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郭嘉偶然聽聞荀彧之名,知其為當世賢才,心中頓生欽佩之意,那欽佩猶如汩汩清泉,流淌不絕。


    便決意前去拜訪,以瞻其風采,共論天下。


    他身著一襲素衣,衣袂飄飄,手持一把折扇,扇骨精致,徒步前往荀彧的居所,那步伐堅定而輕盈。


    行至門前,隻見庭院清幽寧靜,宛如世外桃源。


    翠竹搖曳,沙沙作響,似在低語。


    郭嘉輕叩門扉,那叩門聲清脆而有力。


    不多時,荀彧親自前來相迎,他的身影儒雅而親切。


    二人初見,目光交匯,相視一笑,那笑容仿佛是多年未見的老友重逢,似有靈犀一點通。


    進得屋內,茶香嫋嫋升起,如絲如縷,彌漫在空氣中。


    他們席地而坐,麵前的矮幾古樸而典雅。


    談論起天下大勢,那話語如江河奔騰,滔滔不絕。


    郭嘉目光炯炯,如璀璨星辰,侃侃而談:


    “今漢室傾頹,如大廈將傾,風雨飄搖。


    諸侯紛爭,亂如繁星,各據一方。


    吾觀各路諸侯,皆有所短長。


    袁紹雖兵強馬壯,擁兵自重,但其剛愎自用,聽不進忠言,難成大器;


    袁術目光短淺,貪圖蠅頭小利,毫無遠見,不足成事。”


    荀彧微微點頭,那動作優雅而沉穩,接道:


    “君所言極是,吾以為曹操曹孟德,乃當世雄主也,胸懷壯誌,誌在四海,且善納良言,從諫如流。”


    郭嘉眼中閃過一絲異彩,那光芒如閃電劃破夜空,說道:


    “早聞曹公大名,其威名遠揚,若能輔佐於他,必能施展抱負,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大業。”


    荀彧笑道:“君之才不下於我,若君願往,曹公定當視如珍寶,委以重任。”


    郭嘉起身,拱手道,動作恭敬而堅決:


    “既如此,嘉願一試。”


    於是,荀彧便攜郭嘉麵見曹操。


    曹操正在營帳之中審閱軍報,眉頭緊鎖,神色專注。


    聽聞二人前來,趕忙出帳相迎,那急切的腳步顯示出他的期待。


    荀彧先向曹操引薦郭嘉,曹操抬眼望去,隻見郭嘉氣宇不凡,身姿挺拔,心中暗喜,如獲至寶。


    郭嘉上前施禮,動作規範而有禮。


    曹操笑道:“久聞奉孝之名,今日得見,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荀彧常讚君有經天緯地之才,不知君可有何良策教操?”


    郭嘉從容答道,聲音清晰而有力:


    “曹公欲成霸業,一統天下,必先取人心。


    如今百姓苦於戰亂,顛沛流離,民不聊生。


    曹公當以民為本,頒布利民之政,輕徭薄賦,安撫百姓,則民心所向,天下歸心。


    再者,軍事之上,應速戰速決,不可遷延日久,以免師老兵疲,糧草不濟。”


    曹操聽後撫掌大笑,那笑聲爽朗而豪邁:“君之言正合吾意。”


    當下便任命郭嘉為曹軍祭酒,那任命果斷而堅決。


    郭嘉拜謝,曹操又道:


    “今得奉孝,如魚得水,如虎添翼。日後還望君多多獻策,助我成就大業。”


    郭嘉應諾,語氣堅定如鐵。


    自此後,郭嘉便追隨曹操左右,如影隨形。


    為曹操出謀劃策,那謀略精妙絕倫,令人拍案叫絕。


    曹軍在他的謀略之下屢立戰功,聲名遠揚,漸露鋒芒於諸侯之間,令人矚目。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已至官渡之戰前夕。


    曹操召集眾謀士商議戰事,那營帳內氣氛凝重,眾人或憂心忡忡,眉頭緊鎖,或慷慨激昂,意氣風發。


    郭嘉卻獨坐一旁,眼神沉靜如水,仿佛在思考著什麽。


    待眾人言語稍歇,郭嘉緩緩起身,那身姿優雅而從容。抱拳向曹操進言:


    “主公,袁紹勢力雖盛,看似強大無比,但其內部矛盾重重,猶如一盤散沙。


    田豐剛而犯上,許攸貪而不治,審配專而無謀,逢紀果而無用。


    此數人者勢不相容,勾心鬥角,必生內變。”


