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朝廷來人
召喚係統:從土匪開始稱霸天下 作者:傾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接下來幾日,李天一難得清閑,心中記掛著軍營與釀酒之事,便時常往返其間。
於軍營之中,他與剩餘的數千將士同甘共苦,或切磋武藝,或促膝長談,一心要與他們結下深厚情誼。
而釀酒之處,那彌漫的酒香似有若無,他每次前去,都要仔細查看進度。
大夏的冬天,寒冷總是來得格外迅猛。
自第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整個嘉陵關便被一片銀白所籠罩,天地間仿佛隻剩下這無邊無際的冰雪世界。
這日,李天一正在軍營中全神貫注地演習武藝,手中長槍舞得虎虎生風,寒芒閃爍間,隻見雪花被槍風激蕩,四處飛濺。
突然,典韋那洪亮的聲音穿透了凜冽的寒風,遠遠傳來:
“主公,鎮北王有請您速去一趟,朝廷來人了!”
李天一聞言,手中長槍猛地一收,動作戛然而止,眼神中閃過一絲警覺。
朝廷此時來人,八成便是來封賞軍功了。
當下,他也不敢有絲毫耽擱,將長刀交予一旁的士兵,整理了一下衣甲,便大步流星地朝著鎮北王所在之處走去。
一路上,李天一心中思緒萬千,腳下的積雪被踩得咯吱作響。
當他踏入鎮北王營帳時,見一宦官模樣之人在最中央,身後兩名隨從捧著錦盒。
鎮北王麵色冷峻,見李天一來,微微點頭示意。
宦官見人來齊,尖著嗓子宣讀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鎮北王楊林,久鎮北疆,深諳兵略,於此次邊關之役,指揮若定,率諸軍大破敵軍,揚我大夏國威,戰功赫赫,實乃國之柱石。
特封其為一字並肩王,位極人臣之榮,賞黃金萬兩以彰其富,良田千頃以酬其勞,宅邸一座以顯其尊。
且念鎮北王征戰多年,身心俱疲,此戰過後,便迴京城宅邸中好生休憩,安享尊榮。”
旨意宣讀完畢,鎮北王麾下的一眾將領頓時眉頭緊皺,彼此麵麵相覷。
這所謂的迴京休養,眾人心中都明白,分明就是朝廷欲要剝奪鎮北王兵權的手段。
性格衝動的伍天錫剛要脫口而出些什麽,卻被伍雲召眼疾手快地一把拉住。伍天錫扭頭看向伍雲召,隻見伍雲召輕輕地搖了搖頭,眼神中示意他切莫衝動,暫且忍耐。
早早得知這個消息的楊林倒是顯得極為淡然,他同樣不動聲色地給一眾下屬使了個眼色,眾人見狀,頓時噤若寒蟬,安靜了下來。
李天一則在一旁暗暗觀察,他發現曹操對於這個消息竟是波瀾不驚,心中便猜測楊林恐怕早已提前在暗中將這個消息透露給了他。
宦官對於眾人的這些微妙動向仿若渾然不覺,隻是自顧自地繼續宣讀:
“嘉陵關守將曹操,堅守關隘,調度有方,使敵軍不得越雷池一步,為戰役之根基,封鎮關伯,賞銀五千兩,駿馬百匹,以助其巡守之需。
李天一,雖初露鋒芒,然於邊關之戰,其勇可嘉,無畏強敵,護我大夏疆土不失,衝鋒陷陣,殺敵無數,威名遠揚,特封為忠勇伯兼巨石城城主,賜黃金千兩,望其以財富資強軍之事,錦緞百匹,以表榮寵,宅院一座,安其家室。”
李天一聽到自己的封賞,表麵上依舊恭敬地謝恩,然而餘光卻時刻留意著眾人的神情變化。
宦官又接連宣讀了韓擒虎等人的封賞,隨後,將奏折畢恭畢敬地交於楊林,同時滿臉堆笑地說道:
“恭喜王爺以及諸位將軍了。”
楊林麵無表情地接過奏折,冷冷地說道:
“多謝公公前來傳旨,公公一路奔波,想必也累了,且先去休息吧。”
宦官心領神會,趕忙告退。待宦官離去,營帳內的氣氛瞬間如暴風雨來臨前一般凝重起來。
