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清晨,乾清宮內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一般,氣氛帶著一絲壓抑。
朱銳端坐在龍椅之上,身著那明黃色的龍袍,龍袍上用金絲繡製的龍紋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威嚴的光芒。
此時的他,正思索著近日來朝堂內外的種種變化。
馬順伏誅一事雖已塵埃落定,但這背後所牽扯的勢力盤根錯節,猶如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在京城的上空。
朱銳看著恭敬地站立在下方的王振,緩緩開口道:“王先生,昨日朕讓你去觀刑,你沒有被嚇著吧?”
王振心中一緊,微微抬起頭,他身著的宮服在這寒冷的天氣中顯得有些厚重,他小心翼翼地迴道:“皇上讓臣去那是恩德,臣明白。”
“嗯,你明白就好。”朱銳微微點頭。
“來人,把朕的那條安南國進貢的玉帶拿來。”朱銳的聲音在宮殿內迴蕩。
不多時,一個小太監手捧著玉帶匆匆而來。
那玉帶上鑲嵌著璀璨的寶石,在燈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小太監則穿著一身藍色的棉衣宮服,外麵套著一件灰色的短褂。
朱銳拿起玉帶,緩緩走向王振,說道:“王先生,前日你撫慰邊關守軍辛苦了,這條玉帶朕就賞賜給你。”
王振心中又是一驚,他連忙跪地磕頭謝恩,額頭輕輕觸碰著地麵,發出輕微的聲響。他身著的宮服在地上鋪展開來,“謝皇上隆恩,臣定當為皇上肝腦塗地。”
王振的心中此刻充滿了疑惑,他不禁暗自思忖:難道真的是我想多了?其實萬歲爺心裏還是有我的?但多年的宮廷生涯讓他明白,這其中或許暗藏著更深的玄機。
時間悄然流逝,轉眼間就到了正統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陳循一大早就急急忙忙地跑進了乾清宮,他身著一身朱紅色的官服,外麵披著一件厚厚的黑色披風。
官服上的刺繡精致而華麗,在這深冬的季節裏,他的腳步匆匆卻又不失穩重,他來到朱銳麵前,恭敬地行禮道:“皇上,大喜啊!南京和各省首府的《大明日報》報社分支機構都已經建立完成了。您的那篇《告大明朝萬民書》也已經開始在南京和各省的省府開始刊印了。”
朱銳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站起身來,走到陳循麵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陳愛卿,你辛苦了。這件事辦得很好,朕很滿意。”
陳循連忙再次行禮,說道:“為皇上辦事,臣萬死不辭。這都是臣應該做的。”
朱銳心情大好,他思考片刻後說道:“朕要好好賞賜你。來人,賞賜陳愛卿白銀一百兩,絲綢十匹。”
陳循感激涕零,再次跪地謝恩:“臣謝皇上隆恩,定當繼續為皇上效力。”
當天傍晚,朱銳心中突然湧起一股強烈的衝動,他決定當天夜裏要去北京城的民間看看。
朱銳換上了一身普通百姓的服飾,外麵套著一件黑色的厚棉襖,腰間係著一條棕色的腰帶。
他的身邊跟著錦衣衛的北鎮撫司鎮撫使袁彬、東廠的掌刑千戶阮浪以及數十名護衛。
