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孫誌新和陳立斌這幾日忙得腳不沾地,全身心撲到營地擴建事宜上。原先那營地規模,僅容得下兩百來號人,可如今一下子要擴充到能接納兩千人的龐大規模,其間困難重重,猶如一座大山橫亙眼前,壓得人喘不過氣。
數九寒冬時節,凜冽的寒風如刀子般刮過,積雪堆在營地四周,白茫茫一片。好在老天也算給留了一線生機,營地緊挨著廣袤森林,繁茂的樹木林立其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倒成了天然的建築寶庫。三人一合計,決定就地取材,就按之前滿族大爺的建議蓋木刻楞房子,雖說天冷,可手頭有這現成資源,操作起來還算簡易可行。
王濤身姿挺拔地站在林地邊緣,眼神銳利牢牢鎖定眼前那棵需數人合抱的參天紅鬆。他大手一揮,洪亮的嗓音瞬間穿透林間凜冽寒風:“兄弟們,聽我指揮!咱齊心協力把這大家夥拿下,給營地備料!”
說罷,他大步跨到大樹一側,率先抓起鋸子一端,手臂上肌肉緊繃,似蘊含無窮力量。其餘士兵兩兩一組,迅速響應,分站兩旁,緊握鋸柄。“一二、一二……”王濤喊起鏗鏘有力的號子,率先發力拉動鋸子,眾人跟著節奏,身體前傾後仰,鋸子在樹幹間緩緩切入,鋸齒與堅硬木質劇烈摩擦,發出尖銳刺耳聲響,碎屑如雪花紛紛揚揚飄落。
他們額頭都青筋暴起,汗水從鬢角滲出,牙關緊咬,每一下拉扯都傾注全身力量,鋸子持續深入,大樹漸漸出現深深鋸縫,搖搖欲墜。“順山倒嘍!”王濤高喊一聲,周圍弟兄紛紛閃到一旁,參天大樹應聲倒下。
孫誌新則帶領著戰士們敏捷地穿梭在放倒的巨木之間。他身形矯健,腳步輕快,手中緊握著斧頭,對著枝丫開始舞動。
戰士們緊隨其後,紛紛俯下身,手中工具虎虎生風。鋸子在粗壯的枝幹上來迴拉動,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堅韌的木屑在鋸齒下紛紛斷裂;砍刀高高揚起,在空中劃過一道道銀弧,重重地劈砍在礙事的枝椏上,殘枝敗葉就像被驚擾的鳥群,簌簌地墜落一地,不多時,四周便堆起了一座座枝椏小山,雜亂卻又帶著勞動後的蓬勃生氣。枝椏很快被人運到山下營地中。
而陳立斌一刻也未曾停歇,他直起腰時,目光便如探照燈一般,緊緊鎖住那些剛剛備好的木料。隻見他大步跨過去,單膝跪地,手中皮尺“嗖”地一下甩開,沿著木料邊緣穩穩地拉伸,修長的手指精準卡著刻度,嘴裏小聲嘟囔著計算公式,腦袋裏飛速運轉,換算著各類數據。每量完一段,他便會猛地直起身,揚起脖子,朝著不遠處忙碌的搬運隊伍高聲唿喊:“這根長四米八,做檁條正合適,趕緊搬走!”那嘹亮的聲音在林間迴蕩如同號角。
然而,天寒地凍,挖地基成了棘手難題。凍土硬得如同鐵板,一鎬下去,僅能砸出個淺淺白印。高亮和眾人卻毫無退縮之意,他們先齊心協力在皚皚雪地裏,用鏟子、鋤頭艱難地清出地基輪廓,每一下揮動都伴隨著粗重喘息與飛濺的雪塊。緊接著,把山上運下來的枝椏密密麻麻堆在地基之上,將點燃火把扔去,瞬間火苗躥升,劈裏啪啦作響,滾滾熱浪逼向凍土。待土地被燒得稍軟,大家趁著那股熱乎勁兒,掄起鎬頭、鐵鍬,迅速挖掘,凍土逐漸鬆動、瓦解,地基一點點成型,汗水混著雪水在他們額頭、臉頰流淌,卻無人喊累,一心隻為新營地早日建成。燒地基的同時還烘幹了木頭,隻有在如此艱苦條件下,才想出這麽有智慧的方法。
夥房裏,老張作為經驗豐富的炊事排長,一馬當先地忙碌著,手下那50號人,都是幹不了重活體質沒完全恢複過來的。他們分工明確,洗菜的、淘米的、燒火的,各司其職,熱鬧而有序,一門心思全撲在怎麽讓兩千多號兄弟吃上熱乎飯菜這件大事上。