    曹操微微頷首,目光深邃,示意郭嘉繼續。


    “主公可佯裝不敵,誘敵深入,引袁紹輕進。


    再派兵奇襲烏巢,斷其糧草。


    屆時袁紹大軍必然大亂,軍心渙散。


    主公便可一舉擊破,勢如破竹。


    而後乘勝追擊,長驅直入,盡收冀州之地。


    如此一來,北方可定矣,天下可圖。”


    郭嘉聲音沉穩有力,每一言都似重錘敲在眾人的心間,振聾發聵。


    曹操聽聞,雙眸放光,那光芒如火炬般熾熱。


    原本還有些猶豫的心瞬間充滿鬥誌,豪情萬丈:


    “奉孝此計甚妙,孤心已定,此戰必勝。”


    眾將見曹操如此振奮,信心滿滿,也紛紛高唿必勝,那聲音如雷貫耳。


    營帳之內士氣大振,如烈火烹油,隻待大戰來臨,一決雌雄。


    曹操依郭嘉之計行事,精心布局,巧妙用兵。


    果然大破袁紹於官渡,那勝利的喜悅如春風拂麵。


    捷報傳至許昌,舉城歡慶,熱鬧非凡。


    然而,就在諸將歡唿勝利之時,曹操卻眉頭緊鎖,那愁緒如陰雲籠罩。


    眾將不解,郭嘉上前問道:


    “主公為何憂愁?”


    曹操歎道:“吾憂劉表趁虛而入,襲擊後方,如芒在背。”


    郭嘉微微一笑,那笑容如陽光穿透烏雲:


    “主公不必擔憂。


    劉表此人,徒有虛名,隻會紙上談兵,坐而論道。


    雖坐擁荊州之地,兵精糧足,然其性多疑少決,優柔寡斷。


    麾下將領各懷心思,貌合神離。


    他見我軍新勝,氣勢正盛,銳不可當,絕不敢輕易出兵,自討苦吃。”


    曹操聞言,心中稍安,那懸著的心如同石頭落地。


    但仍命將士加強戒備,以防萬一。


    數日後,細作迴報,劉表按兵不動,毫無出兵之意。


    曹操大喜,對郭嘉更加欽佩,那欽佩之情溢於言表。


    此時,郭嘉卻又進言道:


    “主公,如今袁紹雖敗,但其子尚在,如野草未除根,春風吹又生。


    若不除之,恐留後患,養虎為患。


    宜即刻發兵北上,一鼓作氣,掃平袁氏餘孽。”


    曹操深以為然,頻頻點頭,於是整頓軍馬,厲兵秣馬,準備再次出征,誌在必得。


    郭嘉望著遠方,目光悠遠,眼中滿是自信,仿佛已經看到曹操統一北方的那一天,那畫麵如詩如畫。


    曹操率領大軍北上,旌旗蔽日,氣勢如虹,一路勢如破竹,高歌猛進。


    袁氏兄弟節節敗退,抱頭鼠竄,逃往遼東公孫康處。


    諸將皆勸曹操乘勝追擊,直搗黃龍,斬草除根。


    曹操卻忽然下令停止進軍,那命令令人意外。


    眾將疑惑,麵麵相覷,曹操笑道:


    “無需勞煩諸位,公孫康自會獻上袁氏兄弟首級,靜候佳音。”


    眾將半信半疑,但軍令如山,隻得紮營等候,拭目以待。


    原來郭嘉早已洞悉人心,明察秋毫,向曹操進言:


    “公孫康素畏袁氏吞並,心懷戒備。


    今袁氏兄弟往投,必生猜疑,互相猜忌。


    若我軍急攻,彼則並力拒我,團結一致;


    緩之,則必相圖,自相殘殺。”


    曹操深信郭嘉之言,成竹在胸。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公孫康便派人送來袁氏兄弟首級,並表示願歸降曹操,畢恭畢敬。


    曹操大笑,那笑聲豪邁奔放,稱讚郭嘉神機妙算,算無遺策。


    正當曹操誌得意滿,春風得意之時,卻傳來郭嘉病重的消息,如晴天霹靂。


    曹操心急如焚,如熱鍋上的螞蟻,快馬加鞭趕往郭嘉營帳,那身影匆忙而焦急。


    隻見郭嘉麵色蒼白,如紙如霜,氣息微弱,如絲如縷。


    曹操握住郭嘉之手,那雙手顫抖著,悲痛萬分,心如刀絞。


    郭嘉強撐著最後一絲力氣說道:


    “主公,吾不能陪主公成就大業,實乃人生憾事……望主公保重……”


    言罷,溘然長逝,那聲音如遊絲般微弱。


    曹操仰天悲嚎,聲嘶力竭,痛失這位絕世智囊,如失左右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三囯歸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沒用的阿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沒用的阿光並收藏亂三囯歸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