袁彬身著便衣,外麵是一件深藍色的棉袍,腰間佩著繡春刀,眼神警惕而銳利,時刻保持著戒備。
阮浪則穿著一身灰色的棉衣,一臉嚴肅,默默地跟在朱銳身後。
其餘人等皆一身素衣,三五人為一群,遠遠的跟在後麵。
夜晚的北京城燈火輝煌,熱鬧非凡。
在阮浪的引領下,朱銳一行人等來到了京城正陽門附近的一家茶樓——逸香茗軒。
茶樓裏座無虛席,人們的交談聲、笑聲交織在一起。
這時,一位說書人站在台上,手中折扇一合,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諸位客官,今日咱們來說說咱這大明朝的風雲故事。”說書人穿著一身褐色的長袍,外麵還套著一件破舊的棉襖,以抵禦寒冷。
台下的客人們紛紛安靜下來,期待著說書人的精彩講述。
一個身著長袍的中年男子說道:“嘿,這說書的可有得講了,咱大明朝如今可是越來越昌盛了。”他身著一件藍色的長袍,外麵披著一件黑色的披風,頭上戴著一頂氈帽。
另一個留著胡須的男子點頭應道:“可不是嘛,你看那皇上發的《告大明朝萬民書》,真是振奮人心呐。”他身著灰色的棉衣,頭戴一頂棉帽,脖子上圍著一條厚厚的圍巾。
“對呀對呀,我還聽我家那小子整天唱著兒歌呢。”一個略顯富態的男子笑著說,“‘大明朝,展風華,皇帝聖明百姓誇。’哈哈。”他身著一件紫色的錦緞棉襖,外麵套著一件黑色的皮裘。
旁邊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接口道:“這《告大明朝萬民書》猶如一篇壯麗的詩詞,引領著我們大明朝走向輝煌。‘江山錦繡映朝堂,萬民齊心共興邦。’”書生身著一襲白色的長袍,外麵披著一件青色的披風,手中拿著一把折扇。
離開茶樓後,他們一行人等又來到了附近的一座戲園——瓊台戲苑。
戲園內,台上的演員們正精彩地表演著,台下的觀眾們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
一個坐在前排的男子大聲說道:“嘿,這戲演得真帶勁,就跟那《告大明朝萬民書》一樣,充滿了豪情壯誌。”他身著一件紅色的棉襖,頭戴一頂皮帽。
另一個男子點頭道:“沒錯,看著這戲,心中湧起一股對咱大明朝的自豪。”他身著藍色的棉衣,外麵套著一件棕色的馬甲。
深夜,在迴皇宮的路上,朱銳覺得很欣慰,他感受到了大明朝子民的淳樸,感受到了他們對這個國家和民族深深的情感。
他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讓大明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一行人剛走到前門大街的時候,突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嘈雜聲。
朱銳打開轎簾,往前方看去,隻見前方有一群人和夜晚巡邏的士兵發生了爭執。
人群中一名男子騎在馬上,眉頭緊皺,眼中閃爍著怒火,他用力一勒韁繩,那駿馬發出一聲嘶鳴。
他抬起一隻手揮舞著,大聲與巡邏士兵的首領理論著:“我們兄妹不過是與人談生意誤了時間,又不是作奸犯科之徒,你們兵馬司的人為何要如此刁難?難道皇城之下就沒有王法?”
巡邏士兵們皆手持長槍,身著厚重的盔甲,外麵披著黑色的披風,以抵禦嚴寒。
為首的一人手握長刀,應該是他們的百戶長。
他麵無表情地說道:“宵禁時間已到,任何人都不能在街上隨意走動。來人,將他們全部帶走!”
