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大安城外的行宮內,陳太妃恭敬地站在太王太後身邊:“昨夜有一人騎著馬闖進大安城,帶來了大溪城的消息。”
半年前,長居深宮的太王太後身子日漸羸弱。
太醫說她是睹物思人,鬱結在心,建議靜養。
於是太王太後搬出了王宮,在大安城外的榆林行宮休養。
“嗯,”太王太後應了一聲:“你父親那邊怎麽說?”
陳太妃:“父親說時機已經成熟,既然消息泄露,就不必再隱瞞下去了。”
“說得也有道理,”太王太後說:“是時候了。”
徐鳳鳴迴府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了,昨夜的事鬧得太大,盡管朝廷及時來人出來調息壓消息,但有關於趙暉叛亂的事還是在大安城傳開了。
這已經不是秘密了,薑冕自然也知道了。
“想來趙兄那位弟弟終於沉不住氣要動手了?”薑冕說。
徐鳳鳴昨夜沒睡幾個時辰,有些疲憊:“這麽多年了,也是時候動手了。”
鄭琰傷已經好了,和謝潛一起屁顛屁顛跟著薑冕,聽見二人的對話都沒什麽反應。
送信的人逃跑後,趙暉大概也意識到沒有繼續瞞著的必要了。
於是送信的人前腳來到大安,後腳大安城就傳來了趙暉造反的事。
啟成王六年冬,大溪城守將趙暉發檄文昭告天下,怒斥趙靈並非啟惠文王趙玦之子,同時盟征衛、燕、楚、宋四國,起兵討伐趙靈,以正王室血脈。
這個消息,像一盆冷水潑進了油鍋裏,不止是大安,整個啟國都沸騰了起來。
有關於趙寧身世的謠言混合著趙暉造反的消息,再一次掀起了滔天巨浪。
徐鳳鳴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和薑冕一起匆匆進了宮。
“我隻以為,趙暉隻是不甘心……”薑冕有些難以置信道:“沒想到他竟然敢聯合其餘四國一同圍攻啟國,他是瘋了嗎?
他該不會真的天真地以為,其餘四國的國君會那麽好心,真的是為了拱他趙暉上位才出手相助的吧?
除非那四國國君跟他一樣瘋了!”
他們什麽都算到了,也早就布好了天羅地網等著趙暉和他背後那一眾蠢蠢欲動,妄圖複辟舊法的士族來。
結果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趙暉居然會蠢到如此地步,竟然會跟四國聯盟,來造自己親哥的反。
薑冕沒罵錯,趙暉確實瘋了,都說家醜不可外揚,他若不是瘋了,怎麽可能蠢到聯合其餘各國來攻打自己的國家?
那四國有那麽好心嗎?
真的願意不求迴報幫他趙暉迴來奪迴王位?!
開什麽玩笑?!
除非是他們跟趙暉一樣瘋了!
否則大安城被攻破之時,就是啟國亡國之日!
“現在我總算明白了,”鄭琰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那明先生當初在趙暉身邊,原來是鬼鬼祟祟在籌謀這麽大一盤棋。”
徐鳳鳴:“……”
薑冕:“……”
“你好聰明啊。”徐鳳鳴表揚道。
徐鳳鳴心裏頓時有種不好的預感,趙暉手上有八萬大軍,已經是啟國近三分之一的兵力了。
啟國現在的軍隊還有十萬大軍鎮守在玉壁關前,剩下的軍隊則被分散到各邊疆都城去了。
大安城現在的兵馬加上禁軍和守城的將士,加起來都不到三萬。
想來其餘各國肯定不會放過這次滅啟國的機會,這一次各國一定會舉全國之力抽調兵力,不計一切代價來滅了啟國。
四國聯軍,再加上趙暉手上那八萬大軍……
老天,想想都可怕。
趙寧坐著沒動,顯然,他也沒料到趙暉會來這麽一招,將他跟徐鳳鳴這麽久以來的布置全部打亂了。
現在所有的布置和對策都隨著四國的介入功虧一簣,他們現在必須重新想對策。
徐鳳鳴腦子飛速旋轉著,他走到趙寧書房裏懸掛著整個啟國地形圖的牆壁麵前,看著地圖上麵陷入了沉思。
“其實……”薑冕站在徐鳳鳴旁邊,出神地對著地圖若有所思:“四國聯軍也沒什麽可怕的,隻要守住了玉璧關,再多的軍隊也前進不了一步。”
啟國以玉璧關為界,玉璧關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難攻,乃是啟國的咽喉命門。
隻要死死扼守住玉璧關,別說趙暉帶著多少人來,就算是神仙來了,也別想往前進一步。
所以哪怕啟國大軍已經盤踞在中原腹地,玉璧關的守將仍然有十萬之眾。
就是因為無論是趙勝、趙玦,亦或是趙寧都十分清楚玉璧關的重要性。
安排大量的士兵鎮守在玉璧關,就是為了防止有朝一日大溪城有變,讓其餘各國鑽了空子。
所以,隻要玉璧關還在手裏,啟國就不會有亡國之危。
