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子恆帶著邊疆的調查成果重返京師,得到了太子宗鄴文的高度重視。這些報告不僅揭示了北漠國遊牧部落的真實戰力,更提出了一係列針對邊疆經濟與防務的改革建議。太子在紫宸殿內翻閱著蘇子恆呈上的文書,眼神中透露出欣慰與信任。


    “子恆,你果然不負所托。”太子語氣鄭重,“邊疆的安穩關乎朝廷根基,你的遠見讓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蘇子恆低眉施禮:“太子殿下抬愛,子恆不過盡臣子本分。”


    此時,東宮的一位心腹學士將一封密信遞交太子,太子看後點頭,轉向蘇子恆:“北漠戰局或有轉機,但內憂未必少於外患。朝中幾位老臣對東宮大局仍存疑慮,這需要你與孤同心,共解難題。”


    蘇子恆深吸一口氣,他知道,這次迴京意味著更多的挑戰在等待著他。而與此同時,他的家族也在江南掀開了新的篇章。


    在江寧府的蘇宅,家主蘇致遠小心翼翼地展開一封從潤州蕭家送來的信函。信中言辭懇切,家主蕭廷瑜直言蘇子恆與蕭清婉的結合不僅是一場完美的姻緣,更是雙方在風雲變幻的時代中攜手共進的契機。


    蘇致遠凝視著信中流露的真誠,不禁露出一絲笑意。他迴過頭,對妻子陳氏說道:“蕭家對我們的子恆寄予厚望,這份婚約的確是天賜良緣。”


    陳氏溫和地點頭,心中卻免不了幾分複雜的感慨。她清楚,蕭家雖位列江南世家之巔,但此時能主動拋出橄欖枝,無疑是對蘇子恆仕途潛力的認可。蘇家的地位因蘇子恆逐步上升,但這場聯姻也讓蘇家邁入了一個更大的舞台。


    初春的潤州,暖陽灑在青磚碧瓦的蕭府之上。蘇致遠踏入蕭家的書房時,不禁感歎蕭家氣派的家宅與書香氛圍。書房內,蕭廷瑜早已備好了茶水,幾位蕭家長輩端坐兩側,氣氛溫雅卻透著莊重。


    “蘇兄,能促成這段姻緣,是我們蕭家的幸事。”蕭廷瑜率先開口,他身著淺青長袍,神態儒雅。


    蘇致遠拱手還禮:“蕭兄謬讚,家中犬子能得貴府青睞,是我們蘇家的榮幸。隻是此事需雙方仔細商議,盡量不負兩家期望。”


    蕭廷瑜微微頷首,語氣真摯:“子恆賢侄文才卓越,仕途大有可為。清婉雖為閨中女子,卻自幼喜讀經史,也深明事理。我想,這不僅是兒女之緣,更是兩家共同進退的機遇。”


    兩人商議良久,決定擇定吉日先行訂婚。婚禮將視朝局穩定後再定時間。兩家長輩皆對這場聯姻充滿期待,同時也不禁對未來的複雜局勢多了幾分思量。


    潤州城的大街小巷都在談論蘇蕭兩家的聯姻。作為一場備受矚目的士族與世家結合的盛事,蕭家大堂內張燈結彩,紅燭輝映,氣氛喜慶而隆重。來自江南的文士與士族代表紛紛前來道賀。


    儀式當天,蘇子恆身穿嶄新的禮服,眉目間透著剛毅與沉穩。他與父親蘇致遠一同步入蕭府,麵對堂上眾多來賓,他毫不怯場,展現出一個年輕才俊的風采。


    蕭清婉則以一身素雅長裙出現,步搖微晃,目光清澈而溫柔,成為全場注目的焦點。她站在母親鄭氏身旁,微笑著迎接著賓客的祝賀。


    按照禮儀,蘇子恆鄭重地向蕭家長輩奉茶,雙手遞上的茶杯穩而不抖。蕭廷瑜接過茶,意味深長地說道:“子恆賢侄,我家清婉以後便托付於你了。我相信,你定能擔起家國重任,也不負她一片真心。”


    “伯父放心,子恆定會以誠相待,與清婉共建佳緣。”蘇子恆恭敬地迴應,眼神中滿是堅定。


    賓客交口稱讚,有人感歎:“這是江南的又一段佳話。蘇家小士族逐漸崛起,蕭家眼光獨到,這場聯姻,必定意義深遠。”


    儀式結束後,蘇子恆難得與蕭清婉單獨相處片刻。兩人並肩而行,漫步在蕭府後院的花園中。早春的梅花尚未完全凋謝,枝頭上的花瓣隨風而落,落在小徑上。


    “清婉,這場訂婚對我來說不僅是一份幸運,更是一份責任。”蘇子恆看著她,語氣中透著深情與坦誠,“我曾以為自己隻需要專注於家國之事,可如今發現,有你在身旁,這條路才更加完整。”


    蕭清婉低頭微笑,眼中透著柔和的光芒:“子恆,我知道你的誌向在於天下。我願為你分擔,也願與你同行。無論未來有多少風雨,我都會與你一起麵對。”


    兩人對視良久,默契在無聲中加深。此刻,蘇子恆在心中暗下決心:無論仕途如何艱難,他都要為蘇家,為蕭清婉,也為自己拚盡全力。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殷朝新政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樺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樺陽並收藏殷朝新政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