楊林緩緩掃視眾人,打破沉默道:
“諸位,朝廷此舉雖在意料之中,然我等戍邊多年,對這大夏的忠心可昭日月。如今局勢變幻,我迴朝之後,這邊關諸事還需諸位齊心協力,諸位有什麽想法,大可以直說。”
曹操上前一步,抱拳道:
“王爺,如今這局麵,王爺迴京乃大勢所趨,然我等不可自亂陣腳。王爺在京中亦可為我等邊關將士周旋,我等則繼續加固城防,訓練士卒。”
李天一沉思片刻後開口:
“王爺,朝廷既已有安排,我等自當遵從。隻是末將擔心,王爺離此,蠻族若探得消息,恐會生變數,還望王爺示下應對之策。”
楊林微微點頭:
“我迴朝後,你等在各自崗位,當加強戒備與訓練。韓擒虎替我負責北境三洲大局,若有異常,可與曹操商議,及時傳信與我。
伍雲召,伍天錫,你二人率三千人馬,隨我迴京。我在京中自會留意蠻族動向,若有風吹草動,定會提前知會諸位。
況且,我雖離邊,亦不會坐視不理,定會尋機為邊疆爭取更多支持。”
韓擒虎撫著胡須,緩緩道:
“王爺,我等武將在外,若無王爺在朝中支持,怕是諸多掣肘。王爺此去,定要小心應對京中各方勢力。我等在邊疆,也會盡快整軍練武,囤積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伍天錫忍不住道:“王爺,朝廷如此對待王爺,實乃不公。您戰功卓著,卻遭此猜忌,我等心中憤懣難平。”
楊林抬手製止:
“休得胡言。我等為臣子,當以大局為重,莫要因一時意氣誤了大事。我迴京城後,定會時刻關注北疆局勢,一旦有機會,便會爭取重迴北疆,與大家再並肩作戰。
眼下,大家先按計劃行事,各自做好分內之事,切不可因朝廷旨意而心生嫌隙,中了他人離間之計。”
楊林接著道:
“諸位,我等皆為大夏臣子,守土有責。如今雖麵臨朝廷的安排變動,但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定能度過難關。
各自迴去後,仔細籌備,三日後,伍雲召、伍天錫隨我出發。”
眾人齊聲應諾,各自帶著凝重的神情離去,隻待後續風雲變幻,再謀應對之策。
於軍營之中,他與剩餘的數千將士同甘共苦,或切磋武藝,或促膝長談,一心要與他們結下深厚情誼。
而釀酒之處,那彌漫的酒香似有若無,他每次前去,都要仔細查看進度。
大夏的冬天,寒冷總是來得格外迅猛。
自第一場大雪紛紛揚揚地飄落,整個嘉陵關便被一片銀白所籠罩,天地間仿佛隻剩下這無邊無際的冰雪世界。
這日,李天一正在軍營中全神貫注地演習武藝,手中長槍舞得虎虎生風,寒芒閃爍間,隻見雪花被槍風激蕩,四處飛濺。
突然,典韋那洪亮的聲音穿透了凜冽的寒風,遠遠傳來:
“主公,鎮北王有請您速去一趟,朝廷來人了!”
李天一聞言,手中長槍猛地一收,動作戛然而止,眼神中閃過一絲警覺。
朝廷此時來人,八成便是來封賞軍功了。
當下,他也不敢有絲毫耽擱,將長刀交予一旁的士兵,整理了一下衣甲,便大步流星地朝著鎮北王所在之處走去。
一路上,李天一心中思緒萬千,腳下的積雪被踩得咯吱作響。
當他踏入鎮北王營帳時,見一宦官模樣之人在最中央,身後兩名隨從捧著錦盒。
鎮北王麵色冷峻,見李天一來,微微點頭示意。
宦官見人來齊,尖著嗓子宣讀旨意: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鎮北王楊林,久鎮北疆,深諳兵略,於此次邊關之役,指揮若定,率諸軍大破敵軍,揚我大夏國威,戰功赫赫,實乃國之柱石。
特封其為一字並肩王,位極人臣之榮,賞黃金萬兩以彰其富,良田千頃以酬其勞,宅邸一座以顯其尊。
