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月,細雨如絲。一座掩映在竹林間的醫館前,早已排起了長隊。醫館的匾額上寫著\"濟世堂\"三個大字,筆勢遒勁,卻透著幾分溫潤。這是葉知秋隱退後親筆所書。


    \"老大夫,您看這藥方該加減些什麽?\"一位年輕醫者捧著醫案,恭敬地詢問正在藥園裏采藥的葉知秋。她穿著一身素淨的布衣,鬢角已見斑白,卻依然精神矍鑠。


    葉知秋放下藥籃,仔細看過醫案:\"病人脈象沉細,應是久病傷陽,當加附子溫補。不過要注意火候,以免傷陰。\"


    這時,蕭遠珩從後院走來,手裏捧著一盆剛開的茶花:\"今年的茶花開得真好,要不要歇息一會兒,喝盞茶?\"


    葉知秋莞爾一笑:\"等我把這味藥配好。\"她的眼神掃過藥園,這裏種滿了各種珍貴藥材,都是這些年來精心培育的。每一株都承載著她的心血,也寄托著她濟世的心願。


    正午時分,一輛華貴的馬車停在醫館門前。原來是新帝昭兒來訪。自從母親歸隱後,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來此,既是請安,也是請教。


    \"母後,朝中新設的醫政司已經開始運作了。\"昭兒一邊幫母親整理藥材,一邊匯報,\"各地都建起了平民醫館,就按您留下的章程來辦。\"


    葉知秋欣慰地點頭:\"記住,醫者濟世,重在持續。不是一時的熱心,而是要代代相傳。\"


    午後,幾位老農帶著自家種的蔬果來拜訪。自從濟世堂建立以來,她不僅為鄉民治病,還教他們種藥材,改良農技。如今這一帶的百姓,都親切地稱她為\"葉大夫\"。


    \"葉大夫,我家的人參地長得可好了。\"一位老農興奮地說,\"多虧了您教的方子。\"


    葉知秋細細詢問種植細節,還特意記錄下來。這些年,她一直在編撰一部《農醫全書》,要把醫術與農事結合起來,讓百姓既能自種藥材,又能保養身體。


    傍晚,幾位來學醫的年輕人圍坐在堂前,聽她講授醫理。這些都是各地推薦來的有誌之士,有的是寒門子弟,有的是異族青年,甚至還有從西域遠道而來的求學者。


    \"醫道無界,\"她說道,\"不分貴賤,不論遠近。隻要有濟世之心,就都是同道。\"


    夜幕降臨,蕭遠珩在後院支起了一張簡易的棋盤。這是他們每日必做的功課——對弈談心。落子之間,不說朝政,隻談醫道,倒是別有一番閑適。


    \"記得當年在邊關相遇時,\"蕭遠珩落下一子,\"你也是這樣給我把脈診病。\"


    葉知秋莞爾:\"那時是為了救你,現在是為了保養。你看這幾年,氣色是不是好多了?\"


    深夜,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打破了寧靜。原來是鄰村一位孕婦難產,家人連夜來請醫。葉知秧二話不說,帶上醫具就動身前往。


    \"我和你一起去。\"蕭遠珩已經收拾好了燈籠。這些年來,他不僅學會了基本的醫術,更成了她最得力的助手。


    山路崎嶇,夫妻二人摸黑前行。葉知秋想起當年在宮中時,也是這樣經常深夜出診。隻是那時是為了顯示仁政,而現在,純粹是出於醫者的本心。


    次日清晨,他們才疲憊地返迴。但看到那個平安出生的嬰兒,和母親感激的眼神,一切疲憊都煙消雲散。


    \"這才是真正的快樂。\"葉知秋擦拭著醫具說,\"比坐在龍椅上舒服多了。\"


    上午,一隊商旅路過醫館,聽說這裏有位神醫,特地停下來求醫。葉知秋一邊為他們診治,一邊詢問各地見聞。


    \"江南的醫館越來越多了,\"一位商人說,\"都是按照太醫院的章程辦的。老百姓有病都不愁了。\"


    這讓葉知秋想起了當年推行醫改時的情景。如今看來,那些努力並沒有白費,改革的成果正在慢慢顯現。


    午後,她在書房整理醫案。這些年來,每一個病例她都詳細記錄,準備編成醫書,留給後人參考。蕭遠珩在一旁研墨,屋外蟬鳴陣陣,一派閑適祥和。


    \"有時候我在想,\"她放下筆,望著窗外的竹林,\"這樣的生活,才是最適合我們的。\"


    蕭遠珩微笑:\"是啊,行醫濟世,原本就是你的本心。現在不過是迴到了最初的起點。\"


    傍晚,幾個當地的孩童來討要藥丸。這是葉知秋特製的健康丸,專門給貧苦人家的孩子補養身體。見孩子們活潑可愛,她便順便教他們認識幾味常用藥材。


    \"老師說您以前是皇帝,\"一個小女孩怯生生地問,\"為什麽要來這裏給人看病呢?\"


    葉知秧蹲下身,輕撫女孩的頭:\"因為這才是我最喜歡做的事情啊。\"


    夜深了,葉知秋在燈下寫下當天的醫案。忽然,一陣熟悉的藥香飄來,是蕭遠珩泡的養生茶。


    \"想什麽呢?\"他將茶盞遞到她手中。


    \"在想這一生的際遇。\"她抿了一口茶,\"從葉府千金到一國之君,最後又迴到了行醫濟世。或許這就是命運的安排吧。\"


    月光如水,灑在竹林間。遠處傳來零星的更聲,卻不是宮中的刻板節奏,而是鄉間的自然韻律。葉知秋知道,這才是她最向往的生活。


    不是高居廟堂,而是行醫鄉野;不是君臨天下,而是濟世安民。這樣的歸隱,不是逃避,而是迴歸本心。而這,或許就是最好的結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頂蕩八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頂蕩八荒並收藏斷命天師:將軍獨寵小命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