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見獻帝東歸,欲將其掌控於己手之下。


    曹操深知徐晃之勇,更看重他護送獻帝之功背後的能力,便起了招攬之心。


    曹操派使者前往徐晃營帳之中,許以高官厚祿,且表明曹操心懷天下之誌,願同徐晃一起匡扶漢室正統。


    徐晃本就心係漢室,見曹操如此誠意滿滿,且勢力強大。


    再看如今楊奉,雖一同護送獻帝,但行事多有魯莽之處,難成大事。


    經過一番思慮後,徐晃決定投靠曹操。


    他前去拜見楊奉,陳述其中利弊,表示此舉隻為更好地護佑漢室江山。


    楊奉雖心中不悅,卻也知難以阻攔。


    徐晃投曹之後,曹操大喜,不僅賞賜眾多金銀財寶,還撥給他一支精良的部隊由其統領。


    而徐晃憑借自身的軍事才能,很快就在曹操帳下站穩腳跟,成為曹操麾下一員得力戰將,開啟了他在亂世之中輔佐曹操、建功立業的征程。


    不久後,曹操與呂布爭奪徐州之地。


    徐晃領命出征,他率領所部兵馬星夜兼程奔赴徐州戰場。


    戰場上,徐晃冷靜觀察局勢,隻見呂布軍雖勇猛但軍紀稍顯散漫。


    他心生一計,先派出小股騎兵騷擾敵軍,佯裝敗退,引得呂布軍中驕傲輕敵者追擊。


    待敵軍深入,徐晃親率主力從側翼殺出。


    一時間喊殺聲震天,呂布軍大亂。


    徐晃身先士卒,將士們備受鼓舞,大破呂布軍一部,為曹操最終奪取徐州立下汗馬功勞。


    而後,曹操與袁紹對峙於官渡。


    徐晃深知此戰關係重大,不容有失。


    袁紹兵強馬壯,糧草充足。


    徐晃向曹操進言,可奇襲烏巢劫糧。


    曹操采納其建議並委以徐晃重任。


    徐晃帶領精銳士兵趁夜悄悄潛入烏巢,巧妙避開重重守衛,成功放火燒毀大量糧草。


    袁紹大軍頓時陣腳大亂,曹操乘勢出擊,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經此兩戰,徐晃威名遠揚,成為曹操陣營不可或缺的大將。


