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那亂糟糟的晚期,有一對母子成功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那就是慈禧和同治皇帝。原本這母子倆,一個是太後,一個是皇帝,理應攜手共創大清朝的“美好未來”,可現實卻是,兩人因為權力問題,鬧得幾乎要決裂,這背後的故事,簡直比八點檔的家庭倫理劇還精彩。


    同治皇帝載淳,雖說年紀輕輕就登上了皇位,可這皇帝當得,實在是憋屈。為啥呢?因為他那強勢的老媽慈禧,死死攥著權力不放,壓根就沒打算把大權真正交給他。慈禧從辛酉政變之後,就嚐到了權力的甜頭,這一嚐可就上癮了,權力就像她的“命根子”,誰也別想拿走。


    咱們先從同治皇帝大婚這件事說起。按道理,皇帝大婚之後,就意味著成年了,是時候親政,大展宏圖了。慈禧呢,心裏也清楚這事兒,可就是一百個不情願。為了給同治選皇後,慈禧和同治就較上了勁。同治有自己喜歡的阿魯特氏,覺得這姑娘端莊大方,溫柔賢淑,簡直就是理想的皇後人選。可慈禧呢,卻看中了富察氏,覺得這姑娘乖巧聽話,容易掌控。


    母子倆為了這事,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就像兩個孩子搶玩具一樣。同治心裏那叫一個鬱悶,心說:“我好歹是個皇帝,選個老婆都不能自己做主?”可慈禧才不管那麽多,她覺得兒子就是太年輕,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最後,同治還是拗不過老媽,隻能委屈地讓阿魯特氏做了皇後。這事兒,就像是一根刺,紮在了同治心裏,母子之間的關係也開始出現了裂痕。


    同治大婚之後,慈禧終於不情不願地宣布歸政了。但她真的就這麽甘心放手嗎?當然不是!她表麵上退居幕後,實際上卻在背後偷偷操控著一切。朝廷裏的大臣們,也都習慣了聽慈禧的命令,對同治這個皇帝,反倒沒那麽上心。同治每次上朝,看著下麵大臣們心不在焉的樣子,心裏別提多窩火了。他想推行一些自己的想法,可總是處處碰壁,因為背後總有慈禧的影子在幹擾。


    有一次,同治心血來潮,想要修繕圓明園,讓自己和太後們能有個舒適的地方居住。這本是個不錯的主意,可慈禧卻覺得同治這是在浪費錢財,故意和自己作對。她二話不說,就把同治的提議給否決了,還把同治狠狠地訓斥了一頓。同治氣得臉都紅了,心說:“我都已經親政了,做點自己想做的事都不行嗎?”從那以後,同治對慈禧的不滿達到了頂點,母子倆幾乎到了見麵都不說話的地步。


    同治皇帝呢,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既然老媽不給自己權力,那他就找點別的樂子。他開始偷偷溜出皇宮,跑到外麵的花街柳巷去尋歡作樂。這可把慈禧氣壞了,她覺得同治這是在丟皇家的臉,讓自己成為天下人的笑柄。於是,她又開始對同治的私生活進行幹涉,派人盯著同治,不讓他出去玩。同治被管得死死的,心裏的壓抑和憤怒無處發泄,身體也越來越差。


    其實,慈禧不願還政給同治,說白了就是權力欲在作祟。在她眼裏,權力比什麽都重要,就算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也不能威脅到她的地位。她習慣了高高在上、掌控一切的感覺,一旦失去權力,就像魚兒離開了水,渾身不自在。而且,她對同治的能力也不太信任,覺得這個兒子太年輕,太衝動,怕他把大清朝的江山給搞砸了。


    就這樣,在權力的紛爭中,慈禧和同治這對母子,從最初的親密無間,到後來的形同陌路,幾乎到了決裂的地步。這也為同治皇帝短暫而悲慘的一生埋下了伏筆,同時也讓大清朝在風雨飄搖中,失去了一次可能的變革機會。不得不說,權力這東西,真的是能讓人迷失自我,哪怕是最親近的母子,也逃不過它的“魔掌”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曆史全知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農機校24新2李登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農機校24新2李登勝並收藏曆史全知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