩十分高興,抱著兒子劉成剛在林間說話。
劉成剛口袋裏裝了炭筆,蹲了下來,在石頭上寫了三個字,然後指著念給劉永浩聽:劉-成-剛。然後又用手把後麵兩個字擦了去,重寫了永浩兩個字,再一字一頓的讀給阿爸聽:劉-永-浩。
劉永浩聽著,眼角有點濕潤了起來,連聲說好好好。
從安南到京族三島謀生,祖上遷移過來的不管是劉姓還是阮姓,都是窮人。貴族哪裏有願意飄揚過海就為了找幾畝薄田種的。
安南相比中國更加落後,但也是儒家的傳統:禮不下庶人,平民哪有讀書的條件和資格。
整個京族三島沒有幾個識字的人,還都在巫頭島上。萬尾島上島民家裏添了丁,想取個正兒八經的名字,還得備上禮去巫頭島求人,給先人寫個牌位也是要去巫頭島請人寫。
如今看到兒子居然寫出了自己的名字,劉永浩的心裏五味雜陳,心裏想家裏終於出了個寫字的人了。
得到阿爸的表揚,劉成剛更加樂於表現,擦掉阿爸的名字,寫了學堂裏每個孩子都會寫的“世界那麽大,我想去看看。”十個字。
然後一句一字讀給阿爸聽,告訴阿爸,這是學堂裏的字,這世界那麽大。
劉永浩終於忍不住眼淚了,他聽劉永陸說過,說田虎說給他聽的,世界是多麽大,劉永陸看著大海說,我也想去看看,在我死之前,我要看看這些紅毛鬼黃毛鬼是從那個地方來的。
他記得,劉永陸那時候眼裏放著光,就像當初他帶著人要去當海賊的時候,充滿著希望。
劉永浩抱起兒子邊哭邊說:“小子,阿爸就是搶條大船也要讓你去看看這個世界,你好好念書,認識更多的字。
那大船不好開,聽說都要看懂海圖才能開的遠,你要學會看海圖,開著大船,帶阿爸阿媽去看看。”
臨近過年,巡檢司周玉岫終於迴到了防城縣城,李九章便通知他來縣衙議事。
雖然知縣調度不了巡檢司人員,但是行政管理上還是知縣管著巡檢司,所以李九章一通知周玉岫,周玉岫剛到家就來了縣衙。
雖然除了招錄山上蠻夷做團練亦無他法,但如何招錄還是得商量商量。
縣丞不在家,防城縣是個小縣又不設置主簿,典史又不管治安,隻有找巡檢司來商量,也算是集體決策。
蠻夷一向是戒備漢人和官府的,你想直接去下個通知,人家蠻夷就跪舔把人送下山給你擼,那是萬萬不可能。
壯人因為隋唐時期就與漢族相通,且住在山腳山腰居多,相互之間還算和諧。但山瑤隻有通過平地瑤來想辦法去溝通。
由於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激烈,封建社會時期,地方上的起義戰爭不斷,新舊戰爭,創傷未複,瑤族人民生活更加艱難困苦。
瑤人被迫起義反抗,起義被鎮壓,部分瑤民為了生存被迫受招撫,接受封建王朝編籍入戶冊管理,遷下山定居平地而謂之平地瑤。
一部分瑤民,擇居仁裏,定居平地,創基立業,逐步加入封建政府戶籍,封建王朝認為這部分瑤民安分厚道,稱之為“良瑤”、“糧瑤”、“撫瑤”、“平地瑤”。
山瑤雖然與漢人不和睦,但畢竟有些買賣要下山,都是平地瑤打交道。同為瑤人,彼此溝通也順暢。
西南地區改土歸流之後,為防止反複,一般本地土司都被遷走他地任官職。管理瑤人便由官府接手,但因蠻夷難管,漢人不願意和山瑤打交道,官府的官員也不通瑤人習俗,很多糾紛也無法審理。
正好大清朝廷又要在改土歸流地區推行保甲製度,官府一般由平地瑤中推選產生保長,來管理溝通山瑤。
山瑤不論人數多寡,按照一寨一甲設定。下山交易聚集區的平地瑤就為保長,則名義上管轄這片山瑤。
雖然這種應付式的管理,都在糊弄朝廷。
久而久之,大家也就習慣這種管理方法,反正蠻夷不納稅,不服徭役,隻要蠻夷不造反,就是當地縣官的政績。
