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自幼便胸懷大誌,出身天水薑氏的他,深知家族榮耀與責任。
一日,薑維於庭院習武之時,聽聞好友談及天下局勢,當下諸侯紛爭,漢室衰微。
薑維心中湧起一股熱血,暗自發誓定要在這亂世之中建立功勳,重振家族威名並匡扶漢室。
薑維幼年喪父後,家中隻剩母親獨自支撐。
雖生活困苦,但母親卻極為堅韌,她深知兒子聰慧異常,定要好好培養。
於是,母親日夜操勞,一邊做些女紅針線活計維持生計,一邊教導薑維讀書識字。
薑維也很懂事,小小年紀就懂得幫母親分擔家務。
某日,聽聞好友提及自己的父親。
薑維停了下來,眼中滿是崇敬與好奇。
他雖知曉父親也是英勇之人,卻因早逝而未曾有太多記憶。
薑維向好友追問詳情,好友說道:
“我聽長輩言,令尊當年在戰場上,麵對數倍敵軍亦麵不改色,單槍匹馬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
其槍法淩厲,殺敵無數,令敵軍聞風喪膽。”
薑維握緊拳頭,心中熱血沸騰,仿佛看到父親當年的英姿。
薑維暗下決心,定要像父親一樣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他轉身重新拿起長槍,比之前更加奮力地揮舞起來。
每一招一式,都帶著對父親深深的敬意以及傳承家族榮耀的決心。
此時陽光灑下,映照出薑維堅毅的臉龐和矯健的身姿,好似他正在朝著父親曾經走過的偉大道路大步前行。
一日,薑維外出砍柴歸來途中,看到一位老者被幾個山賊圍住索要錢財。
薑維心中不忍,放下柴擔,撿起一根木棍便衝上前去。
他身姿敏捷,竟以一己之力趕跑了山賊。
老者大為驚訝,原來這老者是隱居於此的一位謀士。
他見薑維勇敢且心存正義,又知其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仍不忘進取,決定收薑維為徒,教授他兵法謀略。
薑維拜謝不已。
自此之後,薑維跟著老者刻苦學習,漸漸成長起來,一顆軍事將才之星開始在亂世之中隱隱閃爍光芒。
不久後,當地遭遇外敵侵擾,薑維雖年少卻毫不畏懼。
他率領家中護院,組織起鄉勇一同抵禦外敵。
隻見他手持長槍,身先士卒衝入敵陣,其槍法淩厲而精準,令敵人難以招架。
一番激戰之後,終於擊退了外敵。
此役過後,薑維之名在天水郡內廣為傳頌,眾人皆讚其英勇果敢,將來必成大器。
而薑維並未因此驕傲自滿,反而更加刻苦鑽研兵法武藝,他知道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唯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實現心中抱負。
恰逢諸葛亮率蜀軍北伐,兵至天水郡。
薑維早聞諸葛孔明大名,知曉其乃當世奇才,心懷興複漢室之誌,心想若能追隨此人,必能大展宏圖。
於是薑維主動請纓,欲出戰應對蜀軍。
戰場上,薑維與蜀軍將領交鋒,他盡顯勇猛,幾迴合下來竟未露敗相。
