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之爭陷入膠著時,東廠在魏守敬的命令下,悄然將觸角伸入共議會的內部。程煥率領一批密探秘密抵達建康,通過收買共議會內的關鍵成員,逐漸掌握了其核心議程的動向。


    在一次暗訪中,程煥得知,共議會的資金來源主要依賴建康幾家大型織造商,以及一些鹽業商人的私人捐助。這些資金不僅用於共議會的日常運作,還被用作支持宗親議會的秘密開支。


    程煥向魏守敬報告:“提督大人,共議會的內部並非鐵板一塊。一些士紳對於雍王的主導地位心存不滿,若我們能進一步挑起他們之間的矛盾,共議會很可能自陷混亂。”


    魏守敬點頭:“穩紮穩打,不可急功近利。讓東廠的密探偽裝成支持者滲透進去,利用他們的裂痕引導內部分裂。”


    與共議會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總商會的吸引力正在不斷增強。蘇子恆以東宮代表的身份,與建康多家商會展開密集會談,進一步推廣太子的商貿改革方案。


    在一次鹽業商人的聚會上,蘇子恆平靜地說道:“朝廷的稅賦調整政策是為了讓江南的資源進入更廣闊的市場。這不僅是短期利益,更是為江南商貿構建長期穩定的基礎。”


    一名資深商人問道:“蘇大人,但如果我們轉向朝廷支持,共議會會不會將我們視為叛徒?”


    蘇子恆微笑:“隻要地方商會團結一致,共議會就無法孤立你們。更何況,總商會的背後是整個朝廷的支持,而非某一宗室王爺的私人籌謀。”


    這些言辭使得總商會迅速贏得了一批商人的信任,他們開始公開表示支持東宮的政策,並參與總商會的事務。


    共議會的裂痕很快傳到了雍王耳中。他召集心腹,在建康府邸密謀對策。


    “總商會的擴張速度出乎意料,”一名幕僚說道,“若不加以遏製,共議會的威望將被迅速侵蝕。”


    宗鄴昭冷笑:“總商會的表麵強勢,不過是靠朝廷的支持。地方士紳向來厭惡中央的直接幹預,隻要我們加大對自主權的宣傳,並暗中挑撥他們對東宮的疑慮,便可重新穩住局勢。”


    他隨即命令:


    通過秘密渠道散布流言,稱總商會的成立是朝廷為加重地方稅負而鋪路。


    提高共議會內支持者的補貼,加深與織造商和鹽業商的合作。


    安排一場公開辯論,邀請支持共議會與總商會的士紳對話,以試探總商會的真實影響力。


    建康城內的長樂堂,一場備受矚目的公開辯論在東宮與共議會的推動下召開。雙方各派代表參與,吸引了大批地方士紳和商會成員前來觀戰。


    共議會的代表,一名老織造商率先開口:“江南的財富來自地方,而不是京師。所謂的總商會,不過是中央用來削弱地方自主權的工具!”


    蘇子恆則平靜地反駁:“地方財富與京師市場相輔相成。隻有通過與中央合作,江南的資源才能真正融入全國經濟,否則隻會被地方割據之爭拖垮。”


    雙方你來我往,辯論持續了整整兩個時辰。雖然共議會的代表占據了本地士紳的情感優勢,但總商會的支持者則以更實際的經濟利益吸引了中立者的目光。


    在辯論結束後,一些曾經觀望的士紳悄然靠攏東宮陣營。長樂堂外,蘇子恆對魏守敬說道:“雍王雖試圖通過情感綁架地方士紳,但總商會的利益才是決定性的武器。時間在我們這邊。”


    辯論的結果傳迴京師後,天武帝召見太子,語氣意味深長:“江南局勢漸顯分裂,朕是否可以認為,你的商貿改革在推動地方團結?”


    宗鄴文答道:“父皇,江南士紳的分裂是暫時的。總商會的成立已經初見成效。隻要給予時間,地方自然會明白,中央的支持才是長久之計。”


    天武帝未置可否,轉而問宗鄴昭:“雍王,你對建康的爭論怎麽看?”


    宗鄴昭微微一笑,語氣恭謹:“陛下,士紳的意見分歧恰恰說明地方事務需要更加靈活的機製。共議會的成立正是為了緩和這些矛盾,願為朝廷分憂。”


    天武帝點了點頭,眼神卻不帶任何情感,似乎對兩人之間的對弈有了更深的思考。


    隨著公開辯論的展開,共議會的裂痕逐漸顯現。東廠的密探利用士紳間的利益矛盾,挑撥共議會內部的派係之爭。一些支持共議會的織造商因分贓不均,與鹽業商人發生衝突,甚至有成員暗中聯係總商會,尋求東宮的保護。


    在共議會的一次內部會議上,一名士紳憤怒地說道:“我們支持共議會,是為了地方自主,而不是成為少數人牟利的工具!若再這樣下去,我寧願轉向總商會。”


    這句話引發了激烈爭吵,雍王的掌控力開始受到挑戰。


    與此同時,蘇子恆暗中推動總商會吸納更多建康士紳,同時將雍王通過共議會操控資源的證據逐步揭露給地方士紳。


    “殿下,共議會的時間不多了。”蘇子恆在密信中寫道,“建康的局勢已傾向東宮,但需小心雍王的最後一擊。”


    宗鄴文迴信:“江南棋局未定,但共議會的覆滅將是我們的關鍵勝利。加緊步伐,將士紳的支持徹底握在我們手中。”


    建康之爭的平衡逐漸傾斜,共議會開始搖搖欲墜,而雍王的下一步棋,也正蓄勢待發。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殷朝新政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樺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樺陽並收藏殷朝新政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