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悄然無聲地流逝之中,有了錢皇後那恰似春日暖陽般無比溫柔的陪伴,朱銳隻覺得日子宛如潺潺流淌的溪水一般,輕快而又安寧。
皇宮裏的每一處角落,不管是那巍峨壯麗、氣勢恢宏的宮殿,還是那清幽寧靜、別有韻味的庭院,他都漸漸地熟悉起來。
每日的早朝,他穩穩地端坐在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全神貫注地傾聽著群臣的奏報,心中不由自主地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
而批閱奏章的時光,則仿佛是在與天下大事進行一場靜謐無聲的對話,那奏折上的每一個字都承載著百姓的殷切期望與國家的興衰命運。
閑暇的片刻時光裏,朱銳也會如同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悠然地踱步走向後宮,去探望那些如花似玉的嬪妃和活潑可愛的孩子們。
每一次看到孩子們那純真無邪、燦爛如花的笑臉,聽到他們清脆悅耳、宛如銀鈴般的笑聲,他心中的疲憊便會在瞬間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溫情與深沉的愛意。
時光悄然流轉,眼看著十月底就要來臨。
北京城仿佛被一層寒冷的神秘麵紗所籠罩,整日裏大雪紛紛揚揚,那潔白的雪花恰似靈動的精靈,飄飄灑灑地從天而降。
皇宮的城牆上,皚皚的白雪堆積如山,宛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綢帶,美麗得令人驚歎。
在這銀裝素裹的世界裏,皇宮仿佛也變得更加莊嚴肅穆,散發著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氣息。
一天傍晚,朱銳剛剛用過晚膳,正獨自一人在暖閣裏,悠閑自在地品味著一杯香氣四溢的香茗。
那嫋嫋升起的熱氣,帶著淡淡的茶香,縈繞在他的身旁,讓他的心情格外寧靜平和。
他隨手翻了翻今天的奏折,那一本本奏折仿佛承載著天下蒼生的命運,每一頁都沉甸甸的,仿佛有著千鈞之重。
突然,一本來自戶部右侍郎陳循的奏折映入了他的眼簾。
他輕輕拿起奏折,目光在那一行行文字上緩緩移動。
原來是關於請旨正式冊封皇太子的。
朱銳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若有所思的微笑。
其實,他早就知道這一天總會到來,畢竟立儲之事乃國之大事,關乎著大明王朝的未來走向。
“哼,這陳循上此奏折,究竟是他自己的想法,還是背後有人指使呢?”朱銳心中暗自思忖,“若說是他自己的意思,倒也有可能,畢竟立儲之事關乎國本,他身為戶部右侍郎,關心此事也在情理之中。可若說是受人之托,那會是誰呢?會不會是周貴妃那邊的人呢?”
朱銳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似有千般思緒在其中交織。
這件事說大也不大,畢竟他朱銳已經明確下了旨意冊封朱見深為太子了。
那道旨意雖然是在倉促間做出的決定,但聖旨一旦說出,猶如潑出的水,是不能輕易收迴的,除非太子不孝或有違逆之嫌。
“可當初立朱見深為太子,確實有些倉促了。不過,既然旨意已下,也不能隨意更改,否則朝令夕改,定會讓天下人笑話。”朱銳心中有些糾結,“但這冊封儀式的時機,倒是可以好好斟酌一番。”
可這件事說小也不小,太子乃是國之根本。
立長還是立賢,曆來都是一個令人糾結萬分的難題。
大明王朝一直以來都本著立長的傳統,而之後的清朝則更傾向於立賢。
“立長立賢,各有其道理。立長能保證秩序穩定,可若長子無才無德呢?立賢倒是能選賢能之人,但又容易引發爭鬥。唉,真是個頭疼的問題。”朱銳輕歎一聲,站起身來,在暖閣裏來迴踱步。
他的腳步沉穩而又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帶著深深的思考。
暖閣裏伺候的太監和宮女們都低著頭,連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深知此刻皇帝正在思考著重大的事情,不敢有絲毫的打擾。
隻有閣內的香爐中散發出來的香煙嫋嫋升起,那淡淡的香氣彌漫在整個暖閣,沁人心脾。
朱銳突然停下了腳步,開口說道:“去,把王先生找來。”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不多時,王振便屁顛屁顛地從門外小跑著進來了。
他的臉上帶著諂媚的笑容,微微彎著腰,一副恭順無比的模樣。
朱銳指了指桌上的奏折,問道:“王先生,這奏本是今天才呈上來的嗎?”
