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直接對話一
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作者:第八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林伯俊聽聞此言,頓時驚得瞪大了雙眼,臉色瞬間變得煞白如紙,嘴唇也不由自主地顫抖起來。
連說話都變得結結巴巴:“總督大人,這……這?這是真的嗎?若果真是如此,我們是不是……是不是應該即刻撤離此處?”。
他一邊說著,一邊緊張地望向帳外,仿佛那千餘騎兵已經如潮水般洶湧而來,將他們重重包圍。
朱燮元強撐著疲憊不堪的身軀,雙眸中仍透著堅毅,高聲下令:“傳令下去,大營即刻全麵戒備!”。
“速派斥候四散於四周,但凡有絲毫風吹草動,即刻迴營稟報,不得有誤!”。
那百戶軍官聞言,神色一凜,大聲應諾,如一陣疾風般匆匆奔出營帳。
待其身影消失在視線之中,朱燮元長舒一口氣,緩緩閉上雙眼,片刻後再度睜眼,已然恢複了往日的冷靜。
他沉聲道:“他們未曾越過邊界,想必是尚無意公然與朝廷為敵,且先按兵不動,觀望一陣再說”。
林伯俊亦從緊張的情緒中稍稍緩和過來,點頭應道:“大人所言極是。然屬下以為,此刻形勢不明,我等還是先行迴成都府為妥”說。
罷,他微微頓了頓,壓低聲音道:“大人,屬下願率親兵護送您先行返迴,以防不測”。
朱燮元微微擺手,神色鎮定:“無需驚慌逃竄,我等便在此靜候,且看保寧府那幫人究竟有何企圖!”。
與此同時,秦思源率領騎兵風馳電掣般直抵邊界,沿途如獵鷹撲兔般擒獲了十幾名官軍斥候。
他們在邊界線上戛然而止,與三裏之外的官軍大營遙遙對峙,卻並未跨越雷池一步。
隨即便在原地紮下營寨,而後分出三支各百人的騎兵小隊,如鬼魅般在周邊遊蕩,所過之處,官軍無不膽寒,其威猶如雷霆萬鈞,震懾四方。
夜幕如墨,悄然籠罩大地,鄭強率兩千保寧衛及時趕來,入駐營地。
營帳之內,秦思源、林雲與鄭強圍坐於一熾熱烤架旁,架上兩隻肥碩野雞正滋滋冒油,金黃透亮的油珠如細密的汗珠般不斷從雞身滾落,香氣四溢,彌漫整個營帳。
鄭強手藝嫻熟,待野雞烤至恰到好處,他利落地將雞肉切成薄片,一一裝盤,畢恭畢敬地呈於秦思源麵前:“大人,請用”。
秦思源嘴角上揚,露出一抹笑意,伸手取過一塊放入口中,輕輕咀嚼幾下,不禁連連讚歎:“很好!你這手藝,可以來做我的專屬大廚了”。
鄭強一聽,竟當了真,霍然起身,大聲道:“屬下甘願效命,隨時可為大人烹飪佳肴!”。
秦思源見狀,不禁啞然失笑,抬手示意其坐下:“方才不過戲言,你之才,若僅為廚師,未免太過屈才”。
林雲在一旁瞧著,亦是忍俊不禁,適時插話道:“大人,您看鄧玘等人何時放歸為宜?”。
秦思源收斂笑容,問道:“與他們都談妥了?”。
林雲連忙答道:“皆已談妥,隻是他們迴去之後是否會信守承諾,屬下實難擔保”。
秦思源默默夾起一塊雞肉放入口中,細嚼慢咽後緩緩道:“隻要我等日益強盛,他們自會守約”。
“如此,你即刻去將他們釋放,嗯,給其親兵各留十人,好歹顧全些顏麵”。
林雲聞令,即刻起身:“屬下遵命,這便去辦。大人可有其他吩咐?”
