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南風亭亭而立於庭院之中,那眼神陰鷙得如同暗夜中的惡狼,死死地盯著麵前那因恐懼而瑟瑟發抖的宮女。
這宮女不過是無意間失手打碎了一隻玉盞,可在賈南風眼中,卻被視作大逆不道、不可饒恕的不敬之舉。
她緩緩地挪動著腳步,步步逼近宮女,手中肆意地把玩著一把鋒利得令人膽寒的匕首。
宮女瞬間嚇得癱軟在地,那絕望的求饒聲歇斯底裏,響徹了整個庭院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賈南風卻仿佛置身於無人之境,充耳不聞那淒慘的求饒,臉上反倒還帶著一絲扭曲到令人毛骨悚然的詭異笑意。
就在她高高舉起匕首,即將無情刺下的千鈞一發之際,遠處驀地傳來一聲高唿:“娘娘且慢!”
原來是謀士張華心急火燎地匆匆趕來。
張華對賈南風的乖戾脾性心知肚明,但仍毅然決然地試圖加以勸阻,
“娘娘若再肆意開殺戒,恐怕於您的名聲有損,朝堂之上也必然會湧起諸多的非議之聲。”
賈南風冷哼一聲,那聲音猶如臘月的寒風,冰冷刺骨,“本後行事,何需他人多嘴多舌地置喙。”
但她握著匕首的手,卻還是不易察覺地微微停頓了一下。
張華見狀,趕忙趁熱打鐵接著說道:
“娘娘心懷天下,誌存高遠,實在不應為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奴,而壞了您的宏圖大計。”
賈南風眉頭緊鎖,沉思片刻,最終極不情願地收起匕首。
那宮女如蒙大赦,卻因過度驚嚇而昏厥過去,而賈南風則冷哼一聲,轉身憤憤迴房,眼神中仍透著無盡的不甘與殘忍。
賈南風迴到房中,氣唿唿地坐在榻上,心中越想越是惱怒不堪,猶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
“這區區小小的謀士,竟也膽敢來管本宮的事情,本宮乃是這一國之後,難道連處置一個低賤婢女的權力都沒有了?”
她在心底暗暗咬牙切齒,那憤怒仿佛能將一切都燃燒殆盡。
不多時,貼身婢女小心翼翼地前來侍奉茶水。
賈南風看著婢女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模樣,心中一動,一條毒計瞬間湧上心頭。
“去把那張華給本宮找來,就說本宮有要事相商。”婢女膽戰心驚地領命而去。
張華很快便匆匆趕到,畢恭畢敬地行禮。
賈南風卻瞬間換了一副麵容,柔聲道:
“張先生方才所言極是,本宮一時衝動,險些釀成大錯。本宮今日找先生前來,實則是想請教些治國理政的關鍵之事。”
張華聽聞此言,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便開始認真地作答起來。
待張華說得口幹舌燥、疲憊不堪之際,賈南風突然毫無征兆地話鋒一轉,
“先生可知,君為臣綱,本宮身為皇後,便是先生的主母。先生今日竟敢當眾拂了本宮的顏麵,本宮雖大度不予計較,但卻難保旁人不會在背後妄加揣測、議論紛紛。”
張華頓時如遭雷擊,冷汗瞬間如瀑般湧出,瞬間明白自己已然落入了賈南風精心設計的圈套之中。
而賈南風則一臉得意地看著張華那驚恐萬狀的樣子,嘴角勾起一抹充滿惡意的笑。
張華忙不迭地伏地磕頭,口中不停稱罪。
賈南風卻幽幽地說道:“先生莫要如此驚慌失措,本宮並非那般心胸狹隘、小氣記仇之人。隻是先生日後行事,還需加倍謹慎小心才是。”
張華唯唯諾諾地應諾不迭,滿心以為此事就此可以揭過。
誰知幾日後,張華家中莫名地卷入了一場離奇的盜竊案,家中財物被洗劫一空不說,一些至關重要的機密文書亦被盜取。
張華心知肚明,定是賈南風在暗中使絆子,可卻苦於找不到任何證據。
而賈南風拿著從張華家偷來的文書,在朝堂之上旁敲側擊,暗示張華與外官暗中勾結。
皇帝偏聽偏信了她的讒言,漸漸地疏遠了張華。
賈南風見張華失勢,心中甚是得意。
但她並未就此罷手,一日,她精心安排人手在張華常去的酒肆投毒。
張華不知是計,毫無防備地飲下毒酒。
待到毒性發作之時,他方才恍然大悟,可惜已是為時已晚,迴天乏術。
賈南風得知張華的死訊,放肆地放聲大笑,那笑聲在空蕩蕩的宮殿中迴蕩,顯得格外陰森恐怖。
從此,朝中再無人敢輕易違逆她的意思,她越發地肆意妄為、無法無天起來,而宮廷內外也被她攪得更加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在賈南風野心勃勃地覬覦著更大權力之時,權臣楊駿成為了她眼前的一大阻礙。
楊駿,這位在朝堂之上權勢滔天的人物,其黨羽眾多,勢力盤根錯節。
賈南風深知,若要真正掌控朝政,楊駿必須被鏟除。
於是,賈南風開始精心策劃一場陰謀。
她暗中與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聯絡,巧言令色,挑撥他們與楊駿之間的關係。
她在司馬亮和司馬瑋麵前,將楊駿描述成一個妄圖獨攬大權、威脅皇室的奸佞之臣。
“汝南王,楚王,你們想想,楊駿如今權傾朝野,連皇上的旨意都能置之不理。倘若再任由他這般肆意妄為下去,我們這些皇室宗親還有立足之地嗎?”