可……
現在鎮守玉璧關的大將是趙瑾……
這也是現在最重要的問題,現在這個節骨眼上,想重新派大將去替換趙瑾已經來不及了。
何況趙瑾鎮守玉璧關二十餘年,又無過錯,他們也找不到理由換將。
趙瑾畢竟身份特殊,當初更是和趙玦不相上下,也是眾王子中,最有資質被選為儲君的人。
隻不過後來趙勝還是立了趙玦為儲君,趙瑾和趙玦的爭鬥這才結束。
後來趙勝去世前,就把趙瑾安排在玉璧關前鎮守玉璧關。
也不知道趙勝和趙玦這父子倆是怎麽想的,爺倆臨死前,都要給自己兒子埋顆不穩定的,隨時會爆炸的炸彈。
現在趙玦也死了,趙瑾還安然無恙地當著他的大將軍。
閔先生曾經提醒過趙玦,玉璧關太重要了,趙瑾當初又差點成了儲君。誰也說不準他內心究竟有沒有怨懟,鎮守在玉璧關始終不合適。
但趙玦到底顧念著兄弟情義,不忍心下手。
於是閔先生便選了一個較為長遠的策略,他計劃是待趙寧繼位後,位置坐穩了,再慢慢將趙瑾手中的兵權一點一點稀釋收迴。最後要麽給他換個崗位,要麽讓他安度晚年。
這樣一來不會引起騷亂,也不至於讓趙瑾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就是這樣一個決定,讓徐鳳鳴跟趙寧都束手無策了。
趙瑾就是個不可控的因素,誰也說不準他究竟會不會選擇跟趙暉一起造反。
徐鳳鳴在心裏默默哀求老天保佑,隻希望鎮守在玉璧關的趙瑾不要造反,否則什麽都完了。
“隻希望老天保佑,”鄭琰晃悠到薑冕和徐鳳鳴身後,抬頭看著地圖上玉璧關的位置:“君上的這位王叔不要跟著起哄,否則萬事休矣。”
“……既然趙瑾不能撤,又不能換……”鄭琰摩挲著下巴:“要麽我去殺了他?然後君上再派個大將過去?”
“趙瑾是王室宗親,或許會看在大啟祖先的份上,猶豫一下的。
他又不是傻的,當初更是差點成了太子,那四國聯軍究竟是來幫忙的,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心裏門清。
畢竟是關乎於啟國生死存亡的的時刻,誰也不願意看著自己祖先幾百年打下的基業就此毀於一旦。
所以他不一定就要造反。”薑冕迴頭看著鄭琰:“你這是生怕他不跟著趙暉造反,打算推波助瀾一把,逼著趙瑾造反嗎?
何況大軍即將壓境,趙瑾鎮守玉璧關二十餘年,對那裏的地形一草一物都很熟悉,也知道該怎麽排兵布陣。
他身上又攏聚著十萬將士的士氣和軍心,哪怕是孟案去了都不一定能穩住軍心,你現在殺了他,派誰去能安撫住軍心?”
鄭琰:“……”
鄭琰被薑冕堵得啞口無言,徐鳳鳴都笑了:“子敬,他也是好心,你別擠兌他了。”
鄭琰:“殿下說得對,我腦子笨,讀書少,是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薑冕不吭聲了,眾所周知,陣前換將是大忌。
現在別說不能動趙瑾,哪怕是再派個人去幫忙都不行。
畢竟趙瑾鎮守玉璧關這麽多年,現在戰事一觸即發,不管派誰去,哪怕不奪趙瑾的權,隻是跟著幫忙都不是明智之舉。
畢竟兩個實力相當的人湊在一處,爭鬥是難免的。
這麽做,隻會讓玉璧關的情況更加糟糕,給即將到來的趙暉和四國聯軍鑽空子的機會。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現在局勢瞬間轉變,他們變成了被動的一方,更是把身家性命都搭在了趙瑾身上。
現在啟國的生死存亡,竟然都盡數維係於趙瑾的一念之差上。
趙暉的起兵檄文發出不到半個月,四國聯軍就陳兵於玉璧關下了。
玉璧關外狂風獵獵作響,旗幟在空中上下翻飛,城外則是從遠方趕來的龐大軍隊。
近三十萬士兵如同烏雲般湧動。
黑夜中,軍營中的炊煙升起,燃起的灶火蜿蜒起伏,綿延而去,宛如天空中閃爍的繁星。
這是真的黑雲壓城、寒風凜冽,大戰一觸即發。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不幸中的萬幸是趙瑾沒有投敵。
薑冕說得沒錯,他到底是姓趙,不會真的因為幾十年前跟王位失之交臂,就眼睜睜看著啟國走向滅亡,看著幾百年來祖祖輩輩打下的基業毀於一旦。
趙瑾派斥候傳來消息,趙瑾及玉璧關的十萬將士,誓死扞衛玉璧關。
趙寧終於鬆了口氣,同時派出孟案,抽調各城兵力,領軍前去玉璧關協助趙瑾守關。
孟案帶著各城抽調出來的軍隊共五萬,前去玉璧關協助趙瑾守關。
然而,不等眾人鬆一口氣,一個更為致命的消息傳來了——趙暉不在聯軍行列裏。
“大將軍派出密探探查過,”斥候跪在地上說:“聯軍行列裏,並沒有反賊趙暉和他的軍隊。”
趙暉呢?
