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長下了朝,腳步匆匆,徑直迴府。
一邁進家門,他便神色凝重,急忙吩咐下人將幕僚們速速召集起來。
不多時,眾人齊聚一堂,紛紛落座。
李善長也不耽擱,把朝堂上今日發生的大小事宜,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敘述了一遍。
言畢,他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沉聲道:“都說說,你們對此有什麽看法?”
“自從老夫迴到京師,陛下也就召見了我一迴,還是為了遼東的事。”
“可陛下卻和魏國公、誠意伯、宋濂走得很近,時不時就把他們召集過去商議事情,今日朝堂上的諸多事宜,陛下必定早就心中有數。”
一位年輕幕僚率先發言,“韓國公,魏國公成立軍校,選拔標準怕是極其嚴苛,入選的可都是萬裏挑一的人才。”
“等這批人學成,魏國公在軍中的威望怕是還要更上一層樓。陛下這般大力支持,背後的深意實在耐人尋味。”
李善長麵色一沉,“不管陛下到底打的什麽主意,咱們淮西子弟,那是必須得參與進去。”
“最好啊,能占到一半以上的名額,絕不能讓其他人搶了先機!”
另一位幕僚,接話道:“劉伯溫提出寶鈔改革和銀行成立,這簡直是要重塑大明的經濟秩序,背後肯定有陛下撐腰。”
“以後市麵上流通的不再隻是金銀銅錢,寶鈔要是推行開來,商賈們的交易方式都得變。”
“而且銀行一成立,存錢、取錢、貸款這些事兒,都有了新規矩,這對咱們家族在商業上的布局,影響可太大了。”
這時,一位年長些的幕僚捋了捋胡須,不緊不慢地說道:“宋濂主張女子能頂半邊天,還提議科舉改革,要是這兩件事真成了,往後朝堂可就不隻是男人的天下了。”
“那些有學識的女子一旦進入仕途,各方勢力都得重新洗牌,陛下怕是想用這招來打破現有的朝堂格局。”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麵紅耳赤。
每個人都各抒己見,試圖從這些朝堂新政中,探尋出對自己一方最有利的應對之策。
這時,角落裏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謀士輕咳一聲,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身上。
老謀士起身對著李善長恭敬一拜,緩緩道:“韓國公,依老朽愚見,陛下這一係列動作,顯然是意在推行變法啊。”
“軍事、經濟、民生科舉,各個方麵都在著手,這是要全方位革新大明,打造一個全新的局麵。”
李善長神色愈發凝重,微微點頭,深表認同:“你這話說得一針見血,直抵要害。”
“陛下這變法的心思,怕是早就有了,隻是一直隱忍未發。”
“如今這般動作,是想趁著咱們都還沒反應過來,把這些新政推行下去,造成既定事實。”
他迴想起朝堂上的情景,不禁感慨道:“難怪魏國公提及遼東之事時,說得那麽鄭重其事,原來陛下是放出主掌遼東之地這個誘餌,讓我們上鉤。”
“胡惟庸的離開,看似偶然,實則是陛下精心布局,以此來順利推進他的新政,這手段當真高明。”
“陛下心裏清楚得很,丞相乃是百官之首,在朝中威望極高,若全力反對變法,那所產生的阻力必定不容小覷。”
“於是,陛下拋出遼東這塊肥肉,引得胡相入局,從而離開朝堂中樞。”
“如此一來,百官便沒了主心骨,如同散沙一般。”
一位幕僚聽聞,頓時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如此一來,就算百官心中反對,怕也是無濟於事。”
“畢竟群龍無首,難以形成有效的抵抗,甚至還可能被陛下拿來當作殺雞儆猴的對象,以儆效尤。”
另一位幕僚滿臉憤然,“陛下這招太狠了,胡相的離開,朝堂上百官群龍無首。”
“陛下就能毫無顧忌地肆意推行他的新政,完全不用顧及百官們的感受和想法了。”
又一位謀士霍然站起身來,眼神中透著精明與果敢,“韓國公,依我之見,三日後上朝之時,不妨安排人手推舉您再次出任丞相,主掌中書省。”
“您作為開國元勳,在朝中威望無人能及。”
“隻要能重掌丞相之位,便能順理成章地參與到變法的核心決策之中。”
“屆時,進,咱們可全力助力陛下推行新政,以此展現咱們對陛下的耿耿忠心。”
“退,也能在這變法的浪潮中巧妙周旋,為您的家族以及淮西集團謀得最大的利益。”
“同時,還能對那些與陛下走得近的勢力形成製衡,不至於讓他們一家獨大。”
話音剛落,另一位謀士卻憂心忡忡地搖了搖頭,“話雖如此,可陛下既然鐵了心要變法,又怎會輕易讓韓國公重迴相位呢?”
