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先生盯著案幾上小爐子上的水壺,水已經燒開了,此時汩汩冒著白煙,水蒸氣不斷衝擊著壺蓋,發出撞擊聲。
他瞅著那水壺,似乎陷入了遙遠的迴憶。
半晌,才悠悠開口:“我跟先帝雖是因利相識,最後一拍即合的合作,為的也是各取所需,但有一點不可否認,我們是至交好友。”
徐鳳鳴默默地聽著,沒有說話,閔先生說:“太後其實不是我府上的歌姬,她們家也是世代經商的商人,跟我家是世交。不過,我們自小有婚約是真的。”
徐鳳鳴:“……”
“徐大人,你別亂想,不是你想的那樣。”閔先生瞧徐鳳鳴神色有異,急忙解釋道。
徐鳳鳴有些尷尬:“丞相誤會了,我還沒來得及亂想。”
閔先生:“……”
其實吧,這卓文姬跟閔先生確實有婚約來著,隻是兩個人都不大感冒。
畢竟兩個人算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了,卓文姬還比閔先生小了近十歲。
那時候兩家人都離得近,時常串門玩,可以說卓文姬都算是閔先生帶大的了,他怎麽可能對自己當妹妹帶大的卓文姬下手?
不過他下不去手,卓文姬倒是對他有那麽點意思。
隻是她那時年紀小,家裏人時常給她灌輸閔先生就是她未來相公這樣的思想。
加上她也不經常接觸外男,在她遇到趙玦之前,她生命中除了父兄,就隻見過閔先生一個男人,自己潛移默化下對閔先生有了那麽點感覺是真的。
後來閔先生結識了趙玦,卓文姬跟趙玦偶然間結識了。
卓文姬生得漂亮,趙玦一見鍾情,後來死乞白賴追求卓文姬。
“再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閔先生說:“先帝跟太後成婚,有了君上。隻是,我也不清楚,怎麽這話傳來傳去,傳得這麽邪乎,不但太後變成了我府上的歌姬,阿……君上還成了我跟太後……”
那話實在不堪入耳,閔先生說不下去了。
徐鳳鳴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他自己都沒發現,閔先生將這些話說出來的那一刻,他自己都如釋重負地籲了一口氣,身上本能繃緊的肌肉瞬間鬆懈了。
“如今這事被人舊事重提,”徐鳳鳴覷著麵前的茶杯:“想也知道有人故意在針對丞相跟趙……君上,想趁機把水攪渾,最後好來個渾水摸魚。”
閔先生不慌不忙,一副了然於胸的樣子。
徐鳳鳴也不奇怪,他都猜到流言背後的幕後黑手是誰了,作為能使出一箭三雕的詭計的閔先生,自然也不在話下。
不過這實屬正常,他若是連這點本事都沒有,早就被這一群屍位素餐的人吃掉了。還能讓變法成功,並且安然無恙活到現在?
“我在想,”徐鳳鳴說:“他們倒不是真的想借助這點流言把君上怎麽樣,畢竟流言終究是流言,當不得真。”
“那麽,”閔先生說:“徐大人以為他們最終的目的是什麽?”
“一方麵是報丞相跟他們的私仇,”徐鳳鳴手指無意識地點了點案幾:“另一方麵……嗬,他們想閉窟捉虎、渾水摸魚,自然是要先把水攪渾。”
閔先生向徐鳳鳴投去一個讚賞的眼神:“徐大人果然聰慧。”
“丞相大人謬讚了,”徐鳳鳴謙虛道:“想來這一切丞相大人早就了然於胸了,隻是晚輩有一事不解,還請大人不吝賜教。”
閔先生:“徐大人但說無妨,老朽一定知無不言。”
徐鳳鳴:“大人當初僅靠著塞北叛亂,就一手策劃了這麽大一場局。
最後借機誘發各士族封地叛亂,不但借機打壓了士族勢力,將權利收攏,還讓啟國變法成功,最後更是直接讓先帝毫無阻攔地冊封太子。”
“說實話,”徐鳳鳴不無佩服道:“大人,晚輩現在想起來都不由得心生欽佩,這樣一石三鳥的計策,不是什麽人都能想出來的。”
閔先生:“徐大人太過自謙了,我隻不過是耍了個小聰明罷了,最後不還是沒逃過徐大人的法眼?”
