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上,夜深了,該歇息了。”
內侍立在一旁,小聲道。
九歲的陳王一臉嚴肅,聲音稚嫩:“待孤批閱完這些文書,自會去休息。”
“可是您的風寒剛好。”內侍道:“太醫囑咐過,您現在要好好休息,不能操勞,若是讓太後知道了……”
“均伯,你便讓我看吧。”小陳王抬眸,望向殿門,他似乎透過那緊閉的殿門,看見了窗外皎潔的月亮:“我也再看不了幾日了。”
內侍的眼眶驀地紅了,他不敢去看他家君上的臉,他不知道才九歲的陳簡,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說出這番話來的。
內侍沒有再說話,安靜地守在小陳王身邊。
這一守,就是一整夜。
及至天明,陳簡才將最後一份文書看完。
他擱下筆,吩咐內侍打開殿門,九歲的陳王被裹在複雜繁重的王袍下,頭上的冕旒那麽重,壓在他瘦弱的肩上,那麽沉重,又那麽格格不入。
他走到殿門旁,迎著朝陽跨出殿門。
今日陽光燦爛,太陽掠過重重疊疊的宮簷,光線從遠處的殿簷頂端射來,那麽明亮,刺得他有些睜不開眼。
陳簡下意識伸手擋了擋光線,說話還帶著稚音:“這麽明亮燦爛的日出,不知道我還能看幾日。”
殿內寂靜無聲,所有侍者都聽見了他的話,且無人敢應聲。
說話間,內侍來報太傅大人來了。
小陳王聞言太傅來了,親自出去迎。
他挺著瘦弱稚嫩的身體,穿過長廊,去迎接太傅。
這個太傅是一年前,他的王叔子勝特意給他引薦的,雖然年紀不大,但據王叔說此人來自京麓書院。
京麓書院他是知道的,那可是聞名天下的學宮。
聽說凡是出自京麓書院的學生,都是不世出的人才。
陳簡對這個年輕的太傅很是尊敬,虛心求教,隻希望自己能得太傅真傳,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個為民造福的好君王,能帶領著整個陳國蒸蒸日上,成為兵強馬壯的附屬之國,這樣,他們便不用畏首畏尾,時刻擔憂自己被人惦記了。
隻是現在,他這所有的雄心壯誌,都成了一場空。
陳簡迎出宮殿,恭敬地對太傅行了師生禮:“太傅。”
宋扶坦然受了陳簡的禮:“聽聞君上昨夜又不曾休息,看了一夜的文書。”
陳簡:“學生隻是想盡自己所能,為王叔分憂。”
宋扶看了陳簡一眼,沒再說話,這兩人進了殿,開始了今天的學業。
今天講的是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陳簡端坐在案幾後,看著於他而言,高大偉岸的宋扶。
宋扶迎著光站在光裏,竟然那麽的不真實。
就如今天這篇文章一般。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可他們陳國走到今天,是因為世代的君王不夠努力嗎?
可他已經駕崩的父王,和為了舉國上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王叔子勝,不是時時刻刻將這些所謂的大道銘記於心,也是這麽去做的嗎?
為什麽還會走到這一步?為什麽陳國還是逃不了被圍攻的命運。
宋扶察覺到陳簡在走神:“君上累了,今日便先到這吧。”
陳簡被宋扶拉迴思緒,連忙告罪,宋扶放下竹簡:“君上昨夜一夜未曾休息,且先休息半日吧。”
陳簡:“太傅,我睡不著。”
宋扶:“是因為即將到來的大戰?”
陳簡頷首,宋扶:“難道君上如此作賤自己的身子,就能避免這場大戰了嗎?”
陳簡默然,道理他都懂,可他就是做不到。
其實別說他,就算是個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坦然麵對。
“這些日子來我想過很多。”陳簡說:“到了如今,我反而不那麽執著於這場大戰了。
剛開始,我總在想為什麽非要是陳國呢?為什麽他們非要來攻打陳國呢?