但若官府上山擼蠻夷人頭來服徭役,難免一語不睦就拔刀相向,演繹成官逼民反的橋段,那即使朝廷派兵鎮壓後,當地縣官的官帽子多半是保不住了。
雖然大清自康熙帝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雍正帝推行“攤丁入畝”稅賦製度以來,賦稅與人口也就沒關係了。但蠻夷自古一向戒備漢人和朝廷,瞞報人口已成習慣。
蠻夷到底多少人,沒有個統計,隻有改土歸流時候有個底冊,然後隔幾年讓平地瑤保長大致報個數據。
防城縣要是想讓蠻夷躬身配合擼人頭下山充當團練,約摸沒個八九百的兵力上山也無法做到。
師爺崔永祿說:“為今之計,隻有壓迫平地瑤保長,讓其去交涉山瑤,引山瑤人頭下山。若平地瑤辦不成,便詳細丈量其開辟的田地,讓其補上曆年稅賦,總不成平地瑤還能再上十萬大山化為山瑤來逃避。”
“平地瑤雖下山已久,但開辟耕地都係梯田,產量不高,生活困苦,團練錢糧負擔估計支撐不起。”
“山瑤刀耕火種,打獵為生,手中自有武器,也不宜加強其武裝,武器一項則由山瑤自帶,任其橫刀或者弓箭,還是竹矛,因陋就簡。漢人士紳不出人頭的,可勒令出銀兩,團練需統一服裝,山瑤和壯人至少每人一件印字短襟標記身份。”
清朝的師爺負責辦理司法訴訟事務,包括命案、奸情、鬥毆、偷盜等各類刑事案件的查勘、集審、聽訟、擬刑等,“非官而操官之權,筆墨之間,動關生死,為善易,為惡亦易”。
所以說別看沒有品級的師爺,大多數都是人才、人精。
李九章從老家帶來的師爺、長隨個個都有紹興人的精明。要論出起主意來,有時候李九章根本不如他們老道奸猾。
師爺崔永祿這一發言,把前前後後,平地瑤、山瑤,包括漢人鄉紳都算計進去了。
既然被李九章叫來議事,加之私下關係極好,周玉岫也不能打花槍,想脫掉責任讓李九章一個人扛。所以,他考慮考慮,也出了主意。
周玉岫說:“山瑤向來是看不起平地瑤也離不了平地瑤,也不能讓平地瑤空手上山,不然,平地瑤也製約不了山瑤。”
“山瑤隱瞞人口說明還是怕被官府登記人口,他怕什麽我們弄什麽。讓平地瑤上山登記人口,讓他們去和山瑤討價還價,隻要把人帶下山就好。”
李九章思考了一下說:“這個登記蠻夷人口的數量還要控製,要是一下登記多了,戶部那邊問下來,總不成解釋前任、前前任沒有登記,豈不是惡了他們。”
“迴過頭來,他們再拿蠻夷組織團練的事再來惡了我們,就不好了。”
周玉岫又出主意說:“等團練成立,漢人的團練放在縣東巡邏操練,縣東都是漢人居住區域,山瑤巡邏操練容易和漢人發生矛盾。”
“山瑤團練放在江平江以西沒人的地方巡邏,這樣,即使上麵下來查看,西邊的團練來不及召集,他們也看不到山瑤。”
“壯人就放在最西邊,沿著北侖河一帶到東興配合巡檢司巡邏。若上麵來人執意要看,也能召集,都有帶字的短襟統一穿著,也不算是作假。”
“江平江以西都是撂荒的坡地居多,隻有一些平地瑤,讓山瑤在那邊折騰也不怕出什麽事,縣府也落個眼不見心不煩。”
周玉岫這個主意把前前後後都想到了,也是蠻周全的,順便也給自己巡檢司謀了個私,讓未來的壯族團練給巡檢司打下手。
“周大人此計甚妙。”李九章哈哈大笑,集眾人智慧,難題也有了化解思路。
“好好過個年,年一過,崔師爺就召集瑤人和壯人保長開會,爭取二月二團練能成,我也好複信給提督大人。”
大家夥兒商議一番,便把在蠻夷中抽人籌建團練的事情給定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