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鄴昭去世後,天武帝對宗室的重新安排引起了朝野震動。宗室親王宗鄴晟受封為承德王,負責輔佐監國太子,並兼掌宗室事務。這位新晉親王年輕而鋒芒畢露,與宗鄴昭不同,他行事果決,深受宗室年輕一代的推崇。


    太子宗鄴文聽聞宗鄴晟被任命為輔政親王,心中一沉,對蘇子恆說道:“宗鄴晟雖年輕,但野心不小。他接手宗室事務,勢必將宗室勢力進一步聚攏。此人不能輕視。”


    蘇子恆點頭:“殿下,宗鄴昭之死本是一大局勢轉折,但宗鄴晟繼位,其威脅隻增不減。他行事張揚,必然試圖在宗室與朝堂間尋求突破口。我們需加緊步伐,將東宮的布局徹底穩固。”


    承德王宗鄴晟上任後不久,便開始在朝堂上發聲。他首先在宗室議事中提議:“太子監國以來,雖有成效,但大政獨斷,未能廣納宗室之賢。宗室親王雖被賦予輔政之責,卻無實際參議之權,此舉恐有不妥。”


    這一提議迅速傳至朝堂,引發軒然大波。部分親近宗室的官員開始在早朝上暗示:“東宮行事,若能適度吸納宗室力量,則可化解內部掣肘,也有助於加強朝廷與地方的聯動。”


    戶部尚書劉行道對此表示支持:“殿下,宗室一脈乃朝廷根基,若適度賦權,可減少內耗。”


    兵部尚書楊敬卻堅決反對:“宗室若再得權,恐必幹政。東宮初掌朝堂,最忌權力分散。承德王此議,不可輕允。”


    宗鄴文在朝堂上緩緩說道:“宗室參議本是父皇所設,但權責須分明。承德王若有明策,可遞奏本宮。本宮自會酌情采納。”


    宗鄴晟聞言微微一笑,拱手說道:“臣弟明白。太子殿下果斷穩健,臣弟無不欽服。”


    宗鄴晟表麵上恭順,實則在暗中頻繁活動。他與幾位曾依附宗鄴昭的舊部秘密會晤,試圖重整宗室的影響力,並派人滲透到東宮尚未完全掌控的部門。


    蘇子恆對此頗為警覺。他對宗鄴文說道:“殿下,宗鄴晟的手段不同於宗鄴昭,他更擅長籠絡人心,暗中布局。臣建議,從宗室議會入手,對其活動加以限製。”


    宗鄴文點頭:“子恆,此事交由你全權處理。同時,加強東宮在各部門的布子,不給宗鄴晟留任何可乘之機。”


    為了應對宗鄴晟的滲透,東宮迅速在以下幾個關鍵部門展開調整:


    內閣:進一步提升次輔大學士魏仲清的權力,同時削弱與宗室有聯係的輔臣徐從道的實際影響力。魏仲清提出一項新製,將宗室議會的議題限定在宗族事務,凡涉及國政,一律由內閣最終裁定。


    兵部:東廠密探發現,宗鄴晟試圖通過地方軍將滲透兵部。對此,宗鄴文提拔了韓仲遠擔任兵部侍郎,同時派東廠特務加強對地方軍的監督,尤其對承德王府的動作保持密切關注。


    舶司:舶司提舉杜懷霖奏報稱,江南的鹽稅改革受到一些隱秘勢力的幹擾,經查多與宗室關係密切。蘇子恆果斷調派東廠人員,與舶司聯合行動,直接查封了幾處與宗室相關的私鹽倉庫。


    宗鄴晟在朝堂上的提議接連受挫,但他並未就此罷手。他通過宗室內部的網絡,開始在地方士紳中拉攏勢力,試圖以地方士紳為杠杆,對東宮的鹽稅改革施加壓力。


    江南傳來的密報顯示,有幾位地方豪強拒絕執行新政,甚至煽動鹽場工人罷工。杜懷霖在奏報中提到:“此等反常現象,背後必有推手。臣懷疑,與宗室議會的暗中指使有關。”


    蘇子恆對此十分清楚,立即奏請宗鄴文:“殿下,此事不宜久拖。地方士紳與宗室的勾結若不及時切斷,將會成為更大的隱患。”


    宗鄴文當即下令:派雪狼營精銳前往江南,配合舶司與巡察使,對地方士紳的勢力展開全麵清查。同時,令東廠密探深入宗室議會,徹查宗鄴晟的暗中網絡。


    為了穩固太子監國的威信,宗鄴文在早朝上宣布三項重要政令:


    宗室議會整改:宗室議會僅限處理宗族事務,所有涉及地方與朝廷的議題,須經內閣審核後方可實施。


    地方改革深入:江南新興商賈扶持計劃正式全麵推廣,所有阻撓改革的士紳,一經查實,將取消其地方賦稅豁免資格。


    軍務整頓:兵部對地方軍權展開整頓,嚴禁宗室或地方豪強私自調動軍備,違者按謀逆論處。


    這些政令不僅震懾了地方士紳,也讓宗室議會的活動大為收斂。


    天武帝在乾極宮中靜靜聽取密探的匯報,得知宗鄴文在監國期間逐步穩固了東宮的權力,宗鄴晟的動作也被有效遏製。他輕歎道:“太子終究不負朕望。宗鄴晟雖有才幹,但太子之局已成,他難再翻盤。”


    鄭璋小心翼翼地問:“陛下,承德王會否成為東宮的隱患?”


    天武帝搖頭:“朕正是要讓太子獨自應對這些隱患。他若連這些都不能處理,又如何繼承朕的大業?”


    夜深,東宮內燈火依舊。蘇子恆將最後一份密報呈給宗鄴文:“殿下,宗鄴晟雖未完全放棄,但他的力量已被削弱。接下來,需加強對地方士紳的控製,以防再生事端。”


    宗鄴文目光堅定:“子恆,東宮的布局才剛開始。這盤棋,我們要走得更遠,也必須更穩。”


    風暴逐漸平息,但權謀的暗流仍在湧動。宗鄴文與蘇子恆深知,大殷的棋局尚未結束,而東宮的每一步,都決定著這片江山的未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殷朝新政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樺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樺陽並收藏殷朝新政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