四國聯軍陳兵玉璧關,趙暉去哪裏了?
作為這次大戰的發起人,趙暉沒理由不在大軍當中。
這太反常了。
“不在玉璧關……”薑冕思索道:“會在哪裏呢?這次大戰就是趙暉挑起來的,他不可能不在,除非是藏起來了。”
“那是八萬大軍,連一天的糧草消耗都是數以萬計,不可能藏得住。”趙寧說:“哪怕他有通天的本領,真的藏住了,也不可能絲毫不露端倪。”
徐鳳鳴沉吟道:“八萬大軍,一天糧草的消耗就不是個小數目,確實不可能藏得住。”
薑冕自然知道這個道理,八萬大軍,不是說藏就能藏的,除非是神仙來了,要不然沒人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隱去他們的蹤跡。
可趙暉人究竟去哪了呢?
還有就是……
“不對……情況不對……”薑冕皺著眉,腦子裏有兩根神經將觸未觸,似乎即將撥開雲霧,看見屏障後的廬山真麵目,可又始終抓不住那一閃而過的念頭。
薑冕兀自呢喃:“隻要是個人就知道玉璧關易守難攻,隻要玉璧關在手裏,那麽再強大的軍隊也別想前進一步,這樣的道理趙暉和四國國君不可能不清楚。
那麽,除非是他們有萬全的把握,否則不可能這麽貿然出兵……
趙暉暫且不論,那四國聯軍這次可以說是把老本都快翻出來了,他們是真的奔著亡國滅種來的,所以……”
趙寧跟徐鳳鳴被薑冕這一番話提醒,瞬間醍醐灌頂,當即變了臉色!
兩個人對視一眼,徐鳳鳴當即拿來紙筆開始繪圖。
徐鳳鳴快速地將玉璧關,以及與衛國接壤的地理位置手繪了出來。
薑冕說得沒錯!
但凡是個人都知道隻要守住玉璧關,神仙來了也沒辦法。
四國國君和趙暉不是傻的,如果不是有千真萬確的把握!不可能出兵!
所以趙暉不是不出兵,也不是藏起來了!
他可能已經繞過玉璧關進了啟國境內了!
徐鳳鳴驀地想起來那年鄭琰和陳簡拉著幾十車銀兩來大安,當時徐鳳鳴和薑冕還奇怪,他們拉著這麽多銀錢,怎麽來得這麽快。
當時鄭琰說他走的是小路……
“鄭琰呢?!”徐鳳鳴瞬間反應過來大喊一聲。
鄭琰無所事事站在殿外,聞言進來:“在呢,公子,你有什麽吩咐?”
徐鳳鳴:“你還記得你那年跟陳簡一起送東西來時,走的那條小路嗎?你們走的是哪條路?”
鄭琰:“就在……”
“筆給你,你來畫。”徐鳳鳴把朱筆遞給鄭琰。
鄭琰接了筆,在徐鳳鳴畫的圖上勾勒起來。
玉璧關壁立如削,高達數十丈,因此得名玉璧。
幾百年前,啟國先祖奉天子王令來北方平叛,最後就是仗著玉璧關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易守難攻的天然地形,最後盤踞於北方建國。
從衛國的平川邊境到玉璧關外的百餘裏處,確實有一條小路能繞過玉璧關進得啟國境內。
隻不過這條路有近三十裏的長度山路崎嶇,亂石橫立,路也不寬敞,期間荊棘叢生並不好走。
但隻要走過這三十裏,再翻過兩個座山就能節省三分之二的路程。
這條路行軍或許不行,但是慢慢地往這邊輸送人呢?
