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岫來了,知縣李九章讓仆婦準備了一個肉菜,鹹豬尾燉黃豆,兩人弄了點酒,在書房吃將起來。


    清朝七品知縣一級的官員俸祿45兩,祿米45斛,後又增加養廉銀,李九章一年的收入也不過200兩紋銀左右。


    但李九章還要發放師爺、長隨、仆婦的工資。即使想方設法塞了幾個人進了縣衙的編製裏,也還有七八個人的工資要付,在這個窮縣,火耗也不多,日子也將就著過。


    周玉岫因為是地方文官裏的武職,補貼多,收入雖然高過李九章,但他也要養家中傭人和仆婦。


    因他是武將,無需養軍師長隨,日子也隻是稍微好過點。


    兩個人要是落個好縣,外快多一點,日子肯定好過,但這防城縣實在太窮。


    李九章家本為紹興大戶世家,但其非嫡係子弟。蓋因滿腹才華,懾於名聲,家中也無法壓製,也出力為其進仕,也就是花錢找路子。


    但因非嫡係,同宗之人則往富庶的江南出缺,他則給隨便塞到了這過去的瘴癘之地來當知縣。


    前兩年,其父過世,其母其妹不諳治家之術,家中田地資財無人管理,隻得托管家族中人經營,但難免被侵吞一二。


    距離千裏,李九章雖為朝廷命官,家族中事也有心無力,隻能省著用點。


    “周巡檢可知,京城遣了林則徐林大人為欽差大臣來廣東。”李九章說。


    “哦,所為何事?”周玉岫問到,


    “聽說為禁絕鴉片一事,林則徐大人在湖廣總督任上禁煙成果斐然,京裏幾位大臣極為推崇,故有此出任。”李九章說。


    “好事,這鴉片害人不淺,幸虧防城之地窮且閉塞,否則也難逃其害,聽聞廣州、廈門等地,受害之家庭頗廣。”周玉岫雖然在邊關值守,但也聽聞鴉片之害。


    “鴉片一事西洋人獲利頗豐,斷然不會輕易退卻,廣州等地英國荷蘭等國商船進出,船上皆有軍火,隻怕不會容易就範。”


    李九章作為知縣,也是有一些見識的,在州上也曾與上官議論過。


    “你我看守防城,務必防範,怕西洋人從廣州退卻,將鴉片等貨物從防城上岸,貽害防城。”


    周玉岫職責中也有打擊海上匪患,也知海上行情,聽李九章這麽說,故做此提醒。


    “老家已有鴉片流害,族中子弟有染惡習,九章自然恨之入骨,恨不能赴廣州至林大人麾下參與此事。身為一縣之令,九章自當與大家攜手,拒鴉片於縣門之外。”


    李九章也痛恨鴉片流毒,防城縣城在他的治理下,尚無煙館。


    “不知知縣大人現如今人手如何?可堪一用。”周玉岫問道。


    “唉!莫提了,你也在此當差,哪裏不知,本縣稅收無幾,焉有幫閑驅使,差役加上各色人等不過可百餘人也。”李九章歎道,沒錢就沒人啊。


    周玉岫小聲說:“聽聞林大人在湖廣組織鄉勇禁煙,湖南亦有類似,保甲出人,鄉紳出錢,可效仿之。”


    李九章搖了搖頭:“此地蠻夷甚多,雖改土歸流,朝廷依然忌諱,若擅自動員,隻怕省裏府上怪罪,日後再議罷。”