賈南風的話語中充滿了煽動和蠱惑。
司馬亮和司馬瑋本就對楊駿的權勢心生嫉妒和不滿,在賈南風的挑唆下,更是怒火中燒,決定與賈南風聯手對付楊駿。
賈南風又秘密安排親信在民間散布謠言,聲稱楊駿意圖謀反,篡奪皇位。
這些謠言如同一股無形的風暴,迅速在京城中蔓延開來,引起了民眾的恐慌和不安。
與此同時,賈南風指使手下在朝堂上不斷彈劾楊駿,羅列了一係列莫須有的罪名。
楊駿對此起初並未太過在意,認為這不過是一些小人的誣陷之詞。
然而,隨著形勢的日益嚴峻,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
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率領大軍突然包圍了楊駿的府邸。
楊駿在睡夢中被驚醒,驚慌失措地組織家丁抵抗。
但麵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大軍,他的抵抗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楊駿,你這逆賊,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司馬瑋在府門外大聲喝道。
楊駿試圖向皇帝求救,但此時的皇宮已經被賈南風所控製,他的求救信根本無法送達皇帝手中。
最終,楊駿在絕望中被亂箭射死,其家族也被滿門抄斬。
賈南風成功地鏟除了楊駿這一障礙,開始更加肆無忌憚地幹預朝政。
她將矛頭指向了太後楊芷,太後楊芷曾多次維護太子司馬遹,令賈南風心懷怨恨。
賈南風在皇帝司馬衷麵前誣陷太後楊芷勾結楊駿,意圖謀反。
司馬衷本就性格懦弱,對賈南風言聽計從。
“皇上,太後與楊駿暗中勾結,妄圖顛覆朝廷,其心可誅啊。”賈南風故作痛心疾首地說道。
司馬衷聽了,麵露難色:“這……太後怎會如此?”
賈南風趁熱打鐵:“皇上,證據確鑿,若不懲處,難以服眾。”
在賈南風的不斷施壓下,司馬衷無奈下旨廢黜太後楊芷,將其幽禁於冷宮。
不久之後,賈南風又心生毒計。
她矯詔誘使楚王司馬瑋攻殺秉政的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灌。
楚王司馬瑋接旨後,未加思索便率領大軍對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灌痛下殺手。
然而,事成之後,賈南風卻以擅殺權臣的罪名將楚王司馬瑋處死。
司馬瑋直到臨死前,才明白自己不過是被賈南風利用的棋子。
此後,太子司馬遹成為了她的下一個目標。
司馬遹聰明睿智,深得皇帝司馬衷的喜愛和朝臣的擁護。
賈南風擔心一旦皇帝駕崩,司馬遹繼位,自己將失去現有的權力。
平日裏,司馬衷性格懦弱,對賈南風多有依賴。
賈南風便時常在司馬衷麵前吹枕邊風,貶低司馬遹。
“皇上,您瞧瞧那太子,整日不務正業,結交些不三不四的人,這日後如何能擔當大任呐。”賈南風嬌嗔地說道。
司馬衷聽了,隻是訥訥地迴應:“皇後莫急,興許是朕平日裏對他疏於管教。”
賈南風見司馬衷並未完全聽信,便又心生一計。
她故意安排一些司馬遹犯錯的場景讓司馬衷看到。
一次,司馬遹在處理政務時稍有疏忽,賈南風趕忙拉著司馬衷前來,添油加醋地說道:
“皇上您看,這就是您疼愛的太子,如此重要的事務都能出錯,可見其心思根本不在治國上。”
司馬衷皺了皺眉頭,心中雖有疑慮,但在賈南風的不斷蠱惑下,對司馬遹也漸漸有了不滿。
賈南風又指使自己的親信在皇帝麵前添油加醋地告狀,誇大司馬遹的過錯。