徐鳳鳴笑道:“這可不是小聰明。”
徐鳳鳴沒說錯,這確實不是小聰明。
閔先生當初借著塞北叛亂,和趙玦一唱一和,成功把朝廷的士族關進去一大半,借機打壓士族勢力。
最後僅憑幾道模棱兩可的文書,推測出各士族封地百姓叛亂的情況。
他甚至什麽都沒做,隻是在各士族麵對百姓叛亂隱瞞不報的時候,恰到好處地推波助瀾了一把,好心地幫各士族隱瞞了百姓叛亂的真實情況,沒有讓消息傳到大安城。
最後這次叛亂意料之中的越鬧越大,颶風一般碾壓了好幾個城池,最後甚至讓那些造反的百姓直逼大安。
他巧妙地放大了貴族和平民的矛盾,然後在關鍵時候,適當地推出了新法,最後讓趙寧去賑災,博得了好名聲。
他這一招一石三鳥的計謀極其缺德,又漂亮,愣是將那些士族耍得半點還手的機會都沒有,隻得眼睜睜看著新法頒布,再眼睜睜看著趙寧被冊封太子。
“以丞相的聰明,應當是早就料到了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麵,”徐鳳鳴說:“這就是晚輩不明白的地方了,丞相既然已經料到了這樣的局麵,為什麽……”
閔先生覷著徐鳳鳴,微笑道:“徐大人是想說,為什麽還要坐以待斃?”
徐鳳鳴:“晚輩才疏學淺,哪裏敢揣測丞相的用意,晚輩隻是不明白,丞相這麽做,究竟是為什麽?”
他確實不明白閔先生這麽做是為什麽,他這是以身入局,現在任由事態這麽發展下去,輕則被罷黜丟官,重則很可能會丟命。
可身為當事人,徐鳳鳴卻半點都感覺不到他的焦慮和恐慌。
相反,他反而能隱隱約約,感覺到他似乎早就做好了準備——做好了死的準備。
可,他圖什麽呢?
人都是自私的,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的。
何況閔先生也是商人出身,商人的天性就是衡量得失。
不管遇到什麽事,他都先會預估風險和大概的獲利值,最後才會下手。
閔先生這麽聰明的人,肯定在當初變法的時候就想到了這一點,那麽他為什麽還要這麽做?
徐鳳鳴能感覺到,他似乎沒給自己留後路……
不……
甚至很有可能,連今天這樣的局麵都在他意料之中。
難道他真的不怕死?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閔先生麵露沉思:“這句話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第九章。
我初讀到這句話時,不到八歲……”
“說來可笑,”閔先生略顯自嘲地笑了笑:“那時我天真地以為,這世間真如孟子說的那般,真的是‘窮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可真當雛鳥離巢,脫離了父母的羽翼時,我才發現,所謂的窮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隻不過是一場夢罷了。
這是個人吃人的世界,什麽得誌,與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隻不過是個笑話。
你入世這麽多年,到得如今,也輾轉過好幾個國家。
你看見了,那些張口閉口把黎民百姓、天下蒼生掛在嘴邊上的人,有幾個是真的為‘蒼生’做過一點實事的?
五個國家,五個國家的貴族,包括君王,有幾個真的把百姓放在心裏了?
他們口裏的‘蒼生、百姓’隻不過是他們壓榨百姓時,給自己戴的一張偽善的麵具罷了。
這樣他們就能自欺欺人,才讓他們的嘴臉顯得不那麽麵目可憎。”
徐鳳鳴沉默了,是因為閔先生說得沒錯。
窮人在田地裏麵朝黃土背朝天,兢兢業業、辛辛苦苦耕種一整年。
到頭來收的那點糧食,竟然不夠交賦稅,最後要麽去流亡,要麽就被活活餓死。
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閔先生:“農民在田地裏耕種一整年,仍然生活在艱難困苦之中。
甚至還有人交完賦稅後吃不起飯,被活活餓死。
這難道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上進嗎?