諸葛亮在營帳中觀得薑維表現,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暗自讚歎薑維之才。
隨後,諸葛亮設下計謀,佯攻一處實則另派奇兵截斷薑維後路。
薑維察覺中計,但並不慌亂,冷靜指揮突圍。
然而蜀軍勢眾,薑維漸感力不從心。
此時諸葛亮派人勸降,告知薑維漢室傾頹,正需賢才共創大業,薑維思忖良久,想到自己匡扶漢室的理想,深感在天水恐難成就大事,遂決定歸降蜀漢。
諸葛亮大喜,得薑維如魚得水,薑維也終得明主,自此踏上了跟隨諸葛亮北伐以圖興複漢室的征程。
薑維隨諸葛亮進入蜀軍陣營,初來乍到,軍中諸將對這位新來之人多有好奇與打量。
但薑維不以為意,一心隻想著如何更好地效力。
諸葛亮常邀薑維共商軍事策略,薑維總能提出獨到見解。
一次,蜀軍麵臨糧草運輸難題,薑維建議利用地勢,開辟一條隱蔽小道專運糧草,同時派兵佯裝押運糧草走大路以迷惑敵軍。
諸葛亮采納後,糧草供應果然順利許多。
在北伐戰役中,薑維更是奮勇當先。
麵對魏軍強大的騎兵,薑維想出以藤甲兵克製之法。
他親自訓練藤甲兵,使之配合緊密。
戰場上,藤甲兵宛如銅牆鐵壁,魏軍騎兵衝擊不得。
隨著時間推移,薑維在蜀軍中威望日盛。
諸葛亮亦愈加倚重他,不僅傳授畢生所學兵法謀略,還給予他獨自領兵作戰的機會。
薑維不負所望,屢立戰功,成為蜀軍不可或缺的一員大將,朝著興複漢室的目標穩步前行。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諸葛亮終究積勞成疾,溘然長逝。
薑維悲痛萬分,他感覺如同失去了依靠一般。
但薑維明白,興複漢室的重任如今全落在自己身上了。
薑維接過諸葛亮的衣缽,繼續整軍備戰北伐。
可是朝中已不如往昔齊心,宦官弄權,後主劉禪也日益昏庸。
薑維多次上書請求北伐,均受到重重阻撓。
盡管如此,薑維還是排除萬難率軍出征。
此次北伐遇到的魏軍更為強勁,且對方熟知薑維戰術。
薑維苦戰之際,後方卻傳來劉禪聽信讒言,削減糧草供給的消息。
薑維無奈之下隻得退兵。
迴朝後,薑維決心鏟除奸佞,重新整頓朝政以便再次北伐。
可奸佞們聯合起來誣陷薑維擁兵自重意圖謀反。
劉禪聽信謠言,開始疏遠薑維。
薑維滿心悲憤,卻不願放棄興複漢室的夢想。
他帶著少數親信遠離朝堂,屯駐邊關。
望著北方大地,薑維握緊拳頭,他知道自己也許再難實現抱負,但隻要一息尚存,就不會忘記初心。
薑維在邊關日夜操練士兵,以待時機。
一日,探馬報知薑維,魏國發生內亂,薑維認為這是天賜良機。
他召集手下親信,慷慨陳詞:
“諸君,吾等一生所求者,興複漢室耳。
今魏國內亂,此誠不可失之機。”
眾人皆響應。
薑維帶領軍隊悄悄向魏國進發。
一路上,他運用智謀繞過魏軍重兵防守之處。
然而,當接近洛陽城時,卻發現城中已有防備。
原來,魏國雖內亂,但仍警惕薑維來襲。
薑維苦思破敵之策,這時,他想起早年諸葛亮傳授的奇謀。
薑維命人散布謠言,稱蜀軍隻是先鋒到此,大隊人馬即將合圍洛陽。
城中魏軍人心惶惶,薑維趁勢發起猛攻。
戰鬥異常激烈,薑維身先士卒,蜀軍士氣大振。
就在快要攻破城門之時,後方突然傳來蜀軍大本營受襲的消息。