朱銳微微皺眉,他輕輕擺了擺手,給袁彬使了個眼色。
袁彬立刻會意,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去,他雙手抱在胸前,微微揚起下巴,說道:“各位官爺,且慢動手。”
“你究竟是何人?竟敢在此阻攔兵馬司辦案!”那名百戶長狠狠地瞪了袁彬一眼,怒聲喝道,與此同時,他手中的刀也握得愈發緊了,似乎隨時準備出手。
袁彬將那名百戶喚至一旁,隨後不慌不忙地從懷中掏出一塊令牌,接著在那名士兵眼前輕輕晃了一晃。
那名百戶一看到令牌,臉色陡然間大變,身體也在一瞬間繃得筆直,緊接著便立刻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說道:“小的真是有眼不識泰山,竟不知大人在此,還請大人恕罪。”
袁彬擺了擺手,接著便去詳細了解了具體情況,隨後轉身又朝著朱銳的轎子緩緩走去。
袁彬壓低聲音說道:“啟奏皇上,具體情形臣已探查清楚。乃是一對來自蘇州府經商的沈氏兄妹,因違反了朝廷所設的晚上宵禁之令,故而與兵馬司的巡邏士兵起了爭執。”
朱銳的聲音沉穩且有力,緩緩說道:“罷了,他們兄妹應是無心之過,此次便放過他們吧。”
“臣領旨。”袁彬言罷,轉身又走向那群巡邏士兵的為首之人,將朱銳的意思傳達給了他。
為首的那名士兵連忙點頭應是,迅速地給沈氏兄妹一群人讓出了道路。
沈氏兄妹二人向袁彬表示,定要當麵拜謝這位出手幫助他們的公子。
袁彬頗感無奈,隻得再次向朱銳請旨,朱銳點頭同意了。
不多時,他們便一同騎著馬朝著朱銳轎子的方向徐徐走來。
當距離朱銳的轎子僅五十步之遙時,朱銳身邊的護衛瞬間進入高度警覺狀態,他們齊刷刷地抽出了刀劍,刀光劍影在夜色中閃爍著凜冽的寒光。
朱銳見狀,輕輕擺了擺手,護衛們這才心領神會地收起了刀劍。
沈盛文微微躬身,鄭重地說道:“在下蘇州府沈盛文,這位是我妹妹沈盛楠。今日承蒙恩公對我兄妹出手搭救,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在此謝過恩公的大恩大德。不知恩公尊姓大名?”
此時,身邊的護衛們紛紛將燈籠高高舉起,明亮的燈光傾灑下來,朱銳借著燈籠的亮光,開始仔細地打量起眼前的這對兄妹。
那沈盛楠當真是絕世無雙的美人兒,約莫二十歲的年紀。
彎彎的眉毛恰似遠方那黛青色的山巒,神韻非凡,眼眸宛如一泓澄澈靈動的秋水,波光瀲灩,攝人心魄。
一頭烏黑亮麗的秀發被精心地盤成了精致的發髻,幾縷俏皮的發絲在夜風中悠悠飄動,宛如靈動的精靈,更增添了幾分動人心弦的嫵媚之態。
她身著一襲淡雅的淡紫色長裙,外麵披著一件潔白如雪的狐裘披風,那裙擺隨著夜風輕輕搖曳,仿若一朵在靜謐夜色中悄然綻放的紫羅蘭,散發著令人心醉神迷的迷人芬芳,舉手投足間皆散發著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仿佛是從畫中走來的仙子,美得讓人窒息。
她的兄長沈盛文則年長他幾歲,身材高大挺拔,劍眉如星,眼眸深邃而明亮,臉龐輪廓分明,每一處線條都透著一股堅毅之氣。
他身著一襲深藍色的錦袍,外麵套著一件黑色的貂皮大氅,腰間束著一條鑲嵌著玉石的腰帶,盡顯華貴與沉穩。
朱銳淡然說道:“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無需銘記在心。”
聽完朱銳所說的話,沈盛楠輕輕抬起頭望向朱銳,隻覺得眼前這位公子相貌英俊非凡,氣質更是卓爾不群。
沈盛楠開口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莫非公子覺得我兄妹二人沒有資格知曉公子的姓名嗎?”
沈盛楠這一番略帶咄咄逼人的言辭,讓朱銳這個向來直爽的鋼鐵直男頓時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他連忙迴應道:“朕……哦,真不是這個意思,姑娘你誤會了!”
“在下朱元華,京城人士。”
沈盛楠微微欠身,聲音清脆得如同銀鈴一般:“多謝恩公告知我們兄妹你的姓名。恩公,今日多虧有你相助,我們兄妹感激不盡。為了表達我們的謝意,想邀請恩公改日到京城的‘墨香苑’做客,不知恩公是否肯賞光呢?”