不,隻不過是因為他們沒機會。
人啊,真到有權勢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去接濟窮人,更沒人願意與窮人分享錦衣玉食。
試問這世上,有幾個人願意把自己的錢財送給別人?接濟別人的?
別的不說,就說這些士族,他們滿口仁義道德,可又有幾個人真的把百姓當人了?
明明家裏的糧倉已經堆滿了,可他們寧願把糧食放在糧倉裏爛了,亦或是讓老鼠吃了,也不願意把糧食拿出來分給吃不上飯的窮人,也不會少收一點賦稅。
連這點他們都做不到,你還能指望他們把發達的機會留給窮人嗎?
他們沒讀聖賢書嗎?
那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們難道沒讀過嗎?
不,他們都懂,他們知道窮人是怎麽在水深火熱中艱難生存的。
隻不過在他們眼裏,所謂的天下蒼生不過是他們目光所及的那點金錢和地位。
隻要保住了自己權利,隻要不禍及自己,不禍及他們的子孫,天下蒼生要怎麽樣,跟他們有什麽關係?”
“你或許體會不到,”閔先生說:“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去殺敵,到得最後,用生命換來的軍功卻是那些家裏有關係的士族子弟的。
無論平民怎麽努力,怎麽有天賦、有才華,他都掙脫不開自己所在的階層。
要麽,就在田地裏做一個農民,要麽,就去戰場上做一個最低等的士兵。
這個世界的規則太不公平了,所有的權利都被貴族緊緊攏聚在手中,沒有權力的平民立再大的功勞,再聰明也永無出頭之日。
所有的權利和機會都在上層人士手中流轉,身為無權無勢的平民,根本就沒有機會。”
徐鳳鳴沒想到會是這樣的。
他從來沒想過閔先生內心是這樣的想法,更沒想到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為的隻是給普通人搏一個機會。
盡管這個機會很小,希望很渺茫,但他確實成功了。
他的變法,也確實讓很多人有真才實學的人有了機會,也讓老百姓能吃飽飯了,更讓那些在戰場上奮死拚殺的將士們有了論功行賞的機會。
“先生大義,晚輩望塵莫及。”徐鳳鳴久久無言。
他起身,後退幾步,對著閔先生行了一個大禮。
他總對閔先生派鄭琰去刺殺薑黎耿耿於懷,畢竟如果不是他,薑黎現在不會生死不明。
因為這事,他對這個笑麵虎一般的老狐狸總是帶著本能的戒備和芥蒂。
然而這一次,他是真的欽佩閔先生。
他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看到人間疾苦,又真心實意地為百姓爭取了利益的上位者。
“徐大人如此,便是折煞老夫了。”閔先生忙起身,將徐鳳鳴扶起來:“徐大人現在做的,不也是為了收複這傾覆的山河嗎?”
徐鳳鳴:“我這點燕雀之誌,與先生比起來,簡直難望先生之項背。”
“徐大人快別這麽說,”閔先生笑了起來:“你這麽說,我真的要羞憤欲死了。
畢竟我沒有那麽偉大,我也是有私心的。
不瞞你說,徐大人,我想青史留名,我想在史冊上留下我的名字。”
徐鳳鳴:“試問古往今來,誰不想青史留名呢?”
閔先生大笑起來:“說得對。”
徐鳳鳴在丞相府,跟閔先生一聊就是好幾個時辰。
他是早晨來的丞相府,等離開的時候,已經是申時了。
徐鳳鳴起身告辭,閔先生於這大雪紛飛的時刻,看著徐鳳鳴筆挺的背影轉過長廊,消失在拐角處。
他似乎有點累,神態略顯疲憊,他注視著徐鳳鳴那紅色的鬥篷消失在眼前,半晌,才微微歎了一口氣。
徐鳳鳴前腳走,歐陽先生後腳就從另一邊轉過來了。
閔先生洗了茶具,重新泡了一壺茶。
歐陽先生端坐在閔先生對麵,看著他泡茶,少頃,歐陽先生說:“這人看似恬淡疏闊,一副清心寡欲,無欲無求的樣子,但其實是個重感情的。
想來今日那些話不是他想問,是他想幫君上弄清楚。”
“是啊,”閔先生讚同道:“若非如此,當初他又怎麽可能跟君上迴大安呢?”