    兩人繼續飲酒,又議論到林則徐到廣東禁煙的事,酒至半酣,青年心性,拍手叫好,談到高興之處,仿佛置身其中,排兵布策,一腔豪情。


    李九章其實有些事情不願對周玉岫吐露,他對鴉片深惡痛絕。


    以前,李九章父親身染疾病,但不至於早死,聽聞“阿芙蓉”能緩解疼痛,於是便買來嚐試,誰知一下上癮,身體日漸虛弱,加之疾病,才英年早逝。


    因其父吸食鴉片兩三年,家財也侵蝕許多,積蓄幾乎全無,隻剩下一些田地,導致現在境地。


    故聽聞林則徐到廣州行禁煙之事,李九章覺得十分快意,也為朝廷叫好。


    此時的他們,大清朝最年輕的一批官員,出仕不久,本想能有一番作為,但他們此時根本想不到,半年之後,就是大清的衰落之路開始。


    不僅僅是大清國門被西方侵略者用火炮撕開,而且是近代中國的百年屈辱。


    此時的這些年輕的官員還天真的以為,一旦朝廷重視,有林則徐這樣中堅有為的大臣們,鴉片之禍害,定能在中國絕除。


    畢竟聖朝天威,浩浩蕩蕩,隻要皇帝重視了,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


    別看沈雲峰一幫子穿越人目前在柏家村風生水起,但始終有一種無形的桎梏壓迫在穿越而來的八個人身上,那就是毫無安全感。


    所以說在壯大自身實力的建設上,八個人利益一致,方向一致,都以每個人最大的能力和智慧投入到建設上來。


    柏有誌研製了火石擊發之後,沈濤濤、沈鬆、田虎還有沈俊浩組成了技術攻關,製出了火石擊發的火銃槍,擊發成功率能夠達到十有八響。


    雖然這種水平已經不錯了,但他們並不滿意,認為擊發速度還是慢了。


    造了幾支配備安保隊伍後,沈鬆決定采納田虎的建議,仿照後世散彈槍的後填發方式對槍進行改造。


    沈濤濤則把製造新的火藥彈的想法和柏有誌對接,要改造出符合後填發方式的火藥彈,提升擊發效率。


    自從研製出火石擊發方式後,柏有誌心情大好,人自信多了。


    再也不懼沈雲峰這個豎子提“底火”二字,研發熱情高漲。也破了祖宗規矩,將火藥製作原本柏家子弟每代隻傳五人的規矩破了,又選了兩名有天賦的子弟加入行列。


    其實他不破也得破,“豐南號”的學堂裏根本就沒把火藥製作的法子和藥物比例當作禁忌,上課的時候隨口就講出來,甚至鼓勵學生自己去配備做煙花、火藥。


    柏有誌心想,幸虧白家的“種硝”之法還算知之不多,不然,他都懷疑自己還能不能留在豐南號當工業部的這個“擺爛”的工業部部長了。


    為了顯示自己的存在價值,在擺弄過豐南號最新火石擊發火銃產品燃起自己無比自信心後,他決心還是得投入“底火”這個坑,不然自己就要麵對事業空白期。


    就在柏有誌即將要麵對事業空窗期,沈雲峰先是給他帶來一項新的研究事業。


    在沈雲峰畫了圖又費了口水講解半天之後,柏有誌終於明白,就是弄個大號的“鑽天猴”。


    但這個“鑽天猴”要保證不能亂竄。


    想要“鑽天猴”不亂竄,除了器械輔助之外,必須噴射氣流要穩定,穩定的氣流才能保證不亂竄。


    穩定的氣流那就要火藥能夠均勻燃燒,這就對火藥各種藥物的細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在柏有誌還在消化沈雲峰帶來的這項事業的初步構想時候,沈濤濤又帶來了一項事業構想,製造可以裝填的成型火藥彈。


    沈濤濤也畫了一張草圖,並且用草紙卷了一些火藥成圓筒狀,然後把鐵珠卡在紙筒的一頭,意思就這個樣子,然後放在柏有誌的麵前,拍拍屁股走人了。


    柏有誌氣的大罵豎子,火藥的事情能這麽簡單,就這樣這樣演示一下,就能成功,用什麽紙,火藥怎麽成型不散落,鐵珠怎麽卡住......