徐鳳鳴三人看鄭琰勾出來的這條小路人都傻了。
妄他們自詡熟讀兵書,又對各國的地理環境了如指掌,竟然不知道還有這樣一條路的存在。
“我太笨了……”徐鳳鳴懊惱道:“當初你們帶著那麽多馬車抄近路,我就該多留一個心眼的……”
“鳳鳴兄,現在說這個沒用,”薑冕說:“還是想想接下來的對策吧。”
“什麽對策?”徐鳳鳴反問道:“趙暉鎮守大溪這麽多年,恐怕已經有不知道多少人被送過來了……”
“不,來得及!”薑冕說:“我們可以將孟案調迴來……”
“他們一定都想到了,”趙寧倒是端著一臉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姿態:“所以一定會趕在援兵來之前攻破大安。”
果然,趙寧話音一落,江城忽然遭到軍隊襲擊,江城告急,江城太守派人來請求救援。
薑冕:“……”
徐鳳鳴:“……”
江城離大安最近,江城一旦被破,大安會直麵趙暉的戰車。
趙寧:“傳令!馬上讓孟案調兵迴援支援江城……”
“報——”
又有斥候騎快馬來報:“貢城遭到衛國軍隊圍攻!貢城太守吳大人請求派兵支援!”
趙寧:“……”
徐鳳鳴:“……”
薑冕:“……”
“鄭琰!”趙寧瞬間鎮定下來,當機立斷:“你現在馬上去塞北,讓齊言之救援!”
他直直看著鄭琰的眼睛,眼神別有深意。
“是。”鄭琰轉身出了殿。
戰報接二連三地傳來。
“報——江城告破!叛軍正在往大安城開拔!”
斥候騎著馬衝進王宮。
“知道了。”趙寧揮退了斥候。
江城和貢城接連被破城,趙暉和衛國軍隊分別占據了兩城作為後勤補給。
大軍正在趕往大安。
玉璧關倒是暫時沒起戰事,四國聯軍圍而不攻,可玉璧關的軍隊是絕對不能動的,想救也無能為力。
孟案收到王令,抽調兵力又趕迴支援江城去了。
“來得及的,”徐鳳鳴站在趙寧身後:“上將軍已經迴援江城了,隻要切斷了趙暉的補給線,他們就不攻自破了。”
“沒錯,”薑冕說:“孟案有勇有謀,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打下江城,攻下江城後,他們就能迴援了。還有紹之他們,隻要我們能在援軍趕到之前堅持住就行了。”
趙寧一言不發盯著麵前的戰報,似乎在走神。
“趙寧?”徐鳳鳴發現趙寧有點走神。
趙寧微微一怔,抬眸看向徐鳳鳴,徐鳳鳴說:“放心,隻要我們能挺到孟案和齊言之他們的援軍到就沒事了。”
“嗯。”趙寧視線一直在徐鳳鳴身上,看向徐鳳鳴的眼神無比溫柔留戀。
內侍端著餐食來了,因為現在情況特殊,他們都在趙寧的書房用飯。
徐鳳鳴用了飯不久就有點困了,他已經幾天沒合眼了,現在終於撐不住睡了過去。
趙寧抱著徐鳳鳴,他滿目柔情,溫柔地看著徐鳳鳴。他看得很認真,很仔細、很溫柔,努力地把徐鳳鳴的樣子刻在自己的心裏。
他見過很多次徐鳳鳴的睡顏,以往他睡著的時候十分沉靜。姿態輕鬆自然,唿吸輕盈而穩定,長睫隨著他的唿吸微微顫動著,不設防的樣子像個小孩一樣,趙寧趁他睡著的時候不知道偷偷親過他多少次。
然而今夜徐鳳鳴眉毛緊鎖著,唿吸也有點不穩,睡得很不安穩,似乎夢裏都在擔憂大軍圍城的事。
趙寧伸手輕輕地撫平徐鳳鳴緊皺的眉,隨後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描摹他的眉眼。
鄭琰推開殿門進來:“準備好了。”
趙寧沒看鄭琰,他閉上眼,溫柔地在徐鳳鳴額頭上落下一吻,輕聲說:“萬分榮幸,此生能遇見你,我定當銘記於心,此生難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趙寧抱著徐鳳鳴往外走,鄭琰要幫忙,被趙寧拒絕了。
一輪明月高懸於天際,月光如銀傾瀉而下。
趙寧抱著徐鳳鳴轉過曲折繁複的宮殿長廊,走向宮外,宮門處停著一輛馬車。
趙寧小心地把徐鳳鳴放在馬車上,最後再不舍地看了徐鳳鳴一眼,隨後放下了車簾後退幾步。
鄭琰坐在馬車前,一抖韁繩,馬車隆隆碾過青石地板,緩緩離去。
半年前,長居深宮的太王太後身子日漸羸弱。
太醫說她是睹物思人,鬱結在心,建議靜養。
於是太王太後搬出了王宮,在大安城外的榆林行宮休養。
“嗯,”太王太後應了一聲:“你父親那邊怎麽說?”