“他心有溝壑,如今朝堂上有他幫著君上把持著,”歐陽先生說:“還有一眾從太子府擢升上去的年輕官員,這徐鳳鳴背後還有個宋扶。
如今新法已成,整個啟國已經步入了正軌,假以時日,接下來的事,他們足以應付了。
丞相當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現在是時候功成身退了。”
“我知道,多謝先生提醒。”閔先生倒了一杯茶放在歐陽先生麵前:“我年紀大了,是時候告老還鄉了。
隻是這次他們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想來是要給我們致命一擊。
鄭琰又幾年沒消息……
不瞞先生說,我總覺得要不好。
這些士族終究是在整個啟國盤根錯節了幾百年。
雖然一朝傾覆,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誰也說不準他們會做出什麽事來。
是以才一直沒走,先生放心,待此次事了,我就正式辭官,迴去安享晚年去。”
此時,華陽殿內,碳爐燒得正旺,時而發出木炭燃燒時的嗶啵聲。
幾年過去,太王太後還是一如既往的雍容華貴,時光似乎沒有在這個無夫無子的老人身上留下什麽印記。
太王太後拿著一封信,她垂著眸,看著那封信,陳太妃站在她旁邊。
片刻後,太王太後將那封信扔進炭爐裏。
信紙一掉進碳爐,瞬間被火舌吞噬。
火光在這個滿是皺紋的老婦人臉上映出通紅的光。
太王太後看著那信變成灰燼:“爐火燒得正旺,通知你父親,是時候趁熱打鐵了。”
陳太妃佇立在一旁:“是。”
自從徐鳳鳴從閔先生那裏得知了趙寧的身世後,他就總愛盯著趙寧看。
心想好歹趙玦貢獻了一半基因,這趙寧再怎麽像媽,身上總該有點趙玦的影子吧?
“看我做什麽?”趙寧察覺徐鳳鳴老是對著自己發呆。
“其實你也不是完全像你娘,身上還是有點你爹的影子的,”徐鳳鳴目不轉睛看著趙寧。
趙寧:“……”
徐鳳鳴:“你那嘴唇和鼻子就像趙玦,還有……”
趙寧抬眼看他:“還有什麽?”
“還有智力,”徐鳳鳴說:“你爹雖然身體不好,在君王裏麵,算得上是個英年早逝的了。
但絕對是個聰明人,要不然,閔先生也不會變法成功。你還挺聰明的,沒遺傳……”
徐鳳鳴差點說了不該說的話,倏地閉了嘴。
趙寧接口道:“沒遺傳我娘的智力,是嗎?”