王振連忙伸著腦袋看了一眼,然後小心翼翼地迴答道:“迴萬歲爺,這份奏本是昨個奴婢就收上來的。奴婢覺得這個事關重大,需要萬歲爺您親自審閱,所以一直留到了今日。”
朱銳微微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若有所思的光芒,心中又開始琢磨起來:“這王振倒是機靈,知道此事重要。不過,他會不會也有自己的心思呢?畢竟這宮中之人,心思都難以捉摸。”
他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地說道:“你立刻去傳旨,宣首輔曹鼐、英國公張輔及六部尚書都進宮來,朕有要事與他們商議。”
“奴婢遵旨。”王振說完,轉身便匆匆去傳旨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約莫有一個時辰的功夫,內閣首輔曹鼐、英國公張輔、禮部尚書胡濙、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尚書於謙、戶部尚書王佐、工部尚書高穀、刑部尚書俞士悅等八位朝廷重臣都陸續來到了皇宮。
夜晚的乾清宮暖閣裏,燭光搖曳,顯得格外亮堂。
暖爐中的火炭也添加了不少,散發出陣陣溫暖的氣息。
朱銳端坐在正中,他的目光緩緩地掃過閣內的八位大臣。
每一位大臣的臉上都帶著嚴肅的神情,他們深知今晚的會議關乎著國家的未來。
朱銳清了清嗓子,緩緩地說道:“今日,戶部右侍郎陳循給朕上了一個奏本。陳卿希望朕能盡快正式行冊封太子的儀式。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聞得此言,皆顯露出驚愕的神情。他們皆深知立皇太子此等事宜乃是皇帝的家事,大臣們通常對此都是極力迴避的。
一方麵,他們唯恐自己言語有失,致使皇帝認定自己結黨營私;另一方麵,他們亦憂慮倘若自己未曾提議的皇子日後繼承大統,那自己必將遭遇大難。
朱銳看著眾人沉默不語的樣子,心中已然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他揮了揮手,對王振說道:“王先生,你們都退下吧。”
“奴婢遵旨。”
眾人看著宮女太監們紛紛退下,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
朱銳再次說道:“諸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有什麽話請直言,朕不會怪罪。”
英國公張輔率先開口了。
他微微向前邁了一步,拱手說道:“皇上,老臣以為既然皇上已經立了太子,那我大明的國本就穩了,這是大明子民的福氣啊!不過,至於何時行冊封大禮,還需皇上您仔細斟酌。”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一種堅定的信念。
內閣首輔曹鼐接著說道:“皇上,臣也覺得英國公所言極是,立了太子,國本便安。但冊封儀式的時機,確需慎重考慮。”
工部尚書高穀也點頭附和道:“皇上,臣附議。此事關係重大,需從長計議。”
禮部尚書王直說道:“皇上,臣以為當下應先穩定局勢,冊封之事可徐徐圖之。”
禮部尚書胡濙、戶部尚書王佐、刑部尚書俞士悅等人皆附和張輔的意見。
然而,於謙卻有著不同的意見。
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他向前邁了一步,緩緩地說道:“啟奏皇上,臣以為此前立皇太子那是情況特殊。我朝是以孝為本,嫡長子是皇太子的首選。錢皇後雖膝下無子,但皇後還年輕,還有生嫡長子的可能。”
眾人聽到於謙的話,都微微一愣,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於謙突然跪倒在地,繼續說道:“臣鬥膽,臣以為應該廢除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冊封為親王。”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
他們都驚訝地看著於謙,心中湧起了各種複雜的情緒。
朱銳的心中也是微微一震。“於謙這家夥,還真是敢說啊!不過他說得也不無道理,錢皇後還年輕,確有生嫡長子的可能。可朱見深也無過錯,若輕易廢了他,也不妥當。”
朱銳心中糾結萬分,他仔細思考著於謙的話,覺得於謙說得確實也有道理。
畢竟朱見深還是太小了,再加上他的母後周貴妃品行似乎也有些不端。
然而,在座的四人都支持朱見深做太子,隻有於謙一人反對,看來朝堂之上多數人都是站在周貴妃這邊。
朱銳深吸了一口氣,他的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
他緩緩地說道:“朕以為太子不可廢。不過,行正式冊封典禮之事還是等太子大一些再說吧。胡尚書你是主管禮部的,你覺得呢?”
