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老爺子自封“十全老人”,靠著所謂的“十全武功”沾沾自喜。但這其中的大小金川之戰,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堪稱乾隆的“噩夢”。原本想著大獲全勝,光宗耀祖,結果卻損失慘重,這背後到底藏著哪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呢?


    一、地形“坑人”:大山深處的“迷魂陣”


    大小金川那地方,簡直就是大自然設下的“超級陷阱”。四周群山環繞,地勢險要,山峰高聳入雲,山穀深不見底。當地的土司們利用這獨特的地形,修建了密密麻麻的碉堡,就像一個個“刺蝟”,讓清軍無從下手。


    這些碉堡可不是一般的建築,它們用堅硬的石頭砌成,牆體厚實,能抵禦炮火的攻擊。而且,碉堡之間相互唿應,形成了一個嚴密的防禦體係。清軍一旦進入山穀,就像走進了迷魂陣,四麵八方都可能射出冷箭。乾隆派去的士兵們,在這複雜的地形裏暈頭轉向,還沒見到敵人的影子,就已經被折騰得疲憊不堪。


    二、對手“難纏”:頑強抵抗的“小霸王”


    大小金川的土司們,雖然地盤不大,但一個個都是“硬茬子”。他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騎射功夫了得,對這片土地了如指掌。麵對清軍的進攻,他們毫不畏懼,憑借著熟悉的地形和頑強的鬥誌,進行了激烈的抵抗。


    這些土司們還很有謀略,他們不會和清軍正麵硬剛,而是采用遊擊戰術。一會兒躲在碉堡裏放冷槍,一會兒又從山穀裏衝出來打清軍一個措手不及。清軍每次進攻,都要付出慘重的代價,而且還很難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乾隆原本以為,憑借著清朝的強大兵力,拿下大小金川那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沒想到卻遇到了這麽難纏的對手。


    三、後勤“拖後腿”:千裏運糧的“大難題”


    打仗,拚的不僅是兵力和武器,後勤保障也至關重要。而大小金川之戰,清軍的後勤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大小金川地處偏遠,交通十分不便,清軍的糧草和武器要從千裏之外運過來,這一路上困難重重。


    運糧的隊伍要翻山越嶺,還要穿越茂密的森林,經常遭到當地土司的襲擊。而且,運輸效率極低,大量的糧草在運輸過程中被損耗。士兵們經常吃不飽飯,武器彈藥也供應不足,這嚴重影響了清軍的戰鬥力。乾隆為了解決後勤問題,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四、將領“不給力”:指揮混亂的“豬隊友”


    除了地形、對手和後勤問題,清軍的將領們也很“不給力”。前期的將領們,要麽指揮不力,要麽相互之間矛盾重重,導致清軍的作戰計劃屢屢受挫。他們在戰場上猶豫不決,錯失了很多戰機。


    後來,乾隆派了名將阿桂前去指揮,但前期的損失已經太大,想要挽迴局麵談何容易。阿桂雖然有能力,但也隻能在有限的條件下盡量減少損失。整個大小金川之戰,清軍的指揮混亂不堪,就像一盤散沙,根本無法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


    大小金川之戰,乾隆本想靠著這場勝利為自己的“十全武功”添彩,結果卻成了一場損失慘重的“賠本買賣”。這場戰役,讓我們看到了戰爭的複雜性和乾隆時期軍事體係的一些弊端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全知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機校24新2李登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機校24新2李登勝並收藏曆史全知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