徐鳳鳴:“……”
幾天後,又有好幾個官員在朝會上彈劾閔先生,要求趙寧將閔先生繩之以法。
他們聰明,沒有拿趙寧的身世說話,畢竟沒有真憑實據,他們可不敢汙蔑趙寧。
趙寧是國君,老百姓傳謠言他或許不能把老百姓怎麽樣,畢竟法不責眾。
但這些人可不一樣,惹毛了趙寧把他們殺了就殺了,還真沒人敢說什麽。
不過要想真的定閔先生的罪也不是那麽容易的,需得有真憑實據才行,僅靠那點捕風捉影、空穴來風的傳言也是不行的。
這事壓了也好幾個月了,趙寧被這些人弄得煩不勝煩。
盡管知道都是陰謀詭計,但趙寧還是下了道王書,暫時收迴了閔先生的丞相印,勒令閔先生禁足,又命令秦川嚴查此事,若是真的,就依國法處置。
他瞅著那水壺,似乎陷入了遙遠的迴憶。
半晌,才悠悠開口:“我跟先帝雖是因利相識,最後一拍即合的合作,為的也是各取所需,但有一點不可否認,我們是至交好友。”
徐鳳鳴默默地聽著,沒有說話,閔先生說:“太後其實不是我府上的歌姬,她們家也是世代經商的商人,跟我家是世交。不過,我們自小有婚約是真的。”
徐鳳鳴:“……”
“徐大人,你別亂想,不是你想的那樣。”閔先生瞧徐鳳鳴神色有異,急忙解釋道。
徐鳳鳴有些尷尬:“丞相誤會了,我還沒來得及亂想。”
閔先生:“……”
其實吧,這卓文姬跟閔先生確實有婚約來著,隻是兩個人都不大感冒。
畢竟兩個人算是從小一起長大的了,卓文姬還比閔先生小了近十歲。
那時候兩家人都離得近,時常串門玩,可以說卓文姬都算是閔先生帶大的了,他怎麽可能對自己當妹妹帶大的卓文姬下手?
不過他下不去手,卓文姬倒是對他有那麽點意思。
隻是她那時年紀小,家裏人時常給她灌輸閔先生就是她未來相公這樣的思想。
加上她也不經常接觸外男,在她遇到趙玦之前,她生命中除了父兄,就隻見過閔先生一個男人,自己潛移默化下對閔先生有了那麽點感覺是真的。
後來閔先生結識了趙玦,卓文姬跟趙玦偶然間結識了。
卓文姬生得漂亮,趙玦一見鍾情,後來死乞白賴追求卓文姬。
“再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閔先生說:“先帝跟太後成婚,有了君上。隻是,我也不清楚,怎麽這話傳來傳去,傳得這麽邪乎,不但太後變成了我府上的歌姬,阿……君上還成了我跟太後……”
那話實在不堪入耳,閔先生說不下去了。
徐鳳鳴得到了想要的答案,他自己都沒發現,閔先生將這些話說出來的那一刻,他自己都如釋重負地籲了一口氣,身上本能繃緊的肌肉瞬間鬆懈了。
“如今這事被人舊事重提,”徐鳳鳴覷著麵前的茶杯:“想也知道有人故意在針對丞相跟趙……君上,想趁機把水攪渾,最後好來個渾水摸魚。”
閔先生不慌不忙,一副了然於胸的樣子。
徐鳳鳴也不奇怪,他都猜到流言背後的幕後黑手是誰了,作為能使出一箭三雕的詭計的閔先生,自然也不在話下。
不過這實屬正常,他若是連這點本事都沒有,早就被這一群屍位素餐的人吃掉了。還能讓變法成功,並且安然無恙活到現在?
“我在想,”徐鳳鳴說:“他們倒不是真的想借助這點流言把君上怎麽樣,畢竟流言終究是流言,當不得真。”
“那麽,”閔先生說:“徐大人以為他們最終的目的是什麽?”
“一方麵是報丞相跟他們的私仇,”徐鳳鳴手指無意識地點了點案幾:“另一方麵……嗬,他們想閉窟捉虎、渾水摸魚,自然是要先把水攪渾。”
閔先生向徐鳳鳴投去一個讚賞的眼神:“徐大人果然聰慧。”
“丞相大人謬讚了,”徐鳳鳴謙虛道:“想來這一切丞相大人早就了然於胸了,隻是晚輩有一事不解,還請大人不吝賜教。”
閔先生:“徐大人但說無妨,老朽一定知無不言。”
徐鳳鳴:“大人當初僅靠著塞北叛亂,就一手策劃了這麽大一場局。
最後借機誘發各士族封地叛亂,不但借機打壓了士族勢力,將權利收攏,還讓啟國變法成功,最後更是直接讓先帝毫無阻攔地冊封太子。”
“說實話,”徐鳳鳴不無佩服道:“大人,晚輩現在想起來都不由得心生欽佩,這樣一石三鳥的計策,不是什麽人都能想出來的。”
閔先生:“徐大人太過自謙了,我隻不過是耍了個小聰明罷了,最後不還是沒逃過徐大人的法眼?”