陳太妃:“父親說時機已經成熟,既然消息泄露,就不必再隱瞞下去了。”
“說得也有道理,”太王太後說:“是時候了。”
徐鳳鳴迴府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了,昨夜的事鬧得太大,盡管朝廷及時來人出來調息壓消息,但有關於趙暉叛亂的事還是在大安城傳開了。
這已經不是秘密了,薑冕自然也知道了。
“想來趙兄那位弟弟終於沉不住氣要動手了?”薑冕說。
徐鳳鳴昨夜沒睡幾個時辰,有些疲憊:“這麽多年了,也是時候動手了。”
鄭琰傷已經好了,和謝潛一起屁顛屁顛跟著薑冕,聽見二人的對話都沒什麽反應。
送信的人逃跑後,趙暉大概也意識到沒有繼續瞞著的必要了。
於是送信的人前腳來到大安,後腳大安城就傳來了趙暉造反的事。
啟成王六年冬,大溪城守將趙暉發檄文昭告天下,怒斥趙靈並非啟惠文王趙玦之子,同時盟征衛、燕、楚、宋四國,起兵討伐趙靈,以正王室血脈。
這個消息,像一盆冷水潑進了油鍋裏,不止是大安,整個啟國都沸騰了起來。
有關於趙寧身世的謠言混合著趙暉造反的消息,再一次掀起了滔天巨浪。
徐鳳鳴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和薑冕一起匆匆進了宮。
“我隻以為,趙暉隻是不甘心……”薑冕有些難以置信道:“沒想到他竟然敢聯合其餘四國一同圍攻啟國,他是瘋了嗎?
他該不會真的天真地以為,其餘四國的國君會那麽好心,真的是為了拱他趙暉上位才出手相助的吧?
除非那四國國君跟他一樣瘋了!”
他們什麽都算到了,也早就布好了天羅地網等著趙暉和他背後那一眾蠢蠢欲動,妄圖複辟舊法的士族來。
結果千算萬算,就是沒算到趙暉居然會蠢到如此地步,竟然會跟四國聯盟,來造自己親哥的反。
薑冕沒罵錯,趙暉確實瘋了,都說家醜不可外揚,他若不是瘋了,怎麽可能蠢到聯合其餘各國來攻打自己的國家?
那四國有那麽好心嗎?
真的願意不求迴報幫他趙暉迴來奪迴王位?!
開什麽玩笑?!
除非是他們跟趙暉一樣瘋了!
否則大安城被攻破之時,就是啟國亡國之日!
“現在我總算明白了,”鄭琰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那明先生當初在趙暉身邊,原來是鬼鬼祟祟在籌謀這麽大一盤棋。”
徐鳳鳴:“……”
薑冕:“……”
“你好聰明啊。”徐鳳鳴表揚道。
徐鳳鳴心裏頓時有種不好的預感,趙暉手上有八萬大軍,已經是啟國近三分之一的兵力了。
啟國現在的軍隊還有十萬大軍鎮守在玉壁關前,剩下的軍隊則被分散到各邊疆都城去了。
大安城現在的兵馬加上禁軍和守城的將士,加起來都不到三萬。
想來其餘各國肯定不會放過這次滅啟國的機會,這一次各國一定會舉全國之力抽調兵力,不計一切代價來滅了啟國。
四國聯軍,再加上趙暉手上那八萬大軍……
老天,想想都可怕。
趙寧坐著沒動,顯然,他也沒料到趙暉會來這麽一招,將他跟徐鳳鳴這麽久以來的布置全部打亂了。
現在所有的布置和對策都隨著四國的介入功虧一簣,他們現在必須重新想對策。
徐鳳鳴腦子飛速旋轉著,他走到趙寧書房裏懸掛著整個啟國地形圖的牆壁麵前,看著地圖上麵陷入了沉思。
“其實……”薑冕站在徐鳳鳴旁邊,出神地對著地圖若有所思:“四國聯軍也沒什麽可怕的,隻要守住了玉璧關,再多的軍隊也前進不了一步。”
啟國以玉璧關為界,玉璧關地理位置特殊,易守難攻,乃是啟國的咽喉命門。
隻要死死扼守住玉璧關,別說趙暉帶著多少人來,就算是神仙來了,也別想往前進一步。
所以哪怕啟國大軍已經盤踞在中原腹地,玉璧關的守將仍然有十萬之眾。
就是因為無論是趙勝、趙玦,亦或是趙寧都十分清楚玉璧關的重要性。
安排大量的士兵鎮守在玉璧關,就是為了防止有朝一日大溪城有變,讓其餘各國鑽了空子。
所以,隻要玉璧關還在手裏,啟國就不會有亡國之危。
可……
現在鎮守玉璧關的大將是趙瑾……
這也是現在最重要的問題,現在這個節骨眼上,想重新派大將去替換趙瑾已經來不及了。
何況趙瑾鎮守玉璧關二十餘年,又無過錯,他們也找不到理由換將。
趙瑾畢竟身份特殊,當初更是和趙玦不相上下,也是眾王子中,最有資質被選為儲君的人。
隻不過後來趙勝還是立了趙玦為儲君,趙瑾和趙玦的爭鬥這才結束。
