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元宜怒氣衝衝的迴到兵部衙房,將勾管、令使、走馬郎君全都轟出去後,鋪開紙張,就要親自研墨書寫。
然而他研墨的手一開始還穩如泰山,可片刻後就開始微微顫抖,待到墨快要研好之時,完顏元宜已經呆愣當場,徹底茫然了。
是的,作為兵部尚書,大金國數得著的人物,在剛剛聽聞當朝尚書左丞的一番失敗主義言論後,竟然茫然了起來。
完顏元宜是真的害怕紇石烈良弼,不僅僅是害怕對方的權勢地位,更是敬重對方的本事手段。
既然紇石烈良弼覺得金國南征是在賭國運,會出大問題,那就真的可能會出大問題。
另一個關鍵是,完顏元宜內心焦急,卻找不到任何人作商議,尋結果。
哪怕去向完顏亮告刁狀也沒用,因為紇石烈良弼與他隻有私下言語,告刁狀的結果完全要看完顏亮到底相信誰看重誰。
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紇石烈良弼不會有絲毫損傷,而他這個出首者反而會死無葬身之地。
說白了,紇石烈良弼現在根本沒有犯任何錯,他隻是在海州事上拖遝了數日而已。
這種小錯對於紇石烈良弼就算個屁。
甚至把這事拿到朝堂上說,其餘重臣都得把完顏元宜當成危言聳聽的孬種。
歸根到底就是幾千不知道是宋軍,還是打著宋國旗號的匪兵越過邊境,攻下了一兩個州縣,能算得上什麽大事?
契丹人撒八已經鬧了一年了,也沒見怎麽著了。
然而正因為完顏元宜對紇石烈良弼又畏又敬,所以他是真的相信對方的判斷,也就將這股不知道是宋軍還是起義軍的玩意當作能截斷沂水通道,覆滅金國水軍的心腹大患了。
可他卻毫無辦法。
完顏元宜隻是兵部尚書,並不是手握重權的都元帥,沒有調兵的權力。
他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局勢向著紇石烈良弼所描述的方向進發,卻束手無策。
“盡人事,由天命吧。”完顏元宜在信紙上寫上‘完顏鄭家敬啟’六個字,隨即又把信紙團成一團,撕得粉碎。
拿出下一張信紙,完顏元宜臉頰抽動了一下,隨即寫下‘蘇公敬啟’。
這封信是寫給金國工部尚書,此時的浙東道水軍都統製,同時也是完顏元宜的政敵蘇保衡的。
完顏元宜並沒有在信中提起紇石烈良弼,也沒有提及兩人的對話,通篇都隻是敘舊與拉家常,隻是在信尾提了一句,海州已經陷落,沂州也已經岌岌可危,來犯的宋軍不簡單,願蘇公保重身體雲雲。
書信寫完後密封好,完顏元宜召來負責辦事的走馬郎君,讓他將此信夾帶在公文裏,以五百裏加急,送給身在唐島的蘇保衡手裏。
他相信以蘇保衡這種持重性子,見到這一封莫名其妙的信件後,必然會有所警覺。
做完這一切,完顏元宜長歎出聲,坐在椅子上,抬眼望向雕梁,卻忽然發現,這座數年前剛剛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建造好的衙署,雕梁上的漆畫竟然已經有所脫落了。
完顏元宜再次長歎,心中默念。
“仆散達摩,你可一定要撐住啊。”
-------------------------------------
就在完顏元宜憂心局勢時,八百多裏以東,劉淮等人正在往天平軍中軍——也就是天王軍而去。
且說天平軍與天王軍、辛字軍、如林軍似乎是平級單位,但其實上不然。
天平軍是耿京這十萬大軍的軍號,而其餘軍要比天平軍低一級。一般擴軍後,比如天平軍就會變成天平大軍,再授予各軍軍號,確定從屬關係。
可不知道是耿京過於固執,還是都沒有這個意識,導致了天平軍一直以軍為編製,而沒有升級成大軍。
耿京這個自封的天平軍節度使聽起來如同與李鐵槍這如林軍頭領一般高低,也是離譜。
這就是農民起義軍的弱點之一了,軍事架構十分混亂。別小瞧這點混亂,平日還好,關鍵時刻確定不了誰是大小王,就會帶來指揮上的錯亂。
你憑什麽能衝我吆五喝六?我憑什麽管他的死活?他又憑什麽能跟你合軍?
不過還好的是,在安子河兩畔並排行進以作開路的辛字軍與如林軍,還是分清了主次,定了上下。
如林軍頭領李鐵槍似乎有點二把手人格,又似乎真得十分服氣辛棄疾。所以哪怕如林軍比辛字軍多幾百人,幾十甲士,李鐵槍也依舊聽從辛棄疾的軍令。
“沒辦法,誰讓五哥的本事大呢?”李鐵槍爽朗笑道,在馬上指著正在安子河兩畔行軍的兩支軍隊:“俺就服本事大的,誰要有看法,沒關係,讓他來亮本事,隻要能讓俺心服口服,俺就也服他。”
劉淮有些側目。
好家夥,你這是真不把我當外人啊。
李鐵槍指著河對岸:“大郎請看,俺們如林軍怎麽樣?是不是都是一等一的好漢?”