原來是劉禪身邊奸臣害怕薑維成功,故意引魏軍偷襲蜀軍後方。
薑維不得不撤軍迴援,望著近在咫尺的洛陽城,薑維仰天長歎,漢室複興之路愈發艱難,但他眼神依然堅定,絕不放棄希望。
薑維迴師途中,內心滿是憤懣。
他深知朝廷奸佞不除,興漢大業無望。
迴到營地後,薑維仔細思考對策。
他決定暗中聯係朝中一些忠義之士,裏應外合除掉奸臣。
薑維派出心腹潛入朝中,聯絡那些忠義之士。
經過一番秘密謀劃,定下了行動的日期。
然而,奸佞們似乎察覺到了異樣,加強了防範。
薑維心急如焚,若這次計劃失敗,恐怕再無機會。
正在薑維苦惱之時,一位神秘謀士前來投靠。
此人身懷奇術,擅長易容偽裝。
謀士獻策,可以利用易容之術混進宮廷。
薑維依計行事,挑選出數名精銳士兵,由謀士易容成宮中侍從模樣,薑維則扮作普通將士混入其中。
他們巧妙地避開層層守衛,來到奸佞們議事之處。
正當薑維等人準備動手之時,突然殺出一群死士。
一場混戰瞬間爆發,薑維雖奮力拚殺,但寡不敵眾。
關鍵時刻,那位神秘謀士施展奇術,製造出一片迷霧,掩護薑維等人撤退。
薑維退迴營地,此次行動雖未成功,但他並未氣餒。
他知道奸佞勢力盤根錯節,興複漢室的道路漫長而艱辛。
薑維重新整頓兵馬,一邊繼續等待時機,一邊加強邊境防禦,以防魏軍趁機進攻。
薑維一邊繼續訓練士兵,一邊等待著朝中消息。
不多時日,內應來信告知宮中防衛部署。
薑維挑選精銳將士,趁著夜色悄悄潛迴成都。
他避開巡邏隊伍,直搗皇宮。
那些奸臣正在飲酒作樂,看到薑維突然闖入,嚇得癱倒在地。
薑維手起刀落,清除了這些禍根,並麵見劉禪,痛陳利弊,曉之以理。
劉禪經此一事,似有悔悟,表示願意全力支持薑維北伐。
薑維得到旨意後,再次整頓大軍,向著北方出發。
這一次,他吸取之前教訓,安排好後方防禦,確保糧草充足。
魏軍聞薑維又來,嚴陣以待。
薑維施展出各種奇謀戰術,蜀軍上下一心,越戰越勇。
雖前方困難重重,但薑維心中信念不滅,一步一步向著興複漢室的目標邁進,哪怕隻剩最後一絲力量也要拚搏到底。
薑維一路進軍,魏軍節節敗退。
然而,長時間的征戰使得蜀軍也疲憊不堪。
薑維深知必須速戰速決,否則一旦陷入持久戰,形勢對蜀軍不利。
薑維深知僅靠自身力量難以成事,於是修書一封送往東吳,陳述利弊,願與之聯盟共同對抗魏國。
東吳念及唇亡齒寒之理,答應出兵相助。
薑維得到消息後,振奮精神,再次整軍出發。
此次薑維改變戰略,他先佯攻魏國邊城,吸引魏軍主力前往救援。
待魏軍調離洛陽部分兵力後,薑維迅速轉向,直撲洛陽。
與此同時,東吳水軍沿水路而上,攻擊魏國沿海城池,分散魏軍注意力。
薑維兵臨洛陽城下,魏軍拚死抵抗。
薑維命工匠打造攻城器械,雲梯、投石車齊上陣。
戰鬥持續數日,雙方傷亡慘重。
就在薑維即將突破防線之時,鍾會親率大軍前來救援。
薑維軍隊頓時壓力大增,但他毫無懼色,擺開陣勢阻擋鍾會大軍。
薑維布下八卦陣,使鍾會大軍陷入陣中一時迷失方向。
薑維乘機率軍掩殺,鍾會大驚,急忙穩定軍心,指揮軍隊破陣。
兩軍激戰正酣,勝負猶未可知。
薑維與鍾會僵持不下之時,忽聞鄧艾卻從陰平偷襲成都。
薑維大驚,他深知成都若失,一切努力皆付諸東流。