胡濙躬身說道:“老臣遵皇上旨意。”
“既如此,太子冊封典禮一事今後不可再議!如有違抗,朕定不會寬恕。”朱銳再次看向眾人說道。
眾人聞言,皆紛紛點頭表示認同,隨後齊聲高唿:“皇上聖明!”
待大臣們走後,朱銳的心中卻久久不能平靜。
他知道,立儲之事關係著國家的未來,必須慎重考慮。
他想起了錢皇後,那個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他決定要加快造人計劃,為大明王朝早日誕下嫡長子。
想到這裏,朱銳便匆匆走向錢皇後的寢宮——坤寧宮。
那一夜,他與錢皇後緊緊相擁,隻有那無盡的溫情在夜色中肆意流淌。
皇宮裏的每一處角落,不管是那巍峨壯麗、氣勢恢宏的宮殿,還是那清幽寧靜、別有韻味的庭院,他都漸漸地熟悉起來。
每日的早朝,他穩穩地端坐在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之上,全神貫注地傾聽著群臣的奏報,心中不由自主地湧起一股強烈的責任感。
而批閱奏章的時光,則仿佛是在與天下大事進行一場靜謐無聲的對話,那奏折上的每一個字都承載著百姓的殷切期望與國家的興衰命運。
閑暇的片刻時光裏,朱銳也會如同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悠然地踱步走向後宮,去探望那些如花似玉的嬪妃和活潑可愛的孩子們。
每一次看到孩子們那純真無邪、燦爛如花的笑臉,聽到他們清脆悅耳、宛如銀鈴般的笑聲,他心中的疲憊便會在瞬間一掃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溫情與深沉的愛意。
時光悄然流轉,眼看著十月底就要來臨。
北京城仿佛被一層寒冷的神秘麵紗所籠罩,整日裏大雪紛紛揚揚,那潔白的雪花恰似靈動的精靈,飄飄灑灑地從天而降。
皇宮的城牆上,皚皚的白雪堆積如山,宛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綢帶,美麗得令人驚歎。
在這銀裝素裹的世界裏,皇宮仿佛也變得更加莊嚴肅穆,散發著一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氣息。
一天傍晚,朱銳剛剛用過晚膳,正獨自一人在暖閣裏,悠閑自在地品味著一杯香氣四溢的香茗。
那嫋嫋升起的熱氣,帶著淡淡的茶香,縈繞在他的身旁,讓他的心情格外寧靜平和。
他隨手翻了翻今天的奏折,那一本本奏折仿佛承載著天下蒼生的命運,每一頁都沉甸甸的,仿佛有著千鈞之重。
突然,一本來自戶部右侍郎陳循的奏折映入了他的眼簾。
他輕輕拿起奏折,目光在那一行行文字上緩緩移動。
原來是關於請旨正式冊封皇太子的。
朱銳的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了一絲若有所思的微笑。
其實,他早就知道這一天總會到來,畢竟立儲之事乃國之大事,關乎著大明王朝的未來走向。
“哼,這陳循上此奏折,究竟是他自己的想法,還是背後有人指使呢?”朱銳心中暗自思忖,“若說是他自己的意思,倒也有可能,畢竟立儲之事關乎國本,他身為戶部右侍郎,關心此事也在情理之中。可若說是受人之托,那會是誰呢?會不會是周貴妃那邊的人呢?”