    曹操欲進一步擴充領土,將目光投向了冀州。


    徐晃再次受命出征。


    行軍途中,徐晃探得冀州守將審配極為擅長守城之道,城池防禦固若金湯。


    到達冀州城下,徐晃並不急於攻城,而是命令士兵在城外紮營,每日派人在城前叫罵挑釁,同時暗中挖掘地道通向城內。


    審配知曉徐晃善於用兵,始終堅守不出,還加強城中巡邏防範地道偷襲。


    然而,徐晃這邊挖掘的地道縱橫交錯,一處被發現便換另一處突進。


    與此同時,曹操派遣其他將領佯攻冀州各門,分散守軍注意力。


    終於,徐晃的地道挖到了城內關鍵位置,一聲令下,曹軍從地道湧出,同時四麵城門也被攻破。


    曹軍如潮水般湧入冀州。


    隨後便是白狼山之戰,曹操軍隊遭遇烏桓的強力抵抗。


    徐晃率領騎兵衝在最前麵,他看準時機,直取烏桓首領蹋頓。


    雙方激戰正酣之時,徐晃一槍刺死蹋頓,烏桓群龍無首,頓時潰敗,曹操因此戰鞏固了北方統治。


    曹操將視線轉向南方,荊州之地成了下一個目標。


    徐晃隨曹操南下,來到荊州邊境。


    此時劉備已屯駐新野,諸葛亮出謀劃策,聯合東吳共抗曹操。


    徐晃領命攻打南郡,南郡守將關羽雖勇猛,但麵對徐晃的淩厲攻勢漸感吃力。


    而東吳周瑜亦派軍前來爭奪。


    徐晃一麵應對關羽的防守反擊,一麵警惕東吳的襲擊。


    在渭南之戰中,曹操與馬超對峙。


    徐晃提出用疑兵之計。


    他命士兵多布旌旗於各處山穀,造成曹軍眾多的假象。


    馬超生性多疑,看到漫山遍野的旌旗心中猶豫不定。


    徐晃抓住機會,親率精兵衝擊馬超陣營。


    馬超軍隊大亂,曹操趁機進軍,大破馬超於渭南。


    經此數戰,徐晃之名威震華夏,敵軍聞之色變,而他始終忠心追隨曹操,成為曹操成就霸業道路上的得力戰將,書寫著屬於自己的傳奇戰功史。


    徐晃在荊州邊境的局勢越發複雜。


    正當徐晃苦思破敵之策時,收到曹操密令,曹操決定改變戰略先圖漢中張魯。


    徐晃即刻領軍北上。


    到達漢中後,徐晃與夏侯淵會合。


    張魯命其弟張衛據守陽平關。


    此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徐晃仔細觀察地形後,建議繞小路奇襲。


    夏侯淵起初猶豫,但最終還是同意一試。


    徐晃帶著一支精銳部隊趁夜從小路進發。


    然而,途中遭遇暴雨,山路泥濘難行,不少士兵滑倒受傷。


    但徐晃激勵士氣,堅持前行。


    終於,他們成功繞過正麵防線,出現在張衛後方。


    張衛大驚失色,倉促應戰。


    徐晃身先士卒,衝入敵陣。


    夏侯淵也同時從正麵發動猛攻。


    張衛腹背受敵,防線崩潰。


    曹操大軍順利進入漢中。


    劉備得知漢中失守,意識到形勢危急,急忙調兵遣將欲奪迴漢中。


    於是,漢中之戰拉開序幕,一場更為激烈的大戰即將爆發。


    在漢中之戰後,曹操對徐晃更加倚重。


    一日,曹操召徐晃密談。


    “公明啊,如今局勢漸明,然東吳孫權仍虎視眈眈,劉備亦不可小覷。吾欲遣汝暗中訓練一支奇軍,以備不時之需。”


    徐晃領命而去。


    徐晃精心挑選士卒,日夜操練。


    此軍擅長山地作戰,又精通水戰,人人身懷絕技。


    不久,探子來報,東吳水軍異動。曹操令徐晃率新軍迎敵。


    戰場上,徐晃的新軍如鬼魅般出沒。


    他們利用獨特陣法,打亂東吳水軍陣腳。


    東吳將領大驚失色,未曾見過如此奇特的軍隊。


    徐晃身先士卒,率軍直搗黃龍。


    東吳水軍大敗而歸。


    曹操聞捷報,讚道:“公明真乃吾之福將。”


    此後,徐晃之名更是威震四方。


    但徐晃並未因此驕縱,依舊每日研習兵法戰術,時刻準備為曹操征戰,守護這大漢疆土,隻盼早日實現匡扶漢室的大業。


    徐晃得勝歸來,曹操親自出城迎接。


    “公明此次立大功,朕心甚悅。”


    曹操大笑道。


    此時的曹操雖未稱帝,但眾人皆知其權勢已同帝王無異。


    迴營之後,徐晃卻憂心忡忡。


    他深知東吳雖敗,但必不甘心,而劉備一方也隨時可能再次興兵。


    這日,徐晃正在營帳中研究地圖,忽有小兵來報,說是抓到一名細作。


    徐晃讓人帶來細作一審,竟發現是來自蜀漢諸葛亮麾下之人,意圖探聽曹軍虛實以及徐晃新軍的訓練方法。


    徐晃沉思片刻,決定放此人迴去,並修書一封帶給諸葛亮。


    信中言明當下應共同抵禦東吳,莫要鷸蚌相爭。


    諸葛亮收到信件後,佩服徐晃的遠見卓識,暫時按兵不動。


    東吳那邊聽聞蜀漢態度轉變,忌憚二者聯合,也收斂了許多。


    曹操知曉此事後,對徐晃更是讚賞有加,稱其不僅善戰,更善謀國之大略。


    徐晃則繼續加緊練兵,以待來日未知的挑戰。


    不久之後,曹操決意南征孫權。


    徐晃領命出征,他率領精心操練的新軍踏上征程。


    行軍途中,徐晃偶然結識一位奇人。


    此人身形矯健,精通奇門遁甲之術。


    徐晃與之交談一番後,發覺此人可為軍中助力,便邀其同行。


    到達戰場後,東吳早已嚴陣以待。


    雙方交戰之時,東吳設下重重機關陷阱。


    然徐晃軍中那奇人施展奇門遁甲破解諸多危險,徐晃趁勢猛攻。


    東吳軍節節敗退。


    正當徐晃以為勝利在望之時,後方忽然傳來消息,原來是北方烏桓趁著曹操大軍南下,起兵叛亂。


    徐晃心急如焚,曹操主力遠在南方,難以迅速迴援。


    他果斷留下部分兵力牽製東吳,自己則帶著精銳日夜兼程趕迴北方平亂。


    憑借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和新軍頑強的戰鬥力,徐晃成功平定烏桓之亂。


    曹操得知後,感慨徐晃乃是不可或缺之良將,遂給予更多賞賜,而徐晃依舊一心隻為守護大漢天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三囯歸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沒用的阿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沒用的阿光並收藏亂三囯歸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