當下薑維果斷從洛陽撤兵迴援。
然鍾會見狀,哪肯放過這大好機會,立刻率兵追擊。
薑維邊退邊抵擋鍾會追兵,損兵折將不少。
好不容易趕到成都附近,卻見城中火光衝天。
薑維心急如焚,策馬狂奔進城。
城內已是一片混亂,百姓四處奔逃。
薑維尋到劉禪,劉禪哭訴鄧艾兵鋒銳利,難以抵擋。
薑維安慰道:“陛下莫慌,臣定將那鄧艾逐出成都。”
薑維即刻重整殘軍,出城迎戰鄧艾。
鄧艾見薑維歸來,也不敢小覷。
二人交鋒,薑維懷著滿腔怒火,槍槍致命。
鄧艾亦是身經百戰,沉著應對。
激戰多時,不分勝負。
薑維心生一計,佯裝敗退,引鄧艾追入山穀。
薑維事先在此設下伏兵,待鄧艾進入,伏兵盡出。
鄧艾大驚失色,奮力突圍。
薑維率軍圍堵,本以為可擒獲鄧艾,不料一支冷箭射來,正中薑維肩頭,薑維攻勢一頓,鄧艾乘機逃脫。
薑維望著遠去的鄧艾,心中滿是不甘,暗暗發誓定要奪迴成都。
正當薑維準備發動總攻之時,突然收到劉禪投降的消息。
薑維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憤怒與絕望湧上心頭。
但薑維不甘心就此失敗,他秘密召集心腹將士,說道:
“主公雖降,但我等壯誌未酬,寧死不降魏。”
於是薑維詐降鍾會。
鍾會見薑維來投,心中大喜,以為薑維真心歸降。
薑維則在暗中策劃複國大計,他挑撥鍾會與鄧艾之間的關係,試圖引起魏軍內亂。
鍾會漸漸被薑維說動,打算據蜀自立,對抗司馬昭。
薑維一邊協助鍾會,一邊聯絡舊部。
可惜事情敗露,魏軍圍攻鍾會與薑維。
薑維手持長劍,衝入敵陣,以必死之心奮戰。
最終寡不敵眾,薑維戰死沙場,但他至死都懷著興複漢室的夢想,他的英名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之上。
一日,薑維於庭院習武之時,聽聞好友談及天下局勢,當下諸侯紛爭,漢室衰微。
薑維心中湧起一股熱血,暗自發誓定要在這亂世之中建立功勳,重振家族威名並匡扶漢室。
薑維幼年喪父後,家中隻剩母親獨自支撐。
雖生活困苦,但母親卻極為堅韌,她深知兒子聰慧異常,定要好好培養。
於是,母親日夜操勞,一邊做些女紅針線活計維持生計,一邊教導薑維讀書識字。
薑維也很懂事,小小年紀就懂得幫母親分擔家務。
某日,聽聞好友提及自己的父親。
薑維停了下來,眼中滿是崇敬與好奇。
他雖知曉父親也是英勇之人,卻因早逝而未曾有太多記憶。
薑維向好友追問詳情,好友說道:
“我聽長輩言,令尊當年在戰場上,麵對數倍敵軍亦麵不改色,單槍匹馬衝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
其槍法淩厲,殺敵無數,令敵軍聞風喪膽。”
薑維握緊拳頭,心中熱血沸騰,仿佛看到父親當年的英姿。
薑維暗下決心,定要像父親一樣成為頂天立地的英雄。
他轉身重新拿起長槍,比之前更加奮力地揮舞起來。
每一招一式,都帶著對父親深深的敬意以及傳承家族榮耀的決心。
此時陽光灑下,映照出薑維堅毅的臉龐和矯健的身姿,好似他正在朝著父親曾經走過的偉大道路大步前行。
一日,薑維外出砍柴歸來途中,看到一位老者被幾個山賊圍住索要錢財。