大家生活在各自的國家,相安無事不好嗎?為什麽非要打來打去的呢?我們陳國不大,人口也不多,怎麽他們就那麽想來占領陳國。
王叔和說因為權力,因為欲望,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是一切罪惡的根本,也是這世上所有戰爭的起源。
我起初不懂,直到方才,我都在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話究竟是對是錯。
我父王、王叔、朝中的卿大夫,以及陳國世代君王,都克己複禮,陳國在他們的治理下不說國富民強,但也算是安居樂業,起碼不用擔心隨時會被人殺。
可即便這樣,也終究逃不掉被打的命運。
你不去招惹他又怎麽樣?隻要你有一點利用價值,他都會主動來招惹你。
這,不就是母後說的欲望麽?有時候剖開一場戰爭的表麵看實質,其實就是赤裸裸的欲望。
到得現在,再去糾結對錯已經沒有意義了,不如為那些隻能任人宰割的百姓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陳簡頓了頓,又道:“孟子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若真能保住陳國百姓免於戰禍,那、那我想,我不若把這陳國交出去。
隨便交給他們哪個,反正隻要不殺人,不流血,其實誰來當君王又有什麽關係呢?
死一人以利天下,若是有朝一日,能以我一個人的性命,換取整個陳國百姓的性命,那不也是一種勝利嗎?”
宋扶不苟言笑的臉上第一次有了波動,他從來沒想到,這個九歲的孩子,竟然能有這樣的想法,心胸能如此豁達。
他跟這個小君王已經相處一年了,自他一年前來到陳國開始,便在子勝的引薦下成了太傅,這一年來他教他讀書,替他講解各種書籍典故。
他雖帶著目的性來了陳國,但在當太傅的日子裏傾囊相授,將自己的畢生所學教給了自己的小學生。
年幼的小陳王天資聰慧,一點就通,但卻始終端著不屬於他這個年紀的穩重。
宋扶原以為他必須裝出點君王的氣勢來,才能嚇唬住這王宮裏的牛鬼蛇神。
現在他才發現,原來他的心思沉穩不是裝的。
這是宋扶第一次心疼,心疼這個明明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卻背負了不該他背負的重任的孩子。
這日宋扶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出的王宮,他腦子裏徘徊不去的都是陳簡那張稚氣未脫,卻滿是憂慮愁容的臉。
他當初聽到啟國要發兵陳國,最開始來陳國,是想保住陳國不被滅國,畢竟隻要陳國不滅,洛陽和安陽就會多一點安全保障。
可是現在,他第一次產生了為了陳簡,不讓陳國破滅的想法。
這孩子雖然年紀小,但隻要加以教導,以後一定會是一位合格的君王。
宋扶迴了府邸,便聽門房來報,上將軍請他迴來後去一趟丞相府。
宋扶得了消息,又往丞相府趕去。
子勝和尹相這時候找他,多半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戰事。
子勝才過不惑之年,卻已是滿頭白發,他不似一般的武人,在戰場上戎馬倥傯曆練久了,磨練出一身凜冽的殺伐之氣。
他跟尹相端正地坐在案幾後一言不發的時候,不像個殺伐果斷的將軍,倒像個博學多才、聰明睿智的智者。
“還請各位先生耐心等一等。”子勝道:“太傅大人不片刻就到了。”
今日一早,薑黎等人就直接去了上將軍府,以京麓學院學生的名義拜見了子勝。
最後果不其然,沒有絲毫阻礙便見到了子勝。
子勝聽了幾人的計劃後沉默許久,最後領著他們去了丞相府。
老丞相聽了後不置可否:“聽聞太傅大人也出自京麓學院,此事,或許可以找太傅大人商議。”
公子勝欣然同意,於是將徐鳳鳴等人留了下來,派人去太傅府邸通報,等太傅迴來便請他過來一趟。
“上將軍折煞我等了。”薑黎溫和道:“我等是晚輩,哪裏稱得上上將軍一句先生。”
說話間,門房來報,太傅大人來了。
不片刻間,一身陳國官服的宋扶從院子外走了進來。
徐鳳鳴等人看見宋扶的那一刻都驚訝了。
“宋師兄?”蘇儀不可置信地看著宋扶。
宋扶也明顯怔了怔,但卻很快鎮定下來。
“既然是太傅大人的同窗,那便好了。”子勝說:“有各位在,我陳國有救了。”
接下來,一行人商討一番,將他們昨天晚上製定的計劃又說了一遍。
宋扶聽後沉默半晌,抬頭看著子勝和尹正:“上將軍和丞相有什麽看法?”