朱銳微笑著迴答道:“好,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有機會一定前去拜訪。”
沈盛文也拱手說道:“謝恩公。我們兄妹就在‘墨香苑’恭候恩公大駕了。”
說完,兩人旋即轉身跨上駿馬,與一眾隨從一同迅速地消失在了這片夜色之中。
朱銳端坐在龍椅之上,身著那明黃色的龍袍,龍袍上用金絲繡製的龍紋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威嚴的光芒。
此時的他,正思索著近日來朝堂內外的種種變化。
馬順伏誅一事雖已塵埃落定,但這背後所牽扯的勢力盤根錯節,猶如一張無形的大網籠罩在京城的上空。
朱銳看著恭敬地站立在下方的王振,緩緩開口道:“王先生,昨日朕讓你去觀刑,你沒有被嚇著吧?”
王振心中一緊,微微抬起頭,他身著的宮服在這寒冷的天氣中顯得有些厚重,他小心翼翼地迴道:“皇上讓臣去那是恩德,臣明白。”
“嗯,你明白就好。”朱銳微微點頭。
“來人,把朕的那條安南國進貢的玉帶拿來。”朱銳的聲音在宮殿內迴蕩。
不多時,一個小太監手捧著玉帶匆匆而來。
那玉帶上鑲嵌著璀璨的寶石,在燈光的照耀下閃爍著耀眼的光芒,小太監則穿著一身藍色的棉衣宮服,外麵套著一件灰色的短褂。
朱銳拿起玉帶,緩緩走向王振,說道:“王先生,前日你撫慰邊關守軍辛苦了,這條玉帶朕就賞賜給你。”
王振心中又是一驚,他連忙跪地磕頭謝恩,額頭輕輕觸碰著地麵,發出輕微的聲響。他身著的宮服在地上鋪展開來,“謝皇上隆恩,臣定當為皇上肝腦塗地。”
王振的心中此刻充滿了疑惑,他不禁暗自思忖:難道真的是我想多了?其實萬歲爺心裏還是有我的?但多年的宮廷生涯讓他明白,這其中或許暗藏著更深的玄機。
時間悄然流逝,轉眼間就到了正統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陳循一大早就急急忙忙地跑進了乾清宮,他身著一身朱紅色的官服,外麵披著一件厚厚的黑色披風。
官服上的刺繡精致而華麗,在這深冬的季節裏,他的腳步匆匆卻又不失穩重,他來到朱銳麵前,恭敬地行禮道:“皇上,大喜啊!南京和各省首府的《大明日報》報社分支機構都已經建立完成了。您的那篇《告大明朝萬民書》也已經開始在南京和各省的省府開始刊印了。”
朱銳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站起身來,走到陳循麵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陳愛卿,你辛苦了。這件事辦得很好,朕很滿意。”
陳循連忙再次行禮,說道:“為皇上辦事,臣萬死不辭。這都是臣應該做的。”
朱銳心情大好,他思考片刻後說道:“朕要好好賞賜你。來人,賞賜陳愛卿白銀一百兩,絲綢十匹。”
陳循感激涕零,再次跪地謝恩:“臣謝皇上隆恩,定當繼續為皇上效力。”
當天傍晚,朱銳心中突然湧起一股強烈的衝動,他決定當天夜裏要去北京城的民間看看。
朱銳換上了一身普通百姓的服飾,外麵套著一件黑色的厚棉襖,腰間係著一條棕色的腰帶。