“這其中的阻礙必定重重,怕是沒那麽容易實現。”
李善長聽聞此言,眉頭緊緊鎖在一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心裏清楚,丞相之位意味著滔天的權勢,但也伴隨著無盡的風險。
重新出山,必定會再次被卷入朝堂的權力漩渦中心,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可如今陛下變法的決心已定,若不能掌握核心權力,自己苦心經營的家族以及龐大的淮西集團,恐怕會在這場變革的浪潮中逐漸被邊緣化,失去往日的輝煌與權勢。
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願看到的局麵。
良久,李善長緩緩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欣然應允道:“陛下雖心思深沉,但老夫在這朝堂之上苦心經營多年,人脈盤根錯節,勢力亦是不容小覷。”
“三日後上朝,咱們安排人率先提出推舉我為相,先試探陛下的態度。”
“若是陛下當場駁迴,咱們便見機行事,暫且蟄伏。”
“若是陛下稍有猶豫,那便是有轉機。”
“這丞相之位,我勢在必得,定要重登相位,掌控這朝堂局勢。”
三日後的早朝,朱元璋高坐龍椅,神色平靜地處理著日常事務,舉手投足間盡顯帝王威嚴。
與此同時,李奧正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快速滑動,瘋狂地選購著大量女性用品,心裏還盤算著如何憑借這些東西成為婦女之友。
待諸事告一段落,吏部尚書越眾而出,恭恭敬敬行了個大禮,奏道:“陛下,胡相已然前往遼東,全力操辦那邊的事務。”
“如今朝堂政務繁雜,中書省更是千頭萬緒,若無丞相主持大局,恐諸多事務推進受阻。”
“臣思量幾日,韓國公李善長,乃我大明開國元勳,功勳卓著,且曾在丞相之位上曆練多年,深諳政務,實乃丞相之位的不二人選。”
“懇請陛下恩準,讓李善長再次出任丞相,統領中書省,主持朝堂大局。”
此言一出,殿內先是一陣短暫的寂靜。
一邁進家門,他便神色凝重,急忙吩咐下人將幕僚們速速召集起來。
不多時,眾人齊聚一堂,紛紛落座。
李善長也不耽擱,把朝堂上今日發生的大小事宜,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敘述了一遍。
言畢,他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沉聲道:“都說說,你們對此有什麽看法?”
“自從老夫迴到京師,陛下也就召見了我一迴,還是為了遼東的事。”
“可陛下卻和魏國公、誠意伯、宋濂走得很近,時不時就把他們召集過去商議事情,今日朝堂上的諸多事宜,陛下必定早就心中有數。”
一位年輕幕僚率先發言,“韓國公,魏國公成立軍校,選拔標準怕是極其嚴苛,入選的可都是萬裏挑一的人才。”
“等這批人學成,魏國公在軍中的威望怕是還要更上一層樓。陛下這般大力支持,背後的深意實在耐人尋味。”
李善長麵色一沉,“不管陛下到底打的什麽主意,咱們淮西子弟,那是必須得參與進去。”
“最好啊,能占到一半以上的名額,絕不能讓其他人搶了先機!”