“老夫覺得可以一試。”尹正道:“事到如今,不若放手一試,或許能有一線生機。”
接下來,便是製定計劃。
徐鳳鳴的計劃隻是個初始的雛形,還要不斷地修改完善,盡量保證計劃能夠萬無一失。
一行人再次離開丞相府時,已經是三更天了。
一出了丞相府,薑黎說:“宋師兄……”
“先迴去再說。”宋扶說:“你們現在住哪裏?”
一行人到了客棧,薑黎才將心中疑慮問了出來:“宋師兄,你怎麽會來陳國當太傅?”
宋扶:“一年前,我遊曆到啟國邊境,得知啟國即將出兵攻打陳國,所以便來了陳國。”
徐鳳鳴:“可據我所知,十八年前平川之戰後,五國聯軍攻破玉璧關直逼啟國國都大安,那一次啟國元氣大傷,險些滅國,這才短短十幾年,啟國哪來的兵力攻打陳國?”
“我不是很清楚。”宋扶搖頭:“但聽得有消息說是啟國容納了北方氐人、羌人和鮮卑人,隻不知真假。”
“怪不得。”蘇儀說:“怪不得他們還能有兵力攻打陳國,隻是不知,他們為何這麽做。”
宋扶:“趙勝身患重病,已經時日無多了。”
薑黎:“所以,這其實是趙玦和趙瑾之間的鬥爭?想以一場軍功來決定最後的勝負?”
宋扶:“是,也不是。”
蘇儀:“什麽意思?”
宋扶:“曾有傳言,衛、楚二國也有意對陳國出兵。”
所有人:“……”
所以,這是一場命中注定的戰爭。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徐鳳鳴忽然道。
這夜及至子時,宋扶才迴了府邸。
宋扶走後,眾人便散了後,徐鳳鳴才起身往自己房裏走,趙寧像個傻子似的,坐在那裏動也不動,直勾勾盯著徐鳳鳴。
徐鳳鳴看也不看趙寧,就這麽直接從趙寧身邊走了過去,最後還由於他動作太大,走過趙寧身邊的時候,飄起來的袖袍還打在了趙寧臉上。
趙寧:“……”
蘇儀坐在趙寧身旁,十分同情地地拍了拍趙寧的肩膀,語重心長、唉聲歎氣、長籲短歎地走了。
“雖然我不知道你跟鳳鳴鬧什麽矛盾了,但鳳鳴是個嘴硬心軟的人。”薑黎笑著說:“隻是他比較愛麵子,有些事可能拉不下麵來。”
薑黎說完後,也跟著走了,隻剩下個趙寧還坐在案幾後。
“公子,別憂慮了,你看,”鄭琰抱著赤霄劍坐在窗台上,望著窗外重重疊疊的屋簷,不懷好意道:“薑公子都教你去哄徐公子了,你……”
那話還沒說完,江寧抄起案幾上的筷子甩了出去,順便附贈了鄭琰一張案幾,隨後起身走了。
鄭琰先是夾住趙寧甩過來的筷子,隨後一劍將那案幾劈成了兩半。
兩日後,四國使臣先後到了大溪。
上將軍子勝和尹相鄭重接見了各國使臣,商量了聯軍事宜,以便應對接下來的大戰。
上將軍接見過使臣後,陳簡在王宮大擺筵席,宴請使臣,及至子時,宴席方散。
三日後,使臣從大溪出發迴國複命。
與此同時,公子勝整軍出發,去丹陽迎敵。
陳王帶著一眾大臣親自相送,自此,徐鳳鳴等人終於見到了這個年僅九歲的陳王。