“皇上,太子近日在宮中行為不檢,飲酒作樂,荒廢學業,甚至還對您出言不遜。”賈南風的親信說道。
皇帝起初並不相信,但賈南風不斷地在他耳邊吹風,漸漸地,皇帝對司馬遹產生了不滿。
賈南風見時機成熟,決定使出致命一擊。
她命人偽造了一封司馬遹謀反的書信,信中聲稱司馬遹要廢掉皇帝,自己登基稱帝。
皇帝看到這封書信後,勃然大怒,當即決定廢黜司馬遹的太子之位。
司馬遹得知自己被誣陷,悲憤交加,想要麵見皇帝解釋清楚。
但賈南風早已安排好一切,根本不讓他見到皇帝。
“我是被冤枉的,這是有人陷害我!”司馬遹在宮中大聲唿喊,但他的聲音卻被賈南風的勢力所掩蓋。
最終,司馬遹被廢為庶人,囚禁在金墉城。
賈南風以為自己的陰謀得逞,卻不知她的所作所為已經引起了眾怒。
隨著張華的含冤死去,賈南風愈發地張狂無忌,仿佛脫韁的野馬,再也無人能夠束縛。
賈南風的累累惡行,激起了諸多忠臣義士的滿腔義憤和強烈不滿。
其中,有一位名叫嵇紹的大臣,懷著必死的決心,決定冒死進諫。
他毅然決然地來到賈南風跟前,義正詞嚴地痛陳她的所作所為對國家社稷所造成的巨大危害。
賈南風聽後,頓時怒不可遏,那怒火仿佛能將眼前之人瞬間焚燒成灰,欲當場下令將嵇紹處死。
就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民間突然傳出了許多關於賈南風倒行逆施將會遭受天譴的流言蜚語。
賈南風心中不禁湧起一陣不安和恐懼,暫時放過了嵇紹。
但她並未有絲毫的收斂,反而喪心病狂地派人追查流言的來源,並大肆捕殺那些被她懷疑的無辜之人。
然而,民眾的憤怒如同燎原的烈火,難以撲滅。
各地開始陸續出現小規模的反抗活動。
賈南風一邊氣急敗壞地派兵鎮壓,一邊在宮中誠惶誠恐地祈求神靈庇佑。
然而,賈南風的張狂並沒有能夠持續太久。
她的種種令人發指的惡行,早已引起了諸多勢力的極度不滿。
趙王司馬倫一直在暗中悄悄積蓄力量,看到張華死後賈南風愈發地肆無忌憚、毫無忌憚,又加之她誣陷太子,司馬倫深知時機已然成熟。
他聯合其他藩王,以賈南風謀害太子為由,義憤填膺地起兵討伐。
賈南風聽到這個猶如晴天霹靂的消息,大驚失色,慌亂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忙召集身邊的親信商議應對之策。
可是她平日作惡多端,樹敵太多,眾人紛紛如驚弓之鳥,作鳥獸散。
當司馬倫的大軍氣勢洶洶地兵臨城下時,賈南風隻能孤家寡人般獨自麵對。
城破之日,賈南風披頭散發、狼狽不堪地被押解出來。
她對著司馬倫瘋狂大罵,那模樣盡顯癲狂。
司馬倫卻隻是冷笑一聲,根本不屑於理會她那毫無意義的謾罵。
不久後,賈南風被無情地賜死。
曾經那個不可一世、囂張跋扈的她,就這樣以無比慘淡的結局收場。
而她死後,西晉王朝並沒有因此走向安定繁榮的康莊大道,反而陷入了更為嚴重、混亂的內亂之中。
各方勢力為了爭奪權力,不擇手段,戰亂此起彼伏,頻繁不休,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這個曾經強大無比的王朝,逐漸走向了衰落的無盡深淵。
這宮女不過是無意間失手打碎了一隻玉盞,可在賈南風眼中,卻被視作大逆不道、不可饒恕的不敬之舉。
她緩緩地挪動著腳步,步步逼近宮女,手中肆意地把玩著一把鋒利得令人膽寒的匕首。
宮女瞬間嚇得癱軟在地,那絕望的求饒聲歇斯底裏,響徹了整個庭院的每一個角落。
然而,賈南風卻仿佛置身於無人之境,充耳不聞那淒慘的求饒,臉上反倒還帶著一絲扭曲到令人毛骨悚然的詭異笑意。
就在她高高舉起匕首,即將無情刺下的千鈞一發之際,遠處驀地傳來一聲高唿:“娘娘且慢!”