且念鎮北王征戰多年,身心俱疲,此戰過後,便迴京城宅邸中好生休憩,安享尊榮。”
旨意宣讀完畢,鎮北王麾下的一眾將領頓時眉頭緊皺,彼此麵麵相覷。
這所謂的迴京休養,眾人心中都明白,分明就是朝廷欲要剝奪鎮北王兵權的手段。
性格衝動的伍天錫剛要脫口而出些什麽,卻被伍雲召眼疾手快地一把拉住。伍天錫扭頭看向伍雲召,隻見伍雲召輕輕地搖了搖頭,眼神中示意他切莫衝動,暫且忍耐。
早早得知這個消息的楊林倒是顯得極為淡然,他同樣不動聲色地給一眾下屬使了個眼色,眾人見狀,頓時噤若寒蟬,安靜了下來。
李天一則在一旁暗暗觀察,他發現曹操對於這個消息竟是波瀾不驚,心中便猜測楊林恐怕早已提前在暗中將這個消息透露給了他。
宦官對於眾人的這些微妙動向仿若渾然不覺,隻是自顧自地繼續宣讀:
“嘉陵關守將曹操,堅守關隘,調度有方,使敵軍不得越雷池一步,為戰役之根基,封鎮關伯,賞銀五千兩,駿馬百匹,以助其巡守之需。
李天一,雖初露鋒芒,然於邊關之戰,其勇可嘉,無畏強敵,護我大夏疆土不失,衝鋒陷陣,殺敵無數,威名遠揚,特封為忠勇伯兼巨石城城主,賜黃金千兩,望其以財富資強軍之事,錦緞百匹,以表榮寵,宅院一座,安其家室。”
李天一聽到自己的封賞,表麵上依舊恭敬地謝恩,然而餘光卻時刻留意著眾人的神情變化。
宦官又接連宣讀了韓擒虎等人的封賞,隨後,將奏折畢恭畢敬地交於楊林,同時滿臉堆笑地說道:
“恭喜王爺以及諸位將軍了。”
楊林麵無表情地接過奏折,冷冷地說道:
“多謝公公前來傳旨,公公一路奔波,想必也累了,且先去休息吧。”
宦官心領神會,趕忙告退。待宦官離去,營帳內的氣氛瞬間如暴風雨來臨前一般凝重起來。
楊林緩緩掃視眾人,打破沉默道:
“諸位,朝廷此舉雖在意料之中,然我等戍邊多年,對這大夏的忠心可昭日月。如今局勢變幻,我迴朝之後,這邊關諸事還需諸位齊心協力,諸位有什麽想法,大可以直說。”
曹操上前一步,抱拳道:
“王爺,如今這局麵,王爺迴京乃大勢所趨,然我等不可自亂陣腳。王爺在京中亦可為我等邊關將士周旋,我等則繼續加固城防,訓練士卒。”
李天一沉思片刻後開口:
“王爺,朝廷既已有安排,我等自當遵從。隻是末將擔心,王爺離此,蠻族若探得消息,恐會生變數,還望王爺示下應對之策。”
楊林微微點頭:
“我迴朝後,你等在各自崗位,當加強戒備與訓練。韓擒虎替我負責北境三洲大局,若有異常,可與曹操商議,及時傳信與我。
伍雲召,伍天錫,你二人率三千人馬,隨我迴京。我在京中自會留意蠻族動向,若有風吹草動,定會提前知會諸位。
況且,我雖離邊,亦不會坐視不理,定會尋機為邊疆爭取更多支持。”
韓擒虎撫著胡須,緩緩道:
“王爺,我等武將在外,若無王爺在朝中支持,怕是諸多掣肘。王爺此去,定要小心應對京中各方勢力。我等在邊疆,也會盡快整軍練武,囤積糧草,以備不時之需。”
伍天錫忍不住道:“王爺,朝廷如此對待王爺,實乃不公。您戰功卓著,卻遭此猜忌,我等心中憤懣難平。”
楊林抬手製止:
“休得胡言。我等為臣子,當以大局為重,莫要因一時意氣誤了大事。我迴京城後,定會時刻關注北疆局勢,一旦有機會,便會爭取重迴北疆,與大家再並肩作戰。
眼下,大家先按計劃行事,各自做好分內之事,切不可因朝廷旨意而心生嫌隙,中了他人離間之計。”
楊林接著道:
“諸位,我等皆為大夏臣子,守土有責。如今雖麵臨朝廷的安排變動,但隻要我們團結一心,定能度過難關。
各自迴去後,仔細籌備,三日後,伍雲召、伍天錫隨我出發。”
眾人齊聲應諾,各自帶著凝重的神情離去,隻待後續風雲變幻,再謀應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