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鎮守洛陽?
重生之迴到隋末之長孫皇後 作者:千葉杏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626年,唐武德九年春
大興宮太極殿
這天下午,大唐皇帝李淵單獨召見秦王李世民,有要事商討。
“兒臣拜見父皇。”李世民來到大殿中央,衝著李淵恭敬地行禮。
“世民,咱們父子倆好像很久沒單獨聊天了。”
“是,有段日子了。”
“坐吧,今天咱們好好聊聊。”
“是。”李世民跪坐在殿下上,心生忐忑,也不知父皇要跟他聊什麽。
李淵瞥了眼李世民,遲疑道:“世民,你還記得武德七年楊文幹叛亂嗎?”
“記得,父皇派我去平定叛亂,還沒等到目的地,就聽說楊文幹被部下殺死了,不費一兵一卒,叛亂就結束了。”
李淵點點頭,道:“不錯,當時在你出兵前,朕口頭允諾你,等你平亂迴京,朕就改立你為太子,可惜朕食言了,世民,你一定很恨朕吧?”
“世民不敢,父皇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李世民略微震驚,距離楊文幹叛亂已過去將近兩年,父皇還是第一次提及改立太子之事,這是何故?父皇言下之意究竟是什麽?
“朕了解你,你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肯定是怨朕的。唉,所以這兩年來朕沒有單獨召見過你,朕也不知該怎麽麵對你,的確是朕言而無信。”
“父皇,事情已經過去了,還提它作甚,兒臣已經不在意了。”
見李世民麵色真誠,不像說謊,李淵欣慰地點點頭,道:“這幾年你和建成之間劍拔弩張,明爭暗鬥,已經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朕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手心手背都是肉,朕都愛,朕是真不想看到你們手足相殘。”
李世民皺皺眉,不作聲。
“但是,皇位隻有一個,是給你還是給建成呢?按理說建成是嫡長子,又位居太子多年,理應把皇位傳給他。可是,你秦王帶兵平定天下,戰功赫赫,軍中、百姓當中聲望頗高,你如果繼承皇位,也是眾望所歸,從這點來說,也應該把皇位傳給你。所以,朕實在是進退兩難。又不想你們兄弟相殘,所以,朕想了個折中的辦法。”
折中的辦法?李世民一挑眉,看向李淵,期待道:“父皇,什麽折中的辦法?”
李淵暗自歎息一聲,緩緩開口:“這皇位呢,還是傳給建成,至於你,朕想讓你去鎮守洛陽,你在洛陽可以建天子旌旗,設置官吏,不用迴長安朝覲,你覺得如何?”
李世民大驚,他沒想到父皇會想出這麽個主意,倒確實避免了手足相殘的問題。
“兒臣同意,兒臣也願意去洛陽。”李世民雙手抱拳,欣喜道。
李淵不意外,他已猜到李世民會同意,點頭應道:“你們兄弟倆就一東一西分治天下。”
“不過,父皇,這個事你跟太子說了嗎?”
“還沒有,我估計他會同意。”
李世民點點頭,心中的歡喜更甚。
“這兩天我就跟建成說說,如果你們兩兄弟都同意,過一陣兒朕就辦法聖旨。”
“是,兒臣遵命。”
長安秦王府
傍晚,秦王妃長孫無憂坐在臥房的席子上縫補著衣服,這時,一道急切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地傳來,並伴隨著一道歡快的喊聲。
“無憂,我迴來了。”
不用猜也知道這是李世民的聲音,無憂笑了下,抬頭就瞥到李世民快步閃進了屋內,臉上掛著一抹笑意。
“殿下今天好高興啊!”
“哈哈,喜事臨門,自是高興。”李世民脫鞋走上席子,坐到無憂身旁。
“什麽喜事?讓我也高興高興。”
李世民一把攬過無憂的肩膀,興奮道:“下午父皇單獨召見我,跟我說了個事。”
“何事?”
“父皇說他把皇位傳給太子,讓我去鎮守洛陽,可以在洛陽建天子旌旗。”
額,無憂一驚,針不小心刺破了手指,她皺了下眉,將手指塞到嘴裏吮吸了一下。
“你怎麽這麽不小心!”瞥到無憂紮破了手,李世民心疼道。
無憂扭頭看向李世民,正色道:“父皇當真這麽說?”
“可不是嘛,父皇不想看到我跟太子針鋒相對,就想出這麽個辦法,讓我們兩兄弟一個在長安,一個在洛陽,分庭抗禮。哈哈,還得是父皇,老謀深算,居然想出這個妙計。無憂,最近你也準備一下,收拾收拾,過些日子咱們就動身去洛陽。”
無憂眉頭緊蹙,搖搖頭,道:“我看事情沒那麽簡單。”
李世民一挑眉,鬆開無憂,道:“怎麽?”
無憂歎了口氣,認真地睨著李世民,道:“依我看,太子不會同意讓殿下去洛陽的。”
“這個嘛,父皇說他還沒跟太子提過這個事,但他猜測太子會同意,我也覺得太子會同意。”
“不,我覺得他不會同意。”
“怎麽講?”
“殿下,你如果是大唐太子,你會放走一個軍事能力卓著的人去洛陽自立嗎?”
額,李世民一驚,呆住了,思索片刻,點點頭,道:“如果我是太子,我不會放人,一旦放人,那不是放虎歸山嘛!”