原來是謀士張華心急火燎地匆匆趕來。
張華對賈南風的乖戾脾性心知肚明,但仍毅然決然地試圖加以勸阻,
“娘娘若再肆意開殺戒,恐怕於您的名聲有損,朝堂之上也必然會湧起諸多的非議之聲。”
賈南風冷哼一聲,那聲音猶如臘月的寒風,冰冷刺骨,“本後行事,何需他人多嘴多舌地置喙。”
但她握著匕首的手,卻還是不易察覺地微微停頓了一下。
張華見狀,趕忙趁熱打鐵接著說道:
“娘娘心懷天下,誌存高遠,實在不應為了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奴,而壞了您的宏圖大計。”
賈南風眉頭緊鎖,沉思片刻,最終極不情願地收起匕首。
那宮女如蒙大赦,卻因過度驚嚇而昏厥過去,而賈南風則冷哼一聲,轉身憤憤迴房,眼神中仍透著無盡的不甘與殘忍。
賈南風迴到房中,氣唿唿地坐在榻上,心中越想越是惱怒不堪,猶如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
“這區區小小的謀士,竟也膽敢來管本宮的事情,本宮乃是這一國之後,難道連處置一個低賤婢女的權力都沒有了?”
她在心底暗暗咬牙切齒,那憤怒仿佛能將一切都燃燒殆盡。
不多時,貼身婢女小心翼翼地前來侍奉茶水。
賈南風看著婢女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模樣,心中一動,一條毒計瞬間湧上心頭。
“去把那張華給本宮找來,就說本宮有要事相商。”婢女膽戰心驚地領命而去。
張華很快便匆匆趕到,畢恭畢敬地行禮。
賈南風卻瞬間換了一副麵容,柔聲道:
“張先生方才所言極是,本宮一時衝動,險些釀成大錯。本宮今日找先生前來,實則是想請教些治國理政的關鍵之事。”
張華聽聞此言,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便開始認真地作答起來。
待張華說得口幹舌燥、疲憊不堪之際,賈南風突然毫無征兆地話鋒一轉,
“先生可知,君為臣綱,本宮身為皇後,便是先生的主母。先生今日竟敢當眾拂了本宮的顏麵,本宮雖大度不予計較,但卻難保旁人不會在背後妄加揣測、議論紛紛。”
張華頓時如遭雷擊,冷汗瞬間如瀑般湧出,瞬間明白自己已然落入了賈南風精心設計的圈套之中。
而賈南風則一臉得意地看著張華那驚恐萬狀的樣子,嘴角勾起一抹充滿惡意的笑。
張華忙不迭地伏地磕頭,口中不停稱罪。
賈南風卻幽幽地說道:“先生莫要如此驚慌失措,本宮並非那般心胸狹隘、小氣記仇之人。隻是先生日後行事,還需加倍謹慎小心才是。”
張華唯唯諾諾地應諾不迭,滿心以為此事就此可以揭過。
誰知幾日後,張華家中莫名地卷入了一場離奇的盜竊案,家中財物被洗劫一空不說,一些至關重要的機密文書亦被盜取。
張華心知肚明,定是賈南風在暗中使絆子,可卻苦於找不到任何證據。
而賈南風拿著從張華家偷來的文書,在朝堂之上旁敲側擊,暗示張華與外官暗中勾結。
皇帝偏聽偏信了她的讒言,漸漸地疏遠了張華。
賈南風見張華失勢,心中甚是得意。
但她並未就此罷手,一日,她精心安排人手在張華常去的酒肆投毒。
張華不知是計,毫無防備地飲下毒酒。
待到毒性發作之時,他方才恍然大悟,可惜已是為時已晚,迴天乏術。
賈南風得知張華的死訊,放肆地放聲大笑,那笑聲在空蕩蕩的宮殿中迴蕩,顯得格外陰森恐怖。
從此,朝中再無人敢輕易違逆她的意思,她越發地肆意妄為、無法無天起來,而宮廷內外也被她攪得更加烏煙瘴氣、混亂不堪。
在賈南風野心勃勃地覬覦著更大權力之時,權臣楊駿成為了她眼前的一大阻礙。
楊駿,這位在朝堂之上權勢滔天的人物,其黨羽眾多,勢力盤根錯節。
賈南風深知,若要真正掌控朝政,楊駿必須被鏟除。
於是,賈南風開始精心策劃一場陰謀。
她暗中與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聯絡,巧言令色,挑撥他們與楊駿之間的關係。
她在司馬亮和司馬瑋麵前,將楊駿描述成一個妄圖獨攬大權、威脅皇室的奸佞之臣。
“汝南王,楚王,你們想想,楊駿如今權傾朝野,連皇上的旨意都能置之不理。倘若再任由他這般肆意妄為下去,我們這些皇室宗親還有立足之地嗎?”