他的身邊跟著錦衣衛的北鎮撫司鎮撫使袁彬、東廠的掌刑千戶阮浪以及數十名護衛。
袁彬身著便衣,外麵是一件深藍色的棉袍,腰間佩著繡春刀,眼神警惕而銳利,時刻保持著戒備。
阮浪則穿著一身灰色的棉衣,一臉嚴肅,默默地跟在朱銳身後。
其餘人等皆一身素衣,三五人為一群,遠遠的跟在後麵。
夜晚的北京城燈火輝煌,熱鬧非凡。
在阮浪的引領下,朱銳一行人等來到了京城正陽門附近的一家茶樓——逸香茗軒。
茶樓裏座無虛席,人們的交談聲、笑聲交織在一起。
這時,一位說書人站在台上,手中折扇一合,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諸位客官,今日咱們來說說咱這大明朝的風雲故事。”說書人穿著一身褐色的長袍,外麵還套著一件破舊的棉襖,以抵禦寒冷。
台下的客人們紛紛安靜下來,期待著說書人的精彩講述。
一個身著長袍的中年男子說道:“嘿,這說書的可有得講了,咱大明朝如今可是越來越昌盛了。”他身著一件藍色的長袍,外麵披著一件黑色的披風,頭上戴著一頂氈帽。
另一個留著胡須的男子點頭應道:“可不是嘛,你看那皇上發的《告大明朝萬民書》,真是振奮人心呐。”他身著灰色的棉衣,頭戴一頂棉帽,脖子上圍著一條厚厚的圍巾。
“對呀對呀,我還聽我家那小子整天唱著兒歌呢。”一個略顯富態的男子笑著說,“‘大明朝,展風華,皇帝聖明百姓誇。’哈哈。”他身著一件紫色的錦緞棉襖,外麵套著一件黑色的皮裘。
旁邊一個書生模樣的年輕人接口道:“這《告大明朝萬民書》猶如一篇壯麗的詩詞,引領著我們大明朝走向輝煌。‘江山錦繡映朝堂,萬民齊心共興邦。’”書生身著一襲白色的長袍,外麵披著一件青色的披風,手中拿著一把折扇。
離開茶樓後,他們一行人等又來到了附近的一座戲園——瓊台戲苑。
戲園內,台上的演員們正精彩地表演著,台下的觀眾們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聲。
一個坐在前排的男子大聲說道:“嘿,這戲演得真帶勁,就跟那《告大明朝萬民書》一樣,充滿了豪情壯誌。”他身著一件紅色的棉襖,頭戴一頂皮帽。
另一個男子點頭道:“沒錯,看著這戲,心中湧起一股對咱大明朝的自豪。”他身著藍色的棉衣,外麵套著一件棕色的馬甲。
深夜,在迴皇宮的路上,朱銳覺得很欣慰,他感受到了大明朝子民的淳樸,感受到了他們對這個國家和民族深深的情感。
他暗暗發誓自己一定要讓大明的百姓都過上好日子。
一行人剛走到前門大街的時候,突然聽到前方傳來一陣嘈雜聲。
朱銳打開轎簾,往前方看去,隻見前方有一群人和夜晚巡邏的士兵發生了爭執。
人群中一名男子騎在馬上,眉頭緊皺,眼中閃爍著怒火,他用力一勒韁繩,那駿馬發出一聲嘶鳴。
他抬起一隻手揮舞著,大聲與巡邏士兵的首領理論著:“我們兄妹不過是與人談生意誤了時間,又不是作奸犯科之徒,你們兵馬司的人為何要如此刁難?難道皇城之下就沒有王法?”
巡邏士兵們皆手持長槍,身著厚重的盔甲,外麵披著黑色的披風,以抵禦嚴寒。
為首的一人手握長刀,應該是他們的百戶長。
他麵無表情地說道:“宵禁時間已到,任何人都不能在街上隨意走動。來人,將他們全部帶走!”