薑維心中不忍,放下柴擔,撿起一根木棍便衝上前去。
他身姿敏捷,竟以一己之力趕跑了山賊。
老者大為驚訝,原來這老者是隱居於此的一位謀士。
他見薑維勇敢且心存正義,又知其幼年喪父家境貧寒仍不忘進取,決定收薑維為徒,教授他兵法謀略。
薑維拜謝不已。
自此之後,薑維跟著老者刻苦學習,漸漸成長起來,一顆軍事將才之星開始在亂世之中隱隱閃爍光芒。
不久後,當地遭遇外敵侵擾,薑維雖年少卻毫不畏懼。
他率領家中護院,組織起鄉勇一同抵禦外敵。
隻見他手持長槍,身先士卒衝入敵陣,其槍法淩厲而精準,令敵人難以招架。
一番激戰之後,終於擊退了外敵。
此役過後,薑維之名在天水郡內廣為傳頌,眾人皆讚其英勇果敢,將來必成大器。
而薑維並未因此驕傲自滿,反而更加刻苦鑽研兵法武藝,他知道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麵,唯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實現心中抱負。
恰逢諸葛亮率蜀軍北伐,兵至天水郡。
薑維早聞諸葛孔明大名,知曉其乃當世奇才,心懷興複漢室之誌,心想若能追隨此人,必能大展宏圖。
於是薑維主動請纓,欲出戰應對蜀軍。
戰場上,薑維與蜀軍將領交鋒,他盡顯勇猛,幾迴合下來竟未露敗相。
諸葛亮在營帳中觀得薑維表現,不禁眼前一亮,心中暗自讚歎薑維之才。
隨後,諸葛亮設下計謀,佯攻一處實則另派奇兵截斷薑維後路。
薑維察覺中計,但並不慌亂,冷靜指揮突圍。
然而蜀軍勢眾,薑維漸感力不從心。
此時諸葛亮派人勸降,告知薑維漢室傾頹,正需賢才共創大業,薑維思忖良久,想到自己匡扶漢室的理想,深感在天水恐難成就大事,遂決定歸降蜀漢。
諸葛亮大喜,得薑維如魚得水,薑維也終得明主,自此踏上了跟隨諸葛亮北伐以圖興複漢室的征程。
薑維隨諸葛亮進入蜀軍陣營,初來乍到,軍中諸將對這位新來之人多有好奇與打量。
但薑維不以為意,一心隻想著如何更好地效力。
諸葛亮常邀薑維共商軍事策略,薑維總能提出獨到見解。
一次,蜀軍麵臨糧草運輸難題,薑維建議利用地勢,開辟一條隱蔽小道專運糧草,同時派兵佯裝押運糧草走大路以迷惑敵軍。
諸葛亮采納後,糧草供應果然順利許多。
在北伐戰役中,薑維更是奮勇當先。
麵對魏軍強大的騎兵,薑維想出以藤甲兵克製之法。
他親自訓練藤甲兵,使之配合緊密。
戰場上,藤甲兵宛如銅牆鐵壁,魏軍騎兵衝擊不得。
隨著時間推移,薑維在蜀軍中威望日盛。
諸葛亮亦愈加倚重他,不僅傳授畢生所學兵法謀略,還給予他獨自領兵作戰的機會。
薑維不負所望,屢立戰功,成為蜀軍不可或缺的一員大將,朝著興複漢室的目標穩步前行。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諸葛亮終究積勞成疾,溘然長逝。
薑維悲痛萬分,他感覺如同失去了依靠一般。
但薑維明白,興複漢室的重任如今全落在自己身上了。
薑維接過諸葛亮的衣缽,繼續整軍備戰北伐。
可是朝中已不如往昔齊心,宦官弄權,後主劉禪也日益昏庸。
薑維多次上書請求北伐,均受到重重阻撓。
