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乾極宮內,清風拂過案幾,卷起一頁奏折,飄落在宗鄴文的禦座前。奏折內容言簡意賅,卻字字如針,刺人心腹:


    北疆異動:草原首領烏爾吉再次聯合多個小部族,開始騷擾邊境村莊,以掠奪物資。


    中原謠言四起:有人散布謠言,稱賦稅改革壓迫百姓,甚至聲稱朝廷減少對邊疆駐軍撥款,試圖煽動軍士不滿。


    京城權臣異動:東廠密探迴報,定遠侯李彥忠頻繁召集中立派大臣與宗室議會成員,意圖通過奏章向朝廷施壓,為地方爭取更多權力。


    宗清婉跪呈奏折後,輕聲說道:


    “天極陛下,新政雖已初見成效,但地方與宗室的餘黨仍不死心,借邊疆與中原試圖掀起更大的波瀾。若不及時震懾,恐成禍患。”


    宗鄴文微微眯起眼睛,冷然說道:


    “地方與宗室聯手,妄圖撼動新朝根基,朕豈能容他們逞兇?傳令錦衣衛與東廠,全力查清幕後者,無論牽涉何人,皆嚴懲不貸!”


    一天後,乾極宮的禦書房內燭影搖曳,宗鄴文召集心腹重臣密議。


    禦前氣氛凝重,蘇子恆率先說道:


    “陛下,北疆的動亂已成隱患。烏爾吉雖無能力發動大規模戰爭,但他頻繁騷擾,意在消耗邊防軍士氣。臣建議,調東海水軍北上,與信王宗鄴衡協同出擊,迅速平定局勢。”


    宗清婉點頭接道:


    “陛下,中原的謠言是宗室餘黨與地方士紳暗中策劃,意在破壞賦稅改革的公信力。臣建議,增派巡察使,監控輿論走向,同時徹查謠言源頭,嚴懲幕後者。”


    宗鄴文用力合上手中的折扇,語氣果斷:


    “傳令東海水軍北上協助信王平定北疆,同時命錦衣衛徹查謠言傳播者,無論牽涉何人,斬立決!”


    定遠侯李彥忠的府邸深夜仍燈火通明,門外戒備森嚴,屋內卻是一片低聲議論。


    李彥忠麵色陰沉,環視四周,冷冷說道:


    “天極陛下雖致力於改革,但過於依賴東廠與錦衣衛,這已破壞了朝廷與地方的平衡。諸位若能聯名上奏,削減特務機構的權力,便可為地方爭取更多空間。”


    一名中立派官員試探性地問道:


    “侯爺,此舉若被東廠知曉,恐怕不隻是上奏失敗,還可能引來殺身之禍。”


    李彥忠冷笑:


    “怕什麽?我們不過是盡忠為國,建議而已。東廠與錦衣衛再強,也不敢隨意對群臣動手。隻要朝堂輿論傾向地方,陛下也難獨斷專行。”


    無人知曉,此時屋簷下早已潛伏著東廠密探,將這場密會一字不漏地記錄下來。


    北疆的大營中,信王宗鄴衡披甲上陣,他的聲音在寒風中鏗鏘有力:


    “傳令三軍,今晚分三路奇襲烏爾吉營地!必須一戰而定!”


    草原的夜色籠罩著大地,北疆精銳騎兵如同猛虎下山,悄無聲息地逼近烏爾吉的補給營地。一陣喊殺聲驟然響起,烏爾吉的營地被攻破,幾十名騎兵俘虜,物資盡數被奪。


    然而,當捷報傳迴京城時,信王的折子中也提到後勤問題:


    “陛下,北疆後勤補給屢屢延遲,駐軍士氣雖在,但後路難保,恐非戰局之利。”


    宗鄴文聞訊後臉色一沉,立即下令:


    “命兵部徹查北疆後勤問題,若有人刻意拖延,斬立決!錦衣衛護送軍資,確保前線無後顧之憂。”


    巡察使的調查在中原取得突破,謠言的源頭直指一處書院,而書院背後竟牽涉一名地方士紳與宗室成員。


    東廠行動如雷霆般迅速。


    捉拿主謀:東廠夜襲書院,當場逮捕涉案士紳與書院主事,從中搜出大量與宗室成員往來的密信。


    公開問責:宗鄴文下令公開書信內容,削去三名宗室成員爵位,涉案士紳當眾斬首,儆效尤。


    書院整頓:禮部官員接管中原書院,將所有書院活動置於嚴格監控之下。


    在朝堂上,定遠侯李彥忠振振有詞地提出奏請:


    “陛下,東廠與錦衣衛雖為肅清亂象之利器,但長期幹預地方,恐引地方官吏畏懼,不利於政務。”


    宗鄴文淡淡看了他一眼,冷聲說道:


    “定遠侯,你莫非以為朕不知你與宗室勾結之事?北疆騷亂、中原謠言,皆因地方豪強與宗室串通。朕豈能削弱朝廷的利刃?”


    李彥忠臉色驟變,跪地辯解:


    “陛下,臣絕無此意,臣隻是擔憂地方……”


    宗鄴文冷笑打斷:


    “來人,搜查定遠侯府,凡涉案者,一律拿下!”


    當天夜裏,東廠與錦衣衛突襲定遠侯府,查獲密信與未上繳賦稅的賬簿。李彥忠被押解宗法司,次日取消爵位與職務,家族勢力一夜間覆滅。


    深夜,乾極宮的燭光映在輿圖上,宗鄴文凝視著邊疆與中原的標記,沉聲說道:


    “北疆初捷,中原肅清,京城隱患得解。表麵看似平定,實則暗流未息。”


    蘇子恆低聲道:


    “陛下,功勳派與宗室雖受重創,但餘黨猶存,或暗伏待機。臣以為,應加強對宗室權力的清理,嚴控地方士紳。”


    宗鄴文目光如電:


    “不錯。地方與宗室若再挑釁,朕定讓他們付出代價!傳令東廠與錦衣衛,繼續加強監控,任何風吹草動,立刻稟報!”


    棋局漸顯清晰,新皇的鐵腕治理穩固了大殷的中央權威。然而,平靜的表麵下,新的陰謀與挑戰正在悄然醞釀……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殷朝新政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樺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樺陽並收藏殷朝新政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