朱銳微微皺眉,他輕輕擺了擺手,給袁彬使了個眼色。
袁彬立刻會意,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去,他雙手抱在胸前,微微揚起下巴,說道:“各位官爺,且慢動手。”
“你究竟是何人?竟敢在此阻攔兵馬司辦案!”那名百戶長狠狠地瞪了袁彬一眼,怒聲喝道,與此同時,他手中的刀也握得愈發緊了,似乎隨時準備出手。
袁彬將那名百戶喚至一旁,隨後不慌不忙地從懷中掏出一塊令牌,接著在那名士兵眼前輕輕晃了一晃。
那名百戶一看到令牌,臉色陡然間大變,身體也在一瞬間繃得筆直,緊接著便立刻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說道:“小的真是有眼不識泰山,竟不知大人在此,還請大人恕罪。”
袁彬擺了擺手,接著便去詳細了解了具體情況,隨後轉身又朝著朱銳的轎子緩緩走去。
袁彬壓低聲音說道:“啟奏皇上,具體情形臣已探查清楚。乃是一對來自蘇州府經商的沈氏兄妹,因違反了朝廷所設的晚上宵禁之令,故而與兵馬司的巡邏士兵起了爭執。”
朱銳的聲音沉穩且有力,緩緩說道:“罷了,他們兄妹應是無心之過,此次便放過他們吧。”
“臣領旨。”袁彬言罷,轉身又走向那群巡邏士兵的為首之人,將朱銳的意思傳達給了他。
為首的那名士兵連忙點頭應是,迅速地給沈氏兄妹一群人讓出了道路。
沈氏兄妹二人向袁彬表示,定要當麵拜謝這位出手幫助他們的公子。
袁彬頗感無奈,隻得再次向朱銳請旨,朱銳點頭同意了。
不多時,他們便一同騎著馬朝著朱銳轎子的方向徐徐走來。
當距離朱銳的轎子僅五十步之遙時,朱銳身邊的護衛瞬間進入高度警覺狀態,他們齊刷刷地抽出了刀劍,刀光劍影在夜色中閃爍著凜冽的寒光。
朱銳見狀,輕輕擺了擺手,護衛們這才心領神會地收起了刀劍。
沈盛文微微躬身,鄭重地說道:“在下蘇州府沈盛文,這位是我妹妹沈盛楠。今日承蒙恩公對我兄妹出手搭救,感激之情難以言表,在此謝過恩公的大恩大德。不知恩公尊姓大名?”
此時,身邊的護衛們紛紛將燈籠高高舉起,明亮的燈光傾灑下來,朱銳借著燈籠的亮光,開始仔細地打量起眼前的這對兄妹。
那沈盛楠當真是絕世無雙的美人兒,約莫二十歲的年紀。
彎彎的眉毛恰似遠方那黛青色的山巒,神韻非凡,眼眸宛如一泓澄澈靈動的秋水,波光瀲灩,攝人心魄。
一頭烏黑亮麗的秀發被精心地盤成了精致的發髻,幾縷俏皮的發絲在夜風中悠悠飄動,宛如靈動的精靈,更增添了幾分動人心弦的嫵媚之態。
她身著一襲淡雅的淡紫色長裙,外麵披著一件潔白如雪的狐裘披風,那裙擺隨著夜風輕輕搖曳,仿若一朵在靜謐夜色中悄然綻放的紫羅蘭,散發著令人心醉神迷的迷人芬芳,舉手投足間皆散發著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仿佛是從畫中走來的仙子,美得讓人窒息。
她的兄長沈盛文則年長他幾歲,身材高大挺拔,劍眉如星,眼眸深邃而明亮,臉龐輪廓分明,每一處線條都透著一股堅毅之氣。
他身著一襲深藍色的錦袍,外麵套著一件黑色的貂皮大氅,腰間束著一條鑲嵌著玉石的腰帶,盡顯華貴與沉穩。
朱銳淡然說道:“不過是舉手之勞罷了,無需銘記在心。”
聽完朱銳所說的話,沈盛楠輕輕抬起頭望向朱銳,隻覺得眼前這位公子相貌英俊非凡,氣質更是卓爾不群。
沈盛楠開口道:“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莫非公子覺得我兄妹二人沒有資格知曉公子的姓名嗎?”
沈盛楠這一番略帶咄咄逼人的言辭,讓朱銳這個向來直爽的鋼鐵直男頓時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他連忙迴應道:“朕……哦,真不是這個意思,姑娘你誤會了!”
“在下朱元華,京城人士。”
沈盛楠微微欠身,聲音清脆得如同銀鈴一般:“多謝恩公告知我們兄妹你的姓名。恩公,今日多虧有你相助,我們兄妹感激不盡。為了表達我們的謝意,想邀請恩公改日到京城的‘墨香苑’做客,不知恩公是否肯賞光呢?”
朱銳微笑著迴答道:“好,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有機會一定前去拜訪。”
沈盛文也拱手說道:“謝恩公。我們兄妹就在‘墨香苑’恭候恩公大駕了。”
說完,兩人旋即轉身跨上駿馬,與一眾隨從一同迅速地消失在了這片夜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