劉淮隔河望去,見到如林軍隊列齊整,而且皆扛著丈八長槍,雖然九成皆穿黑色布衣,別說鐵裲襠了,連個頭盔都沒有,卻依舊可以看出來士卒都是青壯,而且士氣高昂。
一看就是發足了餉吃飽了飯的精銳。
劉淮點頭:“果然不俗。兵法有雲,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襲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若雷霆。大鐵槍,想必你的如林軍最擅長結硬陣打硬仗,所以用‘其徐如林’中的如林作軍號。”
辛棄疾聞言沒繃住,直接笑出了聲。
李鐵槍撓了撓後腦勺:“沒……沒這麽多說頭兒。俺們這三千人擅用長槍,你看這幾千長槍立起來,像不像一片林子。所以就用如林軍作軍號了。”
見劉淮一臉便秘遇痔瘡的表情,李鐵槍連忙說道:“不過大郎你這說法的確好聽,今後如林軍的軍號來曆就是這個了,嘿嘿,其徐如林,兵法上果真有這麽一句嗎?屬實是歪打正著了。”
劉淮深吸一口氣,對著辛棄疾與李鐵槍二人問道:“你們給我撂句實在話,這種精銳天平軍有多少人?其中耿大頭領能指揮動多少?”
辛棄疾有些猶豫,李鐵槍卻是有些不耐:“五哥,這沒什麽可瞞的。再說了,劉大郎此等聰明人在軍中走一遭,哪裏能瞞得住?”
辛棄疾又猶豫片刻,終於喟然以對:“劉大郎,你還記得我跟你說過,算不清這十萬大軍究竟有多少人嗎?”
“嗯?”
“因為這十萬人,最起碼有一半是老弱婦孺,還有幾萬是跟著逃難來的百姓。我估計,真正能拿刀上陣的絕對不會到三萬人。”
“而如此等軍隊,如林軍三千人,辛字軍兩千五百人,天王軍三千人……”
李鐵槍接口道:“耶律興哥那廝也有一千人能戰,其他的都是花架子。但很難說這胡兒會聽耿大頭領的,去拚命。”
劉淮緩緩點頭:“也就是說隻有一萬人能戰。”
隨即,他的一句輕聲疑問,讓辛棄疾與李鐵槍同時陷入了略微有些惶恐的思考中。
“你們說,耿大頭領知曉他隻有一萬能戰的兵馬嗎?”
然而他研墨的手一開始還穩如泰山,可片刻後就開始微微顫抖,待到墨快要研好之時,完顏元宜已經呆愣當場,徹底茫然了。
是的,作為兵部尚書,大金國數得著的人物,在剛剛聽聞當朝尚書左丞的一番失敗主義言論後,竟然茫然了起來。
完顏元宜是真的害怕紇石烈良弼,不僅僅是害怕對方的權勢地位,更是敬重對方的本事手段。
既然紇石烈良弼覺得金國南征是在賭國運,會出大問題,那就真的可能會出大問題。
另一個關鍵是,完顏元宜內心焦急,卻找不到任何人作商議,尋結果。
哪怕去向完顏亮告刁狀也沒用,因為紇石烈良弼與他隻有私下言語,告刁狀的結果完全要看完顏亮到底相信誰看重誰。
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紇石烈良弼不會有絲毫損傷,而他這個出首者反而會死無葬身之地。
說白了,紇石烈良弼現在根本沒有犯任何錯,他隻是在海州事上拖遝了數日而已。
這種小錯對於紇石烈良弼就算個屁。
甚至把這事拿到朝堂上說,其餘重臣都得把完顏元宜當成危言聳聽的孬種。
歸根到底就是幾千不知道是宋軍,還是打著宋國旗號的匪兵越過邊境,攻下了一兩個州縣,能算得上什麽大事?
