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郎,你是哪裏人?”
“迴將軍,俺就是朐山縣本地人。”
“哦?那為什麽會參與東海起事?”
“張大頭領與徐二頭領他們是東海人,但手底下的人別說海州,什麽東平府,大名府的人都有。”
“哦?”
“山東這地方太亂了,從前遼國還未亡,宋朝官家在汴京的時候就開始亂了。山東既要支援河北的遼宋對峙前線,又得出人力物力讓趙官家享受,百姓日子過得太苦了,遍地都是盜匪。”
“到了金賊占了北地,山東先是被劉豫那廝刮地侍奉金人,飼養軍賊。後來又是宋金拉鋸,又是黃河改道決口,大水淹了一次,就有疫病,就有蝗災。好不容易活下來,前幾年,完顏賊又營造汴梁宮室,俺們……俺們……”
李秀平複了一下心情,繼續說道:“俺們這個破地,隻要有人舉旗,就一定會有人跟著造反,將軍,俺跟你撂句實話,俺不止跟著張大頭領,還在之前跟著開山趙造過反。將軍,在俺們這,老老實實種地的活不下去,隻有當賊,當匪,握緊了刀子才能活下去。”
劉淮將大槍掛在得勝勾上,肩上扛著一具極長的飛梯,默默的聽罷,終於長歎:“這世道不應該是這個樣子。”
李秀:“確實不應該是這個樣子,但是將軍,這句話不止你跟俺說過,開山趙也說過,可最後他被完顏奔睹用六匹馬拖死了;徐元也說過,他被徐文碎成萬段;張旺也說過,他的頭現在還在益都府掛著呢。”
在旁聽著的張白魚心中一動,看了劉淮一眼,覺得對方仿佛有一種魔力,可以讓他人不自覺的吐露心聲。
其實這並不是魔力,而是無論誰都會有傾訴的欲望,尤其是像李秀這種飽經風霜之人,自然會有滿肚子苦楚一肺腑的故事要吐出來。隻要能說出來,也自然會有一番交心。
“李三郎讀史嗎?”
“略略讀過一二。”
“你可知隋末大亂?”
“自然是知道的。”
“那你可知道,從三征高句麗,開鑿大運河,到唐皇建業一統天下,究竟有多少人起事,想要改變世道?”
“這……”
“數不清是嗎?我也數不清。”劉淮喟然:“如那知世郎王薄,竇建德,杜伏威,他們起兵造反的時候,難道隻是想做皇帝?他們難道不知道造反十有八九會人頭落地?所憑的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而已。”
饒是知道麵前的劉大郎總是會吐出驚人之語,可聽到‘無非一念救蒼生’的時候,李秀還是在馬上呆愣了片刻。
習慣性的灌了對方幾碗雞湯後,劉淮也終於把話題轉了迴來:“李三郎既是本地人,可會本地的歌曲?”
李秀點頭:“自然是會的。”
“唱兩遍,我們全軍一起來和。”劉淮含笑示意:“總該讓海州百姓知道,他們自己的軍隊打迴來了。”
李秀懵懂點頭,打馬向前,揚聲唱了起來。
“月子彎彎照九州
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
幾家飄零在外頭。”
說實話,唱的很難聽。
這首民歌在靖康之後傳唱起來的,說的是家人別離,所以流傳很廣,也是朗朗上口,第二遍的時候,就已經有許多人跟著一起來唱。
劉淮也跟著唱了兩句,指了指身後一人:“管七郎,你也是海州人,有別的歌嗎?”
大名為管崇彥的管七郎驅馬上前,也不推辭,徑直唱道。
“臻蓬蓬,
外頭花花裏頭空。
但看明年正二月,
滿城不見主人翁。”
這首歌原本是燕雲的漢兒諷刺遼國契丹統治者而創作的,可隨著時光流轉,宋遼金三國統治階層越來越拉胯,所以這歌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也就跟著女真南下而傳唱天下了。
二百宋騎又是一齊來唱。
到了此時,城頭終於有了些許動靜,少數強征來的青壯似乎不由自主的跟著唱出了聲,被金軍正軍壓出來梟首,在城頭上引起了小小的騷亂。
高文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強自鎮定:“宋狗小兒玩四麵楚歌的把戲嗎?哼,班門弄斧!”