徐鳳鳴笑道:“這可不是小聰明。”
徐鳳鳴沒說錯,這確實不是小聰明。
閔先生當初借著塞北叛亂,和趙玦一唱一和,成功把朝廷的士族關進去一大半,借機打壓士族勢力。
最後僅憑幾道模棱兩可的文書,推測出各士族封地百姓叛亂的情況。
他甚至什麽都沒做,隻是在各士族麵對百姓叛亂隱瞞不報的時候,恰到好處地推波助瀾了一把,好心地幫各士族隱瞞了百姓叛亂的真實情況,沒有讓消息傳到大安城。
最後這次叛亂意料之中的越鬧越大,颶風一般碾壓了好幾個城池,最後甚至讓那些造反的百姓直逼大安。
他巧妙地放大了貴族和平民的矛盾,然後在關鍵時候,適當地推出了新法,最後讓趙寧去賑災,博得了好名聲。
他這一招一石三鳥的計謀極其缺德,又漂亮,愣是將那些士族耍得半點還手的機會都沒有,隻得眼睜睜看著新法頒布,再眼睜睜看著趙寧被冊封太子。
“以丞相的聰明,應當是早就料到了會有今天這樣的局麵,”徐鳳鳴說:“這就是晚輩不明白的地方了,丞相既然已經料到了這樣的局麵,為什麽……”
閔先生覷著徐鳳鳴,微笑道:“徐大人是想說,為什麽還要坐以待斃?”
徐鳳鳴:“晚輩才疏學淺,哪裏敢揣測丞相的用意,晚輩隻是不明白,丞相這麽做,究竟是為什麽?”
他確實不明白閔先生這麽做是為什麽,他這是以身入局,現在任由事態這麽發展下去,輕則被罷黜丟官,重則很可能會丟命。
可身為當事人,徐鳳鳴卻半點都感覺不到他的焦慮和恐慌。
相反,他反而能隱隱約約,感覺到他似乎早就做好了準備——做好了死的準備。
可,他圖什麽呢?
人都是自私的,人的本能就是趨利避害的。
何況閔先生也是商人出身,商人的天性就是衡量得失。
不管遇到什麽事,他都先會預估風險和大概的獲利值,最後才會下手。
閔先生這麽聰明的人,肯定在當初變法的時候就想到了這一點,那麽他為什麽還要這麽做?
徐鳳鳴能感覺到,他似乎沒給自己留後路……
不……
甚至很有可能,連今天這樣的局麵都在他意料之中。
難道他真的不怕死?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閔先生麵露沉思:“這句話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第九章。
我初讀到這句話時,不到八歲……”
“說來可笑,”閔先生略顯自嘲地笑了笑:“那時我天真地以為,這世間真如孟子說的那般,真的是‘窮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可真當雛鳥離巢,脫離了父母的羽翼時,我才發現,所謂的窮者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隻不過是一場夢罷了。
這是個人吃人的世界,什麽得誌,與民由之;不得誌,獨行其道隻不過是個笑話。
你入世這麽多年,到得如今,也輾轉過好幾個國家。
你看見了,那些張口閉口把黎民百姓、天下蒼生掛在嘴邊上的人,有幾個是真的為‘蒼生’做過一點實事的?
五個國家,五個國家的貴族,包括君王,有幾個真的把百姓放在心裏了?
他們口裏的‘蒼生、百姓’隻不過是他們壓榨百姓時,給自己戴的一張偽善的麵具罷了。
這樣他們就能自欺欺人,才讓他們的嘴臉顯得不那麽麵目可憎。”
徐鳳鳴沉默了,是因為閔先生說得沒錯。
窮人在田地裏麵朝黃土背朝天,兢兢業業、辛辛苦苦耕種一整年。
到頭來收的那點糧食,竟然不夠交賦稅,最後要麽去流亡,要麽就被活活餓死。
這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
閔先生:“農民在田地裏耕種一整年,仍然生活在艱難困苦之中。
甚至還有人交完賦稅後吃不起飯,被活活餓死。
這難道是他們不夠努力,不夠上進嗎?