盡管如此,薑維還是排除萬難率軍出征。
此次北伐遇到的魏軍更為強勁,且對方熟知薑維戰術。
薑維苦戰之際,後方卻傳來劉禪聽信讒言,削減糧草供給的消息。
薑維無奈之下隻得退兵。
迴朝後,薑維決心鏟除奸佞,重新整頓朝政以便再次北伐。
可奸佞們聯合起來誣陷薑維擁兵自重意圖謀反。
劉禪聽信謠言,開始疏遠薑維。
薑維滿心悲憤,卻不願放棄興複漢室的夢想。
他帶著少數親信遠離朝堂,屯駐邊關。
望著北方大地,薑維握緊拳頭,他知道自己也許再難實現抱負,但隻要一息尚存,就不會忘記初心。
薑維在邊關日夜操練士兵,以待時機。
一日,探馬報知薑維,魏國發生內亂,薑維認為這是天賜良機。
他召集手下親信,慷慨陳詞:
“諸君,吾等一生所求者,興複漢室耳。
今魏國內亂,此誠不可失之機。”
眾人皆響應。
薑維帶領軍隊悄悄向魏國進發。
一路上,他運用智謀繞過魏軍重兵防守之處。
然而,當接近洛陽城時,卻發現城中已有防備。
原來,魏國雖內亂,但仍警惕薑維來襲。
薑維苦思破敵之策,這時,他想起早年諸葛亮傳授的奇謀。
薑維命人散布謠言,稱蜀軍隻是先鋒到此,大隊人馬即將合圍洛陽。
城中魏軍人心惶惶,薑維趁勢發起猛攻。
戰鬥異常激烈,薑維身先士卒,蜀軍士氣大振。
就在快要攻破城門之時,後方突然傳來蜀軍大本營受襲的消息。
原來是劉禪身邊奸臣害怕薑維成功,故意引魏軍偷襲蜀軍後方。
薑維不得不撤軍迴援,望著近在咫尺的洛陽城,薑維仰天長歎,漢室複興之路愈發艱難,但他眼神依然堅定,絕不放棄希望。
薑維迴師途中,內心滿是憤懣。
他深知朝廷奸佞不除,興漢大業無望。
迴到營地後,薑維仔細思考對策。
他決定暗中聯係朝中一些忠義之士,裏應外合除掉奸臣。
薑維派出心腹潛入朝中,聯絡那些忠義之士。
經過一番秘密謀劃,定下了行動的日期。
然而,奸佞們似乎察覺到了異樣,加強了防範。
薑維心急如焚,若這次計劃失敗,恐怕再無機會。
正在薑維苦惱之時,一位神秘謀士前來投靠。
此人身懷奇術,擅長易容偽裝。
謀士獻策,可以利用易容之術混進宮廷。
薑維依計行事,挑選出數名精銳士兵,由謀士易容成宮中侍從模樣,薑維則扮作普通將士混入其中。
他們巧妙地避開層層守衛,來到奸佞們議事之處。
正當薑維等人準備動手之時,突然殺出一群死士。
一場混戰瞬間爆發,薑維雖奮力拚殺,但寡不敵眾。
關鍵時刻,那位神秘謀士施展奇術,製造出一片迷霧,掩護薑維等人撤退。
薑維退迴營地,此次行動雖未成功,但他並未氣餒。
他知道奸佞勢力盤根錯節,興複漢室的道路漫長而艱辛。
薑維重新整頓兵馬,一邊繼續等待時機,一邊加強邊境防禦,以防魏軍趁機進攻。
薑維一邊繼續訓練士兵,一邊等待著朝中消息。
不多時日,內應來信告知宮中防衛部署。
薑維挑選精銳將士,趁著夜色悄悄潛迴成都。
他避開巡邏隊伍,直搗皇宮。
那些奸臣正在飲酒作樂,看到薑維突然闖入,嚇得癱倒在地。
薑維手起刀落,清除了這些禍根,並麵見劉禪,痛陳利弊,曉之以理。
劉禪經此一事,似有悔悟,表示願意全力支持薑維北伐。
薑維得到旨意後,再次整頓大軍,向著北方出發。
這一次,他吸取之前教訓,安排好後方防禦,確保糧草充足。
魏軍聞薑維又來,嚴陣以待。