物資緊缺是眼下棘手難題,大米作為鬼子管控物資,不允許中國人吃。所以隊伍每餐主食隻能是高粱米和小米。雖說比不上大米軟糯,可架不住數量管夠,滿滿幾大麻袋堆在牆角,倒也給人心裏幾分踏實。
老張心裏清楚,隊伍裏一大半都是從勞工營解救出來的苦命人。提起那段日子,誰不是滿腔悲憤?在勞工營,鬼子心狠手辣,把人當牲畜般對待,每天扔給他們的是兩個長著綠毛、餿臭刺鼻的玉米餅子,分量還少得可憐,純粹就是吊著口氣,餓不死就行。那餿味鑽進鼻腔,直讓人犯惡心,可為了活下去,大家還得強忍著吞下去,多少兄弟被折磨得皮包骨頭。
如今不一樣了,一到飯點,大鍋裏熱氣騰騰,老張親自掌勺,奮力攪動著煮高粱米的大鍋,濃稠的粥香飄散開來。看著戰士們捧著大碗,大口大口喝著熱氣騰騰的高粱米粥,吃著豬肉白菜燉豆腐,雖然豬肉不多,但大家臉上也漸漸有了血色,老張滿是皺紋的臉上便綻出欣慰笑容,時不時還扯著嗓子喊:“大夥敞開了吃!吃飽了才有力氣蓋房子,吃的飽住的暖,咱有力氣打鬼子!”那熱粥不僅暖了胃,更慰藉了戰士們曾飽受苦難的心。
眾人齊心協力,毫無怨言,天寒地凍中,手心磨出了水泡,沒人喊停;臉頰被寒風吹得幹裂,顧不上理會。就這樣,短短幾天時間,數十座結實的木刻楞房子竟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一棟棟錯落有致,厚實的原木緊密排列,縫隙間填滿苔蘚,保暖又牢固。隨後按連排為單位安排入住,戰士們歡歡喜喜搬進新家,營地一掃往日局促,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氣。
這次營地擴建可是群策群力,成果斐然。不僅精心築起了一排排供戰士們安睡休憩的木刻楞營房,讓兄弟們結束一天操練後能有溫暖舒適的角落恢複體力,屋內床鋪整齊、暖意融融。還專門規劃出寬敞大氣的會議室,粗壯原木撐起堅實框架,陽光透過縫隙灑在屋內長桌長椅上,往後戰略研討、軍情分析都有了開闊場地,骨幹們能圍坐一處,憑借牆上懸掛的大幅地圖,暢所欲言,敲定克敵妙計。
與此同時,出於周全考慮,又增設了幾座功能各異的儲備倉庫。軍火庫獨立而隱蔽,重兵把守,厚實牆壁隔絕濕氣,規整木架分類擺放槍支彈藥,從步槍子彈到擲彈筒炮彈,一應俱全,隻是目前寥寥無幾等待補充;糧食庫內,一袋袋高粱米、小米、玉米麵堆積如山,通風防潮措施到位,確保戰士們每餐有著落,行軍作戰有氣力;棉衣庫滿滿當當塞著禦寒冬衣,厚實棉被摞放有序,寒冬臘月出征也無懼風雪;藥品庫則存放著各類珍貴藥材、消炎止疼藥劑與包紮用品,軍醫們日常精心整理維護,一旦戰場負傷,能第一時間實施救治,為戰士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各倉庫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起營地高效運轉與持久抗爭的底氣。
數九寒冬時節,凜冽的寒風如刀子般刮過,積雪堆在營地四周,白茫茫一片。好在老天也算給留了一線生機,營地緊挨著廣袤森林,繁茂的樹木林立其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倒成了天然的建築寶庫。三人一合計,決定就地取材,就按之前滿族大爺的建議蓋木刻楞房子,雖說天冷,可手頭有這現成資源,操作起來還算簡易可行。
王濤身姿挺拔地站在林地邊緣,眼神銳利牢牢鎖定眼前那棵需數人合抱的參天紅鬆。他大手一揮,洪亮的嗓音瞬間穿透林間凜冽寒風:“兄弟們,聽我指揮!咱齊心協力把這大家夥拿下,給營地備料!”