不,隻不過是因為他們沒機會。
人啊,真到有權勢的時候,沒有人願意去接濟窮人,更沒人願意與窮人分享錦衣玉食。
試問這世上,有幾個人願意把自己的錢財送給別人?接濟別人的?
別的不說,就說這些士族,他們滿口仁義道德,可又有幾個人真的把百姓當人了?
明明家裏的糧倉已經堆滿了,可他們寧願把糧食放在糧倉裏爛了,亦或是讓老鼠吃了,也不願意把糧食拿出來分給吃不上飯的窮人,也不會少收一點賦稅。
連這點他們都做不到,你還能指望他們把發達的機會留給窮人嗎?
他們沒讀聖賢書嗎?
那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他們難道沒讀過嗎?
不,他們都懂,他們知道窮人是怎麽在水深火熱中艱難生存的。
隻不過在他們眼裏,所謂的天下蒼生不過是他們目光所及的那點金錢和地位。
隻要保住了自己權利,隻要不禍及自己,不禍及他們的子孫,天下蒼生要怎麽樣,跟他們有什麽關係?”
“你或許體會不到,”閔先生說:“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拋頭顱、灑熱血,用自己的生命去殺敵,到得最後,用生命換來的軍功卻是那些家裏有關係的士族子弟的。
無論平民怎麽努力,怎麽有天賦、有才華,他都掙脫不開自己所在的階層。
要麽,就在田地裏做一個農民,要麽,就去戰場上做一個最低等的士兵。
這個世界的規則太不公平了,所有的權利都被貴族緊緊攏聚在手中,沒有權力的平民立再大的功勞,再聰明也永無出頭之日。
所有的權利和機會都在上層人士手中流轉,身為無權無勢的平民,根本就沒有機會。”
徐鳳鳴沒想到會是這樣的。
他從來沒想過閔先生內心是這樣的想法,更沒想到他把生死置之度外,為的隻是給普通人搏一個機會。
盡管這個機會很小,希望很渺茫,但他確實成功了。
他的變法,也確實讓很多人有真才實學的人有了機會,也讓老百姓能吃飽飯了,更讓那些在戰場上奮死拚殺的將士們有了論功行賞的機會。
“先生大義,晚輩望塵莫及。”徐鳳鳴久久無言。
他起身,後退幾步,對著閔先生行了一個大禮。
他總對閔先生派鄭琰去刺殺薑黎耿耿於懷,畢竟如果不是他,薑黎現在不會生死不明。
因為這事,他對這個笑麵虎一般的老狐狸總是帶著本能的戒備和芥蒂。
然而這一次,他是真的欽佩閔先生。
他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看到人間疾苦,又真心實意地為百姓爭取了利益的上位者。
“徐大人如此,便是折煞老夫了。”閔先生忙起身,將徐鳳鳴扶起來:“徐大人現在做的,不也是為了收複這傾覆的山河嗎?”
徐鳳鳴:“我這點燕雀之誌,與先生比起來,簡直難望先生之項背。”
“徐大人快別這麽說,”閔先生笑了起來:“你這麽說,我真的要羞憤欲死了。
畢竟我沒有那麽偉大,我也是有私心的。
不瞞你說,徐大人,我想青史留名,我想在史冊上留下我的名字。”
徐鳳鳴:“試問古往今來,誰不想青史留名呢?”
閔先生大笑起來:“說得對。”
徐鳳鳴在丞相府,跟閔先生一聊就是好幾個時辰。
他是早晨來的丞相府,等離開的時候,已經是申時了。
徐鳳鳴起身告辭,閔先生於這大雪紛飛的時刻,看著徐鳳鳴筆挺的背影轉過長廊,消失在拐角處。
他似乎有點累,神態略顯疲憊,他注視著徐鳳鳴那紅色的鬥篷消失在眼前,半晌,才微微歎了一口氣。
徐鳳鳴前腳走,歐陽先生後腳就從另一邊轉過來了。
閔先生洗了茶具,重新泡了一壺茶。
歐陽先生端坐在閔先生對麵,看著他泡茶,少頃,歐陽先生說:“這人看似恬淡疏闊,一副清心寡欲,無欲無求的樣子,但其實是個重感情的。
想來今日那些話不是他想問,是他想幫君上弄清楚。”
“是啊,”閔先生讚同道:“若非如此,當初他又怎麽可能跟君上迴大安呢?”