高安仁艱難的從嘴中積蓄了些唾液,又艱難咽下。
他此時已經認了出來,那為首的宋人就是前日將自己打得狼狽而逃的騎將。
畏懼之心升起的速度超出了想象,使高安仁不由自主的繼續召集士卒聚集在這麵城牆上來為自己壯膽氣。
仿佛下一刻,宋軍就會用簡易飛梯,不計生死的衝上來一般。
然而那二百騎隻是依舊在唱歌。
城牆下,劉淮卻還是搖頭:“還是有些太柔了,張四郎,你阿爺在江河裏闖出偌大的名頭,總得有點慷慨激昂的調子吧。”
張白魚不知為何,俊臉上浮現淡紅,卻也知道這是正經軍令,推脫不得,也立即驅馬向前,唱起了曾經屬於梁山泊的漁歌。
“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怕朝廷不怕官,水泊撒下羅天網,烏龜王八罩裏邊,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求富貴不做官,梁山泊裏過一世,好吃好喝賽神仙。”
這幾句唱罷,見周圍宋騎沒人笑,隻是靜聽,張白魚放下心來,歌聲也開始激昂。他的手下五十騎也隨之唱了起來。
“爺爺生在梁山泊!稟性生來要殺人!先斬閻王酷吏首!再殺東京鳥官人!英雄不會讀詩書!隻在梁山泊裏住!雖然生得潑皮身!殺賊原來不殺人!”
幾聲唱罷,張白魚卻沒有停止,而是唱起了張榮從東平府撤退到縮頭灘後新添加的歌詞。
“忽有一日金賊來!殺我鄉親奪我田!子女零落煙塵裏!夫妻分別血水間!好漢橫死鋒鄂上!丈夫如泥馬蹄前!如今落在水泊中!如何讓他逃生天!”
這首歌有很明顯的漁歌號子痕跡,唱上三四個字就會在中間加上‘那個’作為纖夫或者漁民的發力點。但並不耽擱這首調子鏗鏘有力,簡而易唱,張白魚唱了三遍之後,全軍幾乎都瞬間學會,跟著一起唱了起來。
城樓上的高文富父子越來越不安,不知道宋人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什麽藥。
“會不會是他們在城中有內應,這是為了給內應信號?”高安仁小心翼翼的問自家阿爺。
高文富搖頭:“沒必要的,如果隻是信號,爆竹、煙花、擊鼓、吹角哪個不比唱歌快捷?”
“那就是沒有內應,卻用歌來挑動漢兒鬧事!”高安仁語氣雖然斬釘截鐵,但心中卻還是猶疑。
那宋將明顯是個有章法的,怎麽會按僥幸來做事?
朐山縣城中漢兒不敢反又如何?你要唱到天黑嗎?不用紮營?不用吃飯?不用飲馬?
就當城樓上的氣氛已經緊張到快要凝固時,高文富突然說道:“二郎,我的耳朵不好使了,你聽是不是城裏有人也開始跟著唱了?”
高安仁仔細側耳傾聽,卻發現的確有歌聲從東邊傳來,卻十分縹緲,似不是城中人唱的。
就在他疑惑之際,一騎從城東飛奔而來,來到城下也不下馬,直接高唿:“知州,將軍,船!東邊海上來了好多船!”
高安仁腦中轟鳴作響,望著聚集在南牆上的精銳,張口結舌卻是連一句調虎離山都說不出來了。
“竟是調虎離山,好賊子!”高文富怒喝出聲,急忙命令家將率領精銳向水門方向布防。
城門內側,一直抱著樸刀坐在城門下的石七朗突然覺得頭頂的城牆上腳步聲密集了起來,他抬起頭來,獨眼仿佛能穿透牆壁般定定的望著越來越慌亂的金軍,隨即又偏了偏頭,傾聽伴著海浪越來越清晰漁歌調子,咧起了嘴巴。
就這麽片刻功夫,來自海上的歌聲已經越來越清晰,漸漸已經讓全城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正是:
“爺爺生在天地間!豈忍爺娘分兩邊!官人安享太平裏!鄉人血淚灑田邊!今殺高家狗賊首!再斬完顏平幽燕!盡去胡虜煙塵裏!爺爺重開太平天!”