接下來,朝中除了配備戰事所需的糧草,便開始了日複一日的煎熬。
從大戰開始那天,戰報源源不斷傳來。
整個朝堂上的人,每一天都在等待捷報。
徐鳳鳴等人也在等著捷報到來,他們以客卿的身份,已經受邀跟宋扶一起住到了王宮。
這是最難熬的日子。
今年這個年,也注定不會過得太安心。
一進入臘月,就意味著這一年快到頭了。
然而整個陳國卻沒有絲毫迎接新年的喜悅。
除夕這天又下了一場大雪,前線傳來戰報,戰事進入膠著狀態,沒有絲毫進展。
按照慣例,陳簡今天準備了宴席宴請群臣。
現在正是生死存亡之際,所有人都沒心情吃喝玩樂,宴席上,君臣間互相敬了幾杯酒,陳簡說了些吉利的話,沒吃兩口就隨便找了個借口走了。
君上都走了,餘下的眾人自然也各自散了。
陳簡去後宮拜見了太後,便去了書房。
徐鳳鳴今日也無事,便在庭院裏四處閑逛。
聽說王宮後院有一片梅林,現下開得正好,他閑來無事,正好披了鬥篷去看看。
他一到梅林,就聽見梅園似乎有聲音。
待他走近,瞧見蘇儀和薑黎在梅園小築裏就著燭光推杯換盞,喝得可開心了。
“我說呢。”徐鳳鳴走近:“怎麽都不見人,原來是找了這麽個好地方躲起來喝酒。”
“正打算讓人去叫你呢。”蘇儀說:“正好你來了,我不用讓人去請了,快來。”
徐鳳鳴走過去,薑黎給徐鳳鳴倒了一杯溫酒:“先喝杯酒暖暖身子。”
徐鳳鳴脫了鬥篷坐下,端起酒杯抿了一小口,身子頓時暖了不少。
“趙兄呢?”蘇儀問。
徐鳳鳴:“不知道。”
薑黎:“我讓黎朔去叫他。”
話音剛落,黎朔已經出了梅林。
一炷香的功夫後,趙寧來了,身邊卻沒跟著鄭琰。
自從桃花肆刺殺事件後,那鄭琰便如黎朔一樣,時時刻刻跟在趙寧身邊,今天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見。
蘇儀問道:“鄭琰呢?”
趙寧搖了搖頭,他也不知道鄭琰去哪裏了。
鄭琰是閔先生的人,是閔先生派來保護他的,他默許鄭琰跟著自己完全也是因為這點,是以他從來沒關心過鄭琰一天到晚在做什麽。
“趙兄,坐。”薑黎道。
這幾人在梅園小築裏,圍著一張四四方方的小幾坐著,現在其餘三個位置都有人了,隻有徐鳳鳴身邊還空著個位置。
趙寧猶豫了幾秒,隻得硬著頭皮坐了過去。
徐鳳鳴沒什麽反應,一如往常地坐著,隻是不說話。
薑黎提起酒壺給趙寧倒了杯酒:“天冷,先喝杯酒暖暖身子。”
趙寧端著那酒喝了,薑黎又給他續了一杯。
蘇儀忽然望向門外,就著暖黃的燭光,看著往外那被暈染了一層暖光的鵝毛大雪,感歎道:“今天的雪真大。”
“唉——”蘇儀歎了口氣:“我還是第一次在外邊過歲。往年這時候,我都在家陪父母,今年沒迴去,也不知道他們這會子在家做什麽。”
眾人沒答話,蘇儀道:“哎,冀明,你們呢,你們除夕都在家做什麽?”
