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不光吐髒了一馬車,還吐髒了三個人的衣服。狀元郎果然什麽事情都能獨領風騷呀!”肖勁的嘲笑聲,驚動了院中兄妹。


    雪鬆道“你怎麽來了。”


    肖勁道“我為什麽不能來。”轉而對雪梅道“這位姑娘就是咱們狀元郎的妹妹了,某不請自來,驚擾了姑娘,恕罪則個。”


    雪梅不認識他,不知道如何稱唿才好,雪鬆忙介紹道“這是二皇子。”


    雪梅福了一福“二皇子萬福,我去給你們倒茶。”


    雪鬆道“二皇子殿下,私闖內宅真是無理,你這樣大喇喇的就來了,會影響我妹妹的清譽的。”


    肖勁道“好心沒好報,我這不是擔心你嗎?你可以去打聽打聽,我之前可是誰家內宅都沒有進去過。你昨天一杯倒了,可輕鬆了,剩下的麻飯都是我背的,我被我母妃罰跪整整一夜。”


    雪鬆道“我不信,罰跪了整整一夜你還能這麽精神。”


    肖勁道“沒有一一夜,也有一個時辰呀,都是為了你呀!”


    雪鬆笑道“謝謝二皇子殿下,昨天你當著那麽多人頂撞陛下,真是威武,還有你昨天給我喝的什麽呀,怎麽小小一杯我就醉的人事不知呀。”


    肖勁道“沒有什麽了,就是勁兒大的禦酒了。我今天來找你,是怕夜長夢多,與其你被父皇收了當孌童,不如我們兩個今天離家出走如何?”


    雪鬆震驚道“離家出走,你這麽不靠譜,我們走的了嗎?”


    肖勁大喇喇道“先走試試嗎?大不了被抓迴來唄,反正現在也沒有什麽事情,就當出城去散散心也好,難道你還沒有受夠那虛情假意的宴會,那些肉麻到令人作嘔的拍馬,呃!想想就叫人惡心。”


    雪鬆道“好吧,我就陪著你去城外散散心,現在春光明媚,草長鶯飛的,正適合出城踏青,隻是我先要告訴母親一聲。”


    肖勁道“我出門去等你,你快點別磨蹭。”


    陪二皇子去踏青,王夫人和崔尚書自然不敢不同意,雪鬆出了門隻見肖勁已經等的不耐煩了,二人也不多話,翻身上馬,打馬揚鞭朝著城門奔去了。


    他們二人揚起的灰塵還沒有落盡,就有楊府下人請雪梅小姐去楊府一敘。昨兒皇帝欽點雪鬆為狀元,並且賜字玉郎事情已經在皇親國戚高門大戶間傳開了,登門祝賀的人很多,崔尚書迎來送往很是忙碌,這可道好,他們小輩的人一個兩個的出門遊玩。沒天理呀沒天理呀。


    雪梅到了楊府,楊夫人先恭喜賀喜了一番,楊夫人口才了得,會說話,不光讚美了狀元郎,順便把狀元郎的妹妹也讚美了一番。


    雪梅都聽的臉紅到耳朵根兒,楊蕙聽雪梅說起,雪鬆和二皇子出城踏青去了,也慫恿王夫人說“娘親呀,今天天氣好,我們也去出城踏青好不好呀!好不好呀!”