秦思源略一思忖,道:“且慢,我需寫一封信交予朱燮元,讓他們帶迴去”。
“否則,為了麵子,那老狐狸恐不會前來會麵”。
言罷,他起身走向桌案,鄭強亦趕忙起身,為其研墨。
秦思源對古文雖不精通,卻也能勉強行文,當下便以白話寫就一封邀請信,此信一出,朱燮元定會前來。
畢竟,官軍數萬之眾覆沒於此,若他不來與自己談和,四川必將陷入大亂。
屆時,莫說自己不去攻打成都府,四川各地亦會叛亂四起,那些心懷野心之輩定會趁機興風作浪,奢安叛匪亦不會錯失此天賜良機。
不多時,信成。
秦思源輕輕吹了吹墨跡,將信裝入信封,遞於林雲:“交給鄧玘,讓他轉呈朱燮元,告知他我在此靜候三日,逾期不候”。
林雲雙手恭敬接過,大步流星離去。待他身影遠去,鄭強滿臉疑惑,問道:“大人,如今我等兵強馬壯,何必理會那朱燮元?”。
秦思源但笑不語,片刻後道:“戰爭雖勝,但是反旗不可輕易豎起,舉兵反叛,乃逼不得已之策”。
“當下,我等需時間沉澱,打造精良武器,穩固統治根基,方能行穩致遠”。
鄭強撓了撓頭,略顯尷尬:“屬下愚鈍,不懂此中深意,大人但有吩咐,屬下遵命便是”。
秦思源擺了擺手,道:“話不可如此。若你僅欲為衝鋒陷陣之將,自可不必通曉”。
“然若想成為軍方巨擘,此中道理不可不知,簡言之,可不為,但需明了”。
鄭強麵露難色:“大人,大明向來文貴武賤,不知日後我等將行何策?”。
秦思源瞥他一眼,心中明白此問並非出自他本意,定是雷虎等人暗中授意,拐彎抹角探聽消息。
思及此處,他不由得失笑,卻也並不在意。
眾人齊聚,各有所圖,此乃常理。秦思源思索片刻,道:“此事,我會擇日與諸位詳談,屆時諸位盡可暢所欲言”。
鄭強馬上站起來行禮,呐呐的說道,“大人,此事....此事”。
秦思源擺擺手,“不用說了,你們的想法我很清楚,有想法是對的,沒有想法才不正常”。
鄭強“噗通”一聲跪了下去,“大人,不是我等有別的想法,實在是對朝廷重文輕武的策略非常不滿”。
“大人有所不知,我等是去參加過對韃子的戰爭的,但是那些戰死的兄弟,連燒埋銀子都沒有得到”。
“後來我們托人去問過,才知道是被那些文官貪墨了,最後還是秦夫人看在指揮使的麵子上,給我們路費迴來了”。
連說話都變得結結巴巴:“總督大人,這……這?這是真的嗎?若果真是如此,我們是不是……是不是應該即刻撤離此處?”。
他一邊說著,一邊緊張地望向帳外,仿佛那千餘騎兵已經如潮水般洶湧而來,將他們重重包圍。
朱燮元強撐著疲憊不堪的身軀,雙眸中仍透著堅毅,高聲下令:“傳令下去,大營即刻全麵戒備!”。
“速派斥候四散於四周,但凡有絲毫風吹草動,即刻迴營稟報,不得有誤!”。
那百戶軍官聞言,神色一凜,大聲應諾,如一陣疾風般匆匆奔出營帳。
待其身影消失在視線之中,朱燮元長舒一口氣,緩緩閉上雙眼,片刻後再度睜眼,已然恢複了往日的冷靜。
他沉聲道:“他們未曾越過邊界,想必是尚無意公然與朝廷為敵,且先按兵不動,觀望一陣再說”。
林伯俊亦從緊張的情緒中稍稍緩和過來,點頭應道:“大人所言極是。然屬下以為,此刻形勢不明,我等還是先行迴成都府為妥”說。
罷,他微微頓了頓,壓低聲音道:“大人,屬下願率親兵護送您先行返迴,以防不測”。
朱燮元微微擺手,神色鎮定:“無需驚慌逃竄,我等便在此靜候,且看保寧府那幫人究竟有何企圖!”。
與此同時,秦思源率領騎兵風馳電掣般直抵邊界,沿途如獵鷹撲兔般擒獲了十幾名官軍斥候。
他們在邊界線上戛然而止,與三裏之外的官軍大營遙遙對峙,卻並未跨越雷池一步。
隨即便在原地紮下營寨,而後分出三支各百人的騎兵小隊,如鬼魅般在周邊遊蕩,所過之處,官軍無不膽寒,其威猶如雷霆萬鈞,震懾四方。