薑維施展出各種奇謀戰術,蜀軍上下一心,越戰越勇。
雖前方困難重重,但薑維心中信念不滅,一步一步向著興複漢室的目標邁進,哪怕隻剩最後一絲力量也要拚搏到底。
薑維一路進軍,魏軍節節敗退。
然而,長時間的征戰使得蜀軍也疲憊不堪。
薑維深知必須速戰速決,否則一旦陷入持久戰,形勢對蜀軍不利。
薑維深知僅靠自身力量難以成事,於是修書一封送往東吳,陳述利弊,願與之聯盟共同對抗魏國。
東吳念及唇亡齒寒之理,答應出兵相助。
薑維得到消息後,振奮精神,再次整軍出發。
此次薑維改變戰略,他先佯攻魏國邊城,吸引魏軍主力前往救援。
待魏軍調離洛陽部分兵力後,薑維迅速轉向,直撲洛陽。
與此同時,東吳水軍沿水路而上,攻擊魏國沿海城池,分散魏軍注意力。
薑維兵臨洛陽城下,魏軍拚死抵抗。
薑維命工匠打造攻城器械,雲梯、投石車齊上陣。
戰鬥持續數日,雙方傷亡慘重。
就在薑維即將突破防線之時,鍾會親率大軍前來救援。
薑維軍隊頓時壓力大增,但他毫無懼色,擺開陣勢阻擋鍾會大軍。
薑維布下八卦陣,使鍾會大軍陷入陣中一時迷失方向。
薑維乘機率軍掩殺,鍾會大驚,急忙穩定軍心,指揮軍隊破陣。
兩軍激戰正酣,勝負猶未可知。
薑維與鍾會僵持不下之時,忽聞鄧艾卻從陰平偷襲成都。
薑維大驚,他深知成都若失,一切努力皆付諸東流。
當下薑維果斷從洛陽撤兵迴援。
然鍾會見狀,哪肯放過這大好機會,立刻率兵追擊。
薑維邊退邊抵擋鍾會追兵,損兵折將不少。
好不容易趕到成都附近,卻見城中火光衝天。
薑維心急如焚,策馬狂奔進城。
城內已是一片混亂,百姓四處奔逃。
薑維尋到劉禪,劉禪哭訴鄧艾兵鋒銳利,難以抵擋。
薑維安慰道:“陛下莫慌,臣定將那鄧艾逐出成都。”
薑維即刻重整殘軍,出城迎戰鄧艾。
鄧艾見薑維歸來,也不敢小覷。
二人交鋒,薑維懷著滿腔怒火,槍槍致命。
鄧艾亦是身經百戰,沉著應對。
激戰多時,不分勝負。
薑維心生一計,佯裝敗退,引鄧艾追入山穀。
薑維事先在此設下伏兵,待鄧艾進入,伏兵盡出。
鄧艾大驚失色,奮力突圍。
薑維率軍圍堵,本以為可擒獲鄧艾,不料一支冷箭射來,正中薑維肩頭,薑維攻勢一頓,鄧艾乘機逃脫。
薑維望著遠去的鄧艾,心中滿是不甘,暗暗發誓定要奪迴成都。
正當薑維準備發動總攻之時,突然收到劉禪投降的消息。
薑維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憤怒與絕望湧上心頭。
但薑維不甘心就此失敗,他秘密召集心腹將士,說道:
“主公雖降,但我等壯誌未酬,寧死不降魏。”
於是薑維詐降鍾會。
鍾會見薑維來投,心中大喜,以為薑維真心歸降。
薑維則在暗中策劃複國大計,他挑撥鍾會與鄧艾之間的關係,試圖引起魏軍內亂。
鍾會漸漸被薑維說動,打算據蜀自立,對抗司馬昭。
薑維一邊協助鍾會,一邊聯絡舊部。
可惜事情敗露,魏軍圍攻鍾會與薑維。
薑維手持長劍,衝入敵陣,以必死之心奮戰。
最終寡不敵眾,薑維戰死沙場,但他至死都懷著興複漢室的夢想,他的英名永遠留在了這片土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