另一位幕僚,接話道:“劉伯溫提出寶鈔改革和銀行成立,這簡直是要重塑大明的經濟秩序,背後肯定有陛下撐腰。”
“以後市麵上流通的不再隻是金銀銅錢,寶鈔要是推行開來,商賈們的交易方式都得變。”
“而且銀行一成立,存錢、取錢、貸款這些事兒,都有了新規矩,這對咱們家族在商業上的布局,影響可太大了。”
這時,一位年長些的幕僚捋了捋胡須,不緊不慢地說道:“宋濂主張女子能頂半邊天,還提議科舉改革,要是這兩件事真成了,往後朝堂可就不隻是男人的天下了。”
“那些有學識的女子一旦進入仕途,各方勢力都得重新洗牌,陛下怕是想用這招來打破現有的朝堂格局。”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討論得熱火朝天,麵紅耳赤。
每個人都各抒己見,試圖從這些朝堂新政中,探尋出對自己一方最有利的應對之策。
這時,角落裏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謀士輕咳一聲,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到他身上。
老謀士起身對著李善長恭敬一拜,緩緩道:“韓國公,依老朽愚見,陛下這一係列動作,顯然是意在推行變法啊。”
“軍事、經濟、民生科舉,各個方麵都在著手,這是要全方位革新大明,打造一個全新的局麵。”
李善長神色愈發凝重,微微點頭,深表認同:“你這話說得一針見血,直抵要害。”
“陛下這變法的心思,怕是早就有了,隻是一直隱忍未發。”
“如今這般動作,是想趁著咱們都還沒反應過來,把這些新政推行下去,造成既定事實。”
他迴想起朝堂上的情景,不禁感慨道:“難怪魏國公提及遼東之事時,說得那麽鄭重其事,原來陛下是放出主掌遼東之地這個誘餌,讓我們上鉤。”
“胡惟庸的離開,看似偶然,實則是陛下精心布局,以此來順利推進他的新政,這手段當真高明。”
“陛下心裏清楚得很,丞相乃是百官之首,在朝中威望極高,若全力反對變法,那所產生的阻力必定不容小覷。”
“於是,陛下拋出遼東這塊肥肉,引得胡相入局,從而離開朝堂中樞。”
“如此一來,百官便沒了主心骨,如同散沙一般。”
一位幕僚聽聞,頓時恍然大悟,一拍大腿,“如此一來,就算百官心中反對,怕也是無濟於事。”
“畢竟群龍無首,難以形成有效的抵抗,甚至還可能被陛下拿來當作殺雞儆猴的對象,以儆效尤。”
另一位幕僚滿臉憤然,“陛下這招太狠了,胡相的離開,朝堂上百官群龍無首。”
“陛下就能毫無顧忌地肆意推行他的新政,完全不用顧及百官們的感受和想法了。”
又一位謀士霍然站起身來,眼神中透著精明與果敢,“韓國公,依我之見,三日後上朝之時,不妨安排人手推舉您再次出任丞相,主掌中書省。”
“您作為開國元勳,在朝中威望無人能及。”
“隻要能重掌丞相之位,便能順理成章地參與到變法的核心決策之中。”
“屆時,進,咱們可全力助力陛下推行新政,以此展現咱們對陛下的耿耿忠心。”
“退,也能在這變法的浪潮中巧妙周旋,為您的家族以及淮西集團謀得最大的利益。”
“同時,還能對那些與陛下走得近的勢力形成製衡,不至於讓他們一家獨大。”
話音剛落,另一位謀士卻憂心忡忡地搖了搖頭,“話雖如此,可陛下既然鐵了心要變法,又怎會輕易讓韓國公重迴相位呢?”
“這其中的阻礙必定重重,怕是沒那麽容易實現。”
李善長聽聞此言,眉頭緊緊鎖在一起,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心裏清楚,丞相之位意味著滔天的權勢,但也伴隨著無盡的風險。
重新出山,必定會再次被卷入朝堂的權力漩渦中心,稍有不慎,便是萬劫不複。
可如今陛下變法的決心已定,若不能掌握核心權力,自己苦心經營的家族以及龐大的淮西集團,恐怕會在這場變革的浪潮中逐漸被邊緣化,失去往日的輝煌與權勢。
這是他無論如何都不願看到的局麵。
良久,李善長緩緩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決然,欣然應允道:“陛下雖心思深沉,但老夫在這朝堂之上苦心經營多年,人脈盤根錯節,勢力亦是不容小覷。”
“三日後上朝,咱們安排人率先提出推舉我為相,先試探陛下的態度。”
“若是陛下當場駁迴,咱們便見機行事,暫且蟄伏。”
“若是陛下稍有猶豫,那便是有轉機。”
“這丞相之位,我勢在必得,定要重登相位,掌控這朝堂局勢。”
三日後的早朝,朱元璋高坐龍椅,神色平靜地處理著日常事務,舉手投足間盡顯帝王威嚴。
與此同時,李奧正手指在手機屏幕上快速滑動,瘋狂地選購著大量女性用品,心裏還盤算著如何憑借這些東西成為婦女之友。
待諸事告一段落,吏部尚書越眾而出,恭恭敬敬行了個大禮,奏道:“陛下,胡相已然前往遼東,全力操辦那邊的事務。”
“如今朝堂政務繁雜,中書省更是千頭萬緒,若無丞相主持大局,恐諸多事務推進受阻。”
“臣思量幾日,韓國公李善長,乃我大明開國元勳,功勳卓著,且曾在丞相之位上曆練多年,深諳政務,實乃丞相之位的不二人選。”
“懇請陛下恩準,讓李善長再次出任丞相,統領中書省,主持朝堂大局。”
此言一出,殿內先是一陣短暫的寂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