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成似乎覺得李秀言語有些重,連忙說道:“大宋還是有豪傑的,此次俺們出兵,楚州藍知州與徐通判都是大力支持的。”


    李秀豁然迴頭:“徐通判,是那個喚作徐宗偃的狗官嗎?在去年俺追隨張大哥(張旺)徐二哥(徐元)在東海起事後,俺被派往楚州求援,你可知那狗官是怎麽說的?”


    “他說:東海饑民,困其科斂苛擾,嘯聚海島,一唱百和,犯死求生,初無能為。金主蒙蔽,下情不通,猶未之聞。若知,偏師一至,即便撲滅;縱使猖獗得誌,必自沂、密橫行山東,失利則乘舟入海,誠不足為吾患。今添置兵官,招集叛亡,適足以生邊釁。”


    “他說俺們是死裏求生這不假,他說金賊大軍一至,俺們就會被殺絕,這也不假。但他為何怕俺們成了宋朝的邊患?為啥怕納了俺們就會挑起邊釁?這徐通判,為何視俺們為仇寇?”


    董成不語。


    陸遊的臉更加慘白。


    李秀似乎心緒難平,可還是繼續說道:“開山趙起事時宋廷沒有理會,東海起事時宋廷依舊沒有理會,便是現在濟南府與泰安那裏耿京耿大爺也在起事,宋廷依舊沒有理會。魏統製,就算你拿下海州全境,宋國也不會理會你的,想要打出局麵,隻能靠咱們自己了,莫要再存他想了。”


    陸遊聽到這裏,頓時一個激靈,他仿佛親眼看到了宋朝將北地漢人民心一點一點丟掉的過程。


    這個過程,也許在未來數十年後,釀成怒濤狂瀾般的後果。


    事實上,通曉曆史的劉大郎也是瞬間醒悟,並且想到在百年後,作為北地漢人代表的張柔等人成為了元朝的主力,並將刀口對準了南宋,為異族終結了漢人王朝。


    這其中有複雜的曆史原因,可最主要的難道還不是卑劣的宋朝統治者屢次辜負北地漢人,最終讓他們絕望了嗎?


    然而此時,劉淮還得主持會議議題,也顧不得什麽曆史進程,隻能扶刀而出,向李秀問道:“李三郎,那你這一手,舉還是不舉?”


    李秀當即閉嘴,右手握拳,猛然舉起。


    而他一表態,早已有些躍躍欲試的張小乙也舉起了手。


    董成低頭思量片刻,同樣舉起了手,向著魏勝有些歉意的說道:“這不僅僅是俺的意思,這也是底下兄弟們的意思,魏頭,咱不能指望著人人都是聖人,無欲無求的聖人是沒辦法打仗的。”


    見最老的兄弟都開始支持劉淮的說法,魏勝卻沒有任何表情,隻是緩緩點頭。


    張青與張白魚見狀,互相使了個眼色,也覺得這種事說到底也是劉淮為自家義父好。身為外將,沒必要在這種事情上較勁,也就舉起了右手。


    之後,石七朗、李火兒、魚元、魏郊、魏昌、邊士寧等人也依次舉手表態,他們或是想建功立業,或是想跟著魏勝更進一步,或幹脆就沒把宋朝法度當一迴事,無論如何,到最後,隻剩下李公佐與羅穀子二人垂手不語。


    見劉淮的目光望來,李公佐抱臂說道:“我為朝廷正經武官,在這種場合不表態已經是我能做到的極限了,就當我沒來過。”


    老農一般的羅穀子緊了緊衣襟,隨即眯起眼睛說道:“有一些事情,老夫還沒有看清,且等等,再等等。”


    劉淮點頭,同樣舉起右手,轉身看向魏勝:“父親,眾意難違。”


    魏勝終於開口,聲音有些沙啞,卻依舊有力:“是啊,眾意難違。”


    他的頭發花白,臉上還帶著連日行軍作戰所帶來的疲意,額頭皺紋又變深了少許,然而在這一瞬,他那澎湃著無窮力量的身軀似乎再次挺拔了些,獨屬於這個時代頂尖武將的氣勢讓在場眾人紛紛一凜。


    魏勝見眾人神情嚴肅,他反而微笑起來:“老夫想說的是,眾意這種東西,是很難統一起來的,因為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有天壤之別的。


    陸先生此等世代官宦簪纓世家之人,很難理解李三郎是如何想的;同樣,如李三郎這般混跡江湖刀口舔血之人,也很難與陸先生一心。”


    “若跟陸先生講什麽高官厚祿,陸先生肯定會嗤之以鼻。”


    “可對李三郎說什麽國家大義,想必李三郎也會將其當成放屁。”


    說著,魏勝目光一掃:“大郎想要建功立業,阿成想要加官進爵,李三郎想要保衛鄉裏,陸先生想要保家衛國,還有人想要田產財貨又或者青史留名。”


    “更別說咱們這些人裏有廝殺漢,書生,盜匪,豪強,武官,文官,這些相差如此多之人,就如同天上的雲彩與水裏的泥沙一般。可咱們偏偏就混跡在一起了,你們可知為何?”


    魏勝不是在詢問,他立即就宣布了答案,他的聲音拔高,音若洪鍾:“無非是所有人都矢誌抗金而已。”


    “而今日軍議,眾意共同匯聚於一,想讓老夫來當這個忠義軍都統製與海州知州,也隻能是因為這件事對抗金有益。”


    魏勝頓了頓,繼續說道:“人人都有私心,諸位有,我也有。人人都不是聖人,要做到大公無私與公而忘私太難了,但期望諸位將私心融到公心之中,當不負來時之誌。”


    “遵命!”


    劉淮首先拱手應命,同時心中長舒一口氣。


    他一直害怕魏勝鑽牛角尖,非要等什麽朝廷旨意,官家親筆,耽擱了大好時間。


    而魏勝既然下了決心,也不再含糊,直接喚來軍中匠人來鑄造印信,並且委任將領。


    忠義軍升格為忠義大軍,魏勝自任為忠義大軍都統製,權知海州事。


    陸遊任海州通判。


    全軍共分為前後左右中五軍。


    劉淮任前軍統製。


    董成任左軍統製。


    張小乙任右軍統製。


    張青作為外將,暫為後軍統製。


    每軍戰兵編製三千人,算上魏勝自領的中軍,忠義大軍共計要擴軍到一萬五千人。


    各營隊將與正將也各有升任,副統製與統領的位置還有些空置,但這些都會在之後的擴軍中得到解決。


    而張白魚張四郎此時終於擺脫了那令人尷尬的隊將身份,成了一名統領。


    然而在高興之餘,張白魚卻忽然想到,此時忠義軍都已經開完軍議,定下如此大事,而東平軍的將領們卻大多在在高臥,連床都沒起,不由得又有些懊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將北伐進行到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惡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惡禪並收藏將北伐進行到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