賈南風的話語中充滿了煽動和蠱惑。
司馬亮和司馬瑋本就對楊駿的權勢心生嫉妒和不滿,在賈南風的挑唆下,更是怒火中燒,決定與賈南風聯手對付楊駿。
賈南風又秘密安排親信在民間散布謠言,聲稱楊駿意圖謀反,篡奪皇位。
這些謠言如同一股無形的風暴,迅速在京城中蔓延開來,引起了民眾的恐慌和不安。
與此同時,賈南風指使手下在朝堂上不斷彈劾楊駿,羅列了一係列莫須有的罪名。
楊駿對此起初並未太過在意,認為這不過是一些小人的誣陷之詞。
然而,隨著形勢的日益嚴峻,他開始意識到自己已經陷入了一個巨大的陰謀之中。
終於,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汝南王司馬亮和楚王司馬瑋率領大軍突然包圍了楊駿的府邸。
楊駿在睡夢中被驚醒,驚慌失措地組織家丁抵抗。
但麵對訓練有素、裝備精良的大軍,他的抵抗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楊駿,你這逆賊,今日便是你的死期!”司馬瑋在府門外大聲喝道。
楊駿試圖向皇帝求救,但此時的皇宮已經被賈南風所控製,他的求救信根本無法送達皇帝手中。
最終,楊駿在絕望中被亂箭射死,其家族也被滿門抄斬。
賈南風成功地鏟除了楊駿這一障礙,開始更加肆無忌憚地幹預朝政。
她將矛頭指向了太後楊芷,太後楊芷曾多次維護太子司馬遹,令賈南風心懷怨恨。
賈南風在皇帝司馬衷麵前誣陷太後楊芷勾結楊駿,意圖謀反。
司馬衷本就性格懦弱,對賈南風言聽計從。
“皇上,太後與楊駿暗中勾結,妄圖顛覆朝廷,其心可誅啊。”賈南風故作痛心疾首地說道。
司馬衷聽了,麵露難色:“這……太後怎會如此?”
賈南風趁熱打鐵:“皇上,證據確鑿,若不懲處,難以服眾。”
在賈南風的不斷施壓下,司馬衷無奈下旨廢黜太後楊芷,將其幽禁於冷宮。
不久之後,賈南風又心生毒計。
她矯詔誘使楚王司馬瑋攻殺秉政的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灌。
楚王司馬瑋接旨後,未加思索便率領大軍對汝南王司馬亮與衛灌痛下殺手。
然而,事成之後,賈南風卻以擅殺權臣的罪名將楚王司馬瑋處死。
司馬瑋直到臨死前,才明白自己不過是被賈南風利用的棋子。
此後,太子司馬遹成為了她的下一個目標。
司馬遹聰明睿智,深得皇帝司馬衷的喜愛和朝臣的擁護。
賈南風擔心一旦皇帝駕崩,司馬遹繼位,自己將失去現有的權力。
平日裏,司馬衷性格懦弱,對賈南風多有依賴。
賈南風便時常在司馬衷麵前吹枕邊風,貶低司馬遹。
“皇上,您瞧瞧那太子,整日不務正業,結交些不三不四的人,這日後如何能擔當大任呐。”賈南風嬌嗔地說道。
司馬衷聽了,隻是訥訥地迴應:“皇後莫急,興許是朕平日裏對他疏於管教。”
賈南風見司馬衷並未完全聽信,便又心生一計。
她故意安排一些司馬遹犯錯的場景讓司馬衷看到。
一次,司馬遹在處理政務時稍有疏忽,賈南風趕忙拉著司馬衷前來,添油加醋地說道:
“皇上您看,這就是您疼愛的太子,如此重要的事務都能出錯,可見其心思根本不在治國上。”
司馬衷皺了皺眉頭,心中雖有疑慮,但在賈南風的不斷蠱惑下,對司馬遹也漸漸有了不滿。