    罵著罵著,柏有誌開始深思進去,也就沒興趣罵沈濤濤這第二個豎子了,心想這個搞法也不是可以試試看。


    柏家村此時的保安裝備等級除了沒有許多馬匹外,武器裝備已然超過當地的防城巡檢司。


    13個安保隊員分成兩個班,人手一隻火銃,現在連火繩引發的火銃都被人嫌棄了,隻作為備用。


    製作精度比較高的反曲弓也被田虎他們搗鼓出四支,也配備起來。


    用來拋擲的竹槍削了兩千多根,能讓八個人拋擲兩個時辰的量。


    田虎還在物流園找到一輛兒童自行車,將兩個輪子卸下來後,造了一台大反曲弓,固定在寨子門口磚石上,用於守護寨門。


    他們試了試威力,一個人使全力拉開,兒臂粗的箭矢穿透十公分的木板後還能紮進樹幹上。


    這大型的反曲弓威力抵得上重弩,但一個人就可以拉開,可以說是守寨門的重器了。


    隻可惜反曲弓的精度要求太高,目前手工打造的帶凹槽的圓輪都不夠規整,而用鋼材造的話重量又不適用,暫時隻能造出這一台。


    雖然安保的裝備提高了不少,但沈雲峰和田虎還是不太滿意當前的安保,畢竟沒有重武器。


    火炮一來,還是難以守得住,即使把物流園的暗藏裝備搬出來,也隻能抵得上一波衝擊。一旦侵犯者來上兩波衝擊,就難以抵擋了。


    也就是說,在清廷這樣的國家力量麵前,這樣的安保力量就是渣渣,人家就是用人堆也能把你全部堆死。


    其二就是人力的問題,按照田虎的設計,對抗一般性的襲擊,專職安保隊員十三個可以抵禦。


    如果對方進攻升級的話,安保隊員加上柏家村成年男子中有一定戰鬥力的三十幾個人可以作為第二梯隊。


    如果對方人數再多的話,那隻有全麵發動,所有有戰鬥力的人員,包括一些受訓過的女子,也隻有一百來人,那也就是準備玉石俱焚了。


    按照沈雲峰和田虎的估計,針對防城縣現在的兵力部署,如果常規安保力量能有五十人,戰備力量第一批次能夠動員到一百八十人,可以利用地形和火力優勢自保一段時間。


    如果動用隱藏的現代武器裝備強行突破後向安南或者海上轉移,能保住一些生命。


    至於向安南的通道或者海上的通道,那都是沈雲峰已經在考慮的事情。隻要能夠給足夠的時間,沈雲峰相信凡事都有可能。


    穿越前在上海打拚的經曆告訴他,隻要敢想敢幹,總能找到出路,怕隻怕連想法都沒有的鹹魚,那隻能一輩子打螺絲。


    工業生產沒有太大的進步,煤油的製作是暫時沒戲了。


    煤的幹餾還在繼續,畢竟焦炭這玩意還是得煉製一些出來,未來即使找不到鐵礦石,也要把穿越過來的那些鐵板鐵管之類的熔了製成大炮,那都必須用焦炭才行。


    坩堝的燒製也稍稍有了進步,燒製出更大一點的坩堝。也拿一些鐵的邊角料試熔了,新製成的坩堝可以承受鋼鐵熔化的溫度。


    現在重點就是要燒製出更大的坩堝,能夠一次冶煉和容納大量鋼水,滿足一次鑄造成型的要求。


    學生小組誤打誤撞燒製出來的玻璃有些進步。


    學生都按照課堂上講的把每次燒製的材料及來源還有燒製時間,大概的加溫措施記錄下來,用對比法和觀察法來甄別有效性。


    他們根據燒製玻璃的材料記錄在野河上遊找到了雲母礦,規模不算大,但仔細一看,斷斷續續,野河的砂礫裏有不少含有雲母的砂礫,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從沙裏麵篩選雲母砂。


    再說,含矽的沙子也是玻璃的材料之一,也是要添加的。


    玻璃的燒製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立項”的正規計劃了,已經分了兩個小組嚐試不同配比的燒製,爭取找出透明度高一點的玻璃。


    同時也開始安排人練習玻璃的吹製成型,至於浮法玻璃製法,沈雲峰想都沒想,等以後再說吧。


    玻璃這東西暫時既對安保沒直接作用,也換不了銀兩,頂多是說可以改善生活質量。


    將磚塊燒製和苧麻種植及粗加工外包給赤腰瑤寨後,大齡的學生也有幾個半工半讀形式參與到工業生產中後,人手相對要充裕一點。


    針對白龍尾那邊要增購煤爐的要求,人手多了就多製幾個煤爐和蜂窩煤餅用於交易。麻繩的需求還是一般,主要這東西山下也有的生產,而且,質量還不一定有山下的好,隻是落個便宜和需求量穩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萬大山:184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7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7天並收藏十萬大山:184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