“我家裏隻有我與兄長二人。”薑黎道:“每年這天都隻有我與兄長守著那偌大的院子,與那空曠的屋子與燭光為伴,也實在沒什麽特別的,說起來,竟還不如今日熱鬧。”
內侍立在一旁,小聲道。
九歲的陳王一臉嚴肅,聲音稚嫩:“待孤批閱完這些文書,自會去休息。”
“可是您的風寒剛好。”內侍道:“太醫囑咐過,您現在要好好休息,不能操勞,若是讓太後知道了……”
“均伯,你便讓我看吧。”小陳王抬眸,望向殿門,他似乎透過那緊閉的殿門,看見了窗外皎潔的月亮:“我也再看不了幾日了。”
內侍的眼眶驀地紅了,他不敢去看他家君上的臉,他不知道才九歲的陳簡,是懷著怎樣的心情說出這番話來的。
內侍沒有再說話,安靜地守在小陳王身邊。
這一守,就是一整夜。
及至天明,陳簡才將最後一份文書看完。
他擱下筆,吩咐內侍打開殿門,九歲的陳王被裹在複雜繁重的王袍下,頭上的冕旒那麽重,壓在他瘦弱的肩上,那麽沉重,又那麽格格不入。
他走到殿門旁,迎著朝陽跨出殿門。
今日陽光燦爛,太陽掠過重重疊疊的宮簷,光線從遠處的殿簷頂端射來,那麽明亮,刺得他有些睜不開眼。
陳簡下意識伸手擋了擋光線,說話還帶著稚音:“這麽明亮燦爛的日出,不知道我還能看幾日。”
殿內寂靜無聲,所有侍者都聽見了他的話,且無人敢應聲。
說話間,內侍來報太傅大人來了。
小陳王聞言太傅來了,親自出去迎。
他挺著瘦弱稚嫩的身體,穿過長廊,去迎接太傅。
這個太傅是一年前,他的王叔子勝特意給他引薦的,雖然年紀不大,但據王叔說此人來自京麓書院。
京麓書院他是知道的,那可是聞名天下的學宮。
聽說凡是出自京麓書院的學生,都是不世出的人才。
陳簡對這個年輕的太傅很是尊敬,虛心求教,隻希望自己能得太傅真傳,有朝一日能成為一個為民造福的好君王,能帶領著整個陳國蒸蒸日上,成為兵強馬壯的附屬之國,這樣,他們便不用畏首畏尾,時刻擔憂自己被人惦記了。
隻是現在,他這所有的雄心壯誌,都成了一場空。
陳簡迎出宮殿,恭敬地對太傅行了師生禮:“太傅。”
宋扶坦然受了陳簡的禮:“聽聞君上昨夜又不曾休息,看了一夜的文書。”
陳簡:“學生隻是想盡自己所能,為王叔分憂。”
宋扶看了陳簡一眼,沒再說話,這兩人進了殿,開始了今天的學業。
今天講的是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陳簡端坐在案幾後,看著於他而言,高大偉岸的宋扶。
宋扶迎著光站在光裏,竟然那麽的不真實。
就如今天這篇文章一般。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可他們陳國走到今天,是因為世代的君王不夠努力嗎?
可他已經駕崩的父王,和為了舉國上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王叔子勝,不是時時刻刻將這些所謂的大道銘記於心,也是這麽去做的嗎?
為什麽還會走到這一步?為什麽陳國還是逃不了被圍攻的命運。
宋扶察覺到陳簡在走神:“君上累了,今日便先到這吧。”
陳簡被宋扶拉迴思緒,連忙告罪,宋扶放下竹簡:“君上昨夜一夜未曾休息,且先休息半日吧。”
陳簡:“太傅,我睡不著。”
宋扶:“是因為即將到來的大戰?”
陳簡頷首,宋扶:“難道君上如此作賤自己的身子,就能避免這場大戰了嗎?”
陳簡默然,道理他都懂,可他就是做不到。
其實別說他,就算是個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到坦然麵對。
“這些日子來我想過很多。”陳簡說:“到了如今,我反而不那麽執著於這場大戰了。
剛開始,我總在想為什麽非要是陳國呢?為什麽他們非要來攻打陳國呢?
