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深沉,顧長青的大帳內燈火通明。他看著麵前的地圖,臉上寫滿野心。


    “江南士族的力量已成氣候,朝廷對江南的控製力在建康一戰後大大削弱。既然稱王,我便不止於做什麽‘江南王’——我要建立一個真正的吳王朝,延續江南文脈,守護士族的榮耀。”


    身旁的幕僚一聽,頓時跪地勸諫:“長青公,吳王朝的旗號雖可激勵士族,但若舉事不慎,朝廷必將傾盡全力圍剿!”


    顧長青揮手,眼中帶著一抹冷意:“吳地自古為江南重鎮,富饒而強盛。士族乃其根基。隻要我們能迅速掌握江南經濟命脈,朝廷縱然想反撲,也無力可施。”


    他轉頭吩咐:“傳令江南各地,建立吳王朝的旗號。自今日起,我便為吳王,建立都城於贛東道,從江南出發,逆勢而起!”


    數日後,在贛東府城的太守府內,顧長青正式宣布稱吳王,建立吳王朝,並改贛東為“吳都”。


    吳都的街巷裏,一麵麵大旗迎風而起,上書“吳”字,士族將領、地方豪強齊聚於城下,跪地山唿:“吳王萬歲!”


    顧長青站在高台之上,披著象征江南士族的玄青色王袍,手執玉節,宣告吳王朝的成立。


    “自今日起,吳地獨立於朝廷,吳王朝將恢複士族的榮光,建立真正的江南秩序!”顧長青高聲說道,聲音如鍾,響徹全城。


    吳王朝建立後,顧長青立即采取了幾項措施穩固政權:


    收編士族:強製將江南未參戰的士族納入吳王朝,以財富和權力吸引他們的支持。


    控製經濟:掌控江南的鹽道和糧道,強行征收士族財富作為軍餉。


    擴充軍力:以吳都為中心建立新軍,同時招募流民和逃兵,迅速擴充兵力。


    在短短一個月內,吳王朝的領地擴大至五個道,控製了江南的十餘座府城,成為真正割據一方的勢力。


    紫宸都,乾極宮


    禦書房內,宗鄴文看著吳王朝成立的消息,臉色愈發陰沉。


    “顧長青竟然敢稱吳王,建立吳王朝?他真以為江南士族的力量能與朕的大殷江山抗衡嗎?”宗鄴文冷冷說道。


    兵部尚書拱手道:“陛下,吳王朝的成立確實嚴重威脅到江南的穩定。他們不僅割據江南,還控製了朝廷的經濟命脈,必須盡快剿滅!”


    夏恆在一旁補充道:“陛下,吳王朝的士族力量雖強,但士族內部並非鐵板一塊。若能挑起他們的內鬥,將有助於朝廷的剿滅行動。”


    宗鄴文點頭說道:“確實如此。傳令南路禁軍全力進攻,目標直指贛東,朕要親手掐斷吳王朝的喉嚨!”


    吳都的大殿內,士族領袖們正在議事。然而,顧長青的高壓政策和強製征收卻引發了部分士族的不滿。


    “吳王雖雄才大略,但他的手段過於激烈,已傷及士族的根本。”一名士族領袖低聲說道。


    另一名領袖卻反駁道:“若無吳王的果斷,江南士族早已被朝廷徹底鏟除。如今我們有了自己的王朝,應全力支持。”


    而與此同時,顧長青正在加緊內部的情報防禦。他下令吳王朝的隱秘衛隊“江南義衛”肅清內奸,避免朝廷的探子滲透。


    “吳王朝若要長存,內部必須清明。凡有勾結朝廷者,一律嚴懲!”顧長青冷聲說道。


    吳王朝的崛起迅速改變了江南的局勢。南路禁軍在吳都附近與叛軍展開激戰,戰火迅速蔓延至整個江南。


    贛東道:吳王朝的主力軍與朝廷禁軍對峙,雙方陷入持久戰。


    南康道:士族內部的不同意見導致防線逐漸動搖,部分士族軍隊開始自立為王。


    撫州府:因後勤問題爆發內訌,一些將領對吳王的統治表示不滿。


    宗鄴桓聽到吳王朝成立的消息後,臉上露出一絲複雜的笑容。


    “顧長青稱王,竟比本王還早一步。”宗鄴桓淡淡說道,“不過,他的吳王朝不過是朝廷眼中的肉中刺,遲早被拔掉。”


    崔章在一旁問道:“殿下,那我們是否該趁機與吳王朝聯手,共同抗衡朝廷?”


    宗鄴桓冷笑道:“聯手?顧長青是個妄想獨立的書生,他的力量再強,也撐不過朝廷的雷霆手段。我們靜觀其變,待吳王朝敗亡後,再趁亂取利!”


    紫宸都,宗室議會


    天武帝聽到吳王朝成立的消息後,勃然大怒。


    “顧長青竟敢稱吳王?他不過是一介士族暴民,居然妄想與大殷皇權平起平坐!”天武帝怒斥道。


    宗正副令低聲勸道:“太上皇,吳王朝雖為亂臣,但其聲勢已起,必須盡快采取行動,否則宗室的威望將一落千丈。”


    天武帝冷冷說道:“傳令所有忠誠的宗室藩王,盡起兵馬協助朝廷。江南士族必須滅亡!”


    贛東道


    顧長青站在吳都的高台上,俯瞰著被戰火席卷的江南。他的目光中滿是野心與冷酷。


    “吳王朝已立,我的目標不僅僅是江南。”他低聲說道,“朝廷在涼州和荊州已然疲於應對,隻要我們能穩定江南,便可北上中原,與宗鄴文分庭抗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殷朝新政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樺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樺陽並收藏殷朝新政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