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普早年在州郡擔任官吏,他為人正直豪爽,且精通武藝,故而在當地頗有威望。


    一日,城中忽有盜匪來襲,百姓們驚慌失措。


    程普聽聞此事,二話不說便召集起身邊的一些義勇之士前去抵禦盜匪。


    隻見他手持長槍,身先士卒衝向那群烏合之眾般的盜匪。


    盜匪們雖人數眾多,但看到程普如此英勇無畏,心中也生怯意。


    程普槍尖所指之處,盜匪紛紛倒下。


    激戰之中,程普發現盜匪首領躲在後方指揮,於是他大喝一聲,如猛虎撲食一般朝著盜匪首領衝去。


    盜匪首領本以為可以坐收漁翁之利,沒料到程普這般勇猛,還未來得及逃竄就被程普一槍挑落馬下。


    其餘盜匪見狀,頓時作鳥獸散。


    經此一役,程普之名更是傳遍整個州郡,眾人皆讚其為英雄豪傑,而程普也更加堅定了要以自身之力保一方平安的決心。


    不久之後,黃巾之亂愈演愈烈。


    朝廷詔令各路諸侯起兵平叛,程普所在之地亦收到征兵令。


    程普深知這是更大的責任,毅然決定參軍。


    他帶著自己的親信和一眾敬仰他的勇士前往應征。


    到達軍營後,孫堅見程普氣宇軒昂,又聞他之前抗擊盜匪之事,甚是欣賞。


    很快,程普就在軍中嶄露頭角。


    戰場上,程普總是衝鋒在前,他的長槍如同蛟龍出海,直搗黃巾軍陣內。


    一次戰役中,己方軍隊陷入困境,士氣低落。


    程普振臂高唿,鼓舞士氣,而後單槍匹馬衝入敵群,連斬數將。


    士兵們受其激勵,紛紛奮勇向前,最終扭轉戰局。


    孫堅對他愈加倚重,程普也因此成為孫堅麾下得力戰將。


    此後,程普始終追隨孫堅左右,征戰四方,為平定黃巾之亂立下赫赫戰功,他的名字也隨著一次次勝利被更多人知曉,成為人們口中傳頌的傳奇人物。


    然而,天下局勢動蕩不安。


    董卓專權,殘暴不仁,弄得民不聊生。


    各地諸侯紛紛聯合起來組成聯軍討伐董卓。


    孫堅響應號召,率領大軍加入聯軍,程普自然也是隨軍出征。


    聯軍兵臨洛陽城下,董卓派大將華雄前來應戰。


    華雄勇猛異常,連續斬殺聯軍幾員大將,一時間聯軍士氣受挫。


    帳內諸將麵麵相覷之時,程普挺身而出。


    他身披戰甲,手握長槍,眼神堅定地走向戰場。


    程普與華雄交上手,隻見兩杆兵器相交,火星四濺。


    程普施展出渾身解數,長槍如龍舞鳳飛。


    華雄雖猛,但程普毫無懼色,越戰越勇。


    數十迴合下來,程普瞅準華雄一個破綻,猛地刺出一槍,正中華雄咽喉。華雄當場斃命。


    聯軍將士見程普得勝歸來,歡唿聲響徹雲霄。


    經此一戰,程普威名遠揚,令敵軍聞風喪膽,同時也更受孫堅器重,成為孫堅軍中不可或缺之人。


    隨後,董卓畏懼聯軍勢力,挾持獻帝遷都長安。


    孫堅欲追擊,程普極力讚同,他認為不可錯失良機。


    孫堅命程普為先鋒,程普領命後即刻率軍進發。


    一路上,程普衝破董卓軍設下的重重阻礙,不斷向長安逼近。


    但董卓早有防備,設下埋伏圈等待聯軍。


    當程普帶兵進入一處山穀時,四周伏兵盡出。


    程普卻絲毫不慌,冷靜指揮士兵結陣抵抗。


    他一人一馬衝入敵陣,長槍上下翻飛,殺敵無數。


    然而敵人源源不斷,程普漸感壓力。


    正在此時,孫堅率援軍趕到。


    原來孫堅擔心程普安危,特意加快行軍速度。


    兩人會合後,內外夾擊,大破董卓伏兵。


    這一場仗,程普再次展現非凡勇氣與軍事才能。


    聯軍繼續西進,雖然未能成功擒獲董卓,但程普的英勇事跡已傳遍天下,他也成為許多有誌之士心中的楷模,渴望像他一樣縱橫沙場,建功立業。


    後來孫堅不幸戰死,程普悲痛萬分,但他知道還有未盡之事。


    孫策繼承父業,程普便轉而效命於孫策。


    程普見孫策年少有為,心中暗許定要全力輔佐。


    一日,孫策計劃攻取一座戰略要城。


    程普進言道:“此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隻宜智取。”