“他心有溝壑,如今朝堂上有他幫著君上把持著,”歐陽先生說:“還有一眾從太子府擢升上去的年輕官員,這徐鳳鳴背後還有個宋扶。
如今新法已成,整個啟國已經步入了正軌,假以時日,接下來的事,他們足以應付了。
丞相當懂得急流勇退的道理,現在是時候功成身退了。”
“我知道,多謝先生提醒。”閔先生倒了一杯茶放在歐陽先生麵前:“我年紀大了,是時候告老還鄉了。
隻是這次他們已經使出了渾身解數,想來是要給我們致命一擊。
鄭琰又幾年沒消息……
不瞞先生說,我總覺得要不好。
這些士族終究是在整個啟國盤根錯節了幾百年。
雖然一朝傾覆,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誰也說不準他們會做出什麽事來。
是以才一直沒走,先生放心,待此次事了,我就正式辭官,迴去安享晚年去。”
此時,華陽殿內,碳爐燒得正旺,時而發出木炭燃燒時的嗶啵聲。
幾年過去,太王太後還是一如既往的雍容華貴,時光似乎沒有在這個無夫無子的老人身上留下什麽印記。
太王太後拿著一封信,她垂著眸,看著那封信,陳太妃站在她旁邊。
片刻後,太王太後將那封信扔進炭爐裏。
信紙一掉進碳爐,瞬間被火舌吞噬。
火光在這個滿是皺紋的老婦人臉上映出通紅的光。
太王太後看著那信變成灰燼:“爐火燒得正旺,通知你父親,是時候趁熱打鐵了。”
陳太妃佇立在一旁:“是。”
自從徐鳳鳴從閔先生那裏得知了趙寧的身世後,他就總愛盯著趙寧看。
心想好歹趙玦貢獻了一半基因,這趙寧再怎麽像媽,身上總該有點趙玦的影子吧?
“看我做什麽?”趙寧察覺徐鳳鳴老是對著自己發呆。
“其實你也不是完全像你娘,身上還是有點你爹的影子的,”徐鳳鳴目不轉睛看著趙寧。
趙寧:“……”
徐鳳鳴:“你那嘴唇和鼻子就像趙玦,還有……”
趙寧抬眼看他:“還有什麽?”
“還有智力,”徐鳳鳴說:“你爹雖然身體不好,在君王裏麵,算得上是個英年早逝的了。
但絕對是個聰明人,要不然,閔先生也不會變法成功。你還挺聰明的,沒遺傳……”
徐鳳鳴差點說了不該說的話,倏地閉了嘴。
趙寧接口道:“沒遺傳我娘的智力,是嗎?”
徐鳳鳴:“……”
幾天後,又有好幾個官員在朝會上彈劾閔先生,要求趙寧將閔先生繩之以法。
他們聰明,沒有拿趙寧的身世說話,畢竟沒有真憑實據,他們可不敢汙蔑趙寧。
趙寧是國君,老百姓傳謠言他或許不能把老百姓怎麽樣,畢竟法不責眾。
但這些人可不一樣,惹毛了趙寧把他們殺了就殺了,還真沒人敢說什麽。
不過要想真的定閔先生的罪也不是那麽容易的,需得有真憑實據才行,僅靠那點捕風捉影、空穴來風的傳言也是不行的。
這事壓了也好幾個月了,趙寧被這些人弄得煩不勝煩。
盡管知道都是陰謀詭計,但趙寧還是下了道王書,暫時收迴了閔先生的丞相印,勒令閔先生禁足,又命令秦川嚴查此事,若是真的,就依國法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