後來趙勝去世前,就把趙瑾安排在玉璧關前鎮守玉璧關。
也不知道趙勝和趙玦這父子倆是怎麽想的,爺倆臨死前,都要給自己兒子埋顆不穩定的,隨時會爆炸的炸彈。
現在趙玦也死了,趙瑾還安然無恙地當著他的大將軍。
閔先生曾經提醒過趙玦,玉璧關太重要了,趙瑾當初又差點成了儲君。誰也說不準他內心究竟有沒有怨懟,鎮守在玉璧關始終不合適。
但趙玦到底顧念著兄弟情義,不忍心下手。
於是閔先生便選了一個較為長遠的策略,他計劃是待趙寧繼位後,位置坐穩了,再慢慢將趙瑾手中的兵權一點一點稀釋收迴。最後要麽給他換個崗位,要麽讓他安度晚年。
這樣一來不會引起騷亂,也不至於讓趙瑾落得個兔死狗烹的下場。
就是這樣一個決定,讓徐鳳鳴跟趙寧都束手無策了。
趙瑾就是個不可控的因素,誰也說不準他究竟會不會選擇跟趙暉一起造反。
徐鳳鳴在心裏默默哀求老天保佑,隻希望鎮守在玉璧關的趙瑾不要造反,否則什麽都完了。
“隻希望老天保佑,”鄭琰晃悠到薑冕和徐鳳鳴身後,抬頭看著地圖上玉璧關的位置:“君上的這位王叔不要跟著起哄,否則萬事休矣。”
“……既然趙瑾不能撤,又不能換……”鄭琰摩挲著下巴:“要麽我去殺了他?然後君上再派個大將過去?”
“趙瑾是王室宗親,或許會看在大啟祖先的份上,猶豫一下的。
他又不是傻的,當初更是差點成了太子,那四國聯軍究竟是來幫忙的,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心裏門清。
畢竟是關乎於啟國生死存亡的的時刻,誰也不願意看著自己祖先幾百年打下的基業就此毀於一旦。
所以他不一定就要造反。”薑冕迴頭看著鄭琰:“你這是生怕他不跟著趙暉造反,打算推波助瀾一把,逼著趙瑾造反嗎?
何況大軍即將壓境,趙瑾鎮守玉璧關二十餘年,對那裏的地形一草一物都很熟悉,也知道該怎麽排兵布陣。
他身上又攏聚著十萬將士的士氣和軍心,哪怕是孟案去了都不一定能穩住軍心,你現在殺了他,派誰去能安撫住軍心?”
鄭琰:“……”
鄭琰被薑冕堵得啞口無言,徐鳳鳴都笑了:“子敬,他也是好心,你別擠兌他了。”
鄭琰:“殿下說得對,我腦子笨,讀書少,是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薑冕不吭聲了,眾所周知,陣前換將是大忌。
現在別說不能動趙瑾,哪怕是再派個人去幫忙都不行。
畢竟趙瑾鎮守玉璧關這麽多年,現在戰事一觸即發,不管派誰去,哪怕不奪趙瑾的權,隻是跟著幫忙都不是明智之舉。
畢竟兩個實力相當的人湊在一處,爭鬥是難免的。
這麽做,隻會讓玉璧關的情況更加糟糕,給即將到來的趙暉和四國聯軍鑽空子的機會。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現在局勢瞬間轉變,他們變成了被動的一方,更是把身家性命都搭在了趙瑾身上。
現在啟國的生死存亡,竟然都盡數維係於趙瑾的一念之差上。
趙暉的起兵檄文發出不到半個月,四國聯軍就陳兵於玉璧關下了。
玉璧關外狂風獵獵作響,旗幟在空中上下翻飛,城外則是從遠方趕來的龐大軍隊。
近三十萬士兵如同烏雲般湧動。
黑夜中,軍營中的炊煙升起,燃起的灶火蜿蜒起伏,綿延而去,宛如天空中閃爍的繁星。
這是真的黑雲壓城、寒風凜冽,大戰一觸即發。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裏,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不幸中的萬幸是趙瑾沒有投敵。
薑冕說得沒錯,他到底是姓趙,不會真的因為幾十年前跟王位失之交臂,就眼睜睜看著啟國走向滅亡,看著幾百年來祖祖輩輩打下的基業毀於一旦。
趙瑾派斥候傳來消息,趙瑾及玉璧關的十萬將士,誓死扞衛玉璧關。
趙寧終於鬆了口氣,同時派出孟案,抽調各城兵力,領軍前去玉璧關協助趙瑾守關。
孟案帶著各城抽調出來的軍隊共五萬,前去玉璧關協助趙瑾守關。
然而,不等眾人鬆一口氣,一個更為致命的消息傳來了——趙暉不在聯軍行列裏。
“大將軍派出密探探查過,”斥候跪在地上說:“聯軍行列裏,並沒有反賊趙暉和他的軍隊。”
趙暉呢?