    孫策點頭稱是,便讓程普謀劃計策。


    程普派人混進城內,散布謠言說敵軍主將叛國投敵,城內人心惶惶。


    趁敵軍內亂之際,程普隨孫策發起攻城之戰。


    程普一馬當先,登上雲梯,手中長槍掃開企圖阻攔的敵兵。


    攻入城內後,麵對敵方反撲,程普率兵堅守要道,他的長槍每一次揮動都擊退一批敵人。


    最終,城池順利拿下。


    自此,程普跟隨孫策繼續平定江東,他的威名如同旗幟飄揚在各處戰場,讓敵軍望而生畏,讓己方軍心大振,而他也在這亂世之中書寫屬於自己的忠勇篇章。


    孫策乘勝進軍,卻不想遭遇敵方重兵合圍。


    程普護著孫策且戰且退,可敵軍數量實在太多。


    程普身上多處負傷,但仍拚死抵擋靠近孫策的敵人。


    “將軍快走,末將斷後!”


    程普喊道。


    孫策不願舍棄程普,但形勢危急不容多想。


    “老將軍保重,策必來救!”


    說完,孫策率部分親衛突圍而去。


    程普望著孫策離去方向,心中發誓定要守住此處。


    他聚集剩餘士兵,組成圓陣。


    敵軍潮水般湧來,程普長槍已染滿鮮血,眼睛通紅。


    “吾等同為孫將軍效力,今日即便身死也要拖住敵軍!”


    眾士兵齊聲應和。


    戰鬥持續良久,程普身旁士兵越來越少。


    正當他感到力竭之時,遠方忽然傳來喊殺聲。


    原來是孫策搬來救兵。


    程普大喜,抖擻精神再戰。


    救兵突入重圍,敵軍大亂。


    程普趁機殺出一條血路,與孫策會合。


    經此一役,程普忠心護主之舉更加令人敬佩,他與孫策情誼也越發深厚,二人繼續踏上平定江東之路。


    可惜天不假年,孫策英年早逝。


    程普聽聞此消息悲痛欲絕,感覺仿若失去了支柱。


    孫權接手大業後,程普深知自己肩負著穩定大局的重任。


    他收起悲傷,來到孫權麵前。


    “主公,臣願肝腦塗地,助主公成就大業。”


    孫權動容道:“老將軍之忠義,孤銘記於心。”


    一日,曹軍南下,氣勢洶洶。


    孫權陣營內部對是戰是和爭論不休。


    程普站出來,目光堅毅:


    “曹操名為漢相,實為漢賊。我們據長江天險,又有江東子弟英勇善戰,何懼之有?戰則必勝!”


    他的話如同定心丸,讓孫權堅定了抗曹之心。


    大戰來臨,程普披掛上陣。


    他雖年邁,但威風不減當年。


    在赤壁江上,他指揮戰船靈活穿梭,避開曹軍鋒芒。


    當東風起時,程普率先衝向曹軍戰艦。


    他的長槍在火光映照下閃爍寒光,每一次揮舞都能將靠近的曹軍挑落水中。


    經此一戰,曹軍大敗而歸。


    程普凱旋而歸,孫權親自迎接,程普在江東的傳奇也繼續書寫下去。


    赤壁之戰後,江東暫得安寧,但邊境仍時有山賊騷擾百姓。


    孫權決意徹底清除這些禍患,便任命程普負責討伐江東境內的山賊。


    程普領命後,迅速整軍出發。


    他深知山賊熟悉地形,若正麵強攻必然損失慘重。


    於是他先派出探子,仔細探查山賊的巢穴分布與日常活動規律。


    經過一番偵察,程普得知這群山賊人多勢眾,但組織鬆散。


    他心生一計,挑選了數百名精銳士兵,偽裝成商隊,故意在山賊經常出沒的道路上行走。


    果不其然,山賊中計出山劫貨。


    程普帶領隱藏在附近的主力部隊突然殺出。


    山賊大驚失色,倉促迎戰。


    程普一馬當先,長槍直指山賊頭目。


    幾個迴合下來,山賊頭目不敵程普,被生擒活捉。


    眾山賊見頭目被抓,紛紛棄械投降。


    程普成功討伐山賊,返迴江東。


    孫權對他大為嘉獎,程普的威名再一次傳遍江東大地,他一生忠勇的故事也成為江東百姓口中永遠傳頌的傳奇。


    不久後,西邊蜀國崛起,劉備派遣使者前來江東,欲與孫權結盟共圖大事。


    孫權召集眾臣商議,程普也在其中。


    程普沉思片刻說道:“蜀地地勢複雜,劉備又頗具雄心,如今聯盟或許可暫時製衡曹操,但需防日後有變。”


    孫權深以為然,遂答應聯盟之事。


    程普被委以接待蜀使的重任。


    他與蜀使會麵時,雙方互相打量。


    程普不卑不亢,盡顯江東老將風範。


    蜀使提及希望程普能前往蜀地交流兵法,程普婉拒道:


    “老夫年邁,江東事務繁多,實難遠行。”