二十艘水輪船,四十艘走舸打著張敵萬的大旗,逼近了朐山縣城。
“迴將軍,俺就是朐山縣本地人。”
“哦?那為什麽會參與東海起事?”
“張大頭領與徐二頭領他們是東海人,但手底下的人別說海州,什麽東平府,大名府的人都有。”
“哦?”
“山東這地方太亂了,從前遼國還未亡,宋朝官家在汴京的時候就開始亂了。山東既要支援河北的遼宋對峙前線,又得出人力物力讓趙官家享受,百姓日子過得太苦了,遍地都是盜匪。”
“到了金賊占了北地,山東先是被劉豫那廝刮地侍奉金人,飼養軍賊。後來又是宋金拉鋸,又是黃河改道決口,大水淹了一次,就有疫病,就有蝗災。好不容易活下來,前幾年,完顏賊又營造汴梁宮室,俺們……俺們……”
李秀平複了一下心情,繼續說道:“俺們這個破地,隻要有人舉旗,就一定會有人跟著造反,將軍,俺跟你撂句實話,俺不止跟著張大頭領,還在之前跟著開山趙造過反。將軍,在俺們這,老老實實種地的活不下去,隻有當賊,當匪,握緊了刀子才能活下去。”
劉淮將大槍掛在得勝勾上,肩上扛著一具極長的飛梯,默默的聽罷,終於長歎:“這世道不應該是這個樣子。”
李秀:“確實不應該是這個樣子,但是將軍,這句話不止你跟俺說過,開山趙也說過,可最後他被完顏奔睹用六匹馬拖死了;徐元也說過,他被徐文碎成萬段;張旺也說過,他的頭現在還在益都府掛著呢。”
在旁聽著的張白魚心中一動,看了劉淮一眼,覺得對方仿佛有一種魔力,可以讓他人不自覺的吐露心聲。
其實這並不是魔力,而是無論誰都會有傾訴的欲望,尤其是像李秀這種飽經風霜之人,自然會有滿肚子苦楚一肺腑的故事要吐出來。隻要能說出來,也自然會有一番交心。
“李三郎讀史嗎?”
“略略讀過一二。”
“你可知隋末大亂?”
“自然是知道的。”
“那你可知道,從三征高句麗,開鑿大運河,到唐皇建業一統天下,究竟有多少人起事,想要改變世道?”
“這……”
“數不清是嗎?我也數不清。”劉淮喟然:“如那知世郎王薄,竇建德,杜伏威,他們起兵造反的時候,難道隻是想做皇帝?他們難道不知道造反十有八九會人頭落地?所憑的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而已。”
饒是知道麵前的劉大郎總是會吐出驚人之語,可聽到‘無非一念救蒼生’的時候,李秀還是在馬上呆愣了片刻。
習慣性的灌了對方幾碗雞湯後,劉淮也終於把話題轉了迴來:“李三郎既是本地人,可會本地的歌曲?”
李秀點頭:“自然是會的。”
“唱兩遍,我們全軍一起來和。”劉淮含笑示意:“總該讓海州百姓知道,他們自己的軍隊打迴來了。”
李秀懵懂點頭,打馬向前,揚聲唱了起來。
“月子彎彎照九州
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
幾家飄零在外頭。”
說實話,唱的很難聽。
這首民歌在靖康之後傳唱起來的,說的是家人別離,所以流傳很廣,也是朗朗上口,第二遍的時候,就已經有許多人跟著一起來唱。
劉淮也跟著唱了兩句,指了指身後一人:“管七郎,你也是海州人,有別的歌嗎?”
大名為管崇彥的管七郎驅馬上前,也不推辭,徑直唱道。
“臻蓬蓬,
外頭花花裏頭空。
但看明年正二月,
滿城不見主人翁。”
這首歌原本是燕雲的漢兒諷刺遼國契丹統治者而創作的,可隨著時光流轉,宋遼金三國統治階層越來越拉胯,所以這歌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也就跟著女真南下而傳唱天下了。
二百宋騎又是一齊來唱。
到了此時,城頭終於有了些許動靜,少數強征來的青壯似乎不由自主的跟著唱出了聲,被金軍正軍壓出來梟首,在城頭上引起了小小的騷亂。
高文富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強自鎮定:“宋狗小兒玩四麵楚歌的把戲嗎?哼,班門弄斧!”