“不錯,太子知道一旦放你出長安,猶如虎歸山林,龍歸大海,就徹底掌控不了了,這不是他想看見的。”
唉,李世民頹然地歎息一聲:“看來又是空歡喜一場。”
無憂也無奈地歎了口氣。
大興宮太極殿
這天下午,大唐皇帝李淵單獨召見秦王李世民,有要事商討。
“兒臣拜見父皇。”李世民來到大殿中央,衝著李淵恭敬地行禮。
“世民,咱們父子倆好像很久沒單獨聊天了。”
“是,有段日子了。”
“坐吧,今天咱們好好聊聊。”
“是。”李世民跪坐在殿下上,心生忐忑,也不知父皇要跟他聊什麽。
李淵瞥了眼李世民,遲疑道:“世民,你還記得武德七年楊文幹叛亂嗎?”
“記得,父皇派我去平定叛亂,還沒等到目的地,就聽說楊文幹被部下殺死了,不費一兵一卒,叛亂就結束了。”
李淵點點頭,道:“不錯,當時在你出兵前,朕口頭允諾你,等你平亂迴京,朕就改立你為太子,可惜朕食言了,世民,你一定很恨朕吧?”
“世民不敢,父皇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李世民略微震驚,距離楊文幹叛亂已過去將近兩年,父皇還是第一次提及改立太子之事,這是何故?父皇言下之意究竟是什麽?
“朕了解你,你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肯定是怨朕的。唉,所以這兩年來朕沒有單獨召見過你,朕也不知該怎麽麵對你,的確是朕言而無信。”
“父皇,事情已經過去了,還提它作甚,兒臣已經不在意了。”
見李世民麵色真誠,不像說謊,李淵欣慰地點點頭,道:“這幾年你和建成之間劍拔弩張,明爭暗鬥,已經是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朕是看在眼裏,急在心裏。手心手背都是肉,朕都愛,朕是真不想看到你們手足相殘。”
李世民皺皺眉,不作聲。
“但是,皇位隻有一個,是給你還是給建成呢?按理說建成是嫡長子,又位居太子多年,理應把皇位傳給他。可是,你秦王帶兵平定天下,戰功赫赫,軍中、百姓當中聲望頗高,你如果繼承皇位,也是眾望所歸,從這點來說,也應該把皇位傳給你。所以,朕實在是進退兩難。又不想你們兄弟相殘,所以,朕想了個折中的辦法。”
折中的辦法?李世民一挑眉,看向李淵,期待道:“父皇,什麽折中的辦法?”
李淵暗自歎息一聲,緩緩開口:“這皇位呢,還是傳給建成,至於你,朕想讓你去鎮守洛陽,你在洛陽可以建天子旌旗,設置官吏,不用迴長安朝覲,你覺得如何?”
李世民大驚,他沒想到父皇會想出這麽個主意,倒確實避免了手足相殘的問題。
“兒臣同意,兒臣也願意去洛陽。”李世民雙手抱拳,欣喜道。
李淵不意外,他已猜到李世民會同意,點頭應道:“你們兄弟倆就一東一西分治天下。”
“不過,父皇,這個事你跟太子說了嗎?”
“還沒有,我估計他會同意。”
李世民點點頭,心中的歡喜更甚。
“這兩天我就跟建成說說,如果你們兩兄弟都同意,過一陣兒朕就辦法聖旨。”
“是,兒臣遵命。”
長安秦王府
傍晚,秦王妃長孫無憂坐在臥房的席子上縫補著衣服,這時,一道急切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地傳來,並伴隨著一道歡快的喊聲。
“無憂,我迴來了。”
不用猜也知道這是李世民的聲音,無憂笑了下,抬頭就瞥到李世民快步閃進了屋內,臉上掛著一抹笑意。
“殿下今天好高興啊!”
“哈哈,喜事臨門,自是高興。”李世民脫鞋走上席子,坐到無憂身旁。
“什麽喜事?讓我也高興高興。”
李世民一把攬過無憂的肩膀,興奮道:“下午父皇單獨召見我,跟我說了個事。”
“何事?”
“父皇說他把皇位傳給太子,讓我去鎮守洛陽,可以在洛陽建天子旌旗。”
額,無憂一驚,針不小心刺破了手指,她皺了下眉,將手指塞到嘴裏吮吸了一下。
“你怎麽這麽不小心!”瞥到無憂紮破了手,李世民心疼道。
無憂扭頭看向李世民,正色道:“父皇當真這麽說?”
“可不是嘛,父皇不想看到我跟太子針鋒相對,就想出這麽個辦法,讓我們兩兄弟一個在長安,一個在洛陽,分庭抗禮。哈哈,還得是父皇,老謀深算,居然想出這個妙計。無憂,最近你也準備一下,收拾收拾,過些日子咱們就動身去洛陽。”
無憂眉頭緊蹙,搖搖頭,道:“我看事情沒那麽簡單。”
李世民一挑眉,鬆開無憂,道:“怎麽?”
無憂歎了口氣,認真地睨著李世民,道:“依我看,太子不會同意讓殿下去洛陽的。”
“這個嘛,父皇說他還沒跟太子提過這個事,但他猜測太子會同意,我也覺得太子會同意。”
“不,我覺得他不會同意。”
“怎麽講?”
“殿下,你如果是大唐太子,你會放走一個軍事能力卓著的人去洛陽自立嗎?”
額,李世民一驚,呆住了,思索片刻,點點頭,道:“如果我是太子,我不會放人,一旦放人,那不是放虎歸山嘛!”
“不錯,太子知道一旦放你出長安,猶如虎歸山林,龍歸大海,就徹底掌控不了了,這不是他想看見的。”
唉,李世民頹然地歎息一聲:“看來又是空歡喜一場。”
無憂也無奈地歎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