四國聯軍陳兵玉璧關,趙暉去哪裏了?
作為這次大戰的發起人,趙暉沒理由不在大軍當中。
這太反常了。
“不在玉璧關……”薑冕思索道:“會在哪裏呢?這次大戰就是趙暉挑起來的,他不可能不在,除非是藏起來了。”
“那是八萬大軍,連一天的糧草消耗都是數以萬計,不可能藏得住。”趙寧說:“哪怕他有通天的本領,真的藏住了,也不可能絲毫不露端倪。”
徐鳳鳴沉吟道:“八萬大軍,一天糧草的消耗就不是個小數目,確實不可能藏得住。”
薑冕自然知道這個道理,八萬大軍,不是說藏就能藏的,除非是神仙來了,要不然沒人能神不知鬼不覺地隱去他們的蹤跡。
可趙暉人究竟去哪了呢?
還有就是……
“不對……情況不對……”薑冕皺著眉,腦子裏有兩根神經將觸未觸,似乎即將撥開雲霧,看見屏障後的廬山真麵目,可又始終抓不住那一閃而過的念頭。
薑冕兀自呢喃:“隻要是個人就知道玉璧關易守難攻,隻要玉璧關在手裏,那麽再強大的軍隊也別想前進一步,這樣的道理趙暉和四國國君不可能不清楚。
那麽,除非是他們有萬全的把握,否則不可能這麽貿然出兵……
趙暉暫且不論,那四國聯軍這次可以說是把老本都快翻出來了,他們是真的奔著亡國滅種來的,所以……”
趙寧跟徐鳳鳴被薑冕這一番話提醒,瞬間醍醐灌頂,當即變了臉色!
兩個人對視一眼,徐鳳鳴當即拿來紙筆開始繪圖。
徐鳳鳴快速地將玉璧關,以及與衛國接壤的地理位置手繪了出來。
薑冕說得沒錯!
但凡是個人都知道隻要守住玉璧關,神仙來了也沒辦法。
四國國君和趙暉不是傻的,如果不是有千真萬確的把握!不可能出兵!
所以趙暉不是不出兵,也不是藏起來了!
他可能已經繞過玉璧關進了啟國境內了!
徐鳳鳴驀地想起來那年鄭琰和陳簡拉著幾十車銀兩來大安,當時徐鳳鳴和薑冕還奇怪,他們拉著這麽多銀錢,怎麽來得這麽快。
當時鄭琰說他走的是小路……
“鄭琰呢?!”徐鳳鳴瞬間反應過來大喊一聲。
鄭琰無所事事站在殿外,聞言進來:“在呢,公子,你有什麽吩咐?”
徐鳳鳴:“你還記得你那年跟陳簡一起送東西來時,走的那條小路嗎?你們走的是哪條路?”
鄭琰:“就在……”
“筆給你,你來畫。”徐鳳鳴把朱筆遞給鄭琰。
鄭琰接了筆,在徐鳳鳴畫的圖上勾勒起來。
玉璧關壁立如削,高達數十丈,因此得名玉璧。
幾百年前,啟國先祖奉天子王令來北方平叛,最後就是仗著玉璧關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易守難攻的天然地形,最後盤踞於北方建國。
從衛國的平川邊境到玉璧關外的百餘裏處,確實有一條小路能繞過玉璧關進得啟國境內。
隻不過這條路有近三十裏的長度山路崎嶇,亂石橫立,路也不寬敞,期間荊棘叢生並不好走。
但隻要走過這三十裏,再翻過兩個座山就能節省三分之二的路程。
這條路行軍或許不行,但是慢慢地往這邊輸送人呢?