高安仁艱難的從嘴中積蓄了些唾液,又艱難咽下。
他此時已經認了出來,那為首的宋人就是前日將自己打得狼狽而逃的騎將。
畏懼之心升起的速度超出了想象,使高安仁不由自主的繼續召集士卒聚集在這麵城牆上來為自己壯膽氣。
仿佛下一刻,宋軍就會用簡易飛梯,不計生死的衝上來一般。
然而那二百騎隻是依舊在唱歌。
城牆下,劉淮卻還是搖頭:“還是有些太柔了,張四郎,你阿爺在江河裏闖出偌大的名頭,總得有點慷慨激昂的調子吧。”
張白魚不知為何,俊臉上浮現淡紅,卻也知道這是正經軍令,推脫不得,也立即驅馬向前,唱起了曾經屬於梁山泊的漁歌。
“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怕朝廷不怕官,水泊撒下羅天網,烏龜王八罩裏邊,爺爺生在天地間,不求富貴不做官,梁山泊裏過一世,好吃好喝賽神仙。”
這幾句唱罷,見周圍宋騎沒人笑,隻是靜聽,張白魚放下心來,歌聲也開始激昂。他的手下五十騎也隨之唱了起來。
“爺爺生在梁山泊!稟性生來要殺人!先斬閻王酷吏首!再殺東京鳥官人!英雄不會讀詩書!隻在梁山泊裏住!雖然生得潑皮身!殺賊原來不殺人!”
幾聲唱罷,張白魚卻沒有停止,而是唱起了張榮從東平府撤退到縮頭灘後新添加的歌詞。
“忽有一日金賊來!殺我鄉親奪我田!子女零落煙塵裏!夫妻分別血水間!好漢橫死鋒鄂上!丈夫如泥馬蹄前!如今落在水泊中!如何讓他逃生天!”
這首歌有很明顯的漁歌號子痕跡,唱上三四個字就會在中間加上‘那個’作為纖夫或者漁民的發力點。但並不耽擱這首調子鏗鏘有力,簡而易唱,張白魚唱了三遍之後,全軍幾乎都瞬間學會,跟著一起唱了起來。
城樓上的高文富父子越來越不安,不知道宋人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什麽藥。
“會不會是他們在城中有內應,這是為了給內應信號?”高安仁小心翼翼的問自家阿爺。
高文富搖頭:“沒必要的,如果隻是信號,爆竹、煙花、擊鼓、吹角哪個不比唱歌快捷?”
“那就是沒有內應,卻用歌來挑動漢兒鬧事!”高安仁語氣雖然斬釘截鐵,但心中卻還是猶疑。
那宋將明顯是個有章法的,怎麽會按僥幸來做事?
朐山縣城中漢兒不敢反又如何?你要唱到天黑嗎?不用紮營?不用吃飯?不用飲馬?
就當城樓上的氣氛已經緊張到快要凝固時,高文富突然說道:“二郎,我的耳朵不好使了,你聽是不是城裏有人也開始跟著唱了?”
高安仁仔細側耳傾聽,卻發現的確有歌聲從東邊傳來,卻十分縹緲,似不是城中人唱的。
就在他疑惑之際,一騎從城東飛奔而來,來到城下也不下馬,直接高唿:“知州,將軍,船!東邊海上來了好多船!”
高安仁腦中轟鳴作響,望著聚集在南牆上的精銳,張口結舌卻是連一句調虎離山都說不出來了。
“竟是調虎離山,好賊子!”高文富怒喝出聲,急忙命令家將率領精銳向水門方向布防。
城門內側,一直抱著樸刀坐在城門下的石七朗突然覺得頭頂的城牆上腳步聲密集了起來,他抬起頭來,獨眼仿佛能穿透牆壁般定定的望著越來越慌亂的金軍,隨即又偏了偏頭,傾聽伴著海浪越來越清晰漁歌調子,咧起了嘴巴。
就這麽片刻功夫,來自海上的歌聲已經越來越清晰,漸漸已經讓全城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正是:
“爺爺生在天地間!豈忍爺娘分兩邊!官人安享太平裏!鄉人血淚灑田邊!今殺高家狗賊首!再斬完顏平幽燕!盡去胡虜煙塵裏!爺爺重開太平天!”
二十艘水輪船,四十艘走舸打著張敵萬的大旗,逼近了朐山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