夜幕如墨,悄然籠罩大地,鄭強率兩千保寧衛及時趕來,入駐營地。
營帳之內,秦思源、林雲與鄭強圍坐於一熾熱烤架旁,架上兩隻肥碩野雞正滋滋冒油,金黃透亮的油珠如細密的汗珠般不斷從雞身滾落,香氣四溢,彌漫整個營帳。
鄭強手藝嫻熟,待野雞烤至恰到好處,他利落地將雞肉切成薄片,一一裝盤,畢恭畢敬地呈於秦思源麵前:“大人,請用”。
秦思源嘴角上揚,露出一抹笑意,伸手取過一塊放入口中,輕輕咀嚼幾下,不禁連連讚歎:“很好!你這手藝,可以來做我的專屬大廚了”。
鄭強一聽,竟當了真,霍然起身,大聲道:“屬下甘願效命,隨時可為大人烹飪佳肴!”。
秦思源見狀,不禁啞然失笑,抬手示意其坐下:“方才不過戲言,你之才,若僅為廚師,未免太過屈才”。
林雲在一旁瞧著,亦是忍俊不禁,適時插話道:“大人,您看鄧玘等人何時放歸為宜?”。
秦思源收斂笑容,問道:“與他們都談妥了?”。
林雲連忙答道:“皆已談妥,隻是他們迴去之後是否會信守承諾,屬下實難擔保”。
秦思源默默夾起一塊雞肉放入口中,細嚼慢咽後緩緩道:“隻要我等日益強盛,他們自會守約”。
“如此,你即刻去將他們釋放,嗯,給其親兵各留十人,好歹顧全些顏麵”。
林雲聞令,即刻起身:“屬下遵命,這便去辦。大人可有其他吩咐?”
秦思源略一思忖,道:“且慢,我需寫一封信交予朱燮元,讓他們帶迴去”。
“否則,為了麵子,那老狐狸恐不會前來會麵”。
言罷,他起身走向桌案,鄭強亦趕忙起身,為其研墨。
秦思源對古文雖不精通,卻也能勉強行文,當下便以白話寫就一封邀請信,此信一出,朱燮元定會前來。
畢竟,官軍數萬之眾覆沒於此,若他不來與自己談和,四川必將陷入大亂。
屆時,莫說自己不去攻打成都府,四川各地亦會叛亂四起,那些心懷野心之輩定會趁機興風作浪,奢安叛匪亦不會錯失此天賜良機。
不多時,信成。
秦思源輕輕吹了吹墨跡,將信裝入信封,遞於林雲:“交給鄧玘,讓他轉呈朱燮元,告知他我在此靜候三日,逾期不候”。
林雲雙手恭敬接過,大步流星離去。待他身影遠去,鄭強滿臉疑惑,問道:“大人,如今我等兵強馬壯,何必理會那朱燮元?”。
秦思源但笑不語,片刻後道:“戰爭雖勝,但是反旗不可輕易豎起,舉兵反叛,乃逼不得已之策”。
“當下,我等需時間沉澱,打造精良武器,穩固統治根基,方能行穩致遠”。
鄭強撓了撓頭,略顯尷尬:“屬下愚鈍,不懂此中深意,大人但有吩咐,屬下遵命便是”。
秦思源擺了擺手,道:“話不可如此。若你僅欲為衝鋒陷陣之將,自可不必通曉”。
“然若想成為軍方巨擘,此中道理不可不知,簡言之,可不為,但需明了”。
鄭強麵露難色:“大人,大明向來文貴武賤,不知日後我等將行何策?”。
秦思源瞥他一眼,心中明白此問並非出自他本意,定是雷虎等人暗中授意,拐彎抹角探聽消息。
思及此處,他不由得失笑,卻也並不在意。
眾人齊聚,各有所圖,此乃常理。秦思源思索片刻,道:“此事,我會擇日與諸位詳談,屆時諸位盡可暢所欲言”。
鄭強馬上站起來行禮,呐呐的說道,“大人,此事....此事”。
秦思源擺擺手,“不用說了,你們的想法我很清楚,有想法是對的,沒有想法才不正常”。
鄭強“噗通”一聲跪了下去,“大人,不是我等有別的想法,實在是對朝廷重文輕武的策略非常不滿”。
“大人有所不知,我等是去參加過對韃子的戰爭的,但是那些戰死的兄弟,連燒埋銀子都沒有得到”。
“後來我們托人去問過,才知道是被那些文官貪墨了,最後還是秦夫人看在指揮使的麵子上,給我們路費迴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