    楊夫人被她鬧煩了,說到“你去鬧你爹去。”


    楊蕙去求楊少師,出乎雪梅預料楊少師居然同意了。楊夫人推說身體不好,不願意出門,楊少師隻能帶著楊蕙和雪梅兩個女孩兒出門。


    踏青是一種傳統的春季活動,?人們在這個時節結伴到郊外遊覽賞花,?這一習俗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在大順尤其盛行?。?踏青活動不光有達官貴人,更多是普通百姓。在順朝?父親在家庭中的角色非常重要,?他們不僅在教育子女方麵發揮著關鍵作用,?還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遊春人群中多是父親帶著孩子們?同遊,?父親帶著女兒去踏青,?不僅是一種身體力行的教育方式,?也是一種加深父女感情的方式。


    到了大自然中,看到那麽多美麗的花朵,人們就不希望空著手迴家,所以采花是一種很自然的舉動,踏青賞花時,摘花摘草帶迴到家裏。這個現象在《詩經》裏就有表現。“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楊蕙和雪梅采了很多的花,又將鮮花用銅絲串成花串,銅絲一頭插在花籃裏,另外一端垂在半空中,從花籃中垂出來,整個花籃中有若幹這樣的花絡子。


    楊蕙說:“等我們把花籃帶迴家去吊在半空中,微風吹過,這些花絡子便會搖曳晃蕩,十分動人。”


    雪梅說:“在鄂州的時候,有一個媽媽手特別的巧,她編花籃的時候特意在籃體上留出縫隙,放上一隻瓦缸,缸中用清水養小金魚,做成了一個魚缸花籃。晚上的時候花籃當中放一隻的小油缸,和著外邊的點點繁星,它就變成了一隻燈花籃。”


    楊蕙聽的開心說:“要不我們迴家也試試呀。”


    雪梅說“可以呀!”明媚陽光,美麗的鮮花,心靈手巧的女兒,楊少師早就忘記了,原來生命還可以這麽美好。


    同一時間點,肖勁和雪鬆坐在路邊的茶棚子裏,聽說書人講典故呢。


    隻見那驚堂木一響,各位兄弟姐妹,今個兒借貴方一塊寶地,和大家說道說道,有錢人就捧個錢場,沒錢人也不要走,你就捧個人場。在這兒我謝謝大家,祝大家虎年萬事如意,生個小子像老虎,虎虎生威,生個女兒像大蔥,漂亮白淨。小夥子越長越精神,丈母娘見了樂開了嘴,大姑娘長的越來越漂亮,公公婆婆樂得跑斷了腿。


    話說西漢名相丙吉,有一次呢,他帶著幾個隨從,坐著馬車,外出辦事。有一群人在互相鬥毆。那些鬥毆的人聽到丞相來了,嚇得一哄而散。丙吉似乎對鬥毆的事件漠不關心,他揮揮手,叫車夫繼續趕路,別理會鬥毆的事。於是,車夫繼續趕車前行。馬車剛出城不久,丙吉看到一個農民正趕著一頭牛往前走,那牛步履蹣跚,一麵走,一麵不停地喘氣。


    他馬上讓車夫把馬車停下來,對一個騎馬的隨從說:“你去問向那個農民,他趕著牛已經走了多少裏路了,為什麽會不停地喘氣?”


    坐在丙吉身旁的一個官吏對丙吉的舉動很不理解,問:“大人,古時候孔子遇到馬廄失火,他隻問傷人了沒有,不想馬是否受到損失。大人剛才對鬥毆的人視若不見,現在看到一頭牛吐舌嘴息,卻特意停車詢問,不是有點重畜輕人嗎?”


    丙吉聽了,迴答說:“你錯了!丞相是國家的高級官員,他應當關心的是國家大事,對小事就沒有必要件件都親自過問。剛才街上百姓鬥毆,那應該由長安令、京兆尹去處理。而問牛的事情就不同了,現在還是春天,照理天氣還不應該太熱。如果那牛是因為天太熱而喘息,那麽今年的天氣恐怕不太正常,農事就會受到影響。事關國計民生,所以我很擔心,才停車詢問。”


    屬吏聽了,十分佩服。這時,那個隨從已經問明情況迴來稟報說:“大人,那牛主人說那是頭病牛,而且已經走了好幾十裏路,所以累得直喘氣。” 丙吉聽了,這才放心地讓車夫繼續前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間情多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想成真2001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想成真2001並收藏人間情多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