說罷,他大步跨到大樹一側,率先抓起鋸子一端,手臂上肌肉緊繃,似蘊含無窮力量。其餘士兵兩兩一組,迅速響應,分站兩旁,緊握鋸柄。“一二、一二……”王濤喊起鏗鏘有力的號子,率先發力拉動鋸子,眾人跟著節奏,身體前傾後仰,鋸子在樹幹間緩緩切入,鋸齒與堅硬木質劇烈摩擦,發出尖銳刺耳聲響,碎屑如雪花紛紛揚揚飄落。
他們額頭都青筋暴起,汗水從鬢角滲出,牙關緊咬,每一下拉扯都傾注全身力量,鋸子持續深入,大樹漸漸出現深深鋸縫,搖搖欲墜。“順山倒嘍!”王濤高喊一聲,周圍弟兄紛紛閃到一旁,參天大樹應聲倒下。
孫誌新則帶領著戰士們敏捷地穿梭在放倒的巨木之間。他身形矯健,腳步輕快,手中緊握著斧頭,對著枝丫開始舞動。
戰士們緊隨其後,紛紛俯下身,手中工具虎虎生風。鋸子在粗壯的枝幹上來迴拉動,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堅韌的木屑在鋸齒下紛紛斷裂;砍刀高高揚起,在空中劃過一道道銀弧,重重地劈砍在礙事的枝椏上,殘枝敗葉就像被驚擾的鳥群,簌簌地墜落一地,不多時,四周便堆起了一座座枝椏小山,雜亂卻又帶著勞動後的蓬勃生氣。枝椏很快被人運到山下營地中。
而陳立斌一刻也未曾停歇,他直起腰時,目光便如探照燈一般,緊緊鎖住那些剛剛備好的木料。隻見他大步跨過去,單膝跪地,手中皮尺“嗖”地一下甩開,沿著木料邊緣穩穩地拉伸,修長的手指精準卡著刻度,嘴裏小聲嘟囔著計算公式,腦袋裏飛速運轉,換算著各類數據。每量完一段,他便會猛地直起身,揚起脖子,朝著不遠處忙碌的搬運隊伍高聲唿喊:“這根長四米八,做檁條正合適,趕緊搬走!”那嘹亮的聲音在林間迴蕩如同號角。
然而,天寒地凍,挖地基成了棘手難題。凍土硬得如同鐵板,一鎬下去,僅能砸出個淺淺白印。高亮和眾人卻毫無退縮之意,他們先齊心協力在皚皚雪地裏,用鏟子、鋤頭艱難地清出地基輪廓,每一下揮動都伴隨著粗重喘息與飛濺的雪塊。緊接著,把山上運下來的枝椏密密麻麻堆在地基之上,將點燃火把扔去,瞬間火苗躥升,劈裏啪啦作響,滾滾熱浪逼向凍土。待土地被燒得稍軟,大家趁著那股熱乎勁兒,掄起鎬頭、鐵鍬,迅速挖掘,凍土逐漸鬆動、瓦解,地基一點點成型,汗水混著雪水在他們額頭、臉頰流淌,卻無人喊累,一心隻為新營地早日建成。燒地基的同時還烘幹了木頭,隻有在如此艱苦條件下,才想出這麽有智慧的方法。
夥房裏,老張作為經驗豐富的炊事排長,一馬當先地忙碌著,手下那50號人,都是幹不了重活體質沒完全恢複過來的。他們分工明確,洗菜的、淘米的、燒火的,各司其職,熱鬧而有序,一門心思全撲在怎麽讓兩千多號兄弟吃上熱乎飯菜這件大事上。
物資緊缺是眼下棘手難題,大米作為鬼子管控物資,不允許中國人吃。所以隊伍每餐主食隻能是高粱米和小米。雖說比不上大米軟糯,可架不住數量管夠,滿滿幾大麻袋堆在牆角,倒也給人心裏幾分踏實。