賈南風又指使自己的親信在皇帝麵前添油加醋地告狀,誇大司馬遹的過錯。
“皇上,太子近日在宮中行為不檢,飲酒作樂,荒廢學業,甚至還對您出言不遜。”賈南風的親信說道。
皇帝起初並不相信,但賈南風不斷地在他耳邊吹風,漸漸地,皇帝對司馬遹產生了不滿。
賈南風見時機成熟,決定使出致命一擊。
她命人偽造了一封司馬遹謀反的書信,信中聲稱司馬遹要廢掉皇帝,自己登基稱帝。
皇帝看到這封書信後,勃然大怒,當即決定廢黜司馬遹的太子之位。
司馬遹得知自己被誣陷,悲憤交加,想要麵見皇帝解釋清楚。
但賈南風早已安排好一切,根本不讓他見到皇帝。
“我是被冤枉的,這是有人陷害我!”司馬遹在宮中大聲唿喊,但他的聲音卻被賈南風的勢力所掩蓋。
最終,司馬遹被廢為庶人,囚禁在金墉城。
賈南風以為自己的陰謀得逞,卻不知她的所作所為已經引起了眾怒。
隨著張華的含冤死去,賈南風愈發地張狂無忌,仿佛脫韁的野馬,再也無人能夠束縛。
賈南風的累累惡行,激起了諸多忠臣義士的滿腔義憤和強烈不滿。
其中,有一位名叫嵇紹的大臣,懷著必死的決心,決定冒死進諫。
他毅然決然地來到賈南風跟前,義正詞嚴地痛陳她的所作所為對國家社稷所造成的巨大危害。
賈南風聽後,頓時怒不可遏,那怒火仿佛能將眼前之人瞬間焚燒成灰,欲當場下令將嵇紹處死。
就在這千鈞一發的危急時刻,民間突然傳出了許多關於賈南風倒行逆施將會遭受天譴的流言蜚語。
賈南風心中不禁湧起一陣不安和恐懼,暫時放過了嵇紹。
但她並未有絲毫的收斂,反而喪心病狂地派人追查流言的來源,並大肆捕殺那些被她懷疑的無辜之人。
然而,民眾的憤怒如同燎原的烈火,難以撲滅。
各地開始陸續出現小規模的反抗活動。
賈南風一邊氣急敗壞地派兵鎮壓,一邊在宮中誠惶誠恐地祈求神靈庇佑。
然而,賈南風的張狂並沒有能夠持續太久。
她的種種令人發指的惡行,早已引起了諸多勢力的極度不滿。
趙王司馬倫一直在暗中悄悄積蓄力量,看到張華死後賈南風愈發地肆無忌憚、毫無忌憚,又加之她誣陷太子,司馬倫深知時機已然成熟。
他聯合其他藩王,以賈南風謀害太子為由,義憤填膺地起兵討伐。
賈南風聽到這個猶如晴天霹靂的消息,大驚失色,慌亂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急忙召集身邊的親信商議應對之策。
可是她平日作惡多端,樹敵太多,眾人紛紛如驚弓之鳥,作鳥獸散。
當司馬倫的大軍氣勢洶洶地兵臨城下時,賈南風隻能孤家寡人般獨自麵對。
城破之日,賈南風披頭散發、狼狽不堪地被押解出來。
她對著司馬倫瘋狂大罵,那模樣盡顯癲狂。
司馬倫卻隻是冷笑一聲,根本不屑於理會她那毫無意義的謾罵。
不久後,賈南風被無情地賜死。
曾經那個不可一世、囂張跋扈的她,就這樣以無比慘淡的結局收場。
而她死後,西晉王朝並沒有因此走向安定繁榮的康莊大道,反而陷入了更為嚴重、混亂的內亂之中。
各方勢力為了爭奪權力,不擇手段,戰亂此起彼伏,頻繁不休,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這個曾經強大無比的王朝,逐漸走向了衰落的無盡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