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卿子》治要


    君子養心,莫善於誠。致誠無他,唯仁之守,唯義之行。誠心守仁則能化,誠心行義則能變。變化代興,謂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誠者也。


    君子至德,默然而喻,未施而親,不怒而威。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智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守,而政事之本也。君子位尊而誌恭,心小而道大;所聽視者近,而所聞見者遠。是何耶?


    則操術然也。君子審後王之道,而論於百王之前;推禮義之統,分是非之分;總天下之要,治海內之眾,若使一人。故操彌約,而事彌大。五寸之矩,盡天下之方。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內之情舉,積此者,則操術然也。


    《袁子正書》治要·用賢


    故明王之使人有五:一曰以大體期之;二曰要其成功;三曰忠信不疑;四曰至公無私;五曰與天下同憂。以大體期之,則臣自重。要其成功,則臣勤懼。


    忠信不疑,則臣盡節。至公無私,則臣盡情;與天下同憂,則臣盡死。夫唯信而後可以使人。昔者齊威王使章子將而伐魏,人言其反者三,威王不應也。自是之後,為齊將者,無有自疑之心,是以兵強於終始也。唯君子為能信,一不信則終身之行廢矣,故君子重之。


    漢高祖,山東之匹夫也,無有咫尺之土,十室之聚,能任天下之智力,舉大體而不苛,故王天下,莫之能禦也。項籍,楚之世將,有重於民,橫行天下,然而卒死東城者,何也?有一範增不能用,意忌多疑,不信大臣故也。寬則得眾用,賢則多功,信則人歸之。


    《中論》治要


    事莫貴乎有驗,言莫棄乎無征。言之未有益也,不言未有損也。水之寒也,火之熱也,金石之堅剛也,此數物未嚐有言,而人莫不知其然者,信著乎其體也。


    使吾所行之信,若彼數物,誰其疑我哉?今不信吾所行,而怨人之不信己,猶教人執鬼縛魅,而怨人之不得也,惑亦甚矣。孔子曰:“欲人之信己,則微言而篤行之;篤行之,則用日久;用日久,則事著明;事著明,則有目者莫不見也,有耳者莫不聞也,其可誣乎?”


    故根深而枝葉茂,行久而名譽遠。


    《論語》治要·子張


    子夏曰:“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厲,病〕;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傅子》治要


    夫信由上而結者也。故君以信訓其臣,則臣以信忠其君;父以信誨其子,則子以信孝其父;夫以信先其婦,則婦以信順其夫。上秉常以化下,下服常而應上。其不化者,百未有一也。夫為人上,竭至誠,開信以待下,則懷信者歡然而樂進,不信者赧然而迴意矣。


    老子不雲乎:“信不足焉,有不信也。”故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斯不信。況本無信者乎!先王欲下之信也,故示之以款誠,而民莫欺其上;申之以禮教,而民篤於義矣。夫以上接下,而以不信隨之,是亦日夜見災也。周幽以詭烽滅國,齊襄以瓜時致殺,非其顯乎?


    故禍莫大於無信,無信則不知所親,不知所親,則左右書己之所疑,況天下乎?信者亦疑,不信亦疑,則忠誠者喪心而結舌,懷奸者飾邪以自納,此無信之禍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治要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0曆史的天空0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0曆史的天空0並收藏治要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