朱銳的眉頭微微皺起,眼神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似有千般思緒在其中交織。
這件事說大也不大,畢竟他朱銳已經明確下了旨意冊封朱見深為太子了。
那道旨意雖然是在倉促間做出的決定,但聖旨一旦說出,猶如潑出的水,是不能輕易收迴的,除非太子不孝或有違逆之嫌。
“可當初立朱見深為太子,確實有些倉促了。不過,既然旨意已下,也不能隨意更改,否則朝令夕改,定會讓天下人笑話。”朱銳心中有些糾結,“但這冊封儀式的時機,倒是可以好好斟酌一番。”
可這件事說小也不小,太子乃是國之根本。
立長還是立賢,曆來都是一個令人糾結萬分的難題。
大明王朝一直以來都本著立長的傳統,而之後的清朝則更傾向於立賢。
“立長立賢,各有其道理。立長能保證秩序穩定,可若長子無才無德呢?立賢倒是能選賢能之人,但又容易引發爭鬥。唉,真是個頭疼的問題。”朱銳輕歎一聲,站起身來,在暖閣裏來迴踱步。
他的腳步沉穩而又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帶著深深的思考。
暖閣裏伺候的太監和宮女們都低著頭,連大氣都不敢出。
他們深知此刻皇帝正在思考著重大的事情,不敢有絲毫的打擾。
隻有閣內的香爐中散發出來的香煙嫋嫋升起,那淡淡的香氣彌漫在整個暖閣,沁人心脾。
朱銳突然停下了腳步,開口說道:“去,把王先生找來。”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
不多時,王振便屁顛屁顛地從門外小跑著進來了。
他的臉上帶著諂媚的笑容,微微彎著腰,一副恭順無比的模樣。
朱銳指了指桌上的奏折,問道:“王先生,這奏本是今天才呈上來的嗎?”
王振連忙伸著腦袋看了一眼,然後小心翼翼地迴答道:“迴萬歲爺,這份奏本是昨個奴婢就收上來的。奴婢覺得這個事關重大,需要萬歲爺您親自審閱,所以一直留到了今日。”
朱銳微微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若有所思的光芒,心中又開始琢磨起來:“這王振倒是機靈,知道此事重要。不過,他會不會也有自己的心思呢?畢竟這宮中之人,心思都難以捉摸。”
他沉默了片刻,然後緩緩地說道:“你立刻去傳旨,宣首輔曹鼐、英國公張輔及六部尚書都進宮來,朕有要事與他們商議。”
“奴婢遵旨。”王振說完,轉身便匆匆去傳旨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約莫有一個時辰的功夫,內閣首輔曹鼐、英國公張輔、禮部尚書胡濙、吏部尚書王直、兵部尚書於謙、戶部尚書王佐、工部尚書高穀、刑部尚書俞士悅等八位朝廷重臣都陸續來到了皇宮。
夜晚的乾清宮暖閣裏,燭光搖曳,顯得格外亮堂。
暖爐中的火炭也添加了不少,散發出陣陣溫暖的氣息。
朱銳端坐在正中,他的目光緩緩地掃過閣內的八位大臣。
每一位大臣的臉上都帶著嚴肅的神情,他們深知今晚的會議關乎著國家的未來。
朱銳清了清嗓子,緩緩地說道:“今日,戶部右侍郎陳循給朕上了一個奏本。陳卿希望朕能盡快正式行冊封太子的儀式。諸位以為如何?”