大家生活在各自的國家,相安無事不好嗎?為什麽非要打來打去的呢?我們陳國不大,人口也不多,怎麽他們就那麽想來占領陳國。
王叔和說因為權力,因為欲望,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是一切罪惡的根本,也是這世上所有戰爭的起源。
我起初不懂,直到方才,我都在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話究竟是對是錯。
我父王、王叔、朝中的卿大夫,以及陳國世代君王,都克己複禮,陳國在他們的治理下不說國富民強,但也算是安居樂業,起碼不用擔心隨時會被人殺。
可即便這樣,也終究逃不掉被打的命運。
你不去招惹他又怎麽樣?隻要你有一點利用價值,他都會主動來招惹你。
這,不就是母後說的欲望麽?有時候剖開一場戰爭的表麵看實質,其實就是赤裸裸的欲望。
到得現在,再去糾結對錯已經沒有意義了,不如為那些隻能任人宰割的百姓做點力所能及的事。”
陳簡頓了頓,又道:“孟子曰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若真能保住陳國百姓免於戰禍,那、那我想,我不若把這陳國交出去。
隨便交給他們哪個,反正隻要不殺人,不流血,其實誰來當君王又有什麽關係呢?
死一人以利天下,若是有朝一日,能以我一個人的性命,換取整個陳國百姓的性命,那不也是一種勝利嗎?”
宋扶不苟言笑的臉上第一次有了波動,他從來沒想到,這個九歲的孩子,竟然能有這樣的想法,心胸能如此豁達。
他跟這個小君王已經相處一年了,自他一年前來到陳國開始,便在子勝的引薦下成了太傅,這一年來他教他讀書,替他講解各種書籍典故。
他雖帶著目的性來了陳國,但在當太傅的日子裏傾囊相授,將自己的畢生所學教給了自己的小學生。
年幼的小陳王天資聰慧,一點就通,但卻始終端著不屬於他這個年紀的穩重。
宋扶原以為他必須裝出點君王的氣勢來,才能嚇唬住這王宮裏的牛鬼蛇神。
現在他才發現,原來他的心思沉穩不是裝的。
這是宋扶第一次心疼,心疼這個明明是無憂無慮的年紀,卻背負了不該他背負的重任的孩子。
這日宋扶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出的王宮,他腦子裏徘徊不去的都是陳簡那張稚氣未脫,卻滿是憂慮愁容的臉。
他當初聽到啟國要發兵陳國,最開始來陳國,是想保住陳國不被滅國,畢竟隻要陳國不滅,洛陽和安陽就會多一點安全保障。
可是現在,他第一次產生了為了陳簡,不讓陳國破滅的想法。
這孩子雖然年紀小,但隻要加以教導,以後一定會是一位合格的君王。
宋扶迴了府邸,便聽門房來報,上將軍請他迴來後去一趟丞相府。
宋扶得了消息,又往丞相府趕去。
子勝和尹相這時候找他,多半是為了即將到來的戰事。
子勝才過不惑之年,卻已是滿頭白發,他不似一般的武人,在戰場上戎馬倥傯曆練久了,磨練出一身凜冽的殺伐之氣。
他跟尹相端正地坐在案幾後一言不發的時候,不像個殺伐果斷的將軍,倒像個博學多才、聰明睿智的智者。
“還請各位先生耐心等一等。”子勝道:“太傅大人不片刻就到了。”
今日一早,薑黎等人就直接去了上將軍府,以京麓學院學生的名義拜見了子勝。
最後果不其然,沒有絲毫阻礙便見到了子勝。
子勝聽了幾人的計劃後沉默許久,最後領著他們去了丞相府。
老丞相聽了後不置可否:“聽聞太傅大人也出自京麓學院,此事,或許可以找太傅大人商議。”
公子勝欣然同意,於是將徐鳳鳴等人留了下來,派人去太傅府邸通報,等太傅迴來便請他過來一趟。
“上將軍折煞我等了。”薑黎溫和道:“我等是晚輩,哪裏稱得上上將軍一句先生。”
說話間,門房來報,太傅大人來了。
不片刻間,一身陳國官服的宋扶從院子外走了進來。
徐鳳鳴等人看見宋扶的那一刻都驚訝了。
“宋師兄?”蘇儀不可置信地看著宋扶。
宋扶也明顯怔了怔,但卻很快鎮定下來。
“既然是太傅大人的同窗,那便好了。”子勝說:“有各位在,我陳國有救了。”
接下來,一行人商討一番,將他們昨天晚上製定的計劃又說了一遍。
宋扶聽後沉默半晌,抬頭看著子勝和尹正:“上將軍和丞相有什麽看法?”