    而後,程普致力於江東的防禦建設。


    他巡視江邊防線,指導士兵加固工事。


    盡管歲月侵蝕身體,但他的眼光依然敏銳。


    一日,程普在營帳中審閱軍情報告時,突然感到一陣疲憊。


    他自知大限將至,叫來下屬吩咐後事。


    最後,這位一生忠勇的將領平靜離世,江東上下無不悲慟。


    孫權下令厚葬程普,他的忠勇之名永遠留在江東的曆史長河之中。


    程普雖已逝去,但他的忠勇之氣仿佛還縈繞在江東大地之上。


    他生前訓練的士兵們,每當遇到艱難戰事,都會想起老將軍昔日的英勇身姿,從而士氣大振。


    多年以後,江東麵臨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敵軍來勢洶洶。


    年輕的將領們齊聚一堂商討對策,一時爭執不下。


    這時,一位小將站了出來,他乃是聽著程普的傳奇故事長大的。


    他激昂地說:“諸君莫慌,昔日程普老將軍身處絕境亦能破敵,今我等占盡地利人和,怎可退縮?”


    眾將如夢初醒。


    在這場戰役中,他們運用程普曾經傳授的戰術,巧妙布局。


    士兵們個個奮勇,如當年程普在世之時。


    當戰鬥最激烈時,天空似有道光芒閃過,有人說那是程普將軍英靈在守護江東。


    最終,江東取得了勝利。


    此後,每逢佳節慶典,人們總會講述程普的故事,他不僅是一位偉大的將領,更成為一種精神象征,永遠激勵著江東的子民。


    多年後的一天,一位史官奉命編寫江東史冊。


    當寫到程普將軍的事跡時,他停筆凝思。


    為求更加詳實準確,他四處尋訪曾見過程普的老人或者老兵後代。


    在一個偏遠的村落,他找到一位老者。


    老者眼中閃著激動的光迴憶道:“程普將軍啊,那可是真正的英雄。我小時候曾遠遠瞧見過將軍迴城,那威武的身姿,至今難忘。”


    史官認真記錄著這些珍貴的口述史。


    迴到都城後,他精心整理撰寫。


    在寫到程普對戰華雄那段時,他詳細描繪了當時程普堅定的眼神以及華雄的兇猛。


    成冊那日,史官莊重地將史書呈給君主。


    君主看後,感慨萬千,下令將這部史冊抄錄多份,分發至各郡縣學府。


    學子們讀到程普的故事,無不為之振奮,視程普為楷模。


    從此,程普的忠勇事跡不僅僅靠民間口口相傳,更通過史書得以永世留存,他的精神永遠地紮根在了江東這片土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江東人為國為民英勇奮戰。


    若幹年後,江東地區偶現災荒。


    百姓生活困苦,盜賊又開始蠢蠢欲動。


    此時,一位名叫林羽的年輕將領站了出來。


    他自幼研讀程普將軍的傳記,立誌成為像程普那樣的忠勇之人。


    林羽效仿程普當年對付山賊的策略,一邊安撫百姓,一邊組織兵力防範盜賊。


    他挑選出精壯之士扮作運送救災物資的隊伍,引誘盜賊上鉤。


    果然,盜賊傾巢而出。


    林羽率領主力從兩側包抄,一舉殲滅盜賊團夥。


    林羽深知教育的力量,他常常到學府中講述程普的故事,鼓勵學子們學習程普將軍為國為民的情懷。


    他還在程普墓前立碑紀念,刻上程普生平的英勇事跡。


    後來,林羽領軍北上作戰,每次戰前動員,都會提及程普的忠勇。


    士兵們受到鼓舞,作戰勇猛。


    在一場關鍵戰役中,林羽陷入苦戰,他抬頭望天大喊:“程普將軍英靈庇佑!”


    瞬間仿佛充滿力量,最終取得勝利。


    程普的精神就這樣一直傳承下去,永垂不朽。


    多年之後,江東之地繁榮昌盛。


    在程普將軍的誕辰之日,民眾自發舉辦盛大祭典。


    祭典之上,人們抬著程普的雕像巡遊大街小巷。


    孩子們穿著模仿程普當年戰甲樣式的服飾,手持木劍歡快奔跑。


    一位白發蒼蒼的學者站在高台之上,講述著程普的故事新編。


    原來,他查閱古籍發現程普除了忠勇之外,還有不少治理民政的智慧被埋沒。


    例如,在赤壁之戰後,程普曾建議孫權輕徭薄賦,休養生息,才使得江東能夠快速恢複元氣。


    這個新發現讓程普的形象更加豐滿高大。


    年輕人們聽後,對程普愈發崇敬。


    他們成立了程普研究會,深入研究程普遺留下來的智慧結晶。


    而那位學者,將這些新成果著書立說。


    新書發行那天,民眾蜂擁而至購買收藏。


    大家都希望程普的精神能永遠傳承,他的故事和智慧永遠被銘記在江東的發展史上,猶如一顆璀璨星辰,永不隕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三囯歸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沒用的阿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沒用的阿光並收藏亂三囯歸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