徐鳳鳴三人看鄭琰勾出來的這條小路人都傻了。
妄他們自詡熟讀兵書,又對各國的地理環境了如指掌,竟然不知道還有這樣一條路的存在。
“我太笨了……”徐鳳鳴懊惱道:“當初你們帶著那麽多馬車抄近路,我就該多留一個心眼的……”
“鳳鳴兄,現在說這個沒用,”薑冕說:“還是想想接下來的對策吧。”
“什麽對策?”徐鳳鳴反問道:“趙暉鎮守大溪這麽多年,恐怕已經有不知道多少人被送過來了……”
“不,來得及!”薑冕說:“我們可以將孟案調迴來……”
“他們一定都想到了,”趙寧倒是端著一臉泰山崩於前而麵不改色的姿態:“所以一定會趕在援兵來之前攻破大安。”
果然,趙寧話音一落,江城忽然遭到軍隊襲擊,江城告急,江城太守派人來請求救援。
薑冕:“……”
徐鳳鳴:“……”
江城離大安最近,江城一旦被破,大安會直麵趙暉的戰車。
趙寧:“傳令!馬上讓孟案調兵迴援支援江城……”
“報——”
又有斥候騎快馬來報:“貢城遭到衛國軍隊圍攻!貢城太守吳大人請求派兵支援!”
趙寧:“……”
徐鳳鳴:“……”
薑冕:“……”
“鄭琰!”趙寧瞬間鎮定下來,當機立斷:“你現在馬上去塞北,讓齊言之救援!”
他直直看著鄭琰的眼睛,眼神別有深意。
“是。”鄭琰轉身出了殿。
戰報接二連三地傳來。
“報——江城告破!叛軍正在往大安城開拔!”
斥候騎著馬衝進王宮。
“知道了。”趙寧揮退了斥候。
江城和貢城接連被破城,趙暉和衛國軍隊分別占據了兩城作為後勤補給。
大軍正在趕往大安。
玉璧關倒是暫時沒起戰事,四國聯軍圍而不攻,可玉璧關的軍隊是絕對不能動的,想救也無能為力。
孟案收到王令,抽調兵力又趕迴支援江城去了。
“來得及的,”徐鳳鳴站在趙寧身後:“上將軍已經迴援江城了,隻要切斷了趙暉的補給線,他們就不攻自破了。”
“沒錯,”薑冕說:“孟案有勇有謀,一定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打下江城,攻下江城後,他們就能迴援了。還有紹之他們,隻要我們能在援軍趕到之前堅持住就行了。”
趙寧一言不發盯著麵前的戰報,似乎在走神。
“趙寧?”徐鳳鳴發現趙寧有點走神。
趙寧微微一怔,抬眸看向徐鳳鳴,徐鳳鳴說:“放心,隻要我們能挺到孟案和齊言之他們的援軍到就沒事了。”
“嗯。”趙寧視線一直在徐鳳鳴身上,看向徐鳳鳴的眼神無比溫柔留戀。
內侍端著餐食來了,因為現在情況特殊,他們都在趙寧的書房用飯。
徐鳳鳴用了飯不久就有點困了,他已經幾天沒合眼了,現在終於撐不住睡了過去。
趙寧抱著徐鳳鳴,他滿目柔情,溫柔地看著徐鳳鳴。他看得很認真,很仔細、很溫柔,努力地把徐鳳鳴的樣子刻在自己的心裏。
他見過很多次徐鳳鳴的睡顏,以往他睡著的時候十分沉靜。姿態輕鬆自然,唿吸輕盈而穩定,長睫隨著他的唿吸微微顫動著,不設防的樣子像個小孩一樣,趙寧趁他睡著的時候不知道偷偷親過他多少次。
然而今夜徐鳳鳴眉毛緊鎖著,唿吸也有點不穩,睡得很不安穩,似乎夢裏都在擔憂大軍圍城的事。
趙寧伸手輕輕地撫平徐鳳鳴緊皺的眉,隨後小心翼翼地,一點一點描摹他的眉眼。
鄭琰推開殿門進來:“準備好了。”
趙寧沒看鄭琰,他閉上眼,溫柔地在徐鳳鳴額頭上落下一吻,輕聲說:“萬分榮幸,此生能遇見你,我定當銘記於心,此生難忘。”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趙寧抱著徐鳳鳴往外走,鄭琰要幫忙,被趙寧拒絕了。
一輪明月高懸於天際,月光如銀傾瀉而下。
趙寧抱著徐鳳鳴轉過曲折繁複的宮殿長廊,走向宮外,宮門處停著一輛馬車。
趙寧小心地把徐鳳鳴放在馬車上,最後再不舍地看了徐鳳鳴一眼,隨後放下了車簾後退幾步。
鄭琰坐在馬車前,一抖韁繩,馬車隆隆碾過青石地板,緩緩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