“老夫覺得可以一試。”尹正道:“事到如今,不若放手一試,或許能有一線生機。”
接下來,便是製定計劃。
徐鳳鳴的計劃隻是個初始的雛形,還要不斷地修改完善,盡量保證計劃能夠萬無一失。
一行人再次離開丞相府時,已經是三更天了。
一出了丞相府,薑黎說:“宋師兄……”
“先迴去再說。”宋扶說:“你們現在住哪裏?”
一行人到了客棧,薑黎才將心中疑慮問了出來:“宋師兄,你怎麽會來陳國當太傅?”
宋扶:“一年前,我遊曆到啟國邊境,得知啟國即將出兵攻打陳國,所以便來了陳國。”
徐鳳鳴:“可據我所知,十八年前平川之戰後,五國聯軍攻破玉璧關直逼啟國國都大安,那一次啟國元氣大傷,險些滅國,這才短短十幾年,啟國哪來的兵力攻打陳國?”
“我不是很清楚。”宋扶搖頭:“但聽得有消息說是啟國容納了北方氐人、羌人和鮮卑人,隻不知真假。”
“怪不得。”蘇儀說:“怪不得他們還能有兵力攻打陳國,隻是不知,他們為何這麽做。”
宋扶:“趙勝身患重病,已經時日無多了。”
薑黎:“所以,這其實是趙玦和趙瑾之間的鬥爭?想以一場軍功來決定最後的勝負?”
宋扶:“是,也不是。”
蘇儀:“什麽意思?”
宋扶:“曾有傳言,衛、楚二國也有意對陳國出兵。”
所有人:“……”
所以,這是一場命中注定的戰爭。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徐鳳鳴忽然道。
這夜及至子時,宋扶才迴了府邸。
宋扶走後,眾人便散了後,徐鳳鳴才起身往自己房裏走,趙寧像個傻子似的,坐在那裏動也不動,直勾勾盯著徐鳳鳴。
徐鳳鳴看也不看趙寧,就這麽直接從趙寧身邊走了過去,最後還由於他動作太大,走過趙寧身邊的時候,飄起來的袖袍還打在了趙寧臉上。
趙寧:“……”
蘇儀坐在趙寧身旁,十分同情地地拍了拍趙寧的肩膀,語重心長、唉聲歎氣、長籲短歎地走了。
“雖然我不知道你跟鳳鳴鬧什麽矛盾了,但鳳鳴是個嘴硬心軟的人。”薑黎笑著說:“隻是他比較愛麵子,有些事可能拉不下麵來。”
薑黎說完後,也跟著走了,隻剩下個趙寧還坐在案幾後。
“公子,別憂慮了,你看,”鄭琰抱著赤霄劍坐在窗台上,望著窗外重重疊疊的屋簷,不懷好意道:“薑公子都教你去哄徐公子了,你……”
那話還沒說完,江寧抄起案幾上的筷子甩了出去,順便附贈了鄭琰一張案幾,隨後起身走了。
鄭琰先是夾住趙寧甩過來的筷子,隨後一劍將那案幾劈成了兩半。
兩日後,四國使臣先後到了大溪。
上將軍子勝和尹相鄭重接見了各國使臣,商量了聯軍事宜,以便應對接下來的大戰。
上將軍接見過使臣後,陳簡在王宮大擺筵席,宴請使臣,及至子時,宴席方散。
三日後,使臣從大溪出發迴國複命。
與此同時,公子勝整軍出發,去丹陽迎敵。
陳王帶著一眾大臣親自相送,自此,徐鳳鳴等人終於見到了這個年僅九歲的陳王。
接下來,朝中除了配備戰事所需的糧草,便開始了日複一日的煎熬。