老張心裏清楚,隊伍裏一大半都是從勞工營解救出來的苦命人。提起那段日子,誰不是滿腔悲憤?在勞工營,鬼子心狠手辣,把人當牲畜般對待,每天扔給他們的是兩個長著綠毛、餿臭刺鼻的玉米餅子,分量還少得可憐,純粹就是吊著口氣,餓不死就行。那餿味鑽進鼻腔,直讓人犯惡心,可為了活下去,大家還得強忍著吞下去,多少兄弟被折磨得皮包骨頭。
如今不一樣了,一到飯點,大鍋裏熱氣騰騰,老張親自掌勺,奮力攪動著煮高粱米的大鍋,濃稠的粥香飄散開來。看著戰士們捧著大碗,大口大口喝著熱氣騰騰的高粱米粥,吃著豬肉白菜燉豆腐,雖然豬肉不多,但大家臉上也漸漸有了血色,老張滿是皺紋的臉上便綻出欣慰笑容,時不時還扯著嗓子喊:“大夥敞開了吃!吃飽了才有力氣蓋房子,吃的飽住的暖,咱有力氣打鬼子!”那熱粥不僅暖了胃,更慰藉了戰士們曾飽受苦難的心。
眾人齊心協力,毫無怨言,天寒地凍中,手心磨出了水泡,沒人喊停;臉頰被寒風吹得幹裂,顧不上理會。就這樣,短短幾天時間,數十座結實的木刻楞房子竟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一棟棟錯落有致,厚實的原木緊密排列,縫隙間填滿苔蘚,保暖又牢固。隨後按連排為單位安排入住,戰士們歡歡喜喜搬進新家,營地一掃往日局促,處處洋溢著蓬勃生氣。
這次營地擴建可是群策群力,成果斐然。不僅精心築起了一排排供戰士們安睡休憩的木刻楞營房,讓兄弟們結束一天操練後能有溫暖舒適的角落恢複體力,屋內床鋪整齊、暖意融融。還專門規劃出寬敞大氣的會議室,粗壯原木撐起堅實框架,陽光透過縫隙灑在屋內長桌長椅上,往後戰略研討、軍情分析都有了開闊場地,骨幹們能圍坐一處,憑借牆上懸掛的大幅地圖,暢所欲言,敲定克敵妙計。
與此同時,出於周全考慮,又增設了幾座功能各異的儲備倉庫。軍火庫獨立而隱蔽,重兵把守,厚實牆壁隔絕濕氣,規整木架分類擺放槍支彈藥,從步槍子彈到擲彈筒炮彈,一應俱全,隻是目前寥寥無幾等待補充;糧食庫內,一袋袋高粱米、小米、玉米麵堆積如山,通風防潮措施到位,確保戰士們每餐有著落,行軍作戰有氣力;棉衣庫滿滿當當塞著禦寒冬衣,厚實棉被摞放有序,寒冬臘月出征也無懼風雪;藥品庫則存放著各類珍貴藥材、消炎止疼藥劑與包紮用品,軍醫們日常精心整理維護,一旦戰場負傷,能第一時間實施救治,為戰士生命健康保駕護航,各倉庫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起營地高效運轉與持久抗爭的底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