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合率領著士兵們衝入黃巾軍陣中,他手持長槍,身姿矯健如虎豹。


    隻見他槍尖所指之處,黃巾軍紛紛倒下。


    但他心中卻無多少喜悅,畢竟這些黃巾軍大多也是窮苦百姓被逼無奈才揭竿而起。


    一次戰鬥間隙,張合偶然發現一名年輕的黃巾軍戰士,雖滿臉泥汙但眼神透著倔強。


    張合動了惻隱之心,他將其拉至一旁,低聲道:“你本不應在此送命,迴家去吧。”


    那年輕人瞪大雙眼望著他,充滿不解。


    張合長歎一聲,塞給他一些幹糧後便轉身離開。


    之後的戰役越發激烈,朝廷軍內部矛盾也逐漸顯現。


    張合見主帥昏庸,隻知搶奪戰功,不顧士兵死活,心中漸生不滿。


    而他放走黃巾軍之事不知怎地也傳了出去,上司欲治他的罪。


    張合權衡利弊後,毅然決定帶著親信脫離這腐朽的軍隊,另尋明主,從此踏上了未知的征程。


    張合一路輾轉,聽聞袁紹兵強馬壯且素有賢名,於是帶著親信前去投靠。


    袁紹見張合前來,大喜過望,他早聞張合勇猛善戰之名。


    張合歸附袁紹後,袁紹對他頗為器重。


    不久,公孫瓚勢力日盛,大有威脅袁紹之勢。


    袁紹決意出兵攻打公孫瓚,張合主動請纓。


    戰場上,張合盡顯軍事才能,他巧妙布陣,以少勝多,多次衝破公孫瓚的防線。


    尤其是在界橋之戰中,張合身先士卒,帶領將士們浴血奮戰。


    麵對公孫瓚那號稱“白馬義從”的精銳騎兵,張合毫無懼色。


    他瞅準時機,指揮手下士兵用強弩射擊馬匹,打亂對方陣型,而後率軍掩殺過去。


    此役過後,公孫瓚元氣大傷。


    憑借著這場戰爭中的赫赫戰功,張合順利遷為寧國中郎將。


    此時的張合站在營帳前,望著遠方,心中明白,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等待著他,而他必須要在這亂世之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不久,曹操與袁紹展開官渡之戰。


    張合受命攻打曹操部將曹洪。


    曹洪雖非泛泛之輩,據城堅守,張合猛攻數次均未能得手。


    隨著戰事拖延,張合發覺己方糧草運輸頻頻受阻,軍中漸漸有了不安的情緒。


    袁紹帳下謀士郭圖進讒言說張合作戰不力,存有異心。


    張合得知此事後,深知袁紹此人猜忌心重,恐遭不測。


    他想起曹操向來唯才是舉,是位值得追隨的明主。


    於是張合當機立斷,率領本部人馬趁夜棄暗投明,投向曹操陣營。


    曹操親自出營迎接,大笑道:“俊乂來投,如虎添翼。”