從大戰開始那天,戰報源源不斷傳來。
整個朝堂上的人,每一天都在等待捷報。
徐鳳鳴等人也在等著捷報到來,他們以客卿的身份,已經受邀跟宋扶一起住到了王宮。
這是最難熬的日子。
今年這個年,也注定不會過得太安心。
一進入臘月,就意味著這一年快到頭了。
然而整個陳國卻沒有絲毫迎接新年的喜悅。
除夕這天又下了一場大雪,前線傳來戰報,戰事進入膠著狀態,沒有絲毫進展。
按照慣例,陳簡今天準備了宴席宴請群臣。
現在正是生死存亡之際,所有人都沒心情吃喝玩樂,宴席上,君臣間互相敬了幾杯酒,陳簡說了些吉利的話,沒吃兩口就隨便找了個借口走了。
君上都走了,餘下的眾人自然也各自散了。
陳簡去後宮拜見了太後,便去了書房。
徐鳳鳴今日也無事,便在庭院裏四處閑逛。
聽說王宮後院有一片梅林,現下開得正好,他閑來無事,正好披了鬥篷去看看。
他一到梅林,就聽見梅園似乎有聲音。
待他走近,瞧見蘇儀和薑黎在梅園小築裏就著燭光推杯換盞,喝得可開心了。
“我說呢。”徐鳳鳴走近:“怎麽都不見人,原來是找了這麽個好地方躲起來喝酒。”
“正打算讓人去叫你呢。”蘇儀說:“正好你來了,我不用讓人去請了,快來。”
徐鳳鳴走過去,薑黎給徐鳳鳴倒了一杯溫酒:“先喝杯酒暖暖身子。”
徐鳳鳴脫了鬥篷坐下,端起酒杯抿了一小口,身子頓時暖了不少。
“趙兄呢?”蘇儀問。
徐鳳鳴:“不知道。”
薑黎:“我讓黎朔去叫他。”
話音剛落,黎朔已經出了梅林。
一炷香的功夫後,趙寧來了,身邊卻沒跟著鄭琰。
自從桃花肆刺殺事件後,那鄭琰便如黎朔一樣,時時刻刻跟在趙寧身邊,今天這種情況還是第一次見。
蘇儀問道:“鄭琰呢?”
趙寧搖了搖頭,他也不知道鄭琰去哪裏了。
鄭琰是閔先生的人,是閔先生派來保護他的,他默許鄭琰跟著自己完全也是因為這點,是以他從來沒關心過鄭琰一天到晚在做什麽。
“趙兄,坐。”薑黎道。
這幾人在梅園小築裏,圍著一張四四方方的小幾坐著,現在其餘三個位置都有人了,隻有徐鳳鳴身邊還空著個位置。
趙寧猶豫了幾秒,隻得硬著頭皮坐了過去。
徐鳳鳴沒什麽反應,一如往常地坐著,隻是不說話。
薑黎提起酒壺給趙寧倒了杯酒:“天冷,先喝杯酒暖暖身子。”
趙寧端著那酒喝了,薑黎又給他續了一杯。
蘇儀忽然望向門外,就著暖黃的燭光,看著往外那被暈染了一層暖光的鵝毛大雪,感歎道:“今天的雪真大。”
“唉——”蘇儀歎了口氣:“我還是第一次在外邊過歲。往年這時候,我都在家陪父母,今年沒迴去,也不知道他們這會子在家做什麽。”
眾人沒答話,蘇儀道:“哎,冀明,你們呢,你們除夕都在家做什麽?”
“我家裏隻有我與兄長二人。”薑黎道:“每年這天都隻有我與兄長守著那偌大的院子,與那空曠的屋子與燭光為伴,也實在沒什麽特別的,說起來,竟還不如今日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