契丹人撒八已經鬧了一年了,也沒見怎麽著了。
然而正因為完顏元宜對紇石烈良弼又畏又敬,所以他是真的相信對方的判斷,也就將這股不知道是宋軍還是起義軍的玩意當作能截斷沂水通道,覆滅金國水軍的心腹大患了。
可他卻毫無辦法。
完顏元宜隻是兵部尚書,並不是手握重權的都元帥,沒有調兵的權力。
他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局勢向著紇石烈良弼所描述的方向進發,卻束手無策。
“盡人事,由天命吧。”完顏元宜在信紙上寫上‘完顏鄭家敬啟’六個字,隨即又把信紙團成一團,撕得粉碎。
拿出下一張信紙,完顏元宜臉頰抽動了一下,隨即寫下‘蘇公敬啟’。
這封信是寫給金國工部尚書,此時的浙東道水軍都統製,同時也是完顏元宜的政敵蘇保衡的。
完顏元宜並沒有在信中提起紇石烈良弼,也沒有提及兩人的對話,通篇都隻是敘舊與拉家常,隻是在信尾提了一句,海州已經陷落,沂州也已經岌岌可危,來犯的宋軍不簡單,願蘇公保重身體雲雲。
書信寫完後密封好,完顏元宜召來負責辦事的走馬郎君,讓他將此信夾帶在公文裏,以五百裏加急,送給身在唐島的蘇保衡手裏。
他相信以蘇保衡這種持重性子,見到這一封莫名其妙的信件後,必然會有所警覺。
做完這一切,完顏元宜長歎出聲,坐在椅子上,抬眼望向雕梁,卻忽然發現,這座數年前剛剛耗費無數人力物力建造好的衙署,雕梁上的漆畫竟然已經有所脫落了。
完顏元宜再次長歎,心中默念。
“仆散達摩,你可一定要撐住啊。”
-------------------------------------
就在完顏元宜憂心局勢時,八百多裏以東,劉淮等人正在往天平軍中軍——也就是天王軍而去。
且說天平軍與天王軍、辛字軍、如林軍似乎是平級單位,但其實上不然。
天平軍是耿京這十萬大軍的軍號,而其餘軍要比天平軍低一級。一般擴軍後,比如天平軍就會變成天平大軍,再授予各軍軍號,確定從屬關係。
可不知道是耿京過於固執,還是都沒有這個意識,導致了天平軍一直以軍為編製,而沒有升級成大軍。
耿京這個自封的天平軍節度使聽起來如同與李鐵槍這如林軍頭領一般高低,也是離譜。
這就是農民起義軍的弱點之一了,軍事架構十分混亂。別小瞧這點混亂,平日還好,關鍵時刻確定不了誰是大小王,就會帶來指揮上的錯亂。
你憑什麽能衝我吆五喝六?我憑什麽管他的死活?他又憑什麽能跟你合軍?
不過還好的是,在安子河兩畔並排行進以作開路的辛字軍與如林軍,還是分清了主次,定了上下。
如林軍頭領李鐵槍似乎有點二把手人格,又似乎真得十分服氣辛棄疾。所以哪怕如林軍比辛字軍多幾百人,幾十甲士,李鐵槍也依舊聽從辛棄疾的軍令。
“沒辦法,誰讓五哥的本事大呢?”李鐵槍爽朗笑道,在馬上指著正在安子河兩畔行軍的兩支軍隊:“俺就服本事大的,誰要有看法,沒關係,讓他來亮本事,隻要能讓俺心服口服,俺就也服他。”
劉淮有些側目。
好家夥,你這是真不把我當外人啊。
李鐵槍指著河對岸:“大郎請看,俺們如林軍怎麽樣?是不是都是一等一的好漢?”
劉淮隔河望去,見到如林軍隊列齊整,而且皆扛著丈八長槍,雖然九成皆穿黑色布衣,別說鐵裲襠了,連個頭盔都沒有,卻依舊可以看出來士卒都是青壯,而且士氣高昂。
一看就是發足了餉吃飽了飯的精銳。
劉淮點頭:“果然不俗。兵法有雲,其疾如風,其徐如林,侵襲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若雷霆。大鐵槍,想必你的如林軍最擅長結硬陣打硬仗,所以用‘其徐如林’中的如林作軍號。”
辛棄疾聞言沒繃住,直接笑出了聲。
李鐵槍撓了撓後腦勺:“沒……沒這麽多說頭兒。俺們這三千人擅用長槍,你看這幾千長槍立起來,像不像一片林子。所以就用如林軍作軍號了。”
見劉淮一臉便秘遇痔瘡的表情,李鐵槍連忙說道:“不過大郎你這說法的確好聽,今後如林軍的軍號來曆就是這個了,嘿嘿,其徐如林,兵法上果真有這麽一句嗎?屬實是歪打正著了。”
劉淮深吸一口氣,對著辛棄疾與李鐵槍二人問道:“你們給我撂句實在話,這種精銳天平軍有多少人?其中耿大頭領能指揮動多少?”
辛棄疾有些猶豫,李鐵槍卻是有些不耐:“五哥,這沒什麽可瞞的。再說了,劉大郎此等聰明人在軍中走一遭,哪裏能瞞得住?”
辛棄疾又猶豫片刻,終於喟然以對:“劉大郎,你還記得我跟你說過,算不清這十萬大軍究竟有多少人嗎?”
“嗯?”
“因為這十萬人,最起碼有一半是老弱婦孺,還有幾萬是跟著逃難來的百姓。我估計,真正能拿刀上陣的絕對不會到三萬人。”
“而如此等軍隊,如林軍三千人,辛字軍兩千五百人,天王軍三千人……”
李鐵槍接口道:“耶律興哥那廝也有一千人能戰,其他的都是花架子。但很難說這胡兒會聽耿大頭領的,去拚命。”
劉淮緩緩點頭:“也就是說隻有一萬人能戰。”
隨即,他的一句輕聲疑問,讓辛棄疾與李鐵槍同時陷入了略微有些惶恐的思考中。
“你們說,耿大頭領知曉他隻有一萬能戰的兵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