    當即授予張合偏將軍之職。


    張合感激涕零,發誓定當效犬馬之勞。


    曹操帳下眾將初始對張合有所疑慮,然而張合在之後的幾次小規模戰鬥中展現出非凡的軍事謀略,很快就贏得了眾人的尊重。


    曹操對張合也是愈發信任,常常與其商討軍機大事,張合在曹操麾下開啟了新的征戰生涯,他決心在這亂世之中輔佐曹操成就霸業。


    此後,曹操欲攻河北之地。


    張合主動請纓為先鋒,曹操欣然應允。


    張合率領先鋒軍一路勢如破竹,他善用地形,或設伏兵於山穀之間,或奇襲敵軍於不備之時。


    在關鍵的鄴城之戰中,張合身先士卒,冒著箭雨攀爬城牆,鼓舞士氣,曹軍終攻克鄴城。


    隨張遼定淮南時,張合與之配合默契。


    他提出以水攻之計擾亂敵方部署,張遼負責正麵強攻。


    二人雙管齊下,大破淮南敵軍。


    在隨夏侯淵平涼州時,麵對羌人部落的騎射戰術,張合建議佯裝敗退,誘敵深入,再以精銳步兵合圍。夏侯淵依計而行,成功平定涼州。


    待到跟隨曹操奪漢中,山路崎嶇難行。


    張合施展開山辟路之法,保證大軍後勤供應不斷。


    同時,他多次設計迷惑劉備軍,為曹操奪取漢中立下汗馬功勞。


    每一次戰役,張合都全力以赴,逐漸成為曹操麾下不可或缺的大將,他離輔佐曹操成就霸業的目標也越來越近。


    曹操得漢中後誌得意滿,欲進一步擴張版圖,便令張合進軍巴西。


    張合領命而去,一路上雖遇些抵抗但也算順利,還遷徙不少當地民眾至漢中以為人口補充。


    然而,巴西乃是蜀地邊境,蜀軍豈會坐視不理。


    張飛聞張合來犯,引軍前來迎戰。


    張飛性猛且智略不凡,深知張合遠道而來,急於求成。


    於是故意示弱,引誘張合進入埋伏圈。


    張合不知是計,率軍冒進。


    待進入山穀深處,四周殺聲震天,蜀軍從四麵殺出。


    張合大驚失色,雖奮力拚殺卻難以突圍。


    最終,張合所部死傷慘重,他自己也險些被擒,隻得狼狽退迴漢中。


    迴營後的張合麵見曹操,伏地請罪。


    曹操雖心中不悅,然念及張合往日之功,並未重罰,隻是責令其日後務必謹慎行事。


    經此一敗,張合更是日夜鑽研兵法,隻盼能再次建立功勳,挽迴聲譽。


    不久之後,曹操再次興兵伐蜀。


    張合請纓為先鋒,曹操應允。


    張合領兵先行,一路小心謹慎。


    抵達定軍山附近時,遭遇劉備大軍。


    夏侯淵為主帥,張合為副將。


    劉備軍占據有利地勢,夏侯淵欲速戰速決,幾次衝動出戰,張合苦勸無果。


    戰場上箭雨紛飛,喊殺聲震耳欲聾。


    夏侯淵不幸被黃忠偷襲,當場戰死。


    張合臨危受命,代理主帥之位。


    他冷靜指揮,先穩住己方陣腳,然後巧妙利用地形布防。


    劉備軍乘勝追擊之時,張合帶領部隊邊打邊撤,避開敵軍鋒芒,成功將剩餘兵力安全撤迴營地。


    曹操知曉此事後,嘉獎了張合的沉穩應對。


    而後曹操重新調整戰略,命張合屯守陳倉。


    張合到達陳倉後,積極整軍備戰,加固城防工事,訓練士兵,時刻警惕蜀漢軍隊來襲,準備迎接接下來的挑戰。


    張合屯守陳倉期間,諸葛亮果然率蜀軍前來攻打。


    蜀軍攻勢猛烈,雲梯、投石車齊用。


    但張合憑借堅固的城防和訓練有素的士兵一次次抵擋下來。


    一日夜裏,蜀軍突然停止攻擊。


    張合心生疑竇,派人悄悄打探。


    原來蜀軍糧草運輸困難,軍中已現缺糧之勢。


    張合抓住戰機,決定主動出擊。


    他挑選精銳騎兵,趁夜色出城突襲蜀軍糧草大營。


    蜀軍未曾防備,一時間大亂。


    張合率領將士奮勇殺敵,燒毀大量糧草輜重。


    諸葛亮得知糧草被襲,無奈之下隻能撤軍。


    張合因此戰功再次得到曹操的重用,被委以更多兵權。


    曹操有意讓張合進一步擴大戰果,便令他跟隨曹真擊平安定羌胡。


    張合領命,在與羌胡作戰中,他善用地形和戰術,多次出奇製勝。


    羌胡之人本就鬆散,麵對張合的淩厲攻勢紛紛潰敗。


    隨後,張合又馬不停蹄地隨夏侯尚圍攻江陵,一路上士氣高昂,對即將到來的戰鬥充滿信心。


    張合來到江陵城下,隻見城牆高聳,防禦森嚴。


    但他毫無懼色,立刻安排攻城器械,組織士兵進攻。


    城中守軍頑強抵抗,箭矢如雨般落下。


    然而,張合觀察到城南角的防守稍顯薄弱,於是他集中兵力佯攻其他三麵,暗中卻派遣一支敢死隊帶著輕便雲梯衝向城南角。


    當守軍意識到中計之時,張合的敢死隊已然登上城頭,打開了一個缺口。


    隨著張合一聲令下,大軍如潮水般湧入城中。


    夏侯尚看到此景,對張合的軍事才能更是欽佩不已。


    拿下江陵之後,張合威名遠揚,周邊諸侯聽聞其名無不膽寒。


    不久,曹操任命張合以特進、右將軍的身份隨曹真抵禦諸葛亮北伐。


    張合深知諸葛亮足智多謀,不可輕敵。


    到了街亭之地,他發現馬謖紮營山上,當即率軍截斷水源。


    蜀軍頓時大亂,張合乘勢大破馬謖。


    這一戰,使得諸葛亮不得不退迴漢中。


    張合也因赫赫戰功成為曹魏軍中舉足輕重的將領。


    張合得勝歸來後,眾將皆賀,唯司馬懿心中不悅。


    張合之威望漸盛,已隱隱威脅到他在軍中地位。


    恰逢蜀軍再次來襲,司馬懿為主帥,張合為副將出征迎敵。


    蜀軍於祁山設伏,張合察覺地勢險惡,勸司馬懿謹慎進軍。


    司馬懿卻以為張合怯戰,執意前行。


    張合無奈,隻得領軍在前小心探路。


    行至一處狹穀,蜀軍喊殺聲起,矢石俱下。


    張合率部奮力抵擋,雖死傷慘重但穩住陣腳。


    此時司馬懿方知中計,欲退兵。


    張合建議由他斷後,司馬懿應允。


    待魏軍主力退去,張合卻被蜀軍重重圍困。


    盡管張合勇猛無比,但寡不敵眾。


    最後時刻,他仰天長歎:“吾一生征戰無數,豈料今日亡於此地。”


    終戰死沙場。


    消息傳迴魏營,全軍悲慟。


    而司馬懿表麵哀傷,內心實則鬆了口氣,從此軍中再無製衡他之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亂三囯歸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沒用的阿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沒用的阿光並收藏亂三囯歸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