眾人聞得此言,皆顯露出驚愕的神情。他們皆深知立皇太子此等事宜乃是皇帝的家事,大臣們通常對此都是極力迴避的。
一方麵,他們唯恐自己言語有失,致使皇帝認定自己結黨營私;另一方麵,他們亦憂慮倘若自己未曾提議的皇子日後繼承大統,那自己必將遭遇大難。
朱銳看著眾人沉默不語的樣子,心中已然明白了其中的原委。
他揮了揮手,對王振說道:“王先生,你們都退下吧。”
“奴婢遵旨。”
眾人看著宮女太監們紛紛退下,心中稍稍鬆了一口氣。
朱銳再次說道:“諸位都是朕的股肱之臣,有什麽話請直言,朕不會怪罪。”
英國公張輔率先開口了。
他微微向前邁了一步,拱手說道:“皇上,老臣以為既然皇上已經立了太子,那我大明的國本就穩了,這是大明子民的福氣啊!不過,至於何時行冊封大禮,還需皇上您仔細斟酌。”他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帶著一種堅定的信念。
內閣首輔曹鼐接著說道:“皇上,臣也覺得英國公所言極是,立了太子,國本便安。但冊封儀式的時機,確需慎重考慮。”
工部尚書高穀也點頭附和道:“皇上,臣附議。此事關係重大,需從長計議。”
禮部尚書王直說道:“皇上,臣以為當下應先穩定局勢,冊封之事可徐徐圖之。”
禮部尚書胡濙、戶部尚書王佐、刑部尚書俞士悅等人皆附和張輔的意見。
然而,於謙卻有著不同的意見。
他的眉頭緊鎖,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他向前邁了一步,緩緩地說道:“啟奏皇上,臣以為此前立皇太子那是情況特殊。我朝是以孝為本,嫡長子是皇太子的首選。錢皇後雖膝下無子,但皇後還年輕,還有生嫡長子的可能。”
眾人聽到於謙的話,都微微一愣,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於謙突然跪倒在地,繼續說道:“臣鬥膽,臣以為應該廢除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冊封為親王。”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
他們都驚訝地看著於謙,心中湧起了各種複雜的情緒。
朱銳的心中也是微微一震。“於謙這家夥,還真是敢說啊!不過他說得也不無道理,錢皇後還年輕,確有生嫡長子的可能。可朱見深也無過錯,若輕易廢了他,也不妥當。”
朱銳心中糾結萬分,他仔細思考著於謙的話,覺得於謙說得確實也有道理。
畢竟朱見深還是太小了,再加上他的母後周貴妃品行似乎也有些不端。
然而,在座的四人都支持朱見深做太子,隻有於謙一人反對,看來朝堂之上多數人都是站在周貴妃這邊。
朱銳深吸了一口氣,他的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
他緩緩地說道:“朕以為太子不可廢。不過,行正式冊封典禮之事還是等太子大一些再說吧。胡尚書你是主管禮部的,你覺得呢?”
胡濙躬身說道:“老臣遵皇上旨意。”
“既如此,太子冊封典禮一事今後不可再議!如有違抗,朕定不會寬恕。”朱銳再次看向眾人說道。
眾人聞言,皆紛紛點頭表示認同,隨後齊聲高唿:“皇上聖明!”
待大臣們走後,朱銳的心中卻久久不能平靜。
他知道,立儲之事關係著國家的未來,必須慎重考慮。
他想起了錢皇後,那個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女人。他決定要加快造人計劃,為大明王朝早日誕下嫡長子。
想到這裏,朱銳便匆匆走向錢皇後的寢宮——坤寧宮。
那一夜,他與錢皇後緊緊相擁,隻